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三国全史:全两册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毌丘俭、文钦之叛没能重创司马氏的权力体系,却重创了司马师本人,在文鸯发起的那次突袭中司马师的眼伤复发,伤势还挺重,本来他想去寿春,亲眼看一看这个4年前刚刚发生过叛乱的地方为何又发生了叛乱,但由于伤势严重,还是放弃了。
司马师赶回洛阳,走到许昌时觉得伤情进一步加重,只好不走了,让人去通知弟弟司马昭,要他来许昌。司马昭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星夜赶来。
见到弟弟后,司马师当即宣布辞去大将军一职,交由弟弟担任,之后让司马昭马上返回洛阳,不得耽误,司马昭还未动身,司马师的病情又突然恶化了。
少帝曹髦正元二年(255)正月28日,司马师病死于许昌,终年47岁。消息传到洛阳,少帝曹髦素服吊唁,发布诏书,认为司马师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祸乱之功,应该加以殊礼,让公卿们商议。有大臣建议按照当年霍光死后所礼遇,应追拜司马师为大司马,增邑5万户,谥号为武公。
少帝曹髦同意,诏书送达许昌,司马昭却上表辞让:“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以及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这是因为丞相是太祖武皇帝生前担任过的职务。当年萧何、张良、霍光都有匡佐之功,萧何的谥号是文终,张良的谥号是文成,霍光的谥号是宣成,如果非要以文武作为谥号的话,请按照萧何等人的标准赐予就行。”
少帝曹髦诏准,颁给司马师谥号为忠武。
但是少帝突然又下了另一份诏书,说南方不断发生叛乱,局势仍不稳定,让司马昭就地在许昌驻守,不必返回洛阳了。诏书在送达司马昭之前先要经过傅嘏之手,他是朝廷秘书局的尚书,本次又随司马师出征,参与机要。
傅嘏觉得事关重大,如果按诏书执行,洛阳的局势就有失控的危险;如果不执行诏书,又有违命的嫌疑。傅嘏找钟会商量,钟会也随军出征,他名义上是中书台的中书侍郎,实际是司马师的高级参谋,他建议先不要以司马昭的名义回复,而以傅嘏的名义给少帝曹髦上一份奏章,阐明司马昭回师洛阳的重要性,奏章发出的同时司马昭只管率军回师。
钟会的意思是,司马昭干脆装着不知道有这份诏书,将来说起违诏来那也是傅嘏的错,顶多让傅嘏替司马昭背一次黑锅。司马昭认为钟会的这个主意不错,依计而行。
大军行至洛阳近郊,少帝曹髦的诏书又来了,正式拜司马昭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对于前一份诏书则只字不提了。
你不提我也不提,表面上大家仍相安无事。
少帝曹髦正元三年(256)5月,邺县以及上谷等地都报告发现了甘露,即一种凝结在树叶上的甘甜液体,在古人看来这是吉祥之兆。六月初一,少帝曹髦下诏改元为甘露。
8月,少帝曹髦再加司马昭为大都督,这是曹魏没有过的一个职务,同时授予其奏事不名的特权,假黄钺。任命司马孚为太傅,司马孚原来的太尉一职由高柔接任,高柔原来的司徒一职由司空郑冲接任,擢升朝廷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郑冲字文和,是一名儒学家,出身寒微,有姿貌和声望,司马氏父子对他很看重,其实要的是一个招牌,郑冲并不过问政治。高柔、卢毓之前都有过介绍,他们是司马氏的坚定支持者,除了他们,邓艾、钟会、石苞、胡奋、傅嘏、傅玄、钟毓、贾充等近年来也迅速崛起,他们都追随着司马氏,曹魏时代的一批风云人物渐渐成了故人和旧人。
司马昭盘点了一下地方上的要员,其他地方他都比较放心,唯有东部战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让他放心不下。诸葛诞当年也是“浮华党”的重要一员,跟夏侯玄、何晏、邓飏等人交往深厚,如今负责着整个东线战场,司马昭对这个人感到心里没底。但诸葛诞在毌丘俭、文钦谋反事件中立场坚定,率先带兵进入寿春,为平叛立下大功,之后又组织人马反击孙吴方面的进攻,还击斩了孙吴左将军留赞,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好轻易动他。
司马昭把这个顾虑说给了自己的大将军长史贾充听,贾充是曹魏重臣贾逵之子,贾逵是有名的“拥曹派”,贾充还娶了“拥曹派”李丰的女儿,按理内心里也应该站在曹氏的一边,但他却成了坚定的“反曹派”,处处维护司马氏的利益。
李丰等人谋反事件发生后贾充本应受到株连,但在司马师的庇护下他轻松过关了。贾允的妻子李婉才貌双全,父亲李丰因罪被诛后李婉被流放到乐浪郡,贾充马上与她划清界限,另娶了郭淮的侄女郭槐。李婉后来遇大赦,贾充的母亲柳氏重节义,让贾充前往迎接,贾充害怕郭槐不敢去,只得另找一处房子让李婉居住,郭槐听到风声,每次贾充出门都派人盯梢。
贾充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给司马昭出了个主意,建议派人去诸葛诞那里借视察的名义试探一下反应,并自告奋勇前往,司马昭同意。
贾充以大将军长史的身份去了寿春,公事处理完,贾充提出私下里与诸葛诞密谈,谈话中,贾充直奔主题:“现在洛阳朝野上下都在谈论,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禅让给大将军,不知明公以为如何?”诸葛诞一听勃然大怒,对贾充说:“听说你是贾逵的儿子,你们父子世受国恩,怎出此言?这事我坚决反对,如果洛阳再发生政变,我诸葛诞愿以命相报!”
贾充回来把诸葛诞的话报告了司马昭,还报告说此次寿春之行,听说诸葛诞变卖财产,赈济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该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买人心,同时还训练了数千人的侠义之士为贴身卫队,形迹十分可疑。司马昭于是决定解决诸葛诞,他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下诏改任诸葛诞为司空,解除其兵权,即刻来洛阳上任,诸葛诞接到诏书后大惊。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
诸葛诞分析了王凌、毌丘俭和文钦这两次起事失败的原因,认为没有与孙吴密切配合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为此他派自己的长史吴纲去孙吴,表示自己愿意称臣,为了让孙吴方面放心,他还让吴纲专门带上儿子诸葛靓,意思是愿意留在孙吴做人质。
孙吴方面这两年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文钦投降后,主持孙吴国政的孙峻一度想利用文钦发起新的军事行动,他让吕据、刘纂、朱异、唐咨等高级将领制订计划,让他们与文钦一起由江都北上进入淮河地区,去攻击曹魏的徐州、青州。
孙峻在建业的石头城亲自为众将饯行,但大军还未出发,孙峻突然得了重病,仓促间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孙后就死了,少帝孙亮拜孙为武卫将军,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次军事行动只得中途停止。
孙之前不过是个偏将军,资历很浅,根本镇不住局面,老将吕据首先不服,联络一些朝臣和将领共同上疏少帝孙亮,推荐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孙则发起反击,任命滕胤为大司马,让他接替刚刚故去的老将吕岱的职务去镇守武昌。
吕据大怒,联络滕胤要联合罢黜孙,孙则命堂兄孙宪率部北上,在江都拦截吕据所部,同时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讨伐吕据、滕胤。经过一场乱战,滕胤兵败被杀,吕据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自杀,少帝孙亮拜孙为大将军。
孙吴的夏口督孙壹是孙坚弟弟孙静之孙,他有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滕胤和吕据,孙对他自然不放心,密令朱异率军夺取夏口,用武力解决孙壹,孙壹不敌,率一部人马投降了曹魏,被曹魏任命为车骑将军,同时遥领交州牧。
孙刚刚掌权就接到诸葛诞愿意称臣的报告,大喜,命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3万人马与文钦一起北上接应诸葛诞,少帝孙亮任命诸葛诞为孙吴的大司徒、骠骑将军,同时遥领青州牧,封寿春侯。
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为防止少帝曹髦趁机异动,司马昭专门把他以及郭太后都带上随征。6月5日,司马昭率魏军主力到达项县,各路平乱大军陆续来此集结,总兵力达到26万人。
诸葛诞怀疑新任扬州刺史乐是司马昭派来监视他的,于是把乐杀了,整合起各路人马以及淮南各郡县的部队共10多万人,诸葛诞担心这些人马还不够,又在控制区内紧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万人。
这样算下来,双方兵力再加上孙吴的人马,参加此战的各方人马总数达到了45万人左右。盘点一下汉末三国的几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兵力有3万多人,袁军12万人;赤壁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有8万人左右,孙刘联军约5万人;夷陵之战蜀军直接投入的兵力约8万人,吴军约5万人。以上这几场著名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合计约43万人,尚不及此次诸葛诞起兵及平叛之战。
司马昭让王基行镇东将军,会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包围圈尚未形成,孙吴方面的援军也到了,吴军的一部趁乱从东北方向冲入城中,在寿春城不远的安丰,吴军另有一部驻扎在那里,与寿春形成呼应。
王基向司马昭建议先不要猛攻,只需将寿春城围困起来,时间长了里面自乱,司马昭同意。王基于是命人深挖壕沟,坚守营垒,不轻易攻城,时间一长,城里的人果然急了。
文钦本来是救援的,结果一冲动就跟全怿等人冲进了城,现在被围,赶紧组织人马发起反攻,试图冲开包围圈,但无法成功。孙见状,亲率吴军主力前来增援,前锋推进到镬里,此地在今巢湖以东,孙督令朱异、丁奉、黎斐等将领率部前去寿春解围。
朱异进军速度最快,所部抵达黎浆,司马昭派石苞、州泰迎击,务必阻止敌人的增援。为加快行进的速度,朱异命部下抛弃了辎重,因为没有重型装备,无法突破敌人的阻击线,只得退往孙的大营,他们连给养都没带,一路上靠摘食树叶果腹,狼狈不堪,但到达大营后,孙大怒,让他们立即返回去驰援寿春,朱异认为将士们已极度疲乏,无法执行命令,孙恼了,把朱异当场诛杀。
但随后孙又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将吴军主力撤回江东。
寿春城里的诸葛诞以及文钦、全怿还在盼着援军的到来,司马昭让人散布谣言说孙吴大军即将杀到,寿春之围很快将解除,城里的人误以为真,对粮草也就不加控制了。寿春城池坚固,破攻是很困难的,能守多长时间其实取决于城里有多少粮食。
又守了一段时间,仍未见到援军,诸葛诞等人明白上当了,但已经晚了,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城里的将领们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固守待援,一部分人则主张主动出击,以求绝处逢生,文钦和孙吴派来的援军属于前者,文钦对诸葛诞说:“我们以及孙吴将士的家属都在江东,即使孙不打算来救,皇上和孙吴将士的这些家属们岂能愿意?所以援军到达是迟早的事,为何要冒险?”
但诸葛诞的部下都主张突围,双方吵得很凶,诸葛诞倾向于文钦的看法,但他劝服不了那些主张突围的人,为控制局面,诸葛诞打算把主张突围的部将杀了,消息走漏,一部分将领翻越城墙出了城,向魏军投降。
又守了几个月,寿春城仍然... -->>
毌丘俭、文钦之叛没能重创司马氏的权力体系,却重创了司马师本人,在文鸯发起的那次突袭中司马师的眼伤复发,伤势还挺重,本来他想去寿春,亲眼看一看这个4年前刚刚发生过叛乱的地方为何又发生了叛乱,但由于伤势严重,还是放弃了。
司马师赶回洛阳,走到许昌时觉得伤情进一步加重,只好不走了,让人去通知弟弟司马昭,要他来许昌。司马昭得到消息大吃一惊,星夜赶来。
见到弟弟后,司马师当即宣布辞去大将军一职,交由弟弟担任,之后让司马昭马上返回洛阳,不得耽误,司马昭还未动身,司马师的病情又突然恶化了。
少帝曹髦正元二年(255)正月28日,司马师病死于许昌,终年47岁。消息传到洛阳,少帝曹髦素服吊唁,发布诏书,认为司马师有济世宁国之勋、克定祸乱之功,应该加以殊礼,让公卿们商议。有大臣建议按照当年霍光死后所礼遇,应追拜司马师为大司马,增邑5万户,谥号为武公。
少帝曹髦同意,诏书送达许昌,司马昭却上表辞让:“臣亡父不敢受丞相、相国以及九命之礼,亡兄不敢受相国之位,这是因为丞相是太祖武皇帝生前担任过的职务。当年萧何、张良、霍光都有匡佐之功,萧何的谥号是文终,张良的谥号是文成,霍光的谥号是宣成,如果非要以文武作为谥号的话,请按照萧何等人的标准赐予就行。”
少帝曹髦诏准,颁给司马师谥号为忠武。
但是少帝突然又下了另一份诏书,说南方不断发生叛乱,局势仍不稳定,让司马昭就地在许昌驻守,不必返回洛阳了。诏书在送达司马昭之前先要经过傅嘏之手,他是朝廷秘书局的尚书,本次又随司马师出征,参与机要。
傅嘏觉得事关重大,如果按诏书执行,洛阳的局势就有失控的危险;如果不执行诏书,又有违命的嫌疑。傅嘏找钟会商量,钟会也随军出征,他名义上是中书台的中书侍郎,实际是司马师的高级参谋,他建议先不要以司马昭的名义回复,而以傅嘏的名义给少帝曹髦上一份奏章,阐明司马昭回师洛阳的重要性,奏章发出的同时司马昭只管率军回师。
钟会的意思是,司马昭干脆装着不知道有这份诏书,将来说起违诏来那也是傅嘏的错,顶多让傅嘏替司马昭背一次黑锅。司马昭认为钟会的这个主意不错,依计而行。
大军行至洛阳近郊,少帝曹髦的诏书又来了,正式拜司马昭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主持朝廷日常工作(录尚书事),对于前一份诏书则只字不提了。
你不提我也不提,表面上大家仍相安无事。
少帝曹髦正元三年(256)5月,邺县以及上谷等地都报告发现了甘露,即一种凝结在树叶上的甘甜液体,在古人看来这是吉祥之兆。六月初一,少帝曹髦下诏改元为甘露。
8月,少帝曹髦再加司马昭为大都督,这是曹魏没有过的一个职务,同时授予其奏事不名的特权,假黄钺。任命司马孚为太傅,司马孚原来的太尉一职由高柔接任,高柔原来的司徒一职由司空郑冲接任,擢升朝廷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郑冲字文和,是一名儒学家,出身寒微,有姿貌和声望,司马氏父子对他很看重,其实要的是一个招牌,郑冲并不过问政治。高柔、卢毓之前都有过介绍,他们是司马氏的坚定支持者,除了他们,邓艾、钟会、石苞、胡奋、傅嘏、傅玄、钟毓、贾充等近年来也迅速崛起,他们都追随着司马氏,曹魏时代的一批风云人物渐渐成了故人和旧人。
司马昭盘点了一下地方上的要员,其他地方他都比较放心,唯有东部战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让他放心不下。诸葛诞当年也是“浮华党”的重要一员,跟夏侯玄、何晏、邓飏等人交往深厚,如今负责着整个东线战场,司马昭对这个人感到心里没底。但诸葛诞在毌丘俭、文钦谋反事件中立场坚定,率先带兵进入寿春,为平叛立下大功,之后又组织人马反击孙吴方面的进攻,还击斩了孙吴左将军留赞,没有确凿的证据,不好轻易动他。
司马昭把这个顾虑说给了自己的大将军长史贾充听,贾充是曹魏重臣贾逵之子,贾逵是有名的“拥曹派”,贾充还娶了“拥曹派”李丰的女儿,按理内心里也应该站在曹氏的一边,但他却成了坚定的“反曹派”,处处维护司马氏的利益。
李丰等人谋反事件发生后贾充本应受到株连,但在司马师的庇护下他轻松过关了。贾允的妻子李婉才貌双全,父亲李丰因罪被诛后李婉被流放到乐浪郡,贾充马上与她划清界限,另娶了郭淮的侄女郭槐。李婉后来遇大赦,贾充的母亲柳氏重节义,让贾充前往迎接,贾充害怕郭槐不敢去,只得另找一处房子让李婉居住,郭槐听到风声,每次贾充出门都派人盯梢。
贾充就是一个投机分子,他给司马昭出了个主意,建议派人去诸葛诞那里借视察的名义试探一下反应,并自告奋勇前往,司马昭同意。
贾充以大将军长史的身份去了寿春,公事处理完,贾充提出私下里与诸葛诞密谈,谈话中,贾充直奔主题:“现在洛阳朝野上下都在谈论,希望皇帝陛下把大位禅让给大将军,不知明公以为如何?”诸葛诞一听勃然大怒,对贾充说:“听说你是贾逵的儿子,你们父子世受国恩,怎出此言?这事我坚决反对,如果洛阳再发生政变,我诸葛诞愿以命相报!”
贾充回来把诸葛诞的话报告了司马昭,还报告说此次寿春之行,听说诸葛诞变卖财产,赈济施舍,又赦免了不少不该赦免的人,目的都是收买人心,同时还训练了数千人的侠义之士为贴身卫队,形迹十分可疑。司马昭于是决定解决诸葛诞,他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下诏改任诸葛诞为司空,解除其兵权,即刻来洛阳上任,诸葛诞接到诏书后大惊。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
诸葛诞分析了王凌、毌丘俭和文钦这两次起事失败的原因,认为没有与孙吴密切配合是最重要的一方面,为此他派自己的长史吴纲去孙吴,表示自己愿意称臣,为了让孙吴方面放心,他还让吴纲专门带上儿子诸葛靓,意思是愿意留在孙吴做人质。
孙吴方面这两年又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文钦投降后,主持孙吴国政的孙峻一度想利用文钦发起新的军事行动,他让吕据、刘纂、朱异、唐咨等高级将领制订计划,让他们与文钦一起由江都北上进入淮河地区,去攻击曹魏的徐州、青州。
孙峻在建业的石头城亲自为众将饯行,但大军还未出发,孙峻突然得了重病,仓促间把后事托付给堂弟孙后就死了,少帝孙亮拜孙为武卫将军,负责全国的军事指挥(都督中外诸军事),这次军事行动只得中途停止。
孙之前不过是个偏将军,资历很浅,根本镇不住局面,老将吕据首先不服,联络一些朝臣和将领共同上疏少帝孙亮,推荐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孙则发起反击,任命滕胤为大司马,让他接替刚刚故去的老将吕岱的职务去镇守武昌。
吕据大怒,联络滕胤要联合罢黜孙,孙则命堂兄孙宪率部北上,在江都拦截吕据所部,同时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讨伐吕据、滕胤。经过一场乱战,滕胤兵败被杀,吕据看到大势已去只得自杀,少帝孙亮拜孙为大将军。
孙吴的夏口督孙壹是孙坚弟弟孙静之孙,他有两个妹妹分别嫁给了滕胤和吕据,孙对他自然不放心,密令朱异率军夺取夏口,用武力解决孙壹,孙壹不敌,率一部人马投降了曹魏,被曹魏任命为车骑将军,同时遥领交州牧。
孙刚刚掌权就接到诸葛诞愿意称臣的报告,大喜,命将军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3万人马与文钦一起北上接应诸葛诞,少帝孙亮任命诸葛诞为孙吴的大司徒、骠骑将军,同时遥领青州牧,封寿春侯。
司马昭亲率大军前来平叛,为防止少帝曹髦趁机异动,司马昭专门把他以及郭太后都带上随征。6月5日,司马昭率魏军主力到达项县,各路平乱大军陆续来此集结,总兵力达到26万人。
诸葛诞怀疑新任扬州刺史乐是司马昭派来监视他的,于是把乐杀了,整合起各路人马以及淮南各郡县的部队共10多万人,诸葛诞担心这些人马还不够,又在控制区内紧急招兵,很快又得到四五万人。
这样算下来,双方兵力再加上孙吴的人马,参加此战的各方人马总数达到了45万人左右。盘点一下汉末三国的几次著名战役,官渡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兵力有3万多人,袁军12万人;赤壁之战曹军直接投入的有8万人左右,孙刘联军约5万人;夷陵之战蜀军直接投入的兵力约8万人,吴军约5万人。以上这几场著名战役,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合计约43万人,尚不及此次诸葛诞起兵及平叛之战。
司马昭让王基行镇东将军,会同安东将军陈骞包围寿春,包围圈尚未形成,孙吴方面的援军也到了,吴军的一部趁乱从东北方向冲入城中,在寿春城不远的安丰,吴军另有一部驻扎在那里,与寿春形成呼应。
王基向司马昭建议先不要猛攻,只需将寿春城围困起来,时间长了里面自乱,司马昭同意。王基于是命人深挖壕沟,坚守营垒,不轻易攻城,时间一长,城里的人果然急了。
文钦本来是救援的,结果一冲动就跟全怿等人冲进了城,现在被围,赶紧组织人马发起反攻,试图冲开包围圈,但无法成功。孙见状,亲率吴军主力前来增援,前锋推进到镬里,此地在今巢湖以东,孙督令朱异、丁奉、黎斐等将领率部前去寿春解围。
朱异进军速度最快,所部抵达黎浆,司马昭派石苞、州泰迎击,务必阻止敌人的增援。为加快行进的速度,朱异命部下抛弃了辎重,因为没有重型装备,无法突破敌人的阻击线,只得退往孙的大营,他们连给养都没带,一路上靠摘食树叶果腹,狼狈不堪,但到达大营后,孙大怒,让他们立即返回去驰援寿春,朱异认为将士们已极度疲乏,无法执行命令,孙恼了,把朱异当场诛杀。
但随后孙又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命令:将吴军主力撤回江东。
寿春城里的诸葛诞以及文钦、全怿还在盼着援军的到来,司马昭让人散布谣言说孙吴大军即将杀到,寿春之围很快将解除,城里的人误以为真,对粮草也就不加控制了。寿春城池坚固,破攻是很困难的,能守多长时间其实取决于城里有多少粮食。
又守了一段时间,仍未见到援军,诸葛诞等人明白上当了,但已经晚了,粮草消耗得差不多了,城里的将领们一部分人主张继续固守待援,一部分人则主张主动出击,以求绝处逢生,文钦和孙吴派来的援军属于前者,文钦对诸葛诞说:“我们以及孙吴将士的家属都在江东,即使孙不打算来救,皇上和孙吴将士的这些家属们岂能愿意?所以援军到达是迟早的事,为何要冒险?”
但诸葛诞的部下都主张突围,双方吵得很凶,诸葛诞倾向于文钦的看法,但他劝服不了那些主张突围的人,为控制局面,诸葛诞打算把主张突围的部将杀了,消息走漏,一部分将领翻越城墙出了城,向魏军投降。
又守了几个月,寿春城仍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