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贞观俗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满朝公卿,名门世族占了多数。更不用说,寒门难得出一个宰相,而佃农更没什么机会,工商虽也放开了入伍、科举的限制,但其它隐形的条件依然多如牛毛。
就算十年寒窗苦读中了进士,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没有人脉关系,在官场也是寸步难行的,哪怕到了军中,也是如此。
如今的军中更难混,早年开国之初,战事频频,天下未安,奴隶也能跟主人一起论功,但是现在再想出个奴隶国公,可就难于登天了。
“我信命,我没这样的命,我家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卑贱的底层百姓,我爹那也是走了狗屎运,能跟着太尉,这才有了如今的护军之勋,虽说是视从三品,可是真正以勋官选官,却只能授从六品下职,还得侯选。”
张超笑了笑,九转军功才得升护军之勋官,虽是视从三品,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可实际上这并不是从三品的官阶,既没从三品的职权,也没有从三品的阶位。
只是相当于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罢了,如果以勋官来侯选官职,那么就算是最高勋官十二转的上柱国,视正二品,但实际上也只能叙任正六品上的官职,前提还得是有空缺选上。
而事实上,开国之初,大唐有严重的滥授官职,曾经最多一天就授了上万人散职。
李渊起兵之初,打的是尊隋的旗帜从太原南下,一路上为收买人心,到处授给散职,不仅给来投的各路人马授爵授官授散职,连路上经过的城池村庄,也大量授给散职,甚至遣散俘虏的时候,一次性授给几千个散职。
到了开国时,授出去的五品以上散职,都已经有几万了,既没任命书也没官印等,虽说是散职,可这些东西在杨广朝的时候是很值钱的,轻易不授,李渊却免费大派送。
等自己建立了大唐后,李渊也发现后遗症了,没办法,又不好废除。于是他就把杨广称帝后废除的开皇时杨坚的散实官制又拿了出来,然后开始用散实职,再次拉拢人心,到处派送。
可到武德七年时,不仅杨广八郎八尉的那套散职烂大街了,杨坚的那套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散实官也完全滥了。
满大街的大都督、大将军,甚至是上大将军,上柱国。
当年在三国时可堪称一国之最高军职的大都督,此时却只成了队正、旅帅等小军官的散实官,汉代的大将军,此时也顶多就是个百夫长的散实官,而南北朝时最顶级的柱国,上柱国,也完全沦为了中层军官们的散实官。
李渊也没办法了,杨广杨坚爷俩的两套官职都让他给祸祸完了,于是在武德七年,中原几乎一统的情况下,李渊下诏,把之前的散职和散实阶废除,统称为国初勋名,代之推出了新的文散官和武散号将军以及勋官体系。
当年的国初勋名可以保留,但纯粹只剩下了一个名号,没了半点实际作用,朝廷给他们转为文散官或武散将军号或勋官,但却要降很多级转。
散将军号为十阶,从辅国大将军二品到五品游击将军,勋官则从上柱国到武骑尉。
散号将军是高级武官,但勋官却为视品,表面品级高,实际选官的时候却得降十二级使用,只授从六品上职。其实勋官就是相当于散将军的下阶,十阶散将军号与十二级勋官,构成了武官散阶体系,但又还有些不完整。
总之,李渊在夺得天下后,翻脸不认人,提起裤子就赖账了,把当年滥授的散职、散实官统称为国初勋名,然后停止使用,重新搞起了一套散官、勋官体系。
到了李世民继位后,把李渊还不完善的这两套官制,在秦琅等宰相们的帮助下,逐步完善,文武散官各二十九阶,停用了十散将军号,而是重定了二十九级的武散官,与文散官对应。
并明确了散官做为官员的本品,以及俸禄标准。勋官则用来酬赏军功,或授予民爵,再次强调了视品授官的明确条件,实际就是再次把勋官贬值了。
张超的老爹张铁枪,跟着秦琼南征北战,也算是屡立功勋的老兵,当年跟着秦琼投唐后,授的散实官挺高,武德七年后改官制后,录前后勋,授了视从三品的护军,但实际武职也才六品。
还是秦琼当上太尉,陇右之战后秦琅特别关照,吏部录勋授官的时候,才转了从五品下职,还是在松州任职,又给授了个开国子的虚爵而已。
张超跟着秦琅好几年,运气好也打了许多仗,野马台之战还假扮秦琅为帅,可现在也才是个视从五品的七转骑都尉,一个虚封开国男爵。
就算有秦琅的帮助,可在官场上,他早就被打上了秦郎部曲的标签,这辈子运气好能跟老爹一样授给五品实职都不错了,还想出将入相,做梦吧。
满朝公卿,名门世族占了多数。更不用说,寒门难得出一个宰相,而佃农更没什么机会,工商虽也放开了入伍、科举的限制,但其它隐形的条件依然多如牛毛。
就算十年寒窗苦读中了进士,没有强大的家族势力支持,没有人脉关系,在官场也是寸步难行的,哪怕到了军中,也是如此。
如今的军中更难混,早年开国之初,战事频频,天下未安,奴隶也能跟主人一起论功,但是现在再想出个奴隶国公,可就难于登天了。
“我信命,我没这样的命,我家祖上十八代那都是卑贱的底层百姓,我爹那也是走了狗屎运,能跟着太尉,这才有了如今的护军之勋,虽说是视从三品,可是真正以勋官选官,却只能授从六品下职,还得侯选。”
张超笑了笑,九转军功才得升护军之勋官,虽是视从三品,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可实际上这并不是从三品的官阶,既没从三品的职权,也没有从三品的阶位。
只是相当于能享受从三品的一些待遇罢了,如果以勋官来侯选官职,那么就算是最高勋官十二转的上柱国,视正二品,但实际上也只能叙任正六品上的官职,前提还得是有空缺选上。
而事实上,开国之初,大唐有严重的滥授官职,曾经最多一天就授了上万人散职。
李渊起兵之初,打的是尊隋的旗帜从太原南下,一路上为收买人心,到处授给散职,不仅给来投的各路人马授爵授官授散职,连路上经过的城池村庄,也大量授给散职,甚至遣散俘虏的时候,一次性授给几千个散职。
到了开国时,授出去的五品以上散职,都已经有几万了,既没任命书也没官印等,虽说是散职,可这些东西在杨广朝的时候是很值钱的,轻易不授,李渊却免费大派送。
等自己建立了大唐后,李渊也发现后遗症了,没办法,又不好废除。于是他就把杨广称帝后废除的开皇时杨坚的散实官制又拿了出来,然后开始用散实职,再次拉拢人心,到处派送。
可到武德七年时,不仅杨广八郎八尉的那套散职烂大街了,杨坚的那套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的散实官也完全滥了。
满大街的大都督、大将军,甚至是上大将军,上柱国。
当年在三国时可堪称一国之最高军职的大都督,此时却只成了队正、旅帅等小军官的散实官,汉代的大将军,此时也顶多就是个百夫长的散实官,而南北朝时最顶级的柱国,上柱国,也完全沦为了中层军官们的散实官。
李渊也没办法了,杨广杨坚爷俩的两套官职都让他给祸祸完了,于是在武德七年,中原几乎一统的情况下,李渊下诏,把之前的散职和散实阶废除,统称为国初勋名,代之推出了新的文散官和武散号将军以及勋官体系。
当年的国初勋名可以保留,但纯粹只剩下了一个名号,没了半点实际作用,朝廷给他们转为文散官或武散将军号或勋官,但却要降很多级转。
散将军号为十阶,从辅国大将军二品到五品游击将军,勋官则从上柱国到武骑尉。
散号将军是高级武官,但勋官却为视品,表面品级高,实际选官的时候却得降十二级使用,只授从六品上职。其实勋官就是相当于散将军的下阶,十阶散将军号与十二级勋官,构成了武官散阶体系,但又还有些不完整。
总之,李渊在夺得天下后,翻脸不认人,提起裤子就赖账了,把当年滥授的散职、散实官统称为国初勋名,然后停止使用,重新搞起了一套散官、勋官体系。
到了李世民继位后,把李渊还不完善的这两套官制,在秦琅等宰相们的帮助下,逐步完善,文武散官各二十九阶,停用了十散将军号,而是重定了二十九级的武散官,与文散官对应。
并明确了散官做为官员的本品,以及俸禄标准。勋官则用来酬赏军功,或授予民爵,再次强调了视品授官的明确条件,实际就是再次把勋官贬值了。
张超的老爹张铁枪,跟着秦琼南征北战,也算是屡立功勋的老兵,当年跟着秦琼投唐后,授的散实官挺高,武德七年后改官制后,录前后勋,授了视从三品的护军,但实际武职也才六品。
还是秦琼当上太尉,陇右之战后秦琅特别关照,吏部录勋授官的时候,才转了从五品下职,还是在松州任职,又给授了个开国子的虚爵而已。
张超跟着秦琅好几年,运气好也打了许多仗,野马台之战还假扮秦琅为帅,可现在也才是个视从五品的七转骑都尉,一个虚封开国男爵。
就算有秦琅的帮助,可在官场上,他早就被打上了秦郎部曲的标签,这辈子运气好能跟老爹一样授给五品实职都不错了,还想出将入相,做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