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傲雪之梅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在人生旅程中,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有一片风景,抑或是有一个理由,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回眸,留连静赏。在这儿,你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你的脚步就可以开花,你的微笑就可以遍洒,你的心儿就可以放空,你的阳光就可以让你的影子拉得足够长。来到川主寺镇,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纯净空明。
我可以放慢时间,静享阳光带给身心的那份灿然与温暖,心无旁骛的去欣赏一景一物,一声一色。这是一个安详澄静的世界,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藏族文化。我们从川西高原深处、从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的欢乐里、从川主寺的香火中、从风中飘扬的经幡里、从那富有传统色彩的藏式碉房、以及永远冒着炊烟的耗牛帐蓬和牧民新居处,都能感知到藏族人家厚重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力量,更能体会到藏族同胞灵魂深处的意志和性格。
川主寺,这个人口不足8000人的高原小镇,西藏名叫“卓仑贡巴”居于三山交峰处的岷江上游的河谷地。这儿海拔3000米,即使现在是炎热的夏季,气候还是那么清爽怡人。它是通往九寨沟、黄龙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川主寺对面的雪山梁上,一尊高大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耸立坡顶,30余米高的碑顶巍然矗立着雄壮有力的红军战士雕像,只见他一手持鲜花、一手持步枪,双手高举,直指云天。
红军长征路,这可是爷爷当年走过的地方。如今,重走长征路,尽管我们是以游玩的方式前往,可崇敬之情还是从心底油然而生。那场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在时光的流逝中,已淡淡的将它在眷恋中忘怀。此刻,我们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重温那段悲壮历史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苍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这种苍桑感使我们更加感思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已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望着那红军战士雕像,向爷爷致敬!向那些英勇的红军先烈致敬!
如果说,红军长征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厚重的历史和强大的责任感,那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则把民族信仰当作他们生活最主要的力量与源泉。川主寺镇上的川主寺,就以它的庄严和神威,站立成这个小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当地的藏民和喇嘛讲,川主寺名称的由来可有多种传说的版本。流传最广、大家最为深信的是: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李冰任蜀郡守,为了治理岷江,曾沿岷江考察,一直到岷江上游的川主寺及岷江源。后李冰父子治理岷江,兴建了中国早期著名的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了起来。因而,所谓“川主”就是把李冰称为早期的四川主人。后人在川主寺镇所在地修建寺庙,纪念李冰,故称为川主寺。在藏区,随处可见的寺庙体现了藏族同胞的民族宗教信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朝拜,那虔诚的姿势已如烙印般印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在朝拜神灵时,双手合十,从头顶到胸前、下腹,然后到大地,直至整个身体与大地紧贴在一起。当他们全身贴紧大地时,可发现他们三步的距离正好是他们身体的高度,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标尺来丈量与佛祖的距离。朝拜与信仰,是他们一生所追逐的梦想与心愿。
在川主寺,随处可见的经幡则是一帧帧流动的风景。在藏民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他们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上苍诸佛会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吉祥如意。那些色彩班斓的经幡以它神奇的韵律在苍野间丰富着、深厚着草原文化的内涵。
夕阳斜照,蓝天白云,游人络绎不绝,具有藏羌风格、兼有汉回民族气息的寺庙、民宅、宾馆、商铺错落有致,时而有藏族歌声传来。天空有雄鹰自由骄傲的翱翔;夕阳下的山峦,清新发绿;藏式建筑上的装饰,熠熠生辉;高档旅游车、小轿车骆驿不绝的驶入宾馆;牧童赶着牛羊下山坡进了村寨,炊烟在村寨上空袅袅升起;岷江穿镇而过,滔滔不绝的江水使这个小镇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山,有水,有人家,似乎又让我们误以为,这是一幅活泼而生动的江南画卷。黄昏下的川主寺,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佛曰:缘聚缘散,缘起缘灭。我与川主寺的缘分如同潮起潮落,来时心浪翻滚,去时淡定从容。一次短暂停驻的缘分,却在心底开起了一朵宁静淡雅的格桑花
傲雪之梅2014年8月18日于梅语轩
在人生旅程中,总有那么一个地方,有一片风景,抑或是有一个理由,让你停下匆忙的脚步,驻足回眸,留连静赏。在这儿,你什么也不用去思考,你的脚步就可以开花,你的微笑就可以遍洒,你的心儿就可以放空,你的阳光就可以让你的影子拉得足够长。来到川主寺镇,首先给我的感觉就是如此纯净空明。
我可以放慢时间,静享阳光带给身心的那份灿然与温暖,心无旁骛的去欣赏一景一物,一声一色。这是一个安详澄静的世界,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藏族文化。我们从川西高原深处、从藏族同胞载歌载舞的欢乐里、从川主寺的香火中、从风中飘扬的经幡里、从那富有传统色彩的藏式碉房、以及永远冒着炊烟的耗牛帐蓬和牧民新居处,都能感知到藏族人家厚重的宗教信仰和精神力量,更能体会到藏族同胞灵魂深处的意志和性格。
川主寺,这个人口不足8000人的高原小镇,西藏名叫“卓仑贡巴”居于三山交峰处的岷江上游的河谷地。这儿海拔3000米,即使现在是炎热的夏季,气候还是那么清爽怡人。它是通往九寨沟、黄龙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经之路,也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在川主寺对面的雪山梁上,一尊高大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耸立坡顶,30余米高的碑顶巍然矗立着雄壮有力的红军战士雕像,只见他一手持鲜花、一手持步枪,双手高举,直指云天。
红军长征路,这可是爷爷当年走过的地方。如今,重走长征路,尽管我们是以游玩的方式前往,可崇敬之情还是从心底油然而生。那场举世闻名、艰苦卓绝的长征,在时光的流逝中,已淡淡的将它在眷恋中忘怀。此刻,我们踏上这片红色土地,重温那段悲壮历史的时候,当我们再一次听到“高原寒,炊断粮”的长征组歌的时候,时代的苍桑感使我们更对之产生一种久违的眷恋与心灵的洗涤,这种苍桑感使我们更加感思于现在,感恩于离我们已远去的一代英烈,眷恋他们那种坚忍不拔,理想与信仰高于一切的奋斗献身精神。我怀着深深的敬意望着那红军战士雕像,向爷爷致敬!向那些英勇的红军先烈致敬!
如果说,红军长征给这个小镇带来了厚重的历史和强大的责任感,那勤劳淳朴的藏族人民,则把民族信仰当作他们生活最主要的力量与源泉。川主寺镇上的川主寺,就以它的庄严和神威,站立成这个小镇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当地的藏民和喇嘛讲,川主寺名称的由来可有多种传说的版本。流传最广、大家最为深信的是:战国时期,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年),李冰任蜀郡守,为了治理岷江,曾沿岷江考察,一直到岷江上游的川主寺及岷江源。后李冰父子治理岷江,兴建了中国早期著名的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使川西平原富庶了起来。因而,所谓“川主”就是把李冰称为早期的四川主人。后人在川主寺镇所在地修建寺庙,纪念李冰,故称为川主寺。在藏区,随处可见的寺庙体现了藏族同胞的民族宗教信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朝拜,那虔诚的姿势已如烙印般印在我的记忆里。他们在朝拜神灵时,双手合十,从头顶到胸前、下腹,然后到大地,直至整个身体与大地紧贴在一起。当他们全身贴紧大地时,可发现他们三步的距离正好是他们身体的高度,他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标尺来丈量与佛祖的距离。朝拜与信仰,是他们一生所追逐的梦想与心愿。
在川主寺,随处可见的经幡则是一帧帧流动的风景。在藏民区,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如同将上面的经文诵读了一遍,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他们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上苍诸佛会保护一切制造和悬挂经幡的人们,哪里有经幡,哪里就有吉祥如意。那些色彩班斓的经幡以它神奇的韵律在苍野间丰富着、深厚着草原文化的内涵。
夕阳斜照,蓝天白云,游人络绎不绝,具有藏羌风格、兼有汉回民族气息的寺庙、民宅、宾馆、商铺错落有致,时而有藏族歌声传来。天空有雄鹰自由骄傲的翱翔;夕阳下的山峦,清新发绿;藏式建筑上的装饰,熠熠生辉;高档旅游车、小轿车骆驿不绝的驶入宾馆;牧童赶着牛羊下山坡进了村寨,炊烟在村寨上空袅袅升起;岷江穿镇而过,滔滔不绝的江水使这个小镇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有山,有水,有人家,似乎又让我们误以为,这是一幅活泼而生动的江南画卷。黄昏下的川主寺,好一派迷人的景象。
佛曰:缘聚缘散,缘起缘灭。我与川主寺的缘分如同潮起潮落,来时心浪翻滚,去时淡定从容。一次短暂停驻的缘分,却在心底开起了一朵宁静淡雅的格桑花
傲雪之梅2014年8月18日于梅语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