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阿湄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称中国20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
他的作品最早载于1922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京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
但是,他人生的漂泊并没有结束。建国后,因为一些文人的误读,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粉红色的反动文艺,他开始接受“洗脑”进革命大学,参加土改,最后到博物馆工作。文革中,他被批判为“旧社会的渣子”“新时代的落伍者”“腐朽的资产阶级”家被抄过八次,本人也被强迫打扫厕所达一年之久,还到“五七干校”改造。在如此境遇下,他默默地进行历史文物研究,著有龙凤艺术、中国丝绸图案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为世界留住爱与美是他的梦想
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著的追求,深刻的思想,富含生命力的文字,使沈从文与他的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人们嗟叹他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边城,一片宁静与和平的土地上,这个背景是湘西的昨天,也是整个中国更为遥远的过去的象征。主要人物有老船夫、翠翠、傩送、天保等,老船夫已年过70,在碧溪嘴白塔下摆渡了几十年;翠翠是老船夫女儿的遗孤,天真活泼,乖巧温顺,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傩送和天保是城里管码头的顺顺的儿子,拥有当地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和热情,是自然的儿子。当年,翠翠的母亲同一个屯防士兵因唱歌而相恋,有了翠翠却结婚不成,结果双双殒命,这是上一代的命运。轮到翠翠这一代人又将如何呢?因了河边的一次相遇,傩送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也朦胧地生出对傩送的爱恋。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更严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这场竞争——团总将它作为女儿的陪嫁,正托人向顺顺放口风,要让傩送作他的女婿!爱情需要的,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从心底流出的热情的歌。但随着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人类道德的逐渐衰亡,人已经沦为金钱的奴隶,古老的渡船怎么会比得上崭新的碾坊?这不仅是湘西,而且是整个中国乃至全人类无法规避的历史进程。虽然也有碰撞,也有抗争,但结局是早就注定了的:老船夫挽救不了翠翠的命运,一如当年阻止不了女儿的死亡,在痛苦中孤独地死去;天保明白了自己多余的存在,赌气远行,不幸丧命;在必然与偶然的交替中“碾坊”又步步进逼,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年轻的心,傩送也离开了边城;只剩下翠翠一个人,日复一日守在渡口,等待着傩送的归来难道真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吗?不,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的民族更要如此!作家的使命难道不是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吗?所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起来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样的等待,或许一切终究归于平静,或许可能在沉默中突然爆发。
翠翠和祖父是善良而本分的,顺顺和两个儿子是善良而豪壮的,甚至偶尔出现的马兵、过客、妓女也都是沉稳而温良的,没有争吵,没有怨怼。整部小说虽然透露出淡淡的哀伤,但却充满了纯粹的爱与朴素的美,让人想到沈从文的一生与他从容、平和、淡定的生活态度。
不单小说,他的散文也是这样的,曾对他的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作家李辉说:“我觉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美、最有味道的散文是沈从文的散文,像他的从文家书、湘行散记等。”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的学问,被他曾经想进去读书而不得的北京大学聘为教授,这真堪称中国20世纪文化史的一个奇迹!
他的作品最早载于1922年的北京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早期作品大多描写湘西的乡俗民风和独特的生活,后来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1934年,他发表了著名的中篇小说边城和散文湘行散记,并先后编辑北平和天津大公报文艺副刊,成了“京派”作家代表人物之一。抗战爆发后,他离开北京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作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
但是,他人生的漂泊并没有结束。建国后,因为一些文人的误读,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粉红色的反动文艺,他开始接受“洗脑”进革命大学,参加土改,最后到博物馆工作。文革中,他被批判为“旧社会的渣子”“新时代的落伍者”“腐朽的资产阶级”家被抄过八次,本人也被强迫打扫厕所达一年之久,还到“五七干校”改造。在如此境遇下,他默默地进行历史文物研究,著有龙凤艺术、中国丝绸图案及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专著,特别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填补了我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个空白,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为世界留住爱与美是他的梦想
漂泊的生活,坎坷的经历,执著的追求,深刻的思想,富含生命力的文字,使沈从文与他的创作成为20世纪中国文化界的一个独特现象,也成了20世纪末中国文化界的热点话题。人们嗟叹他的命运,推崇他的人格,研究他的作品,借他的精神荡涤自己的灵魂,吸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重塑民族文化人格。他最著名的小说边城,更是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叶的边城,一片宁静与和平的土地上,这个背景是湘西的昨天,也是整个中国更为遥远的过去的象征。主要人物有老船夫、翠翠、傩送、天保等,老船夫已年过70,在碧溪嘴白塔下摆渡了几十年;翠翠是老船夫女儿的遗孤,天真活泼,乖巧温顺,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傩送和天保是城里管码头的顺顺的儿子,拥有当地男子的勇敢、豪爽、诚实和热情,是自然的儿子。当年,翠翠的母亲同一个屯防士兵因唱歌而相恋,有了翠翠却结婚不成,结果双双殒命,这是上一代的命运。轮到翠翠这一代人又将如何呢?因了河边的一次相遇,傩送爱上翠翠,翠翠下意识里也朦胧地生出对傩送的爱恋。不巧的是,傩送的哥哥天保也爱上了翠翠。更严重的是,一座新碾坊又加入了这场竞争——团总将它作为女儿的陪嫁,正托人向顺顺放口风,要让傩送作他的女婿!爱情需要的,不是门第,不是金钱,而是从心底流出的热情的歌。但随着现代文明的畸形发展,人类道德的逐渐衰亡,人已经沦为金钱的奴隶,古老的渡船怎么会比得上崭新的碾坊?这不仅是湘西,而且是整个中国乃至全人类无法规避的历史进程。虽然也有碰撞,也有抗争,但结局是早就注定了的:老船夫挽救不了翠翠的命运,一如当年阻止不了女儿的死亡,在痛苦中孤独地死去;天保明白了自己多余的存在,赌气远行,不幸丧命;在必然与偶然的交替中“碾坊”又步步进逼,死亡的阴影笼罩着年轻的心,傩送也离开了边城;只剩下翠翠一个人,日复一日守在渡口,等待着傩送的归来难道真是“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吗?不,我们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的民族更要如此!作家的使命难道不是唤醒一个民族重新做人的意识吗?所以“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起来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轻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样的等待,或许一切终究归于平静,或许可能在沉默中突然爆发。
翠翠和祖父是善良而本分的,顺顺和两个儿子是善良而豪壮的,甚至偶尔出现的马兵、过客、妓女也都是沉稳而温良的,没有争吵,没有怨怼。整部小说虽然透露出淡淡的哀伤,但却充满了纯粹的爱与朴素的美,让人想到沈从文的一生与他从容、平和、淡定的生活态度。
不单小说,他的散文也是这样的,曾对他的作品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作家李辉说:“我觉得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美、最有味道的散文是沈从文的散文,像他的从文家书、湘行散记等。”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学家,沈从文细细致致地过滤生活,把粗糙拣走,把丑陋剔除,留下诗意,留下美好,给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保存一份永久的希望。多像一幅简洁的画啊,他静静地站着,刻满沧桑的额下,一双明澈的眼睛始终望着远方――那是人类的远景,嘴角一抹恬淡的微笑提醒着你:会好的,一定会好起来的。他就这样守望着,守望着边城,守望着人类的未来
1988年,沈从文病逝于北京,归葬于凤凰。山城之侧,沱江之畔,丹崖之下,一方矗立的皱石做了他的墓碑。让我们记住碑上的话吧:
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