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啊强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俩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斗胆写拙见。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象做一个梦,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终有醒的时候,或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震撼,但绝不美好。
在古大侠送给我们的梦中我们有太多的泪,使得我们即使醒后,禁不住怀疑是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古大侠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人人都可以写出几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写出一个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创造出类古龙风格的文风,但是,有谁能创造出古龙的人物?古龙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内涵?和给自己以感悟和启示的感觉?模仿古龙的人很多,却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无法表现人物内在的很深的“人性”--软弱,寂寞,无奈,爱。
如诗的意境,是古龙小说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极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会令读着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动,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刚静静地读着根本不关自己事的小说,一下子血涌上头,有从椅子上,从躺着的床上跳起来的冲动。也有时候,就那么读着读着,忽然间脑袋“嗡”的一声,感觉那一句话,好象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么感觉呢?是心灵乍然间的共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虽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似乎离现实更远,但是,当你读它时候,会忽然觉得其中的某一段话让你心中一跳,想:“对啊,我就该这样做,这句话就是说给我听的。”特别是当你意气消沉的时候,当你为某事犹豫踌躇的时候。而读别的任何武侠小说,有的能深深打动我,让我合上书仍然会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动人的情节,甚至产生“要是我是主角,我会如何如何”的感慨,因为深深的共鸣而产生强烈的对书中人物的好恶,但可曾有过感觉能给自己点什么启示么?从这点上来说,古龙就是独一无二的。
古龙试图用自己的小说,向每个读它的人,说着什么,书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从古龙的书中,总能读到给自己启示的东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无法预料的时候,一下子闯进你的脑中。他在用自己的书,和能读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现在的人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象神仙般的形象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人皆孽”所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金庸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 -->>
毋庸质疑,武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绝后的两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龙。他俩的小说虽然风格各异,但都令人荡气回肠,手难释卷。更为可贵的是—我们决不能仅仅以娱乐的心态来读他们的作品,他们的作品都已进入雅的境界。这是其他武侠作家所万难比拟的。这一点尽管许多自诩为文学卫道士的人死也不愿意承认,但是相信已为更多的真正的武侠爱好者所共识。
尽管同样的优秀,但两骏同驰,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这两位大家谁更优秀的问题。说实在的,在下对两位都同样喜爱,实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这个问题上作甚评价。但是看到许多同道在此问题上的看法,又实在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故斗胆写拙见。
我一向认为,读一本小说,就象做一个梦,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龙给了我们两个不同的梦。
在金庸的梦中,我们无疑感到跌宕起伏,绚丽多姿,沉迷于此,不愿醒来。但我们始终清醒的意识到:这是一个梦。而梦终有醒的时候,或有一些美好的回忆,而大多是难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龙的梦是一个残缺的回忆。可能震撼,但绝不美好。
在古大侠送给我们的梦中我们有太多的泪,使得我们即使醒后,禁不住怀疑是梦,还是活生生的现实!这种触动之深,即使未可娉美于沙翁,亦不远矣。
古大侠可以独自仗剑在绝岭长啸,也可以纵情狂歌,开怀畅饮,醉卧乡村野店,与山夫野老相杂,他有数不清的知交好友,更不乏红颜知己,然而,他的内心,红尘中笑傲一生,留在心里的却是孤独。他死前最后一句名言,淡淡地说出他对一生的感悟--“我靠一只笔,得到了一切,连不该有的,我都有了,那就是寂寞。”
人人都可以写出几句深富哲理的句子,能写出一个酷得很的人物,也能用简短有力的句子创造出类古龙风格的文风,但是,有谁能创造出古龙的人物?古龙人物所包含的很深的内涵?和给自己以感悟和启示的感觉?模仿古龙的人很多,却都是一味突出人物的酷,根本无法表现人物内在的很深的“人性”--软弱,寂寞,无奈,爱。
如诗的意境,是古龙小说所追求的。
所以,他用短句,用深富哲理的短句,用极富激情的短句。
所以,也会令读着这些短句的人,突然,就被激动,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刚静静地读着根本不关自己事的小说,一下子血涌上头,有从椅子上,从躺着的床上跳起来的冲动。也有时候,就那么读着读着,忽然间脑袋“嗡”的一声,感觉那一句话,好象是说到自己心坎里了。是什么感觉呢?是心灵乍然间的共鸣。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虽说古龙小说中的人物似乎离现实更远,但是,当你读它时候,会忽然觉得其中的某一段话让你心中一跳,想:“对啊,我就该这样做,这句话就是说给我听的。”特别是当你意气消沉的时候,当你为某事犹豫踌躇的时候。而读别的任何武侠小说,有的能深深打动我,让我合上书仍然会久久地回味其中最动人的情节,甚至产生“要是我是主角,我会如何如何”的感慨,因为深深的共鸣而产生强烈的对书中人物的好恶,但可曾有过感觉能给自己点什么启示么?从这点上来说,古龙就是独一无二的。
古龙试图用自己的小说,向每个读它的人,说着什么,书中那富有哲理的句子,正是他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感悟。从古龙的书中,总能读到给自己启示的东西,而且,如天外流星,在你根本无法预料的时候,一下子闯进你的脑中。他在用自己的书,和能读懂自己的心的人交流。
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是:人们更喜欢有一个美好的梦,因为现实给我们的痛苦已太多。梦是我们逃避现实的最好场所,又有谁喜欢现实如一条绳索似的,即使在梦中也对我们死缠不放呢?
特别是现在的人们,又有谁不是生活在自己编织的美丽梦境中呢?
这种对美丽梦境的向往,正是许多人能轻易的接受金庸而难以接受古龙的真正原因。我也无意指责这种选择。毕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几千年来,不断推动人类相前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毕竟,在经历了生活的艰辛之后,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寻找一个乐园来放松我们已绷得太紧的神经。
感谢金庸,他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乐园。
古老无疑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人们的需要永远是商品生产的真正动力。
他试图改变。他把幽默的语言放进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黄金放进他的作品。我们在他的后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华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乐和纵欲。
只有一样东西我们始终没有看到。
那就是快乐。
没有!绝没有快乐!
美酒和爱情没有能够掩饰他与生俱来的那种早已深深种植在他心底的忧郁和悲伤。他的这种气质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于竟然有了这种结果:越是欢乐的描写,我们读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们的心灵。
许多人责难古龙绝对二分化的人性,原因也是因为人性的复杂,不能绝对化,金庸树立了一个典型,在金庸小说中似乎没有一个人是因为真正的“恶”而成为恶人,即使四大恶人也是各有伤心别事,只有一个飘飘若仙的丁春秋似乎是恶极而无善,可惜却性格太单薄,除了象神仙般的形象和一个天大的恶名,竟没有什么了,若非金庸出色的文笔,丁春秋并不算什么。金庸是近于佛道了,尤其是越到晚期,佛家有所谓“有人皆孽”所以要佛去渡众生,又因为“人皆有佛性”所以人都可渡,包括恶人。
暂不说佛性是否就是人性。金庸的一生说不上锦衣玉食也可算无忧无虑,身份地位自不必说,他可以专心地著书研究学问,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任尔东西南北风”金庸从来没有为吃饭担忧过。金庸没有这种悲情。在他的笔下,即使是最悲剧性的描写之中,我们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种豪迈,一种燕赵勇士的愤怒。这种豪迈则是古龙所万万不能比拟的。关于这方面的问题,我将在另一篇文章中叙述。
金庸描写痛苦则只有通过一种惨忍的行为。在这种描写下,杨过不得不失去一条手臂,小龙女不得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