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批: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蒙府本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
12)丙子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甲戌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却极。戚序本和蒙府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却极。。
13)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甲戌本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却董窍。,戚序本和蒙府本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却董窍。。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1)第2、3、4、8和11条删去“脂砚斋”落款后,在戚序本和蒙府本的评语末尾不加任何词汇;(2)其余各条的末尾,则用一定的词汇标记;如奈何、来矣、者也、如见、也、却极、却董窍等。
认为是“立松轩”删除了“脂砚斋”解释不通:既然都是他一人删除的,为什么将一部分的“脂砚斋”替换成其它词汇?合理的解释是:由两种人在进行落款“脂砚斋”的删除。笔者的推测请看下面。
另外,从上面还可以看出一个现象:甲戌本的评语内容与丙子本(庚)相同,但表达的形式则不同。第1、3、5、8、9、10和11条在今本丙子本(庚)里,是双行夹批;但是,在甲戌本中则写成侧批。
二、戚蒙本批语的来源
许多在丙子本中带落款“脂砚斋”的评语在戚序本和蒙府本中都没有(如上面的第1、5、6、7、9、10、12、13条等),说明它们在120回红楼梦定本中已经被曹雪芹删除了;当石印有正本(即今本戚序本)时,由荻葆贤重新加进戚序本里。
上海有正书局老板荻葆贤在石印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简称有正本)之前,曾经登报有赏征集红楼梦的批语。1911年11月25日发行的上海小说时报第十四号上,刊载了有正本上集出版的广告。提出:“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酬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
他除了从中录用了选中的批语外,也从当时徐星署收藏的丙子本和胡星恒收藏的甲戌本中选取双行夹批、侧批和眉批。其中不少批语的末尾都带“脂砚斋”的落款。为了与戚序本中“批语”都是没有“脂砚斋”落款的做法保持一致,由他将“脂砚斋”或“脂砚”删去。好才荻葆贤还有点良知,凡是由他去除的落款,都采用另外一个词汇标记出来。这就是出现“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不知何意的标记的原因。
笔者估计:甲戌本和丙子本的不少脂批很可能是由陶洙提供的,在他的手里有甲戌本的自抄本以及他可以从徐星署借到丙子本。用上面“也、耶、了、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词取代脂批中的“脂砚斋”也可能是陶洙的“杰作”这一猜想的根据是:陶洙在临死前,于1961年卖出的蒙府本里面,有戚序本(或有正本)的全部更换成上述词汇的脂批。由于是他提供的,因而他通通补写进蒙府本里。若不是他提供的,他岂能全文抄入由他收藏的蒙府本中?
可见,之所以蒙府本同戚序本的回前回末批语存在一定的印证关系,完全是陶洙在蒙府本中选录了戚序本上的部分批语。如果说,戚序本集“伪脂批”的大乘,那么蒙府本则是集“伪脂批”的小乘。
上述解释也存在有待确定的问题:上面许多“带尾巴”的评语都是双行夹批,这等于说,蒙府本是一部残缺本;由陶洙补纳齐全,将上述批语补抄进正文里。由于笔者看不到蒙府本的原本,无法鉴别真伪。只好等有条件的先生去研究。
如果蒙府本不是由近代人补抄的话,那么补充脂批“带尾巴”的人就只有是古代伪造戚序本和蒙府本的人了。由于他采用的底本“转让80回石头记”(对戚序本)和“最早80回石头记”(对蒙府本),里面本来就具有与今本丙子本(庚)相同的评语;因此不必重新补加,只要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即可。凡是“底本”上有落款“脂砚斋”的脂批,而在120回红楼梦定本上又没有者(说明它们已经被曹頫删除了),伪造者便将该脂批的“落款”涂抹掉,并更换成其它词汇(如上)加以“标记”以示区别。这一规律的揭示:充分表明,古代人比近代人更尊重原著,不随意妄改或篡改!这一解释还有一个好处,即说明戚序本和蒙府本是同一个人伪造而成,因而两者的脂批替换词完全相同。
总之,曹頫在定稿120回红楼梦时,去除了眉批、侧批和双行夹批中的落款,但未加入其它词;所以,凡在脂批的末尾出现落款者(包括“立松轩”)都不是原著;如果采用其它词取代“脂砚斋”如:了、也、矣、奈何、如见、却极、却董窍等者,则是后人删除了“脂砚斋”后所作出的标记。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郑庆山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节选),也是红楼梦里人,百年流派,2009-1-7
[2]安晓玲:九评土默热红学:“拙道人及其“立松轩本”在哪里?
[3]土默热:再谈红楼梦版本源流和著作权问题
[4]安晓玲:红楼梦的新发现(7):找到了蒙府本回前回后总评的作者
批: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蒙府本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
12)丙子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甲戌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却极。戚序本和蒙府本双行夹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却极。。
13)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甲戌本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却董窍。,戚序本和蒙府本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却董窍。。
从上面可以清楚地看出:(1)第2、3、4、8和11条删去“脂砚斋”落款后,在戚序本和蒙府本的评语末尾不加任何词汇;(2)其余各条的末尾,则用一定的词汇标记;如奈何、来矣、者也、如见、也、却极、却董窍等。
认为是“立松轩”删除了“脂砚斋”解释不通:既然都是他一人删除的,为什么将一部分的“脂砚斋”替换成其它词汇?合理的解释是:由两种人在进行落款“脂砚斋”的删除。笔者的推测请看下面。
另外,从上面还可以看出一个现象:甲戌本的评语内容与丙子本(庚)相同,但表达的形式则不同。第1、3、5、8、9、10和11条在今本丙子本(庚)里,是双行夹批;但是,在甲戌本中则写成侧批。
二、戚蒙本批语的来源
许多在丙子本中带落款“脂砚斋”的评语在戚序本和蒙府本中都没有(如上面的第1、5、6、7、9、10、12、13条等),说明它们在120回红楼梦定本中已经被曹雪芹删除了;当石印有正本(即今本戚序本)时,由荻葆贤重新加进戚序本里。
上海有正书局老板荻葆贤在石印国初抄本原本红楼梦(简称有正本)之前,曾经登报有赏征集红楼梦的批语。1911年11月25日发行的上海小说时报第十四号上,刊载了有正本上集出版的广告。提出:“无论顶批、总批,只求精意妙论,一俟再版即行加入。兹定酬例如下:一等每千字十元,二等每千字六元,三等每千字三元”
他除了从中录用了选中的批语外,也从当时徐星署收藏的丙子本和胡星恒收藏的甲戌本中选取双行夹批、侧批和眉批。其中不少批语的末尾都带“脂砚斋”的落款。为了与戚序本中“批语”都是没有“脂砚斋”落款的做法保持一致,由他将“脂砚斋”或“脂砚”删去。好才荻葆贤还有点良知,凡是由他去除的落款,都采用另外一个词汇标记出来。这就是出现“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不知何意的标记的原因。
笔者估计:甲戌本和丙子本的不少脂批很可能是由陶洙提供的,在他的手里有甲戌本的自抄本以及他可以从徐星署借到丙子本。用上面“也、耶、了、奈何、如见、妙甚、确妙、却极、却董窍”等词取代脂批中的“脂砚斋”也可能是陶洙的“杰作”这一猜想的根据是:陶洙在临死前,于1961年卖出的蒙府本里面,有戚序本(或有正本)的全部更换成上述词汇的脂批。由于是他提供的,因而他通通补写进蒙府本里。若不是他提供的,他岂能全文抄入由他收藏的蒙府本中?
可见,之所以蒙府本同戚序本的回前回末批语存在一定的印证关系,完全是陶洙在蒙府本中选录了戚序本上的部分批语。如果说,戚序本集“伪脂批”的大乘,那么蒙府本则是集“伪脂批”的小乘。
上述解释也存在有待确定的问题:上面许多“带尾巴”的评语都是双行夹批,这等于说,蒙府本是一部残缺本;由陶洙补纳齐全,将上述批语补抄进正文里。由于笔者看不到蒙府本的原本,无法鉴别真伪。只好等有条件的先生去研究。
如果蒙府本不是由近代人补抄的话,那么补充脂批“带尾巴”的人就只有是古代伪造戚序本和蒙府本的人了。由于他采用的底本“转让80回石头记”(对戚序本)和“最早80回石头记”(对蒙府本),里面本来就具有与今本丙子本(庚)相同的评语;因此不必重新补加,只要按照120回红楼梦定本修改即可。凡是“底本”上有落款“脂砚斋”的脂批,而在120回红楼梦定本上又没有者(说明它们已经被曹頫删除了),伪造者便将该脂批的“落款”涂抹掉,并更换成其它词汇(如上)加以“标记”以示区别。这一规律的揭示:充分表明,古代人比近代人更尊重原著,不随意妄改或篡改!这一解释还有一个好处,即说明戚序本和蒙府本是同一个人伪造而成,因而两者的脂批替换词完全相同。
总之,曹頫在定稿120回红楼梦时,去除了眉批、侧批和双行夹批中的落款,但未加入其它词;所以,凡在脂批的末尾出现落款者(包括“立松轩”)都不是原著;如果采用其它词取代“脂砚斋”如:了、也、矣、奈何、如见、却极、却董窍等者,则是后人删除了“脂砚斋”后所作出的标记。
相关资料(检索互联网)
[1]郑庆山立松轩本石头记考辨(节选),也是红楼梦里人,百年流派,2009-1-7
[2]安晓玲:九评土默热红学:“拙道人及其“立松轩本”在哪里?
[3]土默热:再谈红楼梦版本源流和著作权问题
[4]安晓玲:红楼梦的新发现(7):找到了蒙府本回前回后总评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