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安晓玲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为什么红楼梦的版本这么多?现存的12部古本都不相同,实在叫人费解。对它的解释有两种:其一,有人在伪造红楼梦的版本,不仅近代人[11],而且古代人[13]都对红楼梦版本进行造假。其二,是曹雪芹故意搞出许多版本,就像他不在红楼梦上署名那样,以免给他获罪的曹家再招惹麻烦;故意制造假象,许多人在写红楼梦。
在未最终确定是什么人造假,哪些版本是伪品之前,笔者遵循第二种可能性,探讨红楼梦的推广策略。
一、 对现有手抄本的分析
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中,忽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1)红楼梦在30年(从1760~1790年)内,就实现了在上层社会的流行,达到“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久已脍炙人口。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1];“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2、3]。试问:依靠红楼梦私下的传抄,能达到这种效果吗?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推广到底是依靠传抄,还是公开发行?(2)看看现存的12种红楼梦的手抄本,就会明白,它们到底是个人的传抄本,还是公开出售的手抄商品?
为了说明这两个重要问题,首先需要观看目前手抄本的样本,如图1(a)至(f)是6种抄本的照片。图(a)是己卯本,10行,每行30个字;(b)是庚辰本,10行,每行30个字;(c)是甲戌本,11行,每行18个字;(d)是甲辰本,9行,每行20个字,而且抄写在带格子的空白线装本上;(e)是戚序本,也是抄写在带直格的线装本上;每半页为9行,每行20字;(f)是蒙府本是抄写在红色直格的线装本上;9行,每行20字;(g)是程甲本的印刷本,10行,每行24字;(h)是曹雪芹修改稿的誊清稿,14行,每行35~38字。
(a)己卯本(b)庚辰本(c)甲戌本(d)甲辰本(e)戚序本
(f)蒙府本(g)程甲本(h)誊清稿(i)誊抄本
图1红楼梦现有抄本(af)和印本(g)的照片
供曹雪芹再次修改使用的誊清稿(如图(h))字小而密,行距狭窄,为行书体,每半页可写约500字。抄写在带格的线装本上的甲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和郑残本等不用说,就说誊抄在空白线装本上的其它3种手抄本和舒序本,全部为正楷,字大,字间隔和字行距都大;而且蒙府本、甲戌本、甲辰本和戚序本的每个字,在横向上都对齐。试问:在私下传抄时,能按照如此严格的规格抄写吗?不仅费时间,且需浪费多少纸张,又因数量多也不好保存;何况事先还要印成黑色或红色的直格,哪个传抄者会这么干?在梦稿本中,有杨继震11回的誊抄本;因为缺第40~51回,他按照程甲本抄写纳补齐全。图1(i)是他的誊抄本照片,行书体,字密且连笔。与现存的红楼梦手抄本对比,即可肯定:当前的手抄本不是个人的传抄品,而是庙市书摊出售的手抄商品。一般人在誊写自用的抄本时,都是采用行书、甚至草书,如图1(i),进行速写;绝对不会像目前的手抄本那样的[如图1(a)~(f)]抄写。即现有的红楼梦12种古本中,除梦稿本外,都是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的传抄本。这就不得不怀疑目前红学界对红楼梦的迅速传播看法的正确性。至今普遍认为,红楼梦的流行是依靠个人私下传抄的结果;可实际上没有一个古本(梦稿本除外)是传抄本,而都是手抄商品。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即现存的除梦稿本外的11种古本都是手抄商品,属于过录本,因此上面所写批语的年代绝无可能晚于该手抄本母本的成书年代。也就是说,在甲戌本上出现丁亥年(1767年)、甲午年(1774年)的眉批和夹批,比甲戌年(1754年)晚十多年;就表明:(1)这些批语是假的;(2)甲戌本第一页写的曹雪芹的甲戌本自题诗是伪造的;(3)甲戌本本身就是伪造品;(4)后来的收藏者补抄了一些批语。四者必居其一。
上面的论述肯定了:红楼梦的传播和推广,基本上是依靠庙市书摊出售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传抄。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策划和组织了这种卓有成效的发行方式?
二、 红楼梦的写作过程
推测曹家创作和发行红楼梦的下列过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1)各种古本中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重要脂批(参见文章[9])没有继承性,即庚辰本上的8条、甲辰本上3条重要眉批(已经开列在文章[9]中)未全面重现在其它古本上;(2)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舒序本、郑残本和有正本等为伪本。
1)大约在曹雪芹三十一岁,完成了石头记全面创作的初稿;然后“分出”110个章回,纂成出“110回红楼梦”的目录;具体写出前40回,交给其父曹頫和亲友审阅,征求意见;接着,他继续写作其它回目。曹頫看后,令他删去“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射圃”;因此,曹雪芹又重新调整章回内容,编写出“120回红楼梦”的章回目录。以后每具体创作完一册十回,就由他父亲主持发送出去,征求意见和批语;向外发送的书稿命名为石头记,最后共计80回。
当写完81回后,在80回石头记送阅的日子里,曹雪芹便对前80回石头记的誊清稿进行修改,例如将所修改回目中的猥词替换或删除等。这次修改稿由其妻抄写成发行版本,并主要由她在上面以脂砚斋的名义撰写批语(这就是甲辰本的前身)。
在亲友传阅的过程中,石头记流入一些书摊老板的手里,他们抄写出来,在庙市出售。当80回石头记的外审书稿陆续收回后,曹頫父子对上面的批语,不满意;因而决定再以“脂砚斋”的名义,由曹雪芹及其妻子写脂批。当8册书稿新增加了“脂砚斋”的批语后,把全书命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大量进行誊抄,并将手抄本拿到庙市出售。这就是目前称呼的庚辰本的诞生。这时,大约在丙子年(1756年)左右。
曹家发行石头记的主要方式估计是:首先组织落地书生抄写,由曹家后人到庙市经销;当石头记打开销路,供不应求时,大约在1762(壬午)年,把庚辰本的发行权转让给了庙市的书摊老板。开始是需交付大约50两银子,就可以取得出售石头记(最初是庚辰本,几年后是甲辰本)的权利。这时,石头记手抄本的售价已经达到二、三十两银子一部,从而引起了书摊老板的极大兴趣。当曹家卖出石头记发行母本,得到一定数量的银子后,便改成上缴大约100册手抄本,也可取得销售权。所“上缴”的手抄本初期是是庚辰本,后来改成甲辰本和程乙本的“前80回”
由于请人抄写100册书,用不了50两银子,所以后来发展起来的客户,都是交付100本手抄本。这一措施,使许多贫穷的落地书生有了创收的机会,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脂批石头记的发行。抄一部八册石头记,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由曹家后人给一册发行母本和100本空白线装本,令书生回去誊抄。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中,没有一部手抄本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因为曹家后人在拿到100册手抄本后,借给客户去抄写的一部8册脂批石头记(初期是庚辰本,后来是甲辰本)就是从上缴的大量手抄本中,随意拿出来拚配成的。对没有摊位的贫穷书生,每次只借一册母本;分8次借给他们的8册母本,很可能每册都是不同人抄写的。
正因为曹家采取这种廉价的发行方式,开辟一个广大的石头记手抄本加工场地,为石头记的后来的畅销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笔者认为,石头记之所以畅销,主要是社会因素。当然,曹雪芹的造诣深的文学水平、细腻的对人物刻画技巧、渊博的知识面等等,对引起人们重视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像有些红学人士那样,把它鼓吹的太高,因为红楼梦的确存在冗长、拖沓、琐碎、枯燥、情节缓慢和不突出等弊病。在己卯本第二回末,有人的批语是:“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此视墨如土。”
可以说,一般人在阅读这部巨著时,都是采一目十行的泛读,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再细看的方式。很少人从头到尾细读的。如此的读者反应,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使石头记实现畅销。
促使石头记畅销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汉人的“反满”思想和情绪,特别是一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借助一切因素来挑起对满清皇朝的不瞒和对抗。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并不想反抗他曹家的主子满清皇朝,但书中的确流露出不满情绪,认为“官员的兴衰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恶好”例如第106回,对贾府抄家的议论中有:
“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
这些、对当政不满的言论被抵触满人的志士,尤其是反清复明人士利用;就像现在一样,还有人说红楼梦是反映清明两个朝代的斗争,作者是明代人朱建军,曹雪芹是反清复明的先驱等等。导致许多文人和官员想了解内幕;又害怕因借阅此书而被别人牵连,因而私下到庙市去买一部红楼梦回家,关起门来过瘾;大呼上当,里面什么反满内容也没有。不少人还不死心,按照流行的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细扣每个词句,咬文嚼字,去影射满清政府;就像... -->>
为什么红楼梦的版本这么多?现存的12部古本都不相同,实在叫人费解。对它的解释有两种:其一,有人在伪造红楼梦的版本,不仅近代人[11],而且古代人[13]都对红楼梦版本进行造假。其二,是曹雪芹故意搞出许多版本,就像他不在红楼梦上署名那样,以免给他获罪的曹家再招惹麻烦;故意制造假象,许多人在写红楼梦。
在未最终确定是什么人造假,哪些版本是伪品之前,笔者遵循第二种可能性,探讨红楼梦的推广策略。
一、 对现有手抄本的分析
至今国内外红学研究中,忽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1)红楼梦在30年(从1760~1790年)内,就实现了在上层社会的流行,达到“曹雪芹红楼梦一书,久已脍炙人口。一时风行,几于家置一集”[1];“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2、3]。试问:依靠红楼梦私下的传抄,能达到这种效果吗?也就是说:红楼梦的推广到底是依靠传抄,还是公开发行?(2)看看现存的12种红楼梦的手抄本,就会明白,它们到底是个人的传抄本,还是公开出售的手抄商品?
为了说明这两个重要问题,首先需要观看目前手抄本的样本,如图1(a)至(f)是6种抄本的照片。图(a)是己卯本,10行,每行30个字;(b)是庚辰本,10行,每行30个字;(c)是甲戌本,11行,每行18个字;(d)是甲辰本,9行,每行20个字,而且抄写在带格子的空白线装本上;(e)是戚序本,也是抄写在带直格的线装本上;每半页为9行,每行20字;(f)是蒙府本是抄写在红色直格的线装本上;9行,每行20字;(g)是程甲本的印刷本,10行,每行24字;(h)是曹雪芹修改稿的誊清稿,14行,每行35~38字。
(a)己卯本(b)庚辰本(c)甲戌本(d)甲辰本(e)戚序本
(f)蒙府本(g)程甲本(h)誊清稿(i)誊抄本
图1红楼梦现有抄本(af)和印本(g)的照片
供曹雪芹再次修改使用的誊清稿(如图(h))字小而密,行距狭窄,为行书体,每半页可写约500字。抄写在带格的线装本上的甲辰本、戚序本、蒙府本和郑残本等不用说,就说誊抄在空白线装本上的其它3种手抄本和舒序本,全部为正楷,字大,字间隔和字行距都大;而且蒙府本、甲戌本、甲辰本和戚序本的每个字,在横向上都对齐。试问:在私下传抄时,能按照如此严格的规格抄写吗?不仅费时间,且需浪费多少纸张,又因数量多也不好保存;何况事先还要印成黑色或红色的直格,哪个传抄者会这么干?在梦稿本中,有杨继震11回的誊抄本;因为缺第40~51回,他按照程甲本抄写纳补齐全。图1(i)是他的誊抄本照片,行书体,字密且连笔。与现存的红楼梦手抄本对比,即可肯定:当前的手抄本不是个人的传抄品,而是庙市书摊出售的手抄商品。一般人在誊写自用的抄本时,都是采用行书、甚至草书,如图1(i),进行速写;绝对不会像目前的手抄本那样的[如图1(a)~(f)]抄写。即现有的红楼梦12种古本中,除梦稿本外,都是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的传抄本。这就不得不怀疑目前红学界对红楼梦的迅速传播看法的正确性。至今普遍认为,红楼梦的流行是依靠个人私下传抄的结果;可实际上没有一个古本(梦稿本除外)是传抄本,而都是手抄商品。
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即现存的除梦稿本外的11种古本都是手抄商品,属于过录本,因此上面所写批语的年代绝无可能晚于该手抄本母本的成书年代。也就是说,在甲戌本上出现丁亥年(1767年)、甲午年(1774年)的眉批和夹批,比甲戌年(1754年)晚十多年;就表明:(1)这些批语是假的;(2)甲戌本第一页写的曹雪芹的甲戌本自题诗是伪造的;(3)甲戌本本身就是伪造品;(4)后来的收藏者补抄了一些批语。四者必居其一。
上面的论述肯定了:红楼梦的传播和推广,基本上是依靠庙市书摊出售手抄商品,而不是个人传抄。接下来的问题是:谁策划和组织了这种卓有成效的发行方式?
二、 红楼梦的写作过程
推测曹家创作和发行红楼梦的下列过程,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1)各种古本中有关红楼梦书稿情况的重要脂批(参见文章[9])没有继承性,即庚辰本上的8条、甲辰本上3条重要眉批(已经开列在文章[9]中)未全面重现在其它古本上;(2)甲戌本、己卯本、戚序本、蒙府本、列藏本、舒序本、郑残本和有正本等为伪本。
1)大约在曹雪芹三十一岁,完成了石头记全面创作的初稿;然后“分出”110个章回,纂成出“110回红楼梦”的目录;具体写出前40回,交给其父曹頫和亲友审阅,征求意见;接着,他继续写作其它回目。曹頫看后,令他删去“秦可卿命丧天香楼”、“狱神庙慰宝玉”、“卫若兰射圃”;因此,曹雪芹又重新调整章回内容,编写出“120回红楼梦”的章回目录。以后每具体创作完一册十回,就由他父亲主持发送出去,征求意见和批语;向外发送的书稿命名为石头记,最后共计80回。
当写完81回后,在80回石头记送阅的日子里,曹雪芹便对前80回石头记的誊清稿进行修改,例如将所修改回目中的猥词替换或删除等。这次修改稿由其妻抄写成发行版本,并主要由她在上面以脂砚斋的名义撰写批语(这就是甲辰本的前身)。
在亲友传阅的过程中,石头记流入一些书摊老板的手里,他们抄写出来,在庙市出售。当80回石头记的外审书稿陆续收回后,曹頫父子对上面的批语,不满意;因而决定再以“脂砚斋”的名义,由曹雪芹及其妻子写脂批。当8册书稿新增加了“脂砚斋”的批语后,把全书命名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大量进行誊抄,并将手抄本拿到庙市出售。这就是目前称呼的庚辰本的诞生。这时,大约在丙子年(1756年)左右。
曹家发行石头记的主要方式估计是:首先组织落地书生抄写,由曹家后人到庙市经销;当石头记打开销路,供不应求时,大约在1762(壬午)年,把庚辰本的发行权转让给了庙市的书摊老板。开始是需交付大约50两银子,就可以取得出售石头记(最初是庚辰本,几年后是甲辰本)的权利。这时,石头记手抄本的售价已经达到二、三十两银子一部,从而引起了书摊老板的极大兴趣。当曹家卖出石头记发行母本,得到一定数量的银子后,便改成上缴大约100册手抄本,也可取得销售权。所“上缴”的手抄本初期是是庚辰本,后来改成甲辰本和程乙本的“前80回”
由于请人抄写100册书,用不了50两银子,所以后来发展起来的客户,都是交付100本手抄本。这一措施,使许多贫穷的落地书生有了创收的机会,从而大大地促进了脂批石头记的发行。抄一部八册石头记,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由曹家后人给一册发行母本和100本空白线装本,令书生回去誊抄。这就是为什么红楼梦中,没有一部手抄本是完全相同的原因。因为曹家后人在拿到100册手抄本后,借给客户去抄写的一部8册脂批石头记(初期是庚辰本,后来是甲辰本)就是从上缴的大量手抄本中,随意拿出来拚配成的。对没有摊位的贫穷书生,每次只借一册母本;分8次借给他们的8册母本,很可能每册都是不同人抄写的。
正因为曹家采取这种廉价的发行方式,开辟一个广大的石头记手抄本加工场地,为石头记的后来的畅销提供了丰富的货源。
笔者认为,石头记之所以畅销,主要是社会因素。当然,曹雪芹的造诣深的文学水平、细腻的对人物刻画技巧、渊博的知识面等等,对引起人们重视虽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像有些红学人士那样,把它鼓吹的太高,因为红楼梦的确存在冗长、拖沓、琐碎、枯燥、情节缓慢和不突出等弊病。在己卯本第二回末,有人的批语是:“语言太烦,令人不耐。古人云:惜墨如金,此视墨如土。”
可以说,一般人在阅读这部巨著时,都是采一目十行的泛读,选择感兴趣的部分,再细看的方式。很少人从头到尾细读的。如此的读者反应,很难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使石头记实现畅销。
促使石头记畅销的社会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汉人的“反满”思想和情绪,特别是一股反清复明的势力,借助一切因素来挑起对满清皇朝的不瞒和对抗。笔者认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并不想反抗他曹家的主子满清皇朝,但书中的确流露出不满情绪,认为“官员的兴衰完全取决于皇帝的恶好”例如第106回,对贾府抄家的议论中有:
“人家闹的也多,也没见御史参奏。”
这些、对当政不满的言论被抵触满人的志士,尤其是反清复明人士利用;就像现在一样,还有人说红楼梦是反映清明两个朝代的斗争,作者是明代人朱建军,曹雪芹是反清复明的先驱等等。导致许多文人和官员想了解内幕;又害怕因借阅此书而被别人牵连,因而私下到庙市去买一部红楼梦回家,关起门来过瘾;大呼上当,里面什么反满内容也没有。不少人还不死心,按照流行的红楼梦解读法:寻找同音字,细扣每个词句,咬文嚼字,去影射满清政府;就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