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白领花样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笔底江山,我很喜欢这四个字,笔底也可以有江山,的确是一种境界,我欣赏这一种境界,但远未达到,只是这四个字不知道写了多少遍,因此,一看到、一写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种冲动应该值得回味、留恋、继续。
书如其人,经常用以表达一个人的字与他的性格,或是处世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这种关系在我的脑海中多少可以得到印证。因此,我喜欢让别人在我的电话本上签名,那是一种不错的尊重,得到这种尊重,需要你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去换取,实际上是我在偷取别人不设防的表达,以字衡人,没有标准,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想发掘别人笔底下的另一片江山(的开始)。
笔、墨,古代文人数落风花雪月的工具,很难想象,没有笔、墨的文人世界,脑中汹涌澎湃的思想流应该怎样汇集、撞击,书法,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人之间相互攀比的象征,你可以没有象样的诗词,但不能没有象样的书法。先辈们不是文人,也不是书法家,但对书法的灵性多少还是遗传了下来,父亲与叔伯们都有一手好字,只是到我这里变了样,剩下些许的笔墨缘。
应该是七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握笔的姿势,随手涂鸦的毛病得到了规范,小学的书法训练班上,启蒙老师将书法的一些基本技巧填鸭式的灌了下来,记得练一个经典的“永”字就被折磨了好几遍,临摹楷书、隶书,这些太规则的方块不但磨练耐性,而且也压死了你的灵性,我喜欢在纸上胡乱书写一些歪歪斜斜的字,很轻松,不费力。
我没有浪费先辈们留下来的基因,老师们发现我还是与众不同的,当我被捉去出那些可有可无的板报时,我就知道我再也跑不掉这苦差事。当然,我经常会望着墙上的字而感到自豪。似乎因为此,我觉得有责任把字练得好点,这样看起来舒服,不会让别人笑话。
没有人会否认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当你发觉你长大了,就会无缘无故的要求自己,书法也一样,总觉得与别人距离很远,潜意识的寻找提升自己的机会,初中时便开始关注名家的字贴,从王羲之的惊奇、颜真卿的浑重、苏东坡的淡远到董其昌的飘逸,只要是行书字贴,我都会用心去模仿。模仿多了,慢慢发觉不经意的追求,已经化作一种舒心的习惯。书法伴随着成长,它让你感受了更多的东西,原来成长也可以是一种快乐。
我终于可以在黑板上自如的运笔写字了,别人投入了羡慕的眼光,更增加了我的一份狂热与执着,零花钱几乎全用在买宣纸及笔墨,每次帮父亲单位写一些宣传单时所赚来的那点外快,远远满足不了我一张宣纸写两个字的随意挥毫。望着文具店里精细的羊毫笔及酿着墨香的宣纸,只能摸着钱包兴叹。父亲上苏杭旅游时给我带来了一套毛笔,我永远也忘不了得到笔时的激动。
也许我倾注的热情只是为了博得别人关注的目光,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我显得那么渺小,对于楷书、隶书及古体鼎文,学之,老感觉是在受罪,这也许是心性太过于浮燥的原因,然而它们才是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的造作,体现了人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喜欢行书,只是因为那种淡中见墨的飘逸吗?也许重要的是行书的实用吧,因此有目的去模仿,便压制了自己尽情的发挥。
每一个学书法的人都想融汇百家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众多的名贴中,我最喜欢唐寅及米芾的贴子,王羲之及王献之二王的贴更是绝妙,赵孟頫的字也很漂亮,可是我不太喜欢,现代的杨再春与田英章也深受我的敬佩,那时中央电视台的书法讲座,几乎每期必看。有一段时间,我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念练习书法,不再照贴练字,于是一有空便抄写“唐诗三百首”“古代诗歌精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诗书作品,诸葛亮的“出师表”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行路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反反复复,最喜欢的“春江花月夜”几近能够全遍背诵,但仍然还是没法摆脱前人阴影,想想自己不是那料,也就凑合着算了。
很久没练字了,工作渐渐使我淡漠了一些兴趣,一些朋友到我家作客时,喜欢顺手牵羊,看到好的字贴总是一借不复返,剩下的几本没被夺走,也只好找个角落让它们休息,墙上的作品被我撕了下来,看得多了,总觉得它们不适合呆在墙上。若外出旅游,或是在展会上看到一些能够共鸣的作品,偶尔会慷慨解囊,买了下来,有时朋友会嘲笑我的一时冲动,然而千金难买意中物,毕竟钱没了,可以赚。 只要自己有空,朋友要我献丑,我都会找出塞在角落的纸笔,于是,风清云淡,万法归一,知足常乐,行云流水便会跃然纸上,当写笔底江山时,总是有意识的拉长繁体“笔”字的最后一竖,再接上“底江山”一气呵成,直到觉得满意才敢送出。心情好时,竟会为别人的小小要求,而弄得满屋墨香、碎纸,仍觉不亦乐乎。
网络化的社会一切都显得太直接了,审美也讲究速度,我们复古的意识已经将近谈忘,每当头昏脑胀,精神委缩之际,欣赏书法艺术,潇洒自如的风韵立即突破尘埃,使人精神大振,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只懂得端祥,能够真正领悟笔底下的江山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也不例外。
如果说,笔底也可以有江山,我猜,那不是书法艺术精美绝伦的生命,而是行云流水般的日子。
这种日子值得回味、留恋、继续。
笔底江山,我很喜欢这四个字,笔底也可以有江山,的确是一种境界,我欣赏这一种境界,但远未达到,只是这四个字不知道写了多少遍,因此,一看到、一写就有一种莫名的冲动,这种冲动应该值得回味、留恋、继续。
书如其人,经常用以表达一个人的字与他的性格,或是处世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这种关系在我的脑海中多少可以得到印证。因此,我喜欢让别人在我的电话本上签名,那是一种不错的尊重,得到这种尊重,需要你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去换取,实际上是我在偷取别人不设防的表达,以字衡人,没有标准,只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想发掘别人笔底下的另一片江山(的开始)。
笔、墨,古代文人数落风花雪月的工具,很难想象,没有笔、墨的文人世界,脑中汹涌澎湃的思想流应该怎样汇集、撞击,书法,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一种象征,一种文人之间相互攀比的象征,你可以没有象样的诗词,但不能没有象样的书法。先辈们不是文人,也不是书法家,但对书法的灵性多少还是遗传了下来,父亲与叔伯们都有一手好字,只是到我这里变了样,剩下些许的笔墨缘。
应该是七岁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握笔的姿势,随手涂鸦的毛病得到了规范,小学的书法训练班上,启蒙老师将书法的一些基本技巧填鸭式的灌了下来,记得练一个经典的“永”字就被折磨了好几遍,临摹楷书、隶书,这些太规则的方块不但磨练耐性,而且也压死了你的灵性,我喜欢在纸上胡乱书写一些歪歪斜斜的字,很轻松,不费力。
我没有浪费先辈们留下来的基因,老师们发现我还是与众不同的,当我被捉去出那些可有可无的板报时,我就知道我再也跑不掉这苦差事。当然,我经常会望着墙上的字而感到自豪。似乎因为此,我觉得有责任把字练得好点,这样看起来舒服,不会让别人笑话。
没有人会否认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当你发觉你长大了,就会无缘无故的要求自己,书法也一样,总觉得与别人距离很远,潜意识的寻找提升自己的机会,初中时便开始关注名家的字贴,从王羲之的惊奇、颜真卿的浑重、苏东坡的淡远到董其昌的飘逸,只要是行书字贴,我都会用心去模仿。模仿多了,慢慢发觉不经意的追求,已经化作一种舒心的习惯。书法伴随着成长,它让你感受了更多的东西,原来成长也可以是一种快乐。
我终于可以在黑板上自如的运笔写字了,别人投入了羡慕的眼光,更增加了我的一份狂热与执着,零花钱几乎全用在买宣纸及笔墨,每次帮父亲单位写一些宣传单时所赚来的那点外快,远远满足不了我一张宣纸写两个字的随意挥毫。望着文具店里精细的羊毫笔及酿着墨香的宣纸,只能摸着钱包兴叹。父亲上苏杭旅游时给我带来了一套毛笔,我永远也忘不了得到笔时的激动。
也许我倾注的热情只是为了博得别人关注的目光,相对于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我显得那么渺小,对于楷书、隶书及古体鼎文,学之,老感觉是在受罪,这也许是心性太过于浮燥的原因,然而它们才是真正的艺术,没有任何的造作,体现了人与书法的完美结合。喜欢行书,只是因为那种淡中见墨的飘逸吗?也许重要的是行书的实用吧,因此有目的去模仿,便压制了自己尽情的发挥。
每一个学书法的人都想融汇百家而形成自己的风格,在众多的名贴中,我最喜欢唐寅及米芾的贴子,王羲之及王献之二王的贴更是绝妙,赵孟頫的字也很漂亮,可是我不太喜欢,现代的杨再春与田英章也深受我的敬佩,那时中央电视台的书法讲座,几乎每期必看。有一段时间,我决定按照自己的意念练习书法,不再照贴练字,于是一有空便抄写“唐诗三百首”“古代诗歌精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诗书作品,诸葛亮的“出师表”白居易的“长恨歌”李白的“行路难”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反反复复,最喜欢的“春江花月夜”几近能够全遍背诵,但仍然还是没法摆脱前人阴影,想想自己不是那料,也就凑合着算了。
很久没练字了,工作渐渐使我淡漠了一些兴趣,一些朋友到我家作客时,喜欢顺手牵羊,看到好的字贴总是一借不复返,剩下的几本没被夺走,也只好找个角落让它们休息,墙上的作品被我撕了下来,看得多了,总觉得它们不适合呆在墙上。若外出旅游,或是在展会上看到一些能够共鸣的作品,偶尔会慷慨解囊,买了下来,有时朋友会嘲笑我的一时冲动,然而千金难买意中物,毕竟钱没了,可以赚。 只要自己有空,朋友要我献丑,我都会找出塞在角落的纸笔,于是,风清云淡,万法归一,知足常乐,行云流水便会跃然纸上,当写笔底江山时,总是有意识的拉长繁体“笔”字的最后一竖,再接上“底江山”一气呵成,直到觉得满意才敢送出。心情好时,竟会为别人的小小要求,而弄得满屋墨香、碎纸,仍觉不亦乐乎。
网络化的社会一切都显得太直接了,审美也讲究速度,我们复古的意识已经将近谈忘,每当头昏脑胀,精神委缩之际,欣赏书法艺术,潇洒自如的风韵立即突破尘埃,使人精神大振,书法艺术的魅力正在于此,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只懂得端祥,能够真正领悟笔底下的江山的人却越来越少,我也不例外。
如果说,笔底也可以有江山,我猜,那不是书法艺术精美绝伦的生命,而是行云流水般的日子。
这种日子值得回味、留恋、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