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柏榴村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次新洲问津书院寻访活动,源于网友苦行人发起的一次捐书活动。苦行人回到老家他所在地道观河风景区的桐子岗村,该村原名同志岗。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部队都在这儿打过小日本,战斗打了几天几夜。长辈给英雄们送饭送水时,分不清谁是谁,一律称同志,因此有了该村名。苦行人进村后看到新修的党员活动中心内有一间图书阅览室,好几个书柜全空着,便发起一个捐书帖,得到少年书生、沙月等很多网友的响应。为了实施这次捐书活动,版主铁血十八星、资深网友水手、苦行人等人便组织了这次寻访问津书院及捐书活动。
新洲,原属黄冈地区管辖,1983年划归武汉市管辖。这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期六一早上,络绎有网友将捐赠的书籍送到解放公园2号门前,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40座大客车行李仓内满满当当堆放着各种书籍。网友辛亥春秋有事未参加寻访活动,她不仅将所捐的书亲自送来,还一直帮忙贴赠书签。
在前往问津书院的路上,网友刀郎正宗收藏送给每人一份上世纪20年代标注有问津书院的军事地图复印件。谱牒专家村学究根据孔子年谱和学术上的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孔子周游列国时没过大别山。他的这一观点,促使大家对这次寻访活动有更多学术上的思考。
问津书院因论语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至楚时,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问津书院原为孔庙,亦称文宣庙,始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因邾县(即新洲)庶民在此处耕地时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8个秦隶大字,西汉淮南王刘安遂命人在发掘地建孔庙。南宋末年,一代名儒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历经沧桑,现仅民国初年的前殿、中殿,清代的大成殿及东西两庑。
到问津书院后,苦行人请出书院负责人陈继国。千年孔庙历经风雨,遭到极大破坏。上世纪80年中叶,陈继国的父亲、以扎纸为生的陈任旭便开始担起义务保护孔庙的神圣职责。他日里夜里守护着书院。求爹爹告奶奶,将被盗的石碑一块块找回,并重塑一具圣人像置于大成殿。2006年,父亲去世后,子承父业,陈继国接过父亲交给的重任,继续保护着这神圣的孔庙。据陈继国先生介绍,陈家祖上曾拿出一半房产供给问津书院使用。在日本鬼子入侵时,他祖父带着陈任旭逃难时,随身所带的只有问津书院院志。
生于孔子河畔的陈继国,对“孔子问津”的故事及建书院的前因后果烂熟于心。在我们一行人到来时,他正在给一位来自黑龙江“尊孔之旅”人士讲解和佐证孔子来过邾城。
进室内后,陈继国先生一一为我们作了讲解。随后,请出其母亲、82岁的老人吴桂兰,与大家合影留念。老人家上身袭一白花蓝底园领衫,身体十分硬朗,先就合掌与大家行一礼,尽显儒家风范。
参观书院后,民俗专家刘谦定老师带着大家看孔叹桥。孔叹桥由棱角分明的厚重的麻石筑成4墩3孔,上横15根麻石条,硕长厚实修凿整齐,每根足有七八米长。据说,此桥建筑于明万历年间。由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及孔子河周边民众出资修筑。县志称这位知县“于水利、邮传备极经画,有大功于民”4百年前,中国尚无现代化的起重、运输机械,能做成此桥,确实让人称奇。
寻访活动结束后,我们来到苦行人所在的桐子村党员活动中心,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捐书仪式。一位网友还捐赠出一台电脑。
午饭后,我们接着参观了新洲博物馆。新洲大部分重要文物均陈列于省博物馆。但仅存于此馆的文物也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仅新洲阳逻香炉山遗址就有屈家岭、龙山、商代等4个文化层的文物。这里还展出有魏文伯先生捐赠的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名人真迹。
通过这次寻访及捐书活动,我有两个最深的感受。一是祖国处处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家尽力挖掘、宣扬和传承;二是网络虽是虚拟的,却处处可见浓浓的情意。
这次新洲问津书院寻访活动,源于网友苦行人发起的一次捐书活动。苦行人回到老家他所在地道观河风景区的桐子岗村,该村原名同志岗。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部队都在这儿打过小日本,战斗打了几天几夜。长辈给英雄们送饭送水时,分不清谁是谁,一律称同志,因此有了该村名。苦行人进村后看到新修的党员活动中心内有一间图书阅览室,好几个书柜全空着,便发起一个捐书帖,得到少年书生、沙月等很多网友的响应。为了实施这次捐书活动,版主铁血十八星、资深网友水手、苦行人等人便组织了这次寻访问津书院及捐书活动。
新洲,原属黄冈地区管辖,1983年划归武汉市管辖。这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星期六一早上,络绎有网友将捐赠的书籍送到解放公园2号门前,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40座大客车行李仓内满满当当堆放着各种书籍。网友辛亥春秋有事未参加寻访活动,她不仅将所捐的书亲自送来,还一直帮忙贴赠书签。
在前往问津书院的路上,网友刀郎正宗收藏送给每人一份上世纪20年代标注有问津书院的军事地图复印件。谱牒专家村学究根据孔子年谱和学术上的争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孔子周游列国时没过大别山。他的这一观点,促使大家对这次寻访活动有更多学术上的思考。
问津书院因论语中记载孔子周游列国至楚时,孔子使“子路问津”于长沮、桀溺典故而得名。问津书院原为孔庙,亦称文宣庙,始建于公元前164年至公元前122年间。因邾县(即新洲)庶民在此处耕地时掘出一块石碑,上刻“孔子使子路问津处”8个秦隶大字,西汉淮南王刘安遂命人在发掘地建孔庙。南宋末年,一代名儒龙仁夫在此首创书院。历经沧桑,现仅民国初年的前殿、中殿,清代的大成殿及东西两庑。
到问津书院后,苦行人请出书院负责人陈继国。千年孔庙历经风雨,遭到极大破坏。上世纪80年中叶,陈继国的父亲、以扎纸为生的陈任旭便开始担起义务保护孔庙的神圣职责。他日里夜里守护着书院。求爹爹告奶奶,将被盗的石碑一块块找回,并重塑一具圣人像置于大成殿。2006年,父亲去世后,子承父业,陈继国接过父亲交给的重任,继续保护着这神圣的孔庙。据陈继国先生介绍,陈家祖上曾拿出一半房产供给问津书院使用。在日本鬼子入侵时,他祖父带着陈任旭逃难时,随身所带的只有问津书院院志。
生于孔子河畔的陈继国,对“孔子问津”的故事及建书院的前因后果烂熟于心。在我们一行人到来时,他正在给一位来自黑龙江“尊孔之旅”人士讲解和佐证孔子来过邾城。
进室内后,陈继国先生一一为我们作了讲解。随后,请出其母亲、82岁的老人吴桂兰,与大家合影留念。老人家上身袭一白花蓝底园领衫,身体十分硬朗,先就合掌与大家行一礼,尽显儒家风范。
参观书院后,民俗专家刘谦定老师带着大家看孔叹桥。孔叹桥由棱角分明的厚重的麻石筑成4墩3孔,上横15根麻石条,硕长厚实修凿整齐,每根足有七八米长。据说,此桥建筑于明万历年间。由孔子及儒学思想的崇拜者、归安进士、黄冈知县茅瑞徵及孔子河周边民众出资修筑。县志称这位知县“于水利、邮传备极经画,有大功于民”4百年前,中国尚无现代化的起重、运输机械,能做成此桥,确实让人称奇。
寻访活动结束后,我们来到苦行人所在的桐子村党员活动中心,举行了一个简单的捐书仪式。一位网友还捐赠出一台电脑。
午饭后,我们接着参观了新洲博物馆。新洲大部分重要文物均陈列于省博物馆。但仅存于此馆的文物也同样让人耳目一新。仅新洲阳逻香炉山遗址就有屈家岭、龙山、商代等4个文化层的文物。这里还展出有魏文伯先生捐赠的鲁迅、郭沫若、何香凝等名人真迹。
通过这次寻访及捐书活动,我有两个最深的感受。一是祖国处处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家尽力挖掘、宣扬和传承;二是网络虽是虚拟的,却处处可见浓浓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