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时空走私1859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压力山大县的开罗城守军的不战而走,让李永吉费尽心思设计的跳蛙战术成了一个笑话,而对方放了一把火的行为,外加提前在河道中放置了阻拦舰船的阻拦索跟木桩,也让特混舰队的攻击小队无法快速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逃走。
稍后,等李永吉率领大部队赶到之后,也只能乖乖的上岸,一边就近设置安置点接收开罗城内的难民,一边去派人去清理河道。
虽然大家都在痛骂联邦军的凶残无耻,居然想到坚壁清野这招,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招的确很有用,至少在短期内阻挡了联盟军与中国人的进攻,无法再顺利的利用河道快速推进。
而且,开罗的难民也不可能不管,虽然是联邦军放的火,但当这些美国人出来向联盟军讨吃讨喝讨住宿的时候,中国人就罢了,联盟军是肯定要管的。
就这样,按照既定计划,李永吉带领的中国远征军负责清理河道,查尔斯将军带领的联盟军则负责修整开罗市,并安置开罗城的难民。
开罗是个小镇一样的城市,而且地势很低,所以尽管发展潜力其实不大,但现在好歹是个十分重要的枢纽站,占领了这里,就可以切断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联系。
虽然控制了这里,不能说就断掉合众国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吧,毕竟他们在北方还有铁路,但起码会让这种联系断掉一半,也会增加他们的运输成本,同时对联邦军士气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另外,根据李永吉刚刚得到的消息,他派出的那支混合了联盟国士兵的特种小分队,在纳什维尔东部的破交战术相当成功,已经先后抢了两列火车,其中这两列火车的火车头都被完全摧毁,列车里的东西也被联盟军就地运走,结果搞的联邦军对纳什维尔的火车运输也几乎停摆。
正如李永吉想的那样,联邦军此时的火车头数目相当有限,而各地都需要火车,所以不可能无限的向纳什维尔的方向投入火车,只要持续不断的玩破交炸火车,尤其是炸他们的火车头,那联邦军早晚会支持不住,肯定要停止向纳什维尔方向用火车运送补给。
当然,现在联邦军停止了火车运输,不再用火车向纳什维尔运送补给,也是因为俄亥俄河与坎伯兰河这两条河道还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一旦这条河道也失去控制,火车运输也不可靠的话,那么纳什维尔就真的是瓮中之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纳什维尔虽然是个大城,但城里的人口可不少,包括十五万军队,再加上市民,那整个城市至少有四十万人,这四十万人别的不说,每天的粮食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目。
换言之,纳什维尔这样的城市,是无法离开外界的供给的,尤其是纳什维尔现在是前线,需要的补给物资就更多了。
一旦铁路与河运这两条线都掐断,那么纳什维尔也坚持不了多久了,肯定会像另一个时空的维克斯堡一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向中国人与联盟军投降。
这就是所谓的困杀策略,这个办法虽然很残忍,也很漫长,但却十分有效,能极大的减少自己的损失。
要知道,纳什维尔是个已经要塞化了的城市,其攻打难度比维克斯堡也不遑多让,直接进攻的话,哪怕是李永吉亲自带领的梦之师,恐怕也会多有损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进攻,让他们自己困死。
一旦掐断河道与铁路线,那么纳什维尔的守军就只剩下三条路,要么继续在城里困死,要么向东撤退,要么强攻孟菲斯。
看似有三个选择,但其实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一条死路,坐困愁城这一条就不说了,剩下的两条路,无论是向东撤退,还是强攻孟菲斯,都是在找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撤退这条路吧,十五万大军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缺乏通联手段,效率很低的近代化军队。这么多缺乏通联手段与机动力量的部队,撤退行为本身就是个大工程,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因为当他们展开撤退的时候,人心就散了。到时候中国人与联盟军一旦展开衔尾追击,很容易就会把这正在撤退中的十五万联邦军给打崩溃。
古往今来,因为撤退不善而被打崩溃的战例数不胜数,不但古代军队如此,就算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部队同样如此。
所以说,撤退行为其实是个高难度的战术,尤其是一线部队的撤退,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王牌部队,很容易会自乱阵脚。
而很显然,纳什维尔的那十五万部队看起来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志愿军,绝对称不上是什么训练有素,所以一旦开始撤退,那绝对是个大灾难。
再说进攻孟菲斯,这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孟菲斯虽然现在守军人数变少了,但他们是防守方,孟菲斯城又易守难攻,还有中国人的火力配合。
所以说,要想拿下孟菲斯,至少要做好牺牲三万人以上的心理准备才可以。但很显然,纳什维尔虽然有十五万人,但他们绝对无法打出一个能承受三万人伤亡的战术行动。
不用三万的伤亡,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跟精神状态,他们只要损失一万人,不,只要伤亡超过五千,甚至三千人,就会失去进攻能力,无法对孟菲斯发起进攻了。
毕竟这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军队,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思想控制能力,都无法跟一战时代相比,所以指望拿大量士兵送死来获得胜利,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仔细看看人类的历史就可以知道,科技越进步,战争的伤亡规模就越大,这种所谓的科技进步,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进步,还有思想的进步。
人类怕死是一种本能,所以除非让人类的思想被一种强制性的东西所控制,比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维洗了脑,冲淡了怕死的本能,才可以面对死亡而无所畏惧。
但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这一类的思想还不完善,至少美国人是没有这类思想的,所以他们的伤亡承受能力也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
所谓正常的伤亡承受力,是指一支部队的伤亡人数与部队总数之间的比例。
一般来说,一支部队的伤亡超过两成,部队就失去了进攻能力,伤亡超过三成,部队就要崩溃,必须重新修整,要是超过了四成,那基本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必须重新整编才可以。
当然了,这个规律多是适用于士气一般的正规军,尤其是大部队,如果是少量士气特别高的精锐部队,那又要两说,至于民兵,那伤亡超过一成就要崩溃了。
所以,所谓的伤亡承受力,其实跟这支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关系,士气越高,承受力就越高,士气越低,承受力就越低。
如果纳什维尔的十五万部队是另一个时空的皇军或者红军,拥有高到爆表的士气,那绝对可以打破孟菲斯,可他们不是,所以注定了他们无法攻破孟菲斯的防御。
总之,一支部队的伤亡承受率,其实跟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士气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关系,比如官兵的训练水平,受教育水平,思想水平,战胜次数、甚至将领的领导力等等,都有关系。
这时期的美国官兵,其实文盲率也很高,所以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自觉,所谓的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体现在那些中产阶级的身上,那些底层贫民阶层的美国人,是无法为了所谓的废除奴隶制,或者维护国家统一这类的事情去抛头颅洒热血的,能吸引他们的,除了金钱,还是金钱。
其次,这些美国官兵的训练水平也很一般,他们大多数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匆忙派到了一线,对战争其实还一无所知,只学会了听命行事而已,但这种听命行事是一种惯性,一旦伤亡过大,很快... -->>
压力山大县的开罗城守军的不战而走,让李永吉费尽心思设计的跳蛙战术成了一个笑话,而对方放了一把火的行为,外加提前在河道中放置了阻拦舰船的阻拦索跟木桩,也让特混舰队的攻击小队无法快速追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逃走。
稍后,等李永吉率领大部队赶到之后,也只能乖乖的上岸,一边就近设置安置点接收开罗城内的难民,一边去派人去清理河道。
虽然大家都在痛骂联邦军的凶残无耻,居然想到坚壁清野这招,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招的确很有用,至少在短期内阻挡了联盟军与中国人的进攻,无法再顺利的利用河道快速推进。
而且,开罗的难民也不可能不管,虽然是联邦军放的火,但当这些美国人出来向联盟军讨吃讨喝讨住宿的时候,中国人就罢了,联盟军是肯定要管的。
就这样,按照既定计划,李永吉带领的中国远征军负责清理河道,查尔斯将军带领的联盟军则负责修整开罗市,并安置开罗城的难民。
开罗是个小镇一样的城市,而且地势很低,所以尽管发展潜力其实不大,但现在好歹是个十分重要的枢纽站,占领了这里,就可以切断俄亥俄河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联系。
虽然控制了这里,不能说就断掉合众国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吧,毕竟他们在北方还有铁路,但起码会让这种联系断掉一半,也会增加他们的运输成本,同时对联邦军士气的打击也相当严重。
另外,根据李永吉刚刚得到的消息,他派出的那支混合了联盟国士兵的特种小分队,在纳什维尔东部的破交战术相当成功,已经先后抢了两列火车,其中这两列火车的火车头都被完全摧毁,列车里的东西也被联盟军就地运走,结果搞的联邦军对纳什维尔的火车运输也几乎停摆。
正如李永吉想的那样,联邦军此时的火车头数目相当有限,而各地都需要火车,所以不可能无限的向纳什维尔的方向投入火车,只要持续不断的玩破交炸火车,尤其是炸他们的火车头,那联邦军早晚会支持不住,肯定要停止向纳什维尔方向用火车运送补给。
当然,现在联邦军停止了火车运输,不再用火车向纳什维尔运送补给,也是因为俄亥俄河与坎伯兰河这两条河道还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一旦这条河道也失去控制,火车运输也不可靠的话,那么纳什维尔就真的是瓮中之鳖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纳什维尔虽然是个大城,但城里的人口可不少,包括十五万军队,再加上市民,那整个城市至少有四十万人,这四十万人别的不说,每天的粮食消耗就不是个小数目。
换言之,纳什维尔这样的城市,是无法离开外界的供给的,尤其是纳什维尔现在是前线,需要的补给物资就更多了。
一旦铁路与河运这两条线都掐断,那么纳什维尔也坚持不了多久了,肯定会像另一个时空的维克斯堡一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向中国人与联盟军投降。
这就是所谓的困杀策略,这个办法虽然很残忍,也很漫长,但却十分有效,能极大的减少自己的损失。
要知道,纳什维尔是个已经要塞化了的城市,其攻打难度比维克斯堡也不遑多让,直接进攻的话,哪怕是李永吉亲自带领的梦之师,恐怕也会多有损失,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去进攻,让他们自己困死。
一旦掐断河道与铁路线,那么纳什维尔的守军就只剩下三条路,要么继续在城里困死,要么向东撤退,要么强攻孟菲斯。
看似有三个选择,但其实任何一个选择都是一条死路,坐困愁城这一条就不说了,剩下的两条路,无论是向东撤退,还是强攻孟菲斯,都是在找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先说撤退这条路吧,十五万大军不是个小数目,尤其是缺乏通联手段,效率很低的近代化军队。这么多缺乏通联手段与机动力量的部队,撤退行为本身就是个大工程,不是说走就能走的,因为当他们展开撤退的时候,人心就散了。到时候中国人与联盟军一旦展开衔尾追击,很容易就会把这正在撤退中的十五万联邦军给打崩溃。
古往今来,因为撤退不善而被打崩溃的战例数不胜数,不但古代军队如此,就算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部队同样如此。
所以说,撤退行为其实是个高难度的战术,尤其是一线部队的撤退,如果不是训练有素的王牌部队,很容易会自乱阵脚。
而很显然,纳什维尔的那十五万部队看起来很多,但大部分都是临时征召的志愿军,绝对称不上是什么训练有素,所以一旦开始撤退,那绝对是个大灾难。
再说进攻孟菲斯,这也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孟菲斯虽然现在守军人数变少了,但他们是防守方,孟菲斯城又易守难攻,还有中国人的火力配合。
所以说,要想拿下孟菲斯,至少要做好牺牲三万人以上的心理准备才可以。但很显然,纳什维尔虽然有十五万人,但他们绝对无法打出一个能承受三万人伤亡的战术行动。
不用三万的伤亡,以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跟精神状态,他们只要损失一万人,不,只要伤亡超过五千,甚至三千人,就会失去进攻能力,无法对孟菲斯发起进攻了。
毕竟这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军队,无论是组织能力还是思想控制能力,都无法跟一战时代相比,所以指望拿大量士兵送死来获得胜利,是很难做到的。
其实仔细看看人类的历史就可以知道,科技越进步,战争的伤亡规模就越大,这种所谓的科技进步,不仅仅是武器装备的进步,还有思想的进步。
人类怕死是一种本能,所以除非让人类的思想被一种强制性的东西所控制,比如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军国主义等思维洗了脑,冲淡了怕死的本能,才可以面对死亡而无所畏惧。
但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这一类的思想还不完善,至少美国人是没有这类思想的,所以他们的伤亡承受能力也就是在正常范围之内。
所谓正常的伤亡承受力,是指一支部队的伤亡人数与部队总数之间的比例。
一般来说,一支部队的伤亡超过两成,部队就失去了进攻能力,伤亡超过三成,部队就要崩溃,必须重新修整,要是超过了四成,那基本就等于失去了战斗力,必须重新整编才可以。
当然了,这个规律多是适用于士气一般的正规军,尤其是大部队,如果是少量士气特别高的精锐部队,那又要两说,至于民兵,那伤亡超过一成就要崩溃了。
所以,所谓的伤亡承受力,其实跟这支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关系,士气越高,承受力就越高,士气越低,承受力就越低。
如果纳什维尔的十五万部队是另一个时空的皇军或者红军,拥有高到爆表的士气,那绝对可以打破孟菲斯,可他们不是,所以注定了他们无法攻破孟菲斯的防御。
总之,一支部队的伤亡承受率,其实跟部队的士气有很大的关系,而这个士气的提高,有多方面的关系,比如官兵的训练水平,受教育水平,思想水平,战胜次数、甚至将领的领导力等等,都有关系。
这时期的美国官兵,其实文盲率也很高,所以不能指望他们有多少自觉,所谓的爱国主义,更多的是体现在那些中产阶级的身上,那些底层贫民阶层的美国人,是无法为了所谓的废除奴隶制,或者维护国家统一这类的事情去抛头颅洒热血的,能吸引他们的,除了金钱,还是金钱。
其次,这些美国官兵的训练水平也很一般,他们大多数只训练了一个月就匆忙派到了一线,对战争其实还一无所知,只学会了听命行事而已,但这种听命行事是一种惯性,一旦伤亡过大,很快...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