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汉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邹靖听闻有人揭榜,自是有惊又喜,观刘泽面如冠玉,气度不凡,而刘泽身后的关羽张飞更是威风凛凛,不敢怠慢,寒喧了几句,便直接引见给了幽州刺史刘虞。
刘泽听说此时的幽州刺史是刘虞,倒也是略为一怔,按说刘虞第二次担任幽州刺史可是在中平二年的事,结合公孙瓒提前出任右北平太守一事,刘泽敏锐地感觉到了历史的进程正在悄然改变。
刘虞听说榜文刚出便有人应募,欣喜万分,起身相迎,道:“敢问壮士名讳?家居何处?”
“草民见过刘刺史,在下便是本郡楼桑村人氏,刘泽刘润德是也。”刘泽躬身施礼道。
刘虞一听他是楼桑村人,便问道:“前涿郡功曹椽刘弘亦是楼桑村人,壮士可与之相熟?”
“正是先父。”
刘虞大喜道:“令尊是中山靖王之后,我家亦是东海恭王之后,同是高祖玄孙,令尊在世之时,与我便已是兄弟相称,想不到今日得见其后人,乃三生之幸。”刘虞先前任过幽州刺史,刘弘生前则是涿郡功曹,因公务往来便相熟了,同是汉室宗室,又正好是一辈,自然相交莫逆。
刘泽虽无攀权附贵之心,但刘虞既然都如此说了,倒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当下刘泽深深一拜。“小侄见过叔父大人。”
刘虞抚须大笑道:“国难之际,贤侄肯挺身而出,真有高祖遗风,无愧于我刘氏姓氏。”
“叔父谬赞了,小侄不忍见生灵涂炭,社稷蒙难,愿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除暴安良。”
“在洛阳之时,便已闻润德之名,赈灾济难,仁施天下,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恨不得相见,今日能在涿郡相会,足慰平生。不知这二位是?”刘虞早就注意到了与刘泽相偕而来的那两位威猛汉子。
刘泽将关张二人介绍给刘虞:“这两位皆是小侄的结义兄弟,这位是关羽关云长,河东人氏,这位是张飞张翼德,本县人氏。”
关羽和张飞拜道:“参见刘刺史。”
刘虞点头道:“二位壮士免礼,我观二位皆是盖世豪杰,国之栋梁,今日能得三位相助,实乃是我幽州百姓之幸。”
“保家卫国,乃是我大汉臣民应尽的义务,自当是义不容辞。”刘泽说道。
“不知贤侄现居何职,可曾举过孝廉?”
“小侄多年行商天下,自是白身,未曾举过孝廉。”
“我亦闻听润德雪地为父母守灵百日之事,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却未被举为孝廉,安郡丞,你们涿郡举孝廉以何为凭?”刘虞转身向涿郡郡丞问道。
太守刘卫死了,但郡丞诸曹等一班文官没上前线,自然活得好好的,听得刺史大人询问,安郡丞是冷汗涔涔。这年头,举孝廉还需要孝行吗?不是有民谣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几年的举廉名额,都被他们几个郡里的头头瓜分了,谁没有个至亲好友的,除了刘太守拿了大多数的名额,安郡丞也分了两个。
汉代的孝廉制度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为岁举,每郡每年按额定的人数推举出来上报朝庭,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但到了汉末,这种察举方式也腐败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任人唯贤成了任人唯亲,许多品行败类的世家子弟也得以位列其中,孝廉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
当然这话可不能跟刘虞明说,现在的刘虞可是手执尚方宝剑,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封疆大吏,一个不高兴就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安郡丞拭拭额头的汗珠... -->>
邹靖听闻有人揭榜,自是有惊又喜,观刘泽面如冠玉,气度不凡,而刘泽身后的关羽张飞更是威风凛凛,不敢怠慢,寒喧了几句,便直接引见给了幽州刺史刘虞。
刘泽听说此时的幽州刺史是刘虞,倒也是略为一怔,按说刘虞第二次担任幽州刺史可是在中平二年的事,结合公孙瓒提前出任右北平太守一事,刘泽敏锐地感觉到了历史的进程正在悄然改变。
刘虞听说榜文刚出便有人应募,欣喜万分,起身相迎,道:“敢问壮士名讳?家居何处?”
“草民见过刘刺史,在下便是本郡楼桑村人氏,刘泽刘润德是也。”刘泽躬身施礼道。
刘虞一听他是楼桑村人,便问道:“前涿郡功曹椽刘弘亦是楼桑村人,壮士可与之相熟?”
“正是先父。”
刘虞大喜道:“令尊是中山靖王之后,我家亦是东海恭王之后,同是高祖玄孙,令尊在世之时,与我便已是兄弟相称,想不到今日得见其后人,乃三生之幸。”刘虞先前任过幽州刺史,刘弘生前则是涿郡功曹,因公务往来便相熟了,同是汉室宗室,又正好是一辈,自然相交莫逆。
刘泽虽无攀权附贵之心,但刘虞既然都如此说了,倒也不能不有所表示,当下刘泽深深一拜。“小侄见过叔父大人。”
刘虞抚须大笑道:“国难之际,贤侄肯挺身而出,真有高祖遗风,无愧于我刘氏姓氏。”
“叔父谬赞了,小侄不忍见生灵涂炭,社稷蒙难,愿尽微薄之力,报效国家,除暴安良。”
“在洛阳之时,便已闻润德之名,赈灾济难,仁施天下,实乃青年士子之楷模,恨不得相见,今日能在涿郡相会,足慰平生。不知这二位是?”刘虞早就注意到了与刘泽相偕而来的那两位威猛汉子。
刘泽将关张二人介绍给刘虞:“这两位皆是小侄的结义兄弟,这位是关羽关云长,河东人氏,这位是张飞张翼德,本县人氏。”
关羽和张飞拜道:“参见刘刺史。”
刘虞点头道:“二位壮士免礼,我观二位皆是盖世豪杰,国之栋梁,今日能得三位相助,实乃是我幽州百姓之幸。”
“保家卫国,乃是我大汉臣民应尽的义务,自当是义不容辞。”刘泽说道。
“不知贤侄现居何职,可曾举过孝廉?”
“小侄多年行商天下,自是白身,未曾举过孝廉。”
“我亦闻听润德雪地为父母守灵百日之事,如此孝行感天动地,却未被举为孝廉,安郡丞,你们涿郡举孝廉以何为凭?”刘虞转身向涿郡郡丞问道。
太守刘卫死了,但郡丞诸曹等一班文官没上前线,自然活得好好的,听得刺史大人询问,安郡丞是冷汗涔涔。这年头,举孝廉还需要孝行吗?不是有民谣道:“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这几年的举廉名额,都被他们几个郡里的头头瓜分了,谁没有个至亲好友的,除了刘太守拿了大多数的名额,安郡丞也分了两个。
汉代的孝廉制度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为岁举,每郡每年按额定的人数推举出来上报朝庭,成为汉代选拔官吏和任用升迁的清流正途。但到了汉末,这种察举方式也腐败到无以加复的地步,任人唯贤成了任人唯亲,许多品行败类的世家子弟也得以位列其中,孝廉制度也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
当然这话可不能跟刘虞明说,现在的刘虞可是手执尚方宝剑,有着先斩后奏之权的封疆大吏,一个不高兴就可能让他人头落地。
安郡丞拭拭额头的汗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