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天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阿农阿佩菲尔德1945年
在解放了的奥斯维辛写道:无限的寂静,
仅存的人把死亡描述为寂静。
没人是快乐的,幸存者伫立栅栏边,
人类的语言连同它细微的差异,
全变成了沉默的休止符。
我在门前开有一小片菜地,自己种菜吃,并不是说我要模仿古代知识分子,或者像维格和她那些自以为是的朋友们嘲笑的那样:模仿陶渊明的生活。不。不是这样的,完全是两回事,主要是没菜吃。主要是我每次要想吃点青菜就得骑上差不多一小时的自行车到拉萨城里的自由市场去买,这对我来说是件既日常又麻烦的事。拉萨阳光好,日照充足,冬天,气温最高时能达到18度,我读过生物系,对植物无论如何都有种特殊的感情,我决定干脆自己种菜吃。自己种菜吃一点也没什么复杂的,不过就是开上一小片地,扯上点塑料薄膜,撒上种子,浇浇水,根本累不着什么,和田园或伪田园都没关系。
王摩诘的菜地不大,品种却足够丰富,有油菜,黄瓜、扁豆、西红柿。王摩诘既然在大学读过生物系,某种意义,种菜差不多算是他的本行。不过尽管如此,当小油菜真的破土,亭亭玉立,王摩诘还是相当激动了一阵子。王摩诘多少有些夸张地说他惊异于一粒小小的用纸包着的种粒怎么慢慢就脱胎换骨,发育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色生命。最初时候,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观察他的神奇的菜地,有时他甚至以分钟、小时为单位,观察浇过水的土地怎样开始变化,怎样慢慢有了细微的裂缝,慢慢拱起,怎样从拱起的裂缝儿中看到了发黄的幼芽,幼芽带着泥土的卧姿,直到有一天小苗儿破土而出、亭亭玉立。
它们多可爱呀,所有小事物发韧时都那么可爱。
但是,有一次,一夜之间,它们竟然少了一半。
维格偷了我的菜!
她拿去招待了那些拉萨来的胡乱的朋友!维格主动告诉我是她偷了我的菜,还叫我不要怀疑别人,说不会有别人,让我别瞎猜冤枉了别人。她这样说的时候,那样看着我,就好像我与那些刚出土的小油菜苗儿有相类似的地方。维格要给我钱,我没要,我说维格钱你就算了,问题是你怎么能对那些还没长成的小菜苗儿下手呢?你猜维格怎么说,维格大言不惭地说就是嫩着才吃呀,老了,老了还怎么吃?维格一口典型的北京话,语速很快,一听就是北京长大的,我太熟悉这种腔调了。我说,维格-维格拉姆,你不是藏族,你就是汉族,你什么都吃,什么都下得去手。可维格竟然说我逗,说我真逗,说就拿这么点小破油菜儿就算下得去手?那会儿维格根本就不在乎她是不是藏族。我再次申明:我说,维格,你不是藏族,你就是汉族。汉族就汉族,维格反唇相讥我,你不也汉族吗?你没事别老装我们藏族啊,告诉你,看好你的菜地吧。
我的菜地几乎被毁了。其实,那点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维格自己吃我甘愿奉上,问题是她招待了别人。那都是些什么人?我非常了解他们,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自以为是,牛气哄哄,什么都满不在乎,他们把九十年代流行于内地的痞子气带到了西藏,以至就算本来不痞的人也要装出点痞样儿。我过去一度也有他们的习气,甚至在婚姻上也有玩世不恭的色彩,但这些随着我到了拉萨,全都过去了。我结束了我不堪回首的婚姻,结束了大学的教职(王摩诘1993年双学位毕业,留校当了教师)我本可以到西藏大学教书,结果考察了一下藏大,很不喜欢,一是西藏大学座落在繁华的市中心,这点我不喜欢,我要喜欢市中心就留在故乡北京了。二是在我看来,九十年代藏大的文化气氛与内地并无大异,同样有许多我熟悉的习气,比如像“千万别拿我当人看”“我是流氓我怕谁”那样的习气。我非常失望。我甚至感觉不到藏大哪怕在海拔上的高度,更不消说随之而来的想象中的精神高度。对我而言,西藏的大学、中学、小学是一样的,我连西藏都来了还在乎是教大学还是教小学吗?而且,一个大学教师教小学也不是没有先例,维特根斯坦就曾经辞去过英国剑桥大学的哲学教职,来到奥地利南部山区小学教了许多年书,小学教师生涯并没妨碍维氏写下不朽著作。我当然不是模访维特根斯坦,也不想刻意模仿何人,我有我的情况。我选择了拉萨郊外的一所中学。这所学校风水好,毗邻寺院、山村、河流,公路,在我看来这里虽然条件艰苦却是再好不过的内省之地。学校非常朴素,几乎按照寺院传统接纳了我,为我提供了讲台、简单的教具和倾斜的操场下面的一间石头房子。
我过着类似僧侣般的生活,终日观照自然,内心安详。我站在讲台上或是在孩子们中间,我是被围绕的人,就像大树下的释迦,语调舒缓,富于启迪。我喜欢我的石头房子,喜欢它花岗岩的外表,喜欢阳光下它富含云母的光亮。喜欢阳光,村子,常常凝视天空、山脉,星云和暗物质,长时间关注内心,长时间阅读。除了上课,散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阅读的。我认为在西藏的阅读是一种真正的阅读,一种没有时间概念、如入无人之境、与现实无关、完全是宁静的梦幻的阅读。阅读中的幻觉和幻觉中的阅读使我仿佛生活在天空中,周围的一切充满了飞翔的感觉。我喜欢冬天。喜欢冬天的漫长,雪,沉静,潜在的生长,阳光直落树林的底部,喜欢树林的灰白,明净,这时的树林就像哲人晚年的随笔,路径清晰,铅华已尽,只透露大地的山路和天空的远景。
如果不是维格那些乱七八糟又粘染了内地某种恶习的朋友,王摩诘承认,维格本身构成的干扰并不大。事实上按照正常人或者自然的眼光,王摩诘甚至同意维格是这所偏僻学校一道殊异动人的风景。这殊异的风景一方面来自维格像某种树一样挺拔的气质,一方面来自她不断变换的衣着。维格的衣着是藏式的又是时尚的,两者又总是特别鲜明甚至对立地在她身上搭配在一起,因此对比特别鲜明。比如如果维格下身穿修长挺括的牛仔裤,上身一定要配一件有西藏宗教符号的宽大罩衣,牛仔裤性感,紧绷绷的,罩衣则又有某种神性的特点。如果外套是白色或白色紧身皮草,那么一定会同时在腕上或颈上坠上一长串西藏的绿松石,把长发梳成有许多头饰的辫子,并且穿藏式长靴(通常辫子与头饰是藏北牧人的特点)。总而言之,维格既不是简单的时尚也不是单纯的本土,一切在她身上都做了常常并不和谐的综合和改变,产生了混乱的虽然卓尔不群但有时也显得花里胡哨的效果。有时候王摩诘想如果维格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那么她对这所偏僻学校甚至或许是有益的。但就像花朵从不会寂寞一样,维格又怎么会寂寞,怎么会不招蜂惹蝶呢?
是的,不断有人来这所山村学校找维格。特别是周末,维格的房间总有聚会、饮酒、喧哗,交响乐或印度音乐。常常,由于由于门前停了各式各样的车自行车、摩托车,吉普越野车这所郊外的学校一点也不再显得偏僻,有时看上去就像隐秘的乡村俱乐部一样。最初,王摩诘刚到这所学校时也得到了维格的邀请,王摩诘当然谢绝参加,不仅谢绝,后来有几次还顺便但毫不客气地要求维格那里小声一点,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与存在。王摩诘说这话时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确有“伪田园”之嫌。维格很大气,并没在乎王摩诘不近人情的态度。但蔬菜事件让维格觉得不能小瞧王摩诘。其实,半夜偷菜事件不一定是维格亲自所为,无疑是维格那些朋友干的,王摩诘也能想象那些人怎样嘲笑他。不过维格既对菜园发出了威胁,王摩诘就不能不重视,于是决定加固塑料菜棚,防止类似事真的再发生。王摩诘认为过去自己的菜棚太简陋了,或者说太随意了,以至助长了某种轻慢随意的习气。
这天,王摩诘到了西郊商场买了锯、斧、乳胶、木料,塑料薄膜,之后用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重新建起了一个漂亮的菜棚。菜棚专门装了一道木门,并且上了一把大锁。起初王摩诘只想上一把小锁,因为说到底锁不过一种象征,不能真正挡住谁。不过尽管如此,王摩诘最后还是决定装上一把引人注目的大锁。王摩诘这样做当然有所考虑。王摩诘差不多把西郊商场最大号的铁将军买下来,起不起作用单说,至少它是引人注目的,王摩诘要的就是这点。菜棚竣工那天,许多学生和教职工都来观看,都说这菜棚又漂亮又精致,简直像是艺术品。至于维格,开始施工时还几次驻足讥笑王摩诘小气,及至看到最大号的铁将军把门,忍不住叫起来:
王摩,你这锁是专门对付我的?你也太夸张了吧!
王摩诘并不理会维格,过了会才认真地看着维格:
不算夸张,我还没装警报器。
你这是对我的侮辱,不就拿了你一点破菜,至于吗?
你认识到侮辱就好,这锁相当于告示。
王摩,你真这么想?
你可以认为这是玩笑。
你以为这把锁就能拦住我!
除非你撕掉薄膜,如果你或你们撕,我会装警报器。
你!这是上次给你的钱,拿去吧!
等一下,这点儿钱恐怕不够吧?
我付你的是十倍的价钱!
它们是无价的,以后不再要干就是了。
王摩诘的口吻本来是半认真的,没想到进入了某种认真的角色,而且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口出恶言,以至使用了通常派出所警察训人的口吻。维格走后王摩诘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扮演了某种令人厌恶的并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不过,正是在这种角色中,倒让他感到了一种既陌生又强大的快感。分析起来,王摩诘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论平时怎样有意忽略维格流动风景一般的存在,某种东西事实上已沉积在他的意识深处,正如沉积岩日复一日的沉积终有一天从海底隆起。不要说王摩诘不是一个僧侣,就算一个真正的僧侣,当毗邻着妩媚妖娆的维格也不可能不受到某种无意识的干扰。换句话说,王摩诘对维格有一种邪气,一种阴沉,他自己并未意识到。
他们住在学校的同一排石头房子,中间只隔了一个门。幸好隔了一个门,不然的话维格那边各种动静都会听得一清二清。即使如此,夜晚经常的饮酒声、音乐声、说笑声也会隔三差五地一波一波地传到王摩诘这边。这是世俗欢声的干扰,这其中尤以维格喧哗中的笑声和说话声最为清晰。维格平时的声音不仅不让王摩诘反感,莫如说是种享受,因为维格说话的声音听上去比较靠后,但仍很响亮,类似某种时候鹤鸣的声音。如果仅仅是正常的说笑声倒也罢了,真正让王摩诘反感(有时愤怒)的是维格在众多人中发出的放肆的声音,它常常使王摩诘不由得不想象房间中的画面,想象维格怎样在众多异性中以自我为中心,对各种场面应付裕如。如果仅仅是一种惯常的聚会,仅仅是聊天、饮酒或在动感音乐中摇晃跳上一曲,那倒还可以对付着忍受。问题不止于此,问题在于有时曲终人散,显然有人留下,那时某种低低的叫声无论如何再也让王摩诘静不下心来,再也受不了。问题在于维格不是尖叫,不是纵声,不是一浪高过一浪肆无忌惮的床第之声那样听上去可能倒也痛快。
不,维格不是这样的。
维格的叫声呻吟的,压抑的,低低的,因为压抑所以挤出的声音有时也更清冽,更像断断续续的鹤鸣。没有什么比压抑中清亮的鹤鸣般叫声更能传达出某种画面了,有时王摩诘会一下从床上跳下来,在清冷而又炽热的月光下打战,浑身上下痉挛,仿犯了癫痫,他控制不住地用毛巾抽打自己,抽打下身,他看到不堪入目充满期快感的自己。最开始的时候,王摩诘几乎想离开这所郊外的学校,但是最终留下来。他容忍了维格,或者也容忍了自己。他渴望维格低低的压抑的叫声,渴望对自己的抽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接受进一步的侵犯。他当然不接受维格的钱,因为不是钱的问题。他要回敬她或他们,那把大锁就是一种宣示。
但是,这天早晨,大约过了两个星期,更令他吃惊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菜园突然不翼而飞,好像昨夜刮了一... -->>
阿农阿佩菲尔德1945年
在解放了的奥斯维辛写道:无限的寂静,
仅存的人把死亡描述为寂静。
没人是快乐的,幸存者伫立栅栏边,
人类的语言连同它细微的差异,
全变成了沉默的休止符。
我在门前开有一小片菜地,自己种菜吃,并不是说我要模仿古代知识分子,或者像维格和她那些自以为是的朋友们嘲笑的那样:模仿陶渊明的生活。不。不是这样的,完全是两回事,主要是没菜吃。主要是我每次要想吃点青菜就得骑上差不多一小时的自行车到拉萨城里的自由市场去买,这对我来说是件既日常又麻烦的事。拉萨阳光好,日照充足,冬天,气温最高时能达到18度,我读过生物系,对植物无论如何都有种特殊的感情,我决定干脆自己种菜吃。自己种菜吃一点也没什么复杂的,不过就是开上一小片地,扯上点塑料薄膜,撒上种子,浇浇水,根本累不着什么,和田园或伪田园都没关系。
王摩诘的菜地不大,品种却足够丰富,有油菜,黄瓜、扁豆、西红柿。王摩诘既然在大学读过生物系,某种意义,种菜差不多算是他的本行。不过尽管如此,当小油菜真的破土,亭亭玉立,王摩诘还是相当激动了一阵子。王摩诘多少有些夸张地说他惊异于一粒小小的用纸包着的种粒怎么慢慢就脱胎换骨,发育成了一个小小的绿色生命。最初时候,只要一有时间他就会观察他的神奇的菜地,有时他甚至以分钟、小时为单位,观察浇过水的土地怎样开始变化,怎样慢慢有了细微的裂缝,慢慢拱起,怎样从拱起的裂缝儿中看到了发黄的幼芽,幼芽带着泥土的卧姿,直到有一天小苗儿破土而出、亭亭玉立。
它们多可爱呀,所有小事物发韧时都那么可爱。
但是,有一次,一夜之间,它们竟然少了一半。
维格偷了我的菜!
她拿去招待了那些拉萨来的胡乱的朋友!维格主动告诉我是她偷了我的菜,还叫我不要怀疑别人,说不会有别人,让我别瞎猜冤枉了别人。她这样说的时候,那样看着我,就好像我与那些刚出土的小油菜苗儿有相类似的地方。维格要给我钱,我没要,我说维格钱你就算了,问题是你怎么能对那些还没长成的小菜苗儿下手呢?你猜维格怎么说,维格大言不惭地说就是嫩着才吃呀,老了,老了还怎么吃?维格一口典型的北京话,语速很快,一听就是北京长大的,我太熟悉这种腔调了。我说,维格-维格拉姆,你不是藏族,你就是汉族,你什么都吃,什么都下得去手。可维格竟然说我逗,说我真逗,说就拿这么点小破油菜儿就算下得去手?那会儿维格根本就不在乎她是不是藏族。我再次申明:我说,维格,你不是藏族,你就是汉族。汉族就汉族,维格反唇相讥我,你不也汉族吗?你没事别老装我们藏族啊,告诉你,看好你的菜地吧。
我的菜地几乎被毁了。其实,那点菜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是维格自己吃我甘愿奉上,问题是她招待了别人。那都是些什么人?我非常了解他们,他们有自己的圈子,自以为是,牛气哄哄,什么都满不在乎,他们把九十年代流行于内地的痞子气带到了西藏,以至就算本来不痞的人也要装出点痞样儿。我过去一度也有他们的习气,甚至在婚姻上也有玩世不恭的色彩,但这些随着我到了拉萨,全都过去了。我结束了我不堪回首的婚姻,结束了大学的教职(王摩诘1993年双学位毕业,留校当了教师)我本可以到西藏大学教书,结果考察了一下藏大,很不喜欢,一是西藏大学座落在繁华的市中心,这点我不喜欢,我要喜欢市中心就留在故乡北京了。二是在我看来,九十年代藏大的文化气氛与内地并无大异,同样有许多我熟悉的习气,比如像“千万别拿我当人看”“我是流氓我怕谁”那样的习气。我非常失望。我甚至感觉不到藏大哪怕在海拔上的高度,更不消说随之而来的想象中的精神高度。对我而言,西藏的大学、中学、小学是一样的,我连西藏都来了还在乎是教大学还是教小学吗?而且,一个大学教师教小学也不是没有先例,维特根斯坦就曾经辞去过英国剑桥大学的哲学教职,来到奥地利南部山区小学教了许多年书,小学教师生涯并没妨碍维氏写下不朽著作。我当然不是模访维特根斯坦,也不想刻意模仿何人,我有我的情况。我选择了拉萨郊外的一所中学。这所学校风水好,毗邻寺院、山村、河流,公路,在我看来这里虽然条件艰苦却是再好不过的内省之地。学校非常朴素,几乎按照寺院传统接纳了我,为我提供了讲台、简单的教具和倾斜的操场下面的一间石头房子。
我过着类似僧侣般的生活,终日观照自然,内心安详。我站在讲台上或是在孩子们中间,我是被围绕的人,就像大树下的释迦,语调舒缓,富于启迪。我喜欢我的石头房子,喜欢它花岗岩的外表,喜欢阳光下它富含云母的光亮。喜欢阳光,村子,常常凝视天空、山脉,星云和暗物质,长时间关注内心,长时间阅读。除了上课,散步,我大部分时间都是用来阅读的。我认为在西藏的阅读是一种真正的阅读,一种没有时间概念、如入无人之境、与现实无关、完全是宁静的梦幻的阅读。阅读中的幻觉和幻觉中的阅读使我仿佛生活在天空中,周围的一切充满了飞翔的感觉。我喜欢冬天。喜欢冬天的漫长,雪,沉静,潜在的生长,阳光直落树林的底部,喜欢树林的灰白,明净,这时的树林就像哲人晚年的随笔,路径清晰,铅华已尽,只透露大地的山路和天空的远景。
如果不是维格那些乱七八糟又粘染了内地某种恶习的朋友,王摩诘承认,维格本身构成的干扰并不大。事实上按照正常人或者自然的眼光,王摩诘甚至同意维格是这所偏僻学校一道殊异动人的风景。这殊异的风景一方面来自维格像某种树一样挺拔的气质,一方面来自她不断变换的衣着。维格的衣着是藏式的又是时尚的,两者又总是特别鲜明甚至对立地在她身上搭配在一起,因此对比特别鲜明。比如如果维格下身穿修长挺括的牛仔裤,上身一定要配一件有西藏宗教符号的宽大罩衣,牛仔裤性感,紧绷绷的,罩衣则又有某种神性的特点。如果外套是白色或白色紧身皮草,那么一定会同时在腕上或颈上坠上一长串西藏的绿松石,把长发梳成有许多头饰的辫子,并且穿藏式长靴(通常辫子与头饰是藏北牧人的特点)。总而言之,维格既不是简单的时尚也不是单纯的本土,一切在她身上都做了常常并不和谐的综合和改变,产生了混乱的虽然卓尔不群但有时也显得花里胡哨的效果。有时候王摩诘想如果维格仅仅是一个孤立的存在,那么她对这所偏僻学校甚至或许是有益的。但就像花朵从不会寂寞一样,维格又怎么会寂寞,怎么会不招蜂惹蝶呢?
是的,不断有人来这所山村学校找维格。特别是周末,维格的房间总有聚会、饮酒、喧哗,交响乐或印度音乐。常常,由于由于门前停了各式各样的车自行车、摩托车,吉普越野车这所郊外的学校一点也不再显得偏僻,有时看上去就像隐秘的乡村俱乐部一样。最初,王摩诘刚到这所学校时也得到了维格的邀请,王摩诘当然谢绝参加,不仅谢绝,后来有几次还顺便但毫不客气地要求维格那里小声一点,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与存在。王摩诘说这话时一本正经,道貌岸然,确有“伪田园”之嫌。维格很大气,并没在乎王摩诘不近人情的态度。但蔬菜事件让维格觉得不能小瞧王摩诘。其实,半夜偷菜事件不一定是维格亲自所为,无疑是维格那些朋友干的,王摩诘也能想象那些人怎样嘲笑他。不过维格既对菜园发出了威胁,王摩诘就不能不重视,于是决定加固塑料菜棚,防止类似事真的再发生。王摩诘认为过去自己的菜棚太简陋了,或者说太随意了,以至助长了某种轻慢随意的习气。
这天,王摩诘到了西郊商场买了锯、斧、乳胶、木料,塑料薄膜,之后用了几天时间认认真真重新建起了一个漂亮的菜棚。菜棚专门装了一道木门,并且上了一把大锁。起初王摩诘只想上一把小锁,因为说到底锁不过一种象征,不能真正挡住谁。不过尽管如此,王摩诘最后还是决定装上一把引人注目的大锁。王摩诘这样做当然有所考虑。王摩诘差不多把西郊商场最大号的铁将军买下来,起不起作用单说,至少它是引人注目的,王摩诘要的就是这点。菜棚竣工那天,许多学生和教职工都来观看,都说这菜棚又漂亮又精致,简直像是艺术品。至于维格,开始施工时还几次驻足讥笑王摩诘小气,及至看到最大号的铁将军把门,忍不住叫起来:
王摩,你这锁是专门对付我的?你也太夸张了吧!
王摩诘并不理会维格,过了会才认真地看着维格:
不算夸张,我还没装警报器。
你这是对我的侮辱,不就拿了你一点破菜,至于吗?
你认识到侮辱就好,这锁相当于告示。
王摩,你真这么想?
你可以认为这是玩笑。
你以为这把锁就能拦住我!
除非你撕掉薄膜,如果你或你们撕,我会装警报器。
你!这是上次给你的钱,拿去吧!
等一下,这点儿钱恐怕不够吧?
我付你的是十倍的价钱!
它们是无价的,以后不再要干就是了。
王摩诘的口吻本来是半认真的,没想到进入了某种认真的角色,而且越来越认真,越来越口出恶言,以至使用了通常派出所警察训人的口吻。维格走后王摩诘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扮演了某种令人厌恶的并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不过,正是在这种角色中,倒让他感到了一种既陌生又强大的快感。分析起来,王摩诘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论平时怎样有意忽略维格流动风景一般的存在,某种东西事实上已沉积在他的意识深处,正如沉积岩日复一日的沉积终有一天从海底隆起。不要说王摩诘不是一个僧侣,就算一个真正的僧侣,当毗邻着妩媚妖娆的维格也不可能不受到某种无意识的干扰。换句话说,王摩诘对维格有一种邪气,一种阴沉,他自己并未意识到。
他们住在学校的同一排石头房子,中间只隔了一个门。幸好隔了一个门,不然的话维格那边各种动静都会听得一清二清。即使如此,夜晚经常的饮酒声、音乐声、说笑声也会隔三差五地一波一波地传到王摩诘这边。这是世俗欢声的干扰,这其中尤以维格喧哗中的笑声和说话声最为清晰。维格平时的声音不仅不让王摩诘反感,莫如说是种享受,因为维格说话的声音听上去比较靠后,但仍很响亮,类似某种时候鹤鸣的声音。如果仅仅是正常的说笑声倒也罢了,真正让王摩诘反感(有时愤怒)的是维格在众多人中发出的放肆的声音,它常常使王摩诘不由得不想象房间中的画面,想象维格怎样在众多异性中以自我为中心,对各种场面应付裕如。如果仅仅是一种惯常的聚会,仅仅是聊天、饮酒或在动感音乐中摇晃跳上一曲,那倒还可以对付着忍受。问题不止于此,问题在于有时曲终人散,显然有人留下,那时某种低低的叫声无论如何再也让王摩诘静不下心来,再也受不了。问题在于维格不是尖叫,不是纵声,不是一浪高过一浪肆无忌惮的床第之声那样听上去可能倒也痛快。
不,维格不是这样的。
维格的叫声呻吟的,压抑的,低低的,因为压抑所以挤出的声音有时也更清冽,更像断断续续的鹤鸣。没有什么比压抑中清亮的鹤鸣般叫声更能传达出某种画面了,有时王摩诘会一下从床上跳下来,在清冷而又炽热的月光下打战,浑身上下痉挛,仿犯了癫痫,他控制不住地用毛巾抽打自己,抽打下身,他看到不堪入目充满期快感的自己。最开始的时候,王摩诘几乎想离开这所郊外的学校,但是最终留下来。他容忍了维格,或者也容忍了自己。他渴望维格低低的压抑的叫声,渴望对自己的抽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接受进一步的侵犯。他当然不接受维格的钱,因为不是钱的问题。他要回敬她或他们,那把大锁就是一种宣示。
但是,这天早晨,大约过了两个星期,更令他吃惊的事情发生了:他的菜园突然不翼而飞,好像昨夜刮了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