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八十八章、马道学堂 (1/2)
全本小说网 thzw.net,大明绿色风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热门推荐:、 、 、 、 、 、 、
萧夜去了鹰爪堡,马道石堡按照正常的流程,开始了有序的运转,战兵营操演、巡逻,匠人们拉运石料、石炭,铁匠铺里叮叮当当,豆腐坊里石磨不停地转动。
靳家送来的重石,第一时间就被投入到了鹰爪堡的磨坊,而萧夜也得到了喜讯,不但加工中心恢复了缓慢的修复,民用目录里再添了两个丙字号石磨,被康红原带人连夜拉了出来。
这次去往顾家堡,他就是要卖出一个石磨,給靳、梁、翟三家之间,打进一个楔子。
王贵指挥的十辆运输车,又一次开始踏上了了去往石关屯的马道,他怀里揣着的账本,里面收购物资的价格,可是比以前低了不少;对于甘肃镇过来的商家,以后的买卖获利不大了。
当然,买卖你请我愿,不卖王贵还不稀罕买呢,他现在也有了底气,来自鹰爪堡那里的车队,这一阵就有两趟,石堡里仓库的粮食,堆起了好几个围垛。
深秋的清晨,日头还未升起,呼呼的寒风就吹散了山谷两侧野草上的雾气,在这基本不长树木的山谷四周,放眼看去,青灰色连绵的山丘看的人心里发寒。
好在,石堡里四周栽种的黄连树,飘落的树叶让人心里还是安稳了不少,至少到了明春,骄阳下又是一番翠绿的景象。
不过,此刻站在学堂门口的杨天受,心里想的就不是那萧瑟的秋景,他的眼睛,在学堂外的空地上来回巡视着。
人都有个期盼不是。
萧夜嘴里的私塾,早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道学堂,大门牌匾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正是他杨天受亲笔写下的。
学堂和前年相比,已经扩建了两次,为此萧夜不惜让后勤队拆掉了两排军舍;占地足有五亩大小的学堂,在石堡里可谓是最大的院子了,萧夜的大头领宅院也比不过。
但就是这个学堂,让杨天受欣慰之余,更多是隐隐的担忧,眼前这一队稚气未脱的学生,已经列队准备出发了。
“滴滴,”响亮的铜笛声吹起,来自各家的学生们,四排共五十人列队,穿着整齐厚实的野战制服,脚踩矮腰军靴,腰间皮带上挂着一把狩猎刀、军用水壶,背包里装着干粮,在五名持枪军士的带领下,昂手挺胸向西山顶上走去。
尽管这些学生的胸口上,没有军士徽章,和其他学生一样,大家都是按照明军军士的标记,在脖子上戴了一个红巾,但他们比起旁边只能看热闹的同学,腰杆挺得更加笔直。
今天,他们整整一天的时间,是要在山顶那边渡过,演习火/枪射击,有机会还能扔出一枚真正的震天雷,这可是丙字号学生的骄傲了。
其他学生只能在后院里端着报废的火/枪,举枪瞄准一端就是一炷香。
学堂里现在收了近两百学生,主要是流民里来的孩子占了一半多,学生们按照年龄分成了三个学舍,甲乙丙。
年龄超过十三岁的丙字学舍里,识字过了百个的学生,就可以加入到了军士操演行列里,达不到标准的,杨天受不会放人的。
《三字经》、《百家姓》,这是学堂里通用的教授,学习明军军纪他也认了;但是,一旦有学生识字过了百,杨天受也不得不放人,学生加入军士操演有一半的粮饷,他拦也拦不住啊。
识字不多的学生,上午在学堂里跟着老师学习,下午就得去后院里列队、骑马、跑操,要么就拿着军铲不停地挖战壕,挖了埋埋了挖,可是把他給气的火冒三丈。
看萧夜对学堂的投入,杨天受就不看好这些学生,目的性太强了。
有几个机灵的小家伙,看书识字强过他人,天赋好得他都嫉妒,自己还想好好培养一下,谁知道就被征到了通讯队,没了踪影,学啥的密码去了。
这样的话,别说秀才,就是童生也读不出一个来,十年寒窗苦读啊,就没一个人能待上两年的,想想自己珍藏的那些论语、大学等书籍,杨天受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学堂里的伙房,一日三餐不缺,这两天外面后勤队的伙房还送了一车的牛羊肉,可是把这些孩子吃的满嘴流油。
裁缝铺里专门改制的制服,单的厚的一年各两身,军靴一年一双,吃饭读书一文不收,这一点杨天受还是很欣赏萧夜的。
但是,每天下午学生们的活动,让他对马道学堂的性质颇为担忧,这种明显有着军事味道的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有其他路子可走吗。
书里自有黄金屋,自己训他萧夜几句,这小子竟然就不敢来了,有事派女护卫直接上门。
那五十人的队伍里,惹人醒目的是,还有八个女学生,她们将来要么当医护兵,要么去通讯队,极为优秀的会被选进大夫人的护卫队里,匠人们说,那可是祖坟上上冒了青烟了。
杨天受嗤之以鼻。
眼见那远去的队伍上了山,看看外面等候的一群学生,杨天受心里感慨一声,转身进了学堂大门,该敲钟上课了;门口两侧四名年纪大点的学生,向着老师拱手施礼后,跨步按着腰里的短刀,侍立在台阶上。
呼啦啦,在空地上眼热地看着走远的队伍,等候多时的学生们,抱着石板拿着饭盒,快步走进了学堂,没人敢大声喧哗;守候在门口的四个学生,可是肩负着监督的职责,他们过年后就要加入战兵营了。
学堂里违反纪律的学生,一般是在后院罚跑圈,多少有规矩,吃饭只有干饼,没人想跑的像个死狗,吃饼还得站在学舍外被人欣赏。
还是好好学会百字吧,每个看过出晨操的学生,不论男女,都恨不得马上学会书本里的那些字,那样的话,父母也不会晚上唠叨了,自己也能领到一份粮饷。
学舍旁的一棵黄连树下,杨天受拉动了木锤,水桶般粗的大铁钟,当当再次响起,几个脚步匆匆的老师过来,給他施礼后,拿着书本走进了学舍。
担当着山长职务的杨天受,除了每天給学生讲一堂儒家课,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事情,背着双手,溜溜达达去了伙房。
在梅儿的督促下,萧夜給岳父安排了两个丫鬟,但是被老人家拒绝了,他就喜欢一个人读书吟诗,躺在竹椅上喝茶晒太阳,闲了找人下棋聊天,自身事反倒是放下了。
每天有女护卫过来打扫房间,带些果子熟食放进橱柜,拿走换洗的衣服,他还真没啥操心的。
伙房旁有一大间的厅堂,是学生们吃饭的地方,早饭也只有出晨操的学生过来吃,一般大都在家里吃过来再来。
一长溜的木桌、木凳摆放整齐,这个大厅里能坐下上百人吃饭,窗户上的玻璃擦得很干净;杨天受坐下,有伙夫給端上了木盘,木盘里一碗热粥,熬得很香,一碟腌菜两个馒头,他每天都这样吃。
石堡里除了各家有灶做饭,还有一个最大的伙房在西南角,听说那里的伙夫就有三十多人,加上这里的伙房,大头领宅院的伙房,每天熬粥都多少粮食啊,吃着饭的杨天受,暗地里对萧夜这么大的手笔,不得不说上一个好字。
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自家的这个女婿,也不算庸才了,当然,要是庸才,或许早就死在蒋杰、张忠的手里了。
虽然没去过鹰爪堡、顾家堡,还有众人口里的白龙湖,但萧夜拉回来那么多的流民,还是以老弱居多,杨天受就不认为萧夜是个鲁莽的低级军官。
吃完早饭,拿手巾擦了嘴,杨天受抬步出了大厅,看着山顶上撒过的一缕晨光,“西门烈风,你家的大小子,可是比你强... -->>
热门推荐:、 、 、 、 、 、 、
萧夜去了鹰爪堡,马道石堡按照正常的流程,开始了有序的运转,战兵营操演、巡逻,匠人们拉运石料、石炭,铁匠铺里叮叮当当,豆腐坊里石磨不停地转动。
靳家送来的重石,第一时间就被投入到了鹰爪堡的磨坊,而萧夜也得到了喜讯,不但加工中心恢复了缓慢的修复,民用目录里再添了两个丙字号石磨,被康红原带人连夜拉了出来。
这次去往顾家堡,他就是要卖出一个石磨,給靳、梁、翟三家之间,打进一个楔子。
王贵指挥的十辆运输车,又一次开始踏上了了去往石关屯的马道,他怀里揣着的账本,里面收购物资的价格,可是比以前低了不少;对于甘肃镇过来的商家,以后的买卖获利不大了。
当然,买卖你请我愿,不卖王贵还不稀罕买呢,他现在也有了底气,来自鹰爪堡那里的车队,这一阵就有两趟,石堡里仓库的粮食,堆起了好几个围垛。
深秋的清晨,日头还未升起,呼呼的寒风就吹散了山谷两侧野草上的雾气,在这基本不长树木的山谷四周,放眼看去,青灰色连绵的山丘看的人心里发寒。
好在,石堡里四周栽种的黄连树,飘落的树叶让人心里还是安稳了不少,至少到了明春,骄阳下又是一番翠绿的景象。
不过,此刻站在学堂门口的杨天受,心里想的就不是那萧瑟的秋景,他的眼睛,在学堂外的空地上来回巡视着。
人都有个期盼不是。
萧夜嘴里的私塾,早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马道学堂,大门牌匾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正是他杨天受亲笔写下的。
学堂和前年相比,已经扩建了两次,为此萧夜不惜让后勤队拆掉了两排军舍;占地足有五亩大小的学堂,在石堡里可谓是最大的院子了,萧夜的大头领宅院也比不过。
但就是这个学堂,让杨天受欣慰之余,更多是隐隐的担忧,眼前这一队稚气未脱的学生,已经列队准备出发了。
“滴滴,”响亮的铜笛声吹起,来自各家的学生们,四排共五十人列队,穿着整齐厚实的野战制服,脚踩矮腰军靴,腰间皮带上挂着一把狩猎刀、军用水壶,背包里装着干粮,在五名持枪军士的带领下,昂手挺胸向西山顶上走去。
尽管这些学生的胸口上,没有军士徽章,和其他学生一样,大家都是按照明军军士的标记,在脖子上戴了一个红巾,但他们比起旁边只能看热闹的同学,腰杆挺得更加笔直。
今天,他们整整一天的时间,是要在山顶那边渡过,演习火/枪射击,有机会还能扔出一枚真正的震天雷,这可是丙字号学生的骄傲了。
其他学生只能在后院里端着报废的火/枪,举枪瞄准一端就是一炷香。
学堂里现在收了近两百学生,主要是流民里来的孩子占了一半多,学生们按照年龄分成了三个学舍,甲乙丙。
年龄超过十三岁的丙字学舍里,识字过了百个的学生,就可以加入到了军士操演行列里,达不到标准的,杨天受不会放人的。
《三字经》、《百家姓》,这是学堂里通用的教授,学习明军军纪他也认了;但是,一旦有学生识字过了百,杨天受也不得不放人,学生加入军士操演有一半的粮饷,他拦也拦不住啊。
识字不多的学生,上午在学堂里跟着老师学习,下午就得去后院里列队、骑马、跑操,要么就拿着军铲不停地挖战壕,挖了埋埋了挖,可是把他給气的火冒三丈。
看萧夜对学堂的投入,杨天受就不看好这些学生,目的性太强了。
有几个机灵的小家伙,看书识字强过他人,天赋好得他都嫉妒,自己还想好好培养一下,谁知道就被征到了通讯队,没了踪影,学啥的密码去了。
这样的话,别说秀才,就是童生也读不出一个来,十年寒窗苦读啊,就没一个人能待上两年的,想想自己珍藏的那些论语、大学等书籍,杨天受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学堂里的伙房,一日三餐不缺,这两天外面后勤队的伙房还送了一车的牛羊肉,可是把这些孩子吃的满嘴流油。
裁缝铺里专门改制的制服,单的厚的一年各两身,军靴一年一双,吃饭读书一文不收,这一点杨天受还是很欣赏萧夜的。
但是,每天下午学生们的活动,让他对马道学堂的性质颇为担忧,这种明显有着军事味道的学堂,培养出来的学生,还有其他路子可走吗。
书里自有黄金屋,自己训他萧夜几句,这小子竟然就不敢来了,有事派女护卫直接上门。
那五十人的队伍里,惹人醒目的是,还有八个女学生,她们将来要么当医护兵,要么去通讯队,极为优秀的会被选进大夫人的护卫队里,匠人们说,那可是祖坟上上冒了青烟了。
杨天受嗤之以鼻。
眼见那远去的队伍上了山,看看外面等候的一群学生,杨天受心里感慨一声,转身进了学堂大门,该敲钟上课了;门口两侧四名年纪大点的学生,向着老师拱手施礼后,跨步按着腰里的短刀,侍立在台阶上。
呼啦啦,在空地上眼热地看着走远的队伍,等候多时的学生们,抱着石板拿着饭盒,快步走进了学堂,没人敢大声喧哗;守候在门口的四个学生,可是肩负着监督的职责,他们过年后就要加入战兵营了。
学堂里违反纪律的学生,一般是在后院罚跑圈,多少有规矩,吃饭只有干饼,没人想跑的像个死狗,吃饼还得站在学舍外被人欣赏。
还是好好学会百字吧,每个看过出晨操的学生,不论男女,都恨不得马上学会书本里的那些字,那样的话,父母也不会晚上唠叨了,自己也能领到一份粮饷。
学舍旁的一棵黄连树下,杨天受拉动了木锤,水桶般粗的大铁钟,当当再次响起,几个脚步匆匆的老师过来,給他施礼后,拿着书本走进了学舍。
担当着山长职务的杨天受,除了每天給学生讲一堂儒家课,基本上没有太多的事情,背着双手,溜溜达达去了伙房。
在梅儿的督促下,萧夜給岳父安排了两个丫鬟,但是被老人家拒绝了,他就喜欢一个人读书吟诗,躺在竹椅上喝茶晒太阳,闲了找人下棋聊天,自身事反倒是放下了。
每天有女护卫过来打扫房间,带些果子熟食放进橱柜,拿走换洗的衣服,他还真没啥操心的。
伙房旁有一大间的厅堂,是学生们吃饭的地方,早饭也只有出晨操的学生过来吃,一般大都在家里吃过来再来。
一长溜的木桌、木凳摆放整齐,这个大厅里能坐下上百人吃饭,窗户上的玻璃擦得很干净;杨天受坐下,有伙夫給端上了木盘,木盘里一碗热粥,熬得很香,一碟腌菜两个馒头,他每天都这样吃。
石堡里除了各家有灶做饭,还有一个最大的伙房在西南角,听说那里的伙夫就有三十多人,加上这里的伙房,大头领宅院的伙房,每天熬粥都多少粮食啊,吃着饭的杨天受,暗地里对萧夜这么大的手笔,不得不说上一个好字。
能养活这么多的人口,自家的这个女婿,也不算庸才了,当然,要是庸才,或许早就死在蒋杰、张忠的手里了。
虽然没去过鹰爪堡、顾家堡,还有众人口里的白龙湖,但萧夜拉回来那么多的流民,还是以老弱居多,杨天受就不认为萧夜是个鲁莽的低级军官。
吃完早饭,拿手巾擦了嘴,杨天受抬步出了大厅,看着山顶上撒过的一缕晨光,“西门烈风,你家的大小子,可是比你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