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碧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几年老天似乎乱了性子,刚度过一个苦寒的冬天,紧接着是一个炙热的盛夏。中京洛阳原本也算得上是个山清水秀的去处,在这仲夏时节也成了火炉。小户人家泥墙茅棚,屋内像蒸笼。大户人家厅堂虽然宽敞通透,却挡不住屋外灌进来的热风,像是个烘箱。
“啊!热!真热!”李毅烦躁地扇了几下,把折扇一合,扔到地上。
“去!备车,我到中书省去一趟!”他抖着衣领,命令下人道。
这种热法之前从未有过。他是晋王世子,从小眼界就高,心境自然也大,琐碎的小事从不放心上。心静自然凉,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可今年夏天由不得他心不静。晋王那封震惊朝野的折子对别人来说无非多了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最多是出点血,准备打点那个新晋的伯爵。可对于李毅来说,简直像在这大白天见了鬼。原以为借着老天爷之手收拾掉的对头,不但没死,还活得格外滋润。
连战连捷?斩首数万?阻敌不敢南下?有时候回想起来,李毅忍不住想给自己一个巴掌,看能不能从这么离奇的梦里醒来,回到没有李雪鳞的现实中。
可惜不管过了多少日子,这个事实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实。最近就连中京城里都有开书场的在讲那《黑麒麟破虏传》。官府三令五申的结果,只是让他们把故事的朝代和人名改了,反倒引得民众们一片白眼。
“朝廷忒也小气。人家李将军深陷敌后,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战功,怎么就不能说了?朝廷去年征发大军,号称四十万。结果呢?被苏合人一仗打掉一大半,缩在燕州城里只知道伸手要粮。要不是李将军一个冬天的苦战,现在哪轮得到他们反攻辽州。”
怨气的背后,有对于冬天夏军大败的指责,但更多的是对市易税的不满。自从这个拍脑袋的点子被推行全国,大商号囤积货物,将税款打入成本,引得物价直线上升。而小商贩往往一天里被两三次重复征税,断了活路。加之官府强迫性地以粮食冲抵,各地粮价更是一路飙升,每石米的价格从去年秋天五百文的高价上继续狂涨至一千两百个铜钱,中京的穷苦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斗米。
物价飞涨还引起了更严重的后果。这个年代人们对于经济规律还没什么概念,李毅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因商品短缺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会使得一向坚挺的银价也开始下滑。金银的兑换率从1:7跌至1:10,和铜钱的行情则从长期稳定的一两银兑1000文贬值到一两四钱才能兑一贯。跌跌不休的银价动摇了很多人的信心,大户人家和达官贵人开始偷偷抛售存银,收购黄金或者铜钱。一来一去,市面上银子更加不值钱。
官府自然是不肯吃亏的。一纸令下,市易税的缴付方式一律改为铜钱。但府库里的银子也得想法花出去。一时间,朝廷花钱大方了起来。原来官员俸禄中的丝绢米粮统统折合白银发放,各项采买赈济也是用现银,自然,七银兑一金,一两银换一吊钱的汇率在朝廷这儿仍然适用。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通货之间的差额被中饱私囊,而通货膨胀的恶果则被转嫁到了民间。看着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不但老百姓有怨气,一些洁身自好的清苦小吏也面临贪污和饿死的两难境地。
按理说,这个时代的通货膨胀对于农村还没有太大威胁。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以物换物的集市交易,银价再怎么跌、粮价再怎么高,对于农民来说影响并不大——原本应该如此,可惜面临无休止的通货膨胀时,人们会本能地进行实物投资。从大城附近的农田开始,在城里形同粪土的银钱找到了新去处,大规模土地兼并开始了。
“听说现在乡间兼并成风,众多农民失地,可有此事?”李毅从几个文士朋友那儿听到点风声。
户部尚书白子晖早就隐约感到牵涉面太广的市易税早晚要出问题,而且不会是小问题。但就算是他也没想到一项针对商人的税收政策居然会演变成全国性的经济灾难。对于李毅这个始作俑者,白子晖在心里早就杀了他好几百遍,但在面子上仍然恭恭敬敬:
“兼并之事确实有,但只是偶尔发生。那些没了地的农人要么投奔亲友,要么被雇作佃农,也不至于没了生计。”
真要这么太平就好了!白子晖心中暗暗叫苦。各地告急的信件折子如雪片般飞来,只不过中书省这些当初拍脑袋的老爷不肯承认现实,都压着而已。就他知道的,除了中京附近稍太平些,许多州县都已经出现了流民组成的盗匪团伙。大部分露了个苗头就被官府调兵剿灭了,但也有些越来越壮大。去年冬天为了迎击入侵的苏合人,整个北方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对于一些占山为王的强盗官府根本就不敢剿。其中山东道以钱雄为首的一伙已经有了七八万之众,占据了方圆数百里的山头。强盗内部等级森严,那钱雄俨然一个土皇帝。
而这股因土地兼并产生的半匪半兵势力,距离大夏中京不过八百里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毅是幸福的。沉醉在行使权力的满足感中,丝毫没有察觉那些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滑头在私底下玩的勾当,也没有察觉到身边燃起的火苗。
李毅毕竟年轻,对于白子晖的回答不是很相信,却也没往心里去。点点头,道:“我想也是。我朝一向重农,轻傜薄赋,农家生活理当富足。就算有人想强买,他们不卖便是。想必失地之人本已穷苦。得了这点钱,好好做个佃户,倒也是个活法。”
张、董两位仆射干咳一声,脸上难得泛起了红晕。白子晖则是一口气差点换不上,当场便要绝倒。
公子哥啊,这就是公子哥啊!朝廷是轻傜薄赋,可下面的官吏一层层加码之后,农民辛苦一年,能有四五成的收获归自己就是谢天谢地了。富足?靠着三四亩地能富足?也只有李毅这种天生的贵公子能说得出口。
至于买卖自由的高论,若不是知道这位晋王世子眼高手低,说话不着边际,在座的高官们肯定会以为是在拐着弯骂他们。不卖?容易。只要哪个高官说一声,当地衙门罗织个罪名将钉子户关进去,生杀予夺尽在掌握。且不说中书省这些大员们自己的家族名下增加了多少土地,仅“打招呼”这一项上拿的好处,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足有千两黄金,珍奇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左仆射董尚华总算行事谨慎,盘算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要把话说死,给自己留条退路:
“唉,这农人失地之事,虽说一州之地也发生不了一两件,毕竟也闹得人心惶惶。”董仆射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说朝廷不体恤民众,不知会生出什么事端来。此事不宜张扬。那些没了田的农人迁到别处,再给他们些土地就是。”
一旁的张仆射暗叫一声高明。那番话不但先把将来有可能上表实奏的官员挤兑成“别有用心”,还在轻描淡写之余提出了解决方法。先不说方法是否可行,至少听起来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需在座诸位张张嘴,点个头,便能揭过了。不愧是两朝老臣,说话真是滴水不漏。
果然,李毅接着话茬问道:“依董大人所见,只需将他们迁走便可?这倒也说得过去。只要能垦出荒地来,朝廷收上来的税赋也能增加。”
“嗯,虽说如此,给破产之人荒地未免于心不忍。这些农人也没储蓄,只怕等不及垦荒。”
“哦?难道还有现成的土地能分给他们?”李毅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大夏人口虽然比先帝登基之初减了不少,也有近两万万之数。若不是人多地少,兼并之事在地方上就能解决了,也传不到中书省来。
“土地嘛,自然是有的,而且是耕过的熟地。”董尚华不紧不慢地说道,“之前苏合人侵扰我朝几十年,弄得边境十室... -->>
这几年老天似乎乱了性子,刚度过一个苦寒的冬天,紧接着是一个炙热的盛夏。中京洛阳原本也算得上是个山清水秀的去处,在这仲夏时节也成了火炉。小户人家泥墙茅棚,屋内像蒸笼。大户人家厅堂虽然宽敞通透,却挡不住屋外灌进来的热风,像是个烘箱。
“啊!热!真热!”李毅烦躁地扇了几下,把折扇一合,扔到地上。
“去!备车,我到中书省去一趟!”他抖着衣领,命令下人道。
这种热法之前从未有过。他是晋王世子,从小眼界就高,心境自然也大,琐碎的小事从不放心上。心静自然凉,这句话一点都不错。
可今年夏天由不得他心不静。晋王那封震惊朝野的折子对别人来说无非多了个茶余饭后的谈资,最多是出点血,准备打点那个新晋的伯爵。可对于李毅来说,简直像在这大白天见了鬼。原以为借着老天爷之手收拾掉的对头,不但没死,还活得格外滋润。
连战连捷?斩首数万?阻敌不敢南下?有时候回想起来,李毅忍不住想给自己一个巴掌,看能不能从这么离奇的梦里醒来,回到没有李雪鳞的现实中。
可惜不管过了多少日子,这个事实变得越来越清晰坚实。最近就连中京城里都有开书场的在讲那《黑麒麟破虏传》。官府三令五申的结果,只是让他们把故事的朝代和人名改了,反倒引得民众们一片白眼。
“朝廷忒也小气。人家李将军深陷敌后,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战功,怎么就不能说了?朝廷去年征发大军,号称四十万。结果呢?被苏合人一仗打掉一大半,缩在燕州城里只知道伸手要粮。要不是李将军一个冬天的苦战,现在哪轮得到他们反攻辽州。”
怨气的背后,有对于冬天夏军大败的指责,但更多的是对市易税的不满。自从这个拍脑袋的点子被推行全国,大商号囤积货物,将税款打入成本,引得物价直线上升。而小商贩往往一天里被两三次重复征税,断了活路。加之官府强迫性地以粮食冲抵,各地粮价更是一路飙升,每石米的价格从去年秋天五百文的高价上继续狂涨至一千两百个铜钱,中京的穷苦人家一个月的收入只能买一斗米。
物价飞涨还引起了更严重的后果。这个年代人们对于经济规律还没什么概念,李毅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因商品短缺而造成的通货膨胀会使得一向坚挺的银价也开始下滑。金银的兑换率从1:7跌至1:10,和铜钱的行情则从长期稳定的一两银兑1000文贬值到一两四钱才能兑一贯。跌跌不休的银价动摇了很多人的信心,大户人家和达官贵人开始偷偷抛售存银,收购黄金或者铜钱。一来一去,市面上银子更加不值钱。
官府自然是不肯吃亏的。一纸令下,市易税的缴付方式一律改为铜钱。但府库里的银子也得想法花出去。一时间,朝廷花钱大方了起来。原来官员俸禄中的丝绢米粮统统折合白银发放,各项采买赈济也是用现银,自然,七银兑一金,一两银换一吊钱的汇率在朝廷这儿仍然适用。
在这样的恶性循环里,通货之间的差额被中饱私囊,而通货膨胀的恶果则被转嫁到了民间。看着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不但老百姓有怨气,一些洁身自好的清苦小吏也面临贪污和饿死的两难境地。
按理说,这个时代的通货膨胀对于农村还没有太大威胁。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以物换物的集市交易,银价再怎么跌、粮价再怎么高,对于农民来说影响并不大——原本应该如此,可惜面临无休止的通货膨胀时,人们会本能地进行实物投资。从大城附近的农田开始,在城里形同粪土的银钱找到了新去处,大规模土地兼并开始了。
“听说现在乡间兼并成风,众多农民失地,可有此事?”李毅从几个文士朋友那儿听到点风声。
户部尚书白子晖早就隐约感到牵涉面太广的市易税早晚要出问题,而且不会是小问题。但就算是他也没想到一项针对商人的税收政策居然会演变成全国性的经济灾难。对于李毅这个始作俑者,白子晖在心里早就杀了他好几百遍,但在面子上仍然恭恭敬敬:
“兼并之事确实有,但只是偶尔发生。那些没了地的农人要么投奔亲友,要么被雇作佃农,也不至于没了生计。”
真要这么太平就好了!白子晖心中暗暗叫苦。各地告急的信件折子如雪片般飞来,只不过中书省这些当初拍脑袋的老爷不肯承认现实,都压着而已。就他知道的,除了中京附近稍太平些,许多州县都已经出现了流民组成的盗匪团伙。大部分露了个苗头就被官府调兵剿灭了,但也有些越来越壮大。去年冬天为了迎击入侵的苏合人,整个北方的兵力几乎被抽调一空,对于一些占山为王的强盗官府根本就不敢剿。其中山东道以钱雄为首的一伙已经有了七八万之众,占据了方圆数百里的山头。强盗内部等级森严,那钱雄俨然一个土皇帝。
而这股因土地兼并产生的半匪半兵势力,距离大夏中京不过八百里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毅是幸福的。沉醉在行使权力的满足感中,丝毫没有察觉那些官场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滑头在私底下玩的勾当,也没有察觉到身边燃起的火苗。
李毅毕竟年轻,对于白子晖的回答不是很相信,却也没往心里去。点点头,道:“我想也是。我朝一向重农,轻傜薄赋,农家生活理当富足。就算有人想强买,他们不卖便是。想必失地之人本已穷苦。得了这点钱,好好做个佃户,倒也是个活法。”
张、董两位仆射干咳一声,脸上难得泛起了红晕。白子晖则是一口气差点换不上,当场便要绝倒。
公子哥啊,这就是公子哥啊!朝廷是轻傜薄赋,可下面的官吏一层层加码之后,农民辛苦一年,能有四五成的收获归自己就是谢天谢地了。富足?靠着三四亩地能富足?也只有李毅这种天生的贵公子能说得出口。
至于买卖自由的高论,若不是知道这位晋王世子眼高手低,说话不着边际,在座的高官们肯定会以为是在拐着弯骂他们。不卖?容易。只要哪个高官说一声,当地衙门罗织个罪名将钉子户关进去,生杀予夺尽在掌握。且不说中书省这些大员们自己的家族名下增加了多少土地,仅“打招呼”这一项上拿的好处,平摊到每个人头上就足有千两黄金,珍奇古玩更是不计其数。
左仆射董尚华总算行事谨慎,盘算了一下,觉得还是不要把话说死,给自己留条退路:
“唉,这农人失地之事,虽说一州之地也发生不了一两件,毕竟也闹得人心惶惶。”董仆射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若是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说朝廷不体恤民众,不知会生出什么事端来。此事不宜张扬。那些没了田的农人迁到别处,再给他们些土地就是。”
一旁的张仆射暗叫一声高明。那番话不但先把将来有可能上表实奏的官员挤兑成“别有用心”,还在轻描淡写之余提出了解决方法。先不说方法是否可行,至少听起来这还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只需在座诸位张张嘴,点个头,便能揭过了。不愧是两朝老臣,说话真是滴水不漏。
果然,李毅接着话茬问道:“依董大人所见,只需将他们迁走便可?这倒也说得过去。只要能垦出荒地来,朝廷收上来的税赋也能增加。”
“嗯,虽说如此,给破产之人荒地未免于心不忍。这些农人也没储蓄,只怕等不及垦荒。”
“哦?难道还有现成的土地能分给他们?”李毅的胃口被吊起来了。大夏人口虽然比先帝登基之初减了不少,也有近两万万之数。若不是人多地少,兼并之事在地方上就能解决了,也传不到中书省来。
“土地嘛,自然是有的,而且是耕过的熟地。”董尚华不紧不慢地说道,“之前苏合人侵扰我朝几十年,弄得边境十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