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高科技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评。”
“我因文永青康外表恭顺,多与闲谈。为要试探战败后日本舰艇和飞机之情况,我问文永青康:‘日本明治维新后,竭倾国之力,建立海陆强军,然此战后,在台许多舰队如何归于乌有,其主要原因、经过情况与避存地点,望告知一些。’文永乃答:‘自贵国封锁日本及朝鲜海岸后,日本本土未能支援台湾,且战前主力舰艇多抽调回国。留台驻守者多为老旧之舰艇,稍加以修整补充,在短期内扩充兵力、添置火炮和加强新式射击武器。因而在参战后,经过双方一阵主力遭遇战,因贵国的海空军航行速度和炮火射程皆远超日军,所以贵军战舰能置日舰于死地,而日舰却无法击中贵舰的要害。自海战交手失败后,在台之日本海陆军胆气皆丧,一遇贵军,即慌乱不知所措。舰艇被追紧时,有的被击沉没,有的慌不择路,所幸余者,则驶近浅滩,自行沉没,以救暂时危亡,而备将来打捞。其实台海相持虽久,成败之数已兆于开战之始。’说时愁容满面,泫然泣下。我要他提出接近台湾的沉船地点,并作一详图献来,他也答应并提供了详细的沉船船名及吨数。”
巴玉藻合上了手中的信,转头望向窗外,此时天色已晚,夜空中繁星闪烁,而远处的厂区也是灯火点点,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巴玉藻看着远方的马尾造船厂,心中充满了欣慰和畅快之意。
如今的马尾造船厂,在史选侯的主持下,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不但成了国内重要的造船基地,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巨头之一。
在马尾造船厂的厂区不远处,便是“翔宇”飞机制造厂的所在地。
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身为“人和集团”最高领导者的杨朔铭于1917年在“人和”的旗下成立了“翔宇”飞机制造厂,而巴玉藻则成为了这家飞机制造厂的总设计师。
现在的巴玉藻,对杨朔铭给自己的这个放开手脚大展鸿图的机会,可以说分外的珍惜。
尽管现在夜已经深了,但巴玉藻却丝毫没有困意,此时他的脑子里,全都是新式单翼飞机的影子。
巴玉藻打开抽屉,取出那些杨朔铭送给他作为参考的图纸和数据,不由得再次被杨朔铭脑中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而现在,杨朔铭的“单翼战斗机”的设想,即将变成现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翔宇”就积累了很多制造战斗机、水上飞机及大型轰炸机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确定了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翔宇”在1919年得到一笔大宗的飞机订货:为中国陆军航空队制造400架战斗机。“翔宇”在人和公司原来的“青鸟”系列侦察战斗机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结果制成了“青鸾”型战斗机。该机重新设计了尾部翼面,修改了散热器以及钢管焊接机体结构(取代了原来的木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翔宇”公司就是凭着“青鸾”的良好口碑而逐步走上了正轨。“翔宇”的下一个战斗机方案是“青凤-1”,计划使用钢管骨架机身加木制机翼,装备435马力(约320千瓦)的“人和”液冷引擎。“翔宇”发展该型机的目的仍是与外国公司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由于对该机充满期待,“翔宇”公司甚至自行出资制造了原型机。
中国陆军在1920年与“翔宇”签订了生产300架“青凤-1”战斗机的协议,中国海军也以购买了124架。“翔宇”就此开创了量产型“青凤-1”战斗机的先河,1921年出现的“青凤-12”战斗机是其在双翼机研发领域的颠峰之作。在随后的时间里,“青凤-12”及改进型号陆续得到来自中**方的定单。
尽管巴玉藻主持设计的“青凤”系列战斗机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朔铭却比他提前预见到了双翼机的时代行将结束。在杨朔铭的要求下,从1921年开始,“翔宇”公司便进行了单翼战斗机的可行性研究,1921年8月,“翔宇”即向国内外公开展示了其制造的3架单翼战斗机原型机。最初两架(由”翔宇”公司自担风险制造)是去掉下部机翼、仅保留上翼部分的“青凤-12”。其中一架原型机还在美国进行了展示,另一架(装有尾钩)则送交海军进行测试。尽管试飞结果表明二者都比双翼型战斗机更加快速灵活,但在机动和爬升方面的表现却无法令人满意,这两架飞机最终都没有被军方相中。不久,“翔宇”的第三架原型机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设计源自巴玉藻的助手茅雷的创意,其设计充满时代气息:采用肩扛式上单翼加铝制硬壳式机身,使用一台600马力(约441千瓦)的水冷引擎,最大时速可达213英里(约343公里),比采用旧式传统机翼的前两架原型机要快很多。遗憾的是,该机座舱被布置在机翼支柱后面,飞行员的视野因此受到较大阻碍。此外,这架原型机在操纵性方面的缺陷也着实令人头痛,最终中国陆军航空队几经权衡后,还是做出了购买原先的“青凤-12”双翼战斗机的决定。
巴玉藻随后设计的另一款原型机——“青凤-122”单翼邮政飞机更加引人注目。该机起初是被当作一种高速邮政飞机来设计的,其研发成功得益于“翔宇”在民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杨朔铭同时创办的“翔宇”航空公司是后来的“华夏联邦航空公司”的前身)。“青凤-122”采用了先进的悬臂式下单翼布局,采用全铝制硬壳式机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长12.8米),翼展18米,可携带1100公斤有效载荷(邮件或乘客)飞行约920公里。“青凤-122”的气动设计相当优秀,但是最高时速只有254公里,问题出在其装备的引擎功率(约386千瓦)偏低。“青凤-122”的性能虽然有很多缺陷,但随后“翔宇”公司在“青凤-122”的基础上为中国陆军航空兵研制出一种双发快速轰炸机“雪雁”,其最高时速达到惊人的288公里,它的出现使中**队装备的双翼战斗机立马过时,变得无所适从。
也就是在同一年,“翔宇”公司的设计师们在巴玉藻的领导下,开始了代号为“乾”的新型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该计划于同年12月被更名为“乾一”。这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战机,采用铝制硬壳式机身,外形类似于缩小后的“青凤-122”。原型机于1922年2月10日首飞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擎和仪表的费用外,该计划的3架原型机的制造经费大多是由“翔宇”公司自己解决的。这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翔宇”毕竟是私营公司,它进行投资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是造出外形前卫却无人问津的试验品。
评。”
“我因文永青康外表恭顺,多与闲谈。为要试探战败后日本舰艇和飞机之情况,我问文永青康:‘日本明治维新后,竭倾国之力,建立海陆强军,然此战后,在台许多舰队如何归于乌有,其主要原因、经过情况与避存地点,望告知一些。’文永乃答:‘自贵国封锁日本及朝鲜海岸后,日本本土未能支援台湾,且战前主力舰艇多抽调回国。留台驻守者多为老旧之舰艇,稍加以修整补充,在短期内扩充兵力、添置火炮和加强新式射击武器。因而在参战后,经过双方一阵主力遭遇战,因贵国的海空军航行速度和炮火射程皆远超日军,所以贵军战舰能置日舰于死地,而日舰却无法击中贵舰的要害。自海战交手失败后,在台之日本海陆军胆气皆丧,一遇贵军,即慌乱不知所措。舰艇被追紧时,有的被击沉没,有的慌不择路,所幸余者,则驶近浅滩,自行沉没,以救暂时危亡,而备将来打捞。其实台海相持虽久,成败之数已兆于开战之始。’说时愁容满面,泫然泣下。我要他提出接近台湾的沉船地点,并作一详图献来,他也答应并提供了详细的沉船船名及吨数。”
巴玉藻合上了手中的信,转头望向窗外,此时天色已晚,夜空中繁星闪烁,而远处的厂区也是灯火点点,和天上的繁星交相辉映。
巴玉藻看着远方的马尾造船厂,心中充满了欣慰和畅快之意。
如今的马尾造船厂,在史选侯的主持下,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了生机和活力,不但成了国内重要的造船基地,也是中国飞机制造业的巨头之一。
在马尾造船厂的厂区不远处,便是“翔宇”飞机制造厂的所在地。
借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机会,身为“人和集团”最高领导者的杨朔铭于1917年在“人和”的旗下成立了“翔宇”飞机制造厂,而巴玉藻则成为了这家飞机制造厂的总设计师。
现在的巴玉藻,对杨朔铭给自己的这个放开手脚大展鸿图的机会,可以说分外的珍惜。
尽管现在夜已经深了,但巴玉藻却丝毫没有困意,此时他的脑子里,全都是新式单翼飞机的影子。
巴玉藻打开抽屉,取出那些杨朔铭送给他作为参考的图纸和数据,不由得再次被杨朔铭脑中的奇思妙想所震撼。
而现在,杨朔铭的“单翼战斗机”的设想,即将变成现实。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翔宇”就积累了很多制造战斗机、水上飞机及大型轰炸机的经验,在很短的时间里便确定了中国飞机制造业的霸主地位。“翔宇”在1919年得到一笔大宗的飞机订货:为中国陆军航空队制造400架战斗机。“翔宇”在人和公司原来的“青鸟”系列侦察战斗机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改进,结果制成了“青鸾”型战斗机。该机重新设计了尾部翼面,修改了散热器以及钢管焊接机体结构(取代了原来的木制结构)。值得注意的是,“翔宇”公司就是凭着“青鸾”的良好口碑而逐步走上了正轨。“翔宇”的下一个战斗机方案是“青凤-1”,计划使用钢管骨架机身加木制机翼,装备435马力(约320千瓦)的“人和”液冷引擎。“翔宇”发展该型机的目的仍是与外国公司争夺中国的市场份额,由于对该机充满期待,“翔宇”公司甚至自行出资制造了原型机。
中国陆军在1920年与“翔宇”签订了生产300架“青凤-1”战斗机的协议,中国海军也以购买了124架。“翔宇”就此开创了量产型“青凤-1”战斗机的先河,1921年出现的“青凤-12”战斗机是其在双翼机研发领域的颠峰之作。在随后的时间里,“青凤-12”及改进型号陆续得到来自中**方的定单。
尽管巴玉藻主持设计的“青凤”系列战斗机取得了相当优秀的成绩,但他没有想到的是,杨朔铭却比他提前预见到了双翼机的时代行将结束。在杨朔铭的要求下,从1921年开始,“翔宇”公司便进行了单翼战斗机的可行性研究,1921年8月,“翔宇”即向国内外公开展示了其制造的3架单翼战斗机原型机。最初两架(由”翔宇”公司自担风险制造)是去掉下部机翼、仅保留上翼部分的“青凤-12”。其中一架原型机还在美国进行了展示,另一架(装有尾钩)则送交海军进行测试。尽管试飞结果表明二者都比双翼型战斗机更加快速灵活,但在机动和爬升方面的表现却无法令人满意,这两架飞机最终都没有被军方相中。不久,“翔宇”的第三架原型机出现在世人面前,它的设计源自巴玉藻的助手茅雷的创意,其设计充满时代气息:采用肩扛式上单翼加铝制硬壳式机身,使用一台600马力(约441千瓦)的水冷引擎,最大时速可达213英里(约343公里),比采用旧式传统机翼的前两架原型机要快很多。遗憾的是,该机座舱被布置在机翼支柱后面,飞行员的视野因此受到较大阻碍。此外,这架原型机在操纵性方面的缺陷也着实令人头痛,最终中国陆军航空队几经权衡后,还是做出了购买原先的“青凤-12”双翼战斗机的决定。
巴玉藻随后设计的另一款原型机——“青凤-122”单翼邮政飞机更加引人注目。该机起初是被当作一种高速邮政飞机来设计的,其研发成功得益于“翔宇”在民用航空领域所取得的经验(杨朔铭同时创办的“翔宇”航空公司是后来的“华夏联邦航空公司”的前身)。“青凤-122”采用了先进的悬臂式下单翼布局,采用全铝制硬壳式机身和收放式起落架,全长12.8米),翼展18米,可携带1100公斤有效载荷(邮件或乘客)飞行约920公里。“青凤-122”的气动设计相当优秀,但是最高时速只有254公里,问题出在其装备的引擎功率(约386千瓦)偏低。“青凤-122”的性能虽然有很多缺陷,但随后“翔宇”公司在“青凤-122”的基础上为中国陆军航空兵研制出一种双发快速轰炸机“雪雁”,其最高时速达到惊人的288公里,它的出现使中**队装备的双翼战斗机立马过时,变得无所适从。
也就是在同一年,“翔宇”公司的设计师们在巴玉藻的领导下,开始了代号为“乾”的新型战斗机的开发工作,该计划于同年12月被更名为“乾一”。这是一种全金属下单翼战机,采用铝制硬壳式机身,外形类似于缩小后的“青凤-122”。原型机于1922年2月10日首飞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引擎和仪表的费用外,该计划的3架原型机的制造经费大多是由“翔宇”公司自己解决的。这在外界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因为“翔宇”毕竟是私营公司,它进行投资的唯一目的是获取利润,而不是造出外形前卫却无人问津的试验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