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高科技军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调查委员会调查的结果是,日本海军新造舰艇中大量使用了电气焊接,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第四舰队遭遇的巨浪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般来说,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二十分之一,就被认为是少见的巨浪了,而根据第四舰队各舰的描述,遭遇第二号台风时的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了十分之一,海况之恶劣远远超过了各舰的设计强度所能应付的水平。
“第四舰队事件”后,日本海军对其全部战舰进行了第二次大改装,主要内容是增加强度,此外在小型舰艇上又撤除了一部分武备,以增大稳性。这次事件之后新造和改造的日本军舰在稳性和结构强度上有很大改善,恶劣海况下的复原性也大大提高。
此外,“第四舰队事件”暴露了日本在太平洋气象和台风研究上的缺陷。此后,日本在西太平洋各岛上设立了许多气象观测站,并派出气象观测船,以了解台风构造,掌握应对知识。“第四舰队事件”刺激了后来日本气象学的发展,也算是不幸当中的收获了。
“第四舰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令日本海军失去了对焊接技术的信赖。思想保守的造船专家平贺让博士所在的保守派在事件之后得势,把持了舰政本部造舰部,平贺让下令在新造舰艇上一律取消电焊,代之以传统的铆接。平贺让一直对新技术似乎有着特殊的不信任,在他领导之下日本的军舰设计日渐趋于保守。
在得知了平贺让的做法后,藤本喜久雄感到怒不可遏,他愤怒的指出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在造舰技术上是一种倒退,将使日本海军在今后后拉大同美英海军的差距。但此时的他因为这两次事故,已经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再也没有力量对舰政本部施加影响了。
看到平贺让决意一意孤行,藤本喜久雄知道再说无用,他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看着工作人员收拾他的图纸和资料。
阵阵微风从窗外吹了进来,一张设计简图从桌面上飘起,在微风的吹动下,竟然飘落到了藤本喜久雄的脚边,藤本喜久雄俯身将图纸捡了起来,当他的目光落在图纸上那熟悉的线图时,竟然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张图纸的标注处,赫然写着“超战舰”的醒目字样。
平贺让上前从藤本喜久雄手中一把夺下了图纸,当他看到图纸上面绘制的那艘拥有呈金字塔形排列的四联装主炮的巨型战列舰时,不由得轻蔑的冷笑了一声。
这张图上画的,是藤本喜久雄设计的已经被否决了的日本“超战舰”设计图。
日本海军在“未来作战”的构想中,曾经设想建造一级搭载510毫米主炮的“超战舰”,作为对美海上决战的主力奇袭力量。这一构想最初发端于1930年,至1933年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已经有“建造舰宽超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巨型战列舰的构想。1933年10月21日,海军军令部参谋石川信吾中佐发表了《次期军备对策之拙见》一文,认为“当年‘无畏舰’诞生,令当时现存战列舰一夜之间全部过时。如今在兵力仅为美国七成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建造威力凌驾于所有现存战列舰的巨大战舰,将令美日海军力量对比向对日本有利的一方倾斜。盖因巨型战舰将超过巴拿马运河的通过能力,美国如要建造同类战舰以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就必须建造足够配置给两洋的数量,将给美国带来无法忍耐的巨大经济负担。”
1933年底,石川信吾便委托舰政本部设计师藤本喜久雄的心腹江崎岩吉造船中佐核算了巨型战舰的主要参数:排水量50000吨,航速30节以上,主炮为9门左右的20英寸炮,防御能力为在2万米到3.8万米的距离内可以防御现有的16英寸炮弹,此外在命中10发左右的500公斤弹头鱼雷后仍可保证安全。根据估算,这级“超战舰”的威力将比日本海军现有的“长门”级战列舰、中国的“共和”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和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强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而在太平洋方向,鉴于中国海军颇具威力的“共和”级战列舰和“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已经拆毁,建造2艘这样的“超战舰”,就可以抵抗力现有的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并且能够在单舰战斗力上毁灭性地压倒对方。
1934年3月21日,日本海军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在第二次会议上研究了相关的资料,以及其他各国造舰竞赛的参考资料。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27年,发起人为当时的海军次官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成员来自海军部、海军省军务局、海军舰政本部和海军航空本部。该委员会研究之后,决定对“超战舰”的可行性展开论证,包括该舰主炮究竟采用何种最大口径,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否有能力建造同类军舰,以及所需造舰预算和日常维持费用为多少。因为日本已经觉察美国在建造拥有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因此“超战舰”的主炮口径必须要凌驾于其上才行。
由藤本喜久雄提出的“超战舰”技术规格为标准排水量5万吨,满载排水量6万吨,长290米,宽38米,吃水9.8米。武备为12门20英寸主炮,安装在舰首的三座四联装炮塔内,仿照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排列为金字塔形。此外还装备16门155毫米副炮,全部安装在双联炮塔内,8至11门127毫米高炮,高射机枪若干,可以进行俯冲轰炸的水上飞机12架,弹射器3座。舷侧装甲厚度为16英寸,装甲甲板厚度为11英寸。“超战舰”将安装总功率为14万匹马力的蒸汽轮机,航速30节左右,载油6000吨。
“超战舰”所需的20英寸口径舰炮大大超过了日本现在的兵工技术水平。1916年,海军吴工厂就曾经试制了1门“三六厘”(实际口径为480毫米)舰炮,但是由于炼钢、浇铸等技术不过关,炮身存在细小裂纹和砂眼。这门炮在仓桥岛龟首射击场进行射击实验时,在第九次发射中炸裂。后来日本技术人员将口径改小,试作了一门460毫米炮,在减少装药的情况下勉强试射成功。1927年,吴海军工厂在试制长身管(52.5倍径)的410毫米舰炮时也面临技术难关,不得不在制作出炮身粗材后草草放弃。前车之鉴在此,担任舰炮设计的舰政本部第一部负责人不得不指出生产20英寸舰炮所面临的技术风险。
1934年7月5日,江崎岩吉提出了修正后的“超战舰”设计方案:排水量67000吨,装备9门460毫米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全部集中在舰首;4座155毫米三联副炮塔,4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6轴,20万马力,航速31节至33节,18节时续航力1万海里。该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2艘超战舰和2艘新造的航空母舰为核心,以33节到34节的高速截击美国航空母舰作战群。此外,还有4轴、最高航速28节的第二方案。
但是1934年发生的“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使“超战舰”的设计工作被迫终止,并进行重新检讨。“造船鬼才”藤本喜久雄和江崎岩吉的方案被否决... -->>
调查委员会调查的结果是,日本海军新造舰艇中大量使用了电气焊接,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此外,第四舰队遭遇的巨浪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一般来说,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二十分之一,就被认为是少见的巨浪了,而根据第四舰队各舰的描述,遭遇第二号台风时的波高与波长之比达到了十分之一,海况之恶劣远远超过了各舰的设计强度所能应付的水平。
“第四舰队事件”后,日本海军对其全部战舰进行了第二次大改装,主要内容是增加强度,此外在小型舰艇上又撤除了一部分武备,以增大稳性。这次事件之后新造和改造的日本军舰在稳性和结构强度上有很大改善,恶劣海况下的复原性也大大提高。
此外,“第四舰队事件”暴露了日本在太平洋气象和台风研究上的缺陷。此后,日本在西太平洋各岛上设立了许多气象观测站,并派出气象观测船,以了解台风构造,掌握应对知识。“第四舰队事件”刺激了后来日本气象学的发展,也算是不幸当中的收获了。
“第四舰队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令日本海军失去了对焊接技术的信赖。思想保守的造船专家平贺让博士所在的保守派在事件之后得势,把持了舰政本部造舰部,平贺让下令在新造舰艇上一律取消电焊,代之以传统的铆接。平贺让一直对新技术似乎有着特殊的不信任,在他领导之下日本的军舰设计日渐趋于保守。
在得知了平贺让的做法后,藤本喜久雄感到怒不可遏,他愤怒的指出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在造舰技术上是一种倒退,将使日本海军在今后后拉大同美英海军的差距。但此时的他因为这两次事故,已经被撤销了一切职务,再也没有力量对舰政本部施加影响了。
看到平贺让决意一意孤行,藤本喜久雄知道再说无用,他叹息了一声,不再说话,而是默默地看着工作人员收拾他的图纸和资料。
阵阵微风从窗外吹了进来,一张设计简图从桌面上飘起,在微风的吹动下,竟然飘落到了藤本喜久雄的脚边,藤本喜久雄俯身将图纸捡了起来,当他的目光落在图纸上那熟悉的线图时,竟然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张图纸的标注处,赫然写着“超战舰”的醒目字样。
平贺让上前从藤本喜久雄手中一把夺下了图纸,当他看到图纸上面绘制的那艘拥有呈金字塔形排列的四联装主炮的巨型战列舰时,不由得轻蔑的冷笑了一声。
这张图上画的,是藤本喜久雄设计的已经被否决了的日本“超战舰”设计图。
日本海军在“未来作战”的构想中,曾经设想建造一级搭载510毫米主炮的“超战舰”,作为对美海上决战的主力奇袭力量。这一构想最初发端于1930年,至1933年时,日本海军舰政本部已经有“建造舰宽超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巨型战列舰的构想。1933年10月21日,海军军令部参谋石川信吾中佐发表了《次期军备对策之拙见》一文,认为“当年‘无畏舰’诞生,令当时现存战列舰一夜之间全部过时。如今在兵力仅为美国七成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建造威力凌驾于所有现存战列舰的巨大战舰,将令美日海军力量对比向对日本有利的一方倾斜。盖因巨型战舰将超过巴拿马运河的通过能力,美国如要建造同类战舰以进行海军军备竞赛,就必须建造足够配置给两洋的数量,将给美国带来无法忍耐的巨大经济负担。”
1933年底,石川信吾便委托舰政本部设计师藤本喜久雄的心腹江崎岩吉造船中佐核算了巨型战舰的主要参数:排水量50000吨,航速30节以上,主炮为9门左右的20英寸炮,防御能力为在2万米到3.8万米的距离内可以防御现有的16英寸炮弹,此外在命中10发左右的500公斤弹头鱼雷后仍可保证安全。根据估算,这级“超战舰”的威力将比日本海军现有的“长门”级战列舰、中国的“共和”级战列舰、美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和英国的“纳尔逊”级战列舰强出百分之四十到五十,而在太平洋方向,鉴于中国海军颇具威力的“共和”级战列舰和“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已经拆毁,建造2艘这样的“超战舰”,就可以抵抗力现有的美国海军“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并且能够在单舰战斗力上毁灭性地压倒对方。
1934年3月21日,日本海军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在第二次会议上研究了相关的资料,以及其他各国造舰竞赛的参考资料。军备限制研究委员会成立于1927年,发起人为当时的海军次官野村吉三郎海军中将,成员来自海军部、海军省军务局、海军舰政本部和海军航空本部。该委员会研究之后,决定对“超战舰”的可行性展开论证,包括该舰主炮究竟采用何种最大口径,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是否有能力建造同类军舰,以及所需造舰预算和日常维持费用为多少。因为日本已经觉察美国在建造拥有16英寸主炮的战列舰,因此“超战舰”的主炮口径必须要凌驾于其上才行。
由藤本喜久雄提出的“超战舰”技术规格为标准排水量5万吨,满载排水量6万吨,长290米,宽38米,吃水9.8米。武备为12门20英寸主炮,安装在舰首的三座四联装炮塔内,仿照英国“纳尔逊”级战列舰,排列为金字塔形。此外还装备16门155毫米副炮,全部安装在双联炮塔内,8至11门127毫米高炮,高射机枪若干,可以进行俯冲轰炸的水上飞机12架,弹射器3座。舷侧装甲厚度为16英寸,装甲甲板厚度为11英寸。“超战舰”将安装总功率为14万匹马力的蒸汽轮机,航速30节左右,载油6000吨。
“超战舰”所需的20英寸口径舰炮大大超过了日本现在的兵工技术水平。1916年,海军吴工厂就曾经试制了1门“三六厘”(实际口径为480毫米)舰炮,但是由于炼钢、浇铸等技术不过关,炮身存在细小裂纹和砂眼。这门炮在仓桥岛龟首射击场进行射击实验时,在第九次发射中炸裂。后来日本技术人员将口径改小,试作了一门460毫米炮,在减少装药的情况下勉强试射成功。1927年,吴海军工厂在试制长身管(52.5倍径)的410毫米舰炮时也面临技术难关,不得不在制作出炮身粗材后草草放弃。前车之鉴在此,担任舰炮设计的舰政本部第一部负责人不得不指出生产20英寸舰炮所面临的技术风险。
1934年7月5日,江崎岩吉提出了修正后的“超战舰”设计方案:排水量67000吨,装备9门460毫米炮,安装在三座三联装炮塔内,全部集中在舰首;4座155毫米三联副炮塔,4座双联装127毫米高炮;6轴,20万马力,航速31节至33节,18节时续航力1万海里。该设计的核心思想是以2艘超战舰和2艘新造的航空母舰为核心,以33节到34节的高速截击美国航空母舰作战群。此外,还有4轴、最高航速28节的第二方案。
但是1934年发生的“友鹤事件”和“第四舰队事件”使“超战舰”的设计工作被迫终止,并进行重新检讨。“造船鬼才”藤本喜久雄和江崎岩吉的方案被否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