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寻找巴金的黛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我们终于就要见到赵黛莉了。

    老人和女儿一家住在市内一片楼区中。我在附近花店为她们购得两束鲜花,一束大些,给黛莉,一束小些,给赵健。店员也是年轻女士,问及送花对象的年龄,我说一位九十了,一位六十了,加起来一百五十岁了,你要扎得好看些。店员闻言,选花、扎花格外用心。一时间,我想到了许多人和事。我想到,赵从平先生惨死于月黑风高之夜,至今没有破案;想到拜错了门户的赵逢冬、赵少嵘一家人和赵文英女士;想到了宁武城残院里,一贫如洗的赵瑾老人,他还在小黑屋枯坐吗?我当然不会忘记一系列参与到事件中来的友人们:金昌盛老板田茂铭,引见了太原古城一个个老街坊,几个老人年岁加一块儿,都三百岁了;警官杨志强,作家杨志刚、王树森,同行老友张发、炳银和李彬,这么多人共同努力,最终找到了赵黛莉。我在想,所有这一切,到底为了什么?我们究竟在寻找什么?

    自推翻帝制以来,百年中国从未停息血火厮杀,正所谓救亡旺倒启蒙,反帝反侵略与反对封建糟粕混作一团。在无情的暴力革命和土地战争面前,封建传统历史性地崩塌了,又似乎依然存活无碍,并没有真正崩溃!我们推崇背叛,包括推崇革命先驱们对无数家庭的背叛,这一切,又似乎根本不可能一下子了断。传统家庭就像一条河流仍在奔腾向前,而我们不过是这条滔滔大?可中一粒黄沙碎砾……

    我又一次想到了《夜未央》当中革命青年的爱与死,又一次想到易卜生名剧《娜拉》和更多的质问:娜拉走后又怎样?

    也许,我们想在黛莉后半生那坎坷人生当中,寻找并且证明些什么要国?要家?要民族解放、个人自由?这些概念是分裂的还是统一的?我们怎样看待巴金和他的《家》《春》《秋》?事到如今,我们对于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主旨,又将如何评说?现当代文学之间是什么关系?作家、作品与痴心读者之间,在历史上又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七得楼来,李彬兄弟轻轻叩门。

    赵梅生女士拄着一只拐杖,站立干厅堂中间,并无须赵健搀扶。她用典雅的微笑迎接盛开的鲜花。一个漫长而又隆重的午后。追访历史,晚辈唯余敬畏。谈话从名字开始。小问题,易轻松,却极是关键。我需要再一次验证,眼前这位梅生老人,是不是当年那位赵黛莉?

    李彬搀扶老人坐定。

    “老人家,您还记得黛莉这个名字吧?”赵梅生老人腰背端直,面容方正,戴一副方框眼镜,保持着一种非凡的气度。她毫不迟疑,并且有些欢快地回忆道:那时我在太原女师读书,有几个同学很要好,都嫌原先名字土气,一个胡同学起了新名叫燕莉,很好听,我就叫了黛莉,还有一个杜同学,想了半天起不好,我们就叫她黑莉,说黑色跟黛色反正差不多呀!她也认了。另一位好朋友,叫文彩霞,起个啥莉她都不满意,就还叫文彩霞吧。彩霞住在上马街,我家住在坡子街,关系特别好。

    她确实就是赵黛莉啊!老人脑子清楚,我很庆幸。接下来谈读书,以便接近巴金。

    黛莉老人一现在终于可以确认这个称谓了,她用那种非常熟悉的山西普通话来表述历史,因而让我感到这历史很近很近,并不遥远。她清楚地记得那些革命理论家的名字:克鲁泡特金、髙德曼等等,她甚至说出了无政府主义创始人巴枯宁这个名字来,

    那是一位将个人理想、个人自由、个人道德置于首位的大宣传家。很显然,青年赵黛莉那思想底色,亦是激进的乌托邦之梦,同时又极端看重个体精神与操守,强调男女权利无条件平等。

    安那其主义者的个人奋斗精神,注定了他们在中国政党革命中的悲剧地位……

    在那样一个启蒙时代,文艺类书籍和许多新型剧目,被进步青年们当作“利器”看待。因此黛莉老人接着说:

    我父亲留学英国,本是比较开明的,但是他和我的哥哥们,总是把那些理论书籍当作“左”的东西,不喜欢暴力革命。对于我爱读文艺类作品,倒是不多干涉。我们读刘师复的书,读关振铎的《向光明去》,读巴金、茅盾等人的作品,却无论如何读不懂鲁迅,到现在我也读不懂!读巴金当然更多些,也最喜欢巴金。你说啥?对,当时太原买不到巴金新写的《家》,是我姐姐过生日,姐夫把书当作礼物送来的,我一下子就迷上了。正巧,我在家里看《大公报》,上面刊登了巴金一段回忆录,也是我好高骛远吧,就给巴金先生写了信,没有地址,就请《大公报》转给巴金。当时我害了病,猩红热,还是坚持写完了第一封信,我谈我的读书感想,谈虚无主义理论。我记得是晚上点蜡烛写成的。我一心只想离开这个家,投身社会革命。真是没想到,巴金先生很快就回信来了。对啊,我一看,他说我自己就是一个琴!我让同学们都看了,大家非常髙兴,文彩霞她们说,还不赶快给人家回信呀!

    巴金正是在第一封信末尾,相告黛莉直接的通信地址。我没有想到,直到今天,黛莉老人竟能清楚地背诵巴金写于第二封信中那一段:“我给另一个十八岁的孩子写信,也说过这样的话。社会太黑暗了,人情太复杂了。你只是一只羽毛未丰的鸟,你还不能够在自由的天空里飞翔,因为在那里有无数老鹰在等着啄你。”老人又回到她的学生时代,诉说十分单纯。赵健和李彬在一旁听了,惊讶地用大眼睛看着我,意思是:果真有这样一段话吗?我说:我看到过这一段,巴金先生还劝你,不要老是想到牺牲,一个少女也应该有些享受,过一些快乐的日子。老人便说,对了,有这个话。接着,她在沉思中提到了萧珊,说后来她看到过巴金致萧珊的信,内中也有劝其耐心读书之意。这一点我没有考证过,不妨补查一下。

    赵健女士始终面含笑意地望着老母亲。此刻便对我说:您没有带来这些信呀?能给我们欣赏一下吗?我说当然,这是我应该做的。只是老信容易破碎,不好携带,我复印一套送给你们吧。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