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笑读朱元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朱元璋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扶持自己的老乡,进行统筹管理。
这就等于同时一个老乡会。
这个老乡会里面有武臣徐达、文臣李善长、发小汤和等等的很多人。
而会长就是朱元璋。
不巧的是胡惟庸就是老乡会中的一员。
当时朱老大没有上过学,如果上过学的话我相信那些他班上的同学也一定会被他忽悠组织成为一个同学会,然后让这些同学给自己卖命。
当李善长被挤走以后,丞相的位置毕竟摆在那里,不能一直空着。
空久了肯定会出事。
做为会长的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丞相这么重要的位置随便交给一个人他又不放心。
到底挑选谁呢?
这是一个难题。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想,有着极度权力欲的朱元璋并不想随便挑选一个人就把他扶上位,一来丞相的权利太大,随便找一个不知道根系的人上来很可能出乱子,这个人必须百分百的可控。
二来把丞相交到哪个功臣手里也不合适,毕竟丞相是文臣之首,让成天打打杀杀的武臣来做文案,这和逼张飞绣花李逵纳鞋差不了多少,都是做不来的买卖,但是这个人也不能过于柔弱,此人需要能压得住阵仗,镇得住文臣。
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个人对他的皇权威胁最低,而且他的政治根基也得最浅。
综合考虑以后,朱元璋最后敲定了吏员出身同样有着一定文化根基做事又很霸道的胡惟庸。
也许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确实是一个最佳的人选,这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因为他相对好控制,给他根萝卜他能啃上几天,这样一个人不会对他造成太大威胁。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
洪武六年(1370年),在朱元璋的任命下,胡惟庸正式升任丞相。
刚开始登上相位的胡惟庸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很安分的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朱元璋对他的考核期。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在考核着胡惟庸的同时,胡惟庸也在提防着朱元璋。
胡惟庸知道朱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包括他自己在内。
所以在这段时间他也在保持低调,同时借这段时间逐步了解宰相的游戏规则。
等规则摸透了以后,考核期也基本结束。
在考核完成以后,胡惟庸的位置被确定了下来。
宰相落在了自己身上。
这时候的胡惟庸开始自傲了起来。
但是做为主角的胡惟庸并没有仔细思考这场淘汰赛获胜的原因。
为什么朱老大最后会选择他当丞相?
为何不是别人,而是他呢?
做为主角的胡惟庸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等过了考核期以后,朱元璋开始对他放松了警惕,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以后都会按照这种工作态度进行。
但是他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预想进行工作,反而开始拉帮结派,贪污受贿,清洗所有异党势力,并且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党派。
这时候已经觉得大权在握的胡惟庸还做了一件大事,在不经过朱元璋同意的情况下他私自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奏折,并且对这些上奏之人进行疯狂清洗。
在胡惟庸看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都很隐秘,朱元璋根本不知道。
但是在朱元璋这里,放松不等于放弃。
对整个国家都有着极其严密监视的朱元璋,时刻监视者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这里面就包括胡惟庸在内。
但是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行动。
他就像是个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个跳梁小丑在台上尽情的表演。
在清洗敌对势力建立自己党派的同时,他还将目光盯在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功臣身上,因为有他们参加的话,自己这个党派势力才足够强大。
对于功臣他选择了两条路。
一条是拉拢。
另外一条是铲除。
先进行拉拢,如若拉拢不得,则务必铲除。
路线确定以后,他开始执行。
而要除掉这些人,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靠朱元璋。
同样的,想要说服朱元璋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足以顺服他的理由。
他最先盯上的是已经被贬回家的刘基,他知道从一开始刘基这个家伙就对自己看不顺眼,时时刻刻给自己下绊子,这个人绝不可能被自己说服的。
对于这个家伙,只能一招。
干掉他。
于是他开始从刘基身上寻找弱点。
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看似可有可无,但是在朱元璋这里绝对可行的弱点。
王气。
他对朱元璋说刘基给刘基挑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方,将来给自己做墓地。
这个地方名叫淡洋。
王气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不应该是弹劾刘基的理由吧。
这个事情在现在看来很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理由,因为胡惟庸巧妙的利用了朱元璋的弱点。
迷信!
>
朱元璋最后想到了一个办法。
扶持自己的老乡,进行统筹管理。
这就等于同时一个老乡会。
这个老乡会里面有武臣徐达、文臣李善长、发小汤和等等的很多人。
而会长就是朱元璋。
不巧的是胡惟庸就是老乡会中的一员。
当时朱老大没有上过学,如果上过学的话我相信那些他班上的同学也一定会被他忽悠组织成为一个同学会,然后让这些同学给自己卖命。
当李善长被挤走以后,丞相的位置毕竟摆在那里,不能一直空着。
空久了肯定会出事。
做为会长的朱元璋明白这个道理。
但是丞相这么重要的位置随便交给一个人他又不放心。
到底挑选谁呢?
这是一个难题。
从朱元璋的角度来想,有着极度权力欲的朱元璋并不想随便挑选一个人就把他扶上位,一来丞相的权利太大,随便找一个不知道根系的人上来很可能出乱子,这个人必须百分百的可控。
二来把丞相交到哪个功臣手里也不合适,毕竟丞相是文臣之首,让成天打打杀杀的武臣来做文案,这和逼张飞绣花李逵纳鞋差不了多少,都是做不来的买卖,但是这个人也不能过于柔弱,此人需要能压得住阵仗,镇得住文臣。
最主要的一点是这个人对他的皇权威胁最低,而且他的政治根基也得最浅。
综合考虑以后,朱元璋最后敲定了吏员出身同样有着一定文化根基做事又很霸道的胡惟庸。
也许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确实是一个最佳的人选,这也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因为他相对好控制,给他根萝卜他能啃上几天,这样一个人不会对他造成太大威胁。
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却超出了他的预料。
洪武六年(1370年),在朱元璋的任命下,胡惟庸正式升任丞相。
刚开始登上相位的胡惟庸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他很安分的干着自己的本职工作。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朱元璋对他的考核期。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他在考核着胡惟庸的同时,胡惟庸也在提防着朱元璋。
胡惟庸知道朱皇帝对谁都不信任,包括他自己在内。
所以在这段时间他也在保持低调,同时借这段时间逐步了解宰相的游戏规则。
等规则摸透了以后,考核期也基本结束。
在考核完成以后,胡惟庸的位置被确定了下来。
宰相落在了自己身上。
这时候的胡惟庸开始自傲了起来。
但是做为主角的胡惟庸并没有仔细思考这场淘汰赛获胜的原因。
为什么朱老大最后会选择他当丞相?
为何不是别人,而是他呢?
做为主角的胡惟庸并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等过了考核期以后,朱元璋开始对他放松了警惕,在朱元璋看来胡惟庸以后都会按照这种工作态度进行。
但是他并没有按照朱元璋的预想进行工作,反而开始拉帮结派,贪污受贿,清洗所有异党势力,并且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党派。
这时候已经觉得大权在握的胡惟庸还做了一件大事,在不经过朱元璋同意的情况下他私自截留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奏折,并且对这些上奏之人进行疯狂清洗。
在胡惟庸看来,自己做的这些事情都很隐秘,朱元璋根本不知道。
但是在朱元璋这里,放松不等于放弃。
对整个国家都有着极其严密监视的朱元璋,时刻监视者所有官员的一举一动。
这里面就包括胡惟庸在内。
但是让人费解的是,朱元璋却似乎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行动。
他就像是个一个旁观者,看着这个跳梁小丑在台上尽情的表演。
在清洗敌对势力建立自己党派的同时,他还将目光盯在了那些战功赫赫的功臣身上,因为有他们参加的话,自己这个党派势力才足够强大。
对于功臣他选择了两条路。
一条是拉拢。
另外一条是铲除。
先进行拉拢,如若拉拢不得,则务必铲除。
路线确定以后,他开始执行。
而要除掉这些人,靠自己的力量是绝对不可能做到的,必须要靠朱元璋。
同样的,想要说服朱元璋就必须给他提供一个足以顺服他的理由。
他最先盯上的是已经被贬回家的刘基,他知道从一开始刘基这个家伙就对自己看不顺眼,时时刻刻给自己下绊子,这个人绝不可能被自己说服的。
对于这个家伙,只能一招。
干掉他。
于是他开始从刘基身上寻找弱点。
最后他找到了一个看似可有可无,但是在朱元璋这里绝对可行的弱点。
王气。
他对朱元璋说刘基给刘基挑了一块有王气的地方,将来给自己做墓地。
这个地方名叫淡洋。
王气是个什么玩意儿呢?
看不见摸不着的!
这不应该是弹劾刘基的理由吧。
这个事情在现在看来很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我个人觉得这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理由,因为胡惟庸巧妙的利用了朱元璋的弱点。
迷信!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