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确也治军无方,不通兵法,一味妄战,以至于让努尔哈赤连克沈阳、辽阳两座坚城,以致整个辽东镇在他的手中沦落殆尽,葬送掉了熊廷弼苦心经营的大好局面。

    可是这个袁应泰很有气节,在“大清兵”攻克辽东首府辽阳城的时候,袁应泰放弃了后撤的活命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举火自焚,以保全自己的气节,为国捐躯,为国尽忠。

    就是因为这个,被东林党好一阵吹捧,结果是朝廷非但没有追究袁应泰丢失辽东镇的罪责,反而还给予了袁应泰死后哀荣,追赠了兵部尚书等许多荣誉。

    “五弟,评判主战派、主和派的忠奸与否、贤能还是昏庸,不能仅仅以道德好坏、气节完损为唯一标准!战国之孟尝君,养了许多鸡鸣狗盗之徒,庸人们常以此耻笑孟尝君用人不察,当了冤大头,每年靡费甚大,却养了一群饭桶,可是当秦王派出军队逮捕孟尝君的时候,当函谷关大门紧闭的时候,却是仰仗着这群鸡鸣狗盗之徒,孟尝君才得以活命。”

    皇帝见朱由检仍旧愁眉不展,便让魏忠贤寻来一本《论语》,皇帝笑着将这本《论语》递给朱由检,皇帝笑道:“宫里头闷得很,朕又尚未大婚,平日里没什么好玩的,只能埋头苦读圣贤书,解解闷儿,排遣寂寞。前几日,朕读了《论语》颇有些心得,正好与五弟交流。”

    朱由检忙道:“还望皇兄不吝赐教。”

    皇帝说道:“翻到‘八佾篇’。”

    朱由检翻到《论语》第二十二章的八佾篇,朗声读了起来,【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皇帝笑道:“你可知道这段话的含义?”

    朱由检摇了摇头,连皇帝在潜邸之时都没来得及聘请老师学习文化课,更何况是他这个不受宠的五皇子呢?历史上朱由检受教育还是在受封信王之后。

    皇帝耐心地教导道:“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说:“管仲的器量小啊!”有人就问:“管仲节俭吗?”孔子说:“管仲有三处府第,家臣都不兼职,怎么称得上节俭呢?”“那么管仲很知礼吧?”孔子说:“国君用屏风挡在门外,管仲也用屏风挡在门外;国君宴饮来访之国君,堂上有安放酒杯的土台,管仲宴饮也有那样的土台。管仲如果算知礼的话,谁不知礼呢?”】

    朱由检低头沉思片刻后,答道:“圣人的意思是,管仲这个人有三个缺点:器量小、不节俭、‘不知礼’,是这样吗?”

    皇帝笑道:“孺子可教也。”

    话讲到这儿,

    朱由检又困惑了,他不解的问道:“可是臣弟怎么同大臣们将,管仲是个贤人?”

    皇帝挑了挑眉,朱由检的确还没有聘请老师教授他,但是这些时日里,皇帝准其在内阁行走,那帮阁老们应该没少给朱由检灌输各种理念跟思想。皇帝问道:“他们都怎么说?”

    朱由检道:“大臣们都说没有管仲的辅佐,就没有齐桓公的‘尊王攘夷’,就没有齐桓公后来的霸业,也就没有齐国数百年的强盛。”

    皇帝点点头,又吩咐道:“再看《论语*宪问篇》。”

    朱由检翻了几页后,再次朗诵出口,道:【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

    皇帝问道:“可解其中意?”

    朱由检沉思半晌后,答曰:“大概意思是说,子路问道圣人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但管仲苟活,这样的人算不上有仁德吧?。’圣人回答道:‘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不用武力,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是他的仁德,这就是他的仁德。’”

    皇帝点点头,觉得朱由检果然天赋异禀,是个读书的材料。

    朱由检顿了顿,苦恼的问道:“皇兄,这个子路我知道,他是圣人的弟子,齐桓公我也知道,他是春秋时期的一代雄主,可是公子纠跟召忽是谁?还请皇兄解惑。”

    皇帝笑道:“善哉!不耻下问,不失为贤。”

    “这个公子纠是齐桓公的兄弟,两个人争夺齐国的国君之位,齐桓公赢了,就斩草除根,杀掉了公子纠,而当时管仲跟召忽都是公子纠的门客、家臣。正所谓‘主辱臣死’,公子纠被杀之后,召忽自杀殉葬,以全忠义气节。而管仲却投降了齐桓公,齐桓公也不计前嫌,让管仲做了宰相,由是齐国大治,国力昌盛,九次成为诸侯的盟主,共同尊称周王室,而抵御四夷的侵扰,成就了一番霸业!”

    “什么?管仲是个贰臣?”

    朱由检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是啊,在把气节名节看得比性命还重的明代,‘贰臣’实在是最令人不耻的存在了。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侍二夫”,“变节”与“不守妇道”早在宋代程朱理学时期,就被打上了耻辱的烙印,也就难怪朱由检不能接受。

    “一个贰臣怎配得上贤人的美誉?”朱由检失神的喃喃低语道。

    按照他的世界观、价值观,为了保全气节,替公子纠殉葬的召忽才应该被推崇不是吗?为何反倒是贰臣管仲青史留名?而忠臣召忽岌岌无名?

    不公平!

    这不公平!

    都错了!

    全都错了!

    一个声音在朱由检内心深处怒吼道。

    皇帝盯着眉头紧皱,眼神里尽是迷茫与苦痛神色的朱由检,他满意的点了点头。

    只有学会质疑,才能取得进步;只有存在批判,才能循序渐进,不至于僵化腐朽,沦落为一潭死水,人的思想如此,国家社会、宗庙社稷亦是如此。

    这正是皇帝不耐其烦,要灌输给朱由检的意志。而这种质疑、批判的意志,正是程朱理学所不能容忍的。

    皇帝缓缓开口道:“可假如没有这个贰臣辅佐齐桓公,将齐国治理的蒸蒸日上,那么我等皆会披发左衽,沦落为两脚行走的禽兽!”

    论语讲完了,皇帝又把话题转回去,道:“没人敢说主战的岳武穆不是忠臣,也没人质疑秦桧是个奸臣贰臣,将永永远远地钉杀在耻辱柱上。可这并不能说明所有主战派都是忠臣,这里头也有不少是大坏蛋,要么是想着征战沙场,攫取军功,加官封爵,要么就是不顾国家财政艰难,民生凋敝,一味的宣扬国威,贪图一个体面。此所谓,国虽大好战必危之理;主和派也都是软骨头吗?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主和派是识大体,顾大局,老成持重,老成谋国的贤达君子。譬如汉初之和亲,汉之初,国内民生凋敝,百废待兴,又如何能通匈奴人一较高下?送女子和亲,虽然有损国家体面,但假如没有汉初之和亲,哪有文景之治的国力复苏?那有汉武大帝的追亡逐北?再譬如英宗皇帝时,太监王振鼓动君上御驾亲征!唉~区区瓦剌寇边,何须帝王亲征?派遣一二将校抵御就是了,若是如此,也不会有土木堡之劫难!”

    闻言,朱由检沉默良久,忽然问道:“皇兄的意思是朝野上下那些主战的声音,都是心怀不轨?”

    皇帝摇了摇头,“凡事不可一概而论,但以朕只见,向来多半是心怀不轨之徒。上上主战的折子,对他们本身而言,百益而无一害!反正上战场厮杀的人不是他们,为国家财政焦头烂额的也不是他们,为民生凋敝,赈济灾民,四处筹措钱粮的亦不是他们!而主战的折子以上,他们便可在朝野,在坊间搏得一个铁骨铮铮的忠臣的美名,何乐而不为呢?”

    “五弟,你要记住一个真理——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道德上的判断是无用的,那么用什么来判断是非呢?就是这个真理!”

    朱由检小声重复着这句话“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面上若有所思。

    皇帝见状,知道自己可以点到为止了,这种教育,贪多嚼不烂,日子还长,慢慢来过。

    伸伸懒腰,皇帝酒足饭饱,决心往内阁走一趟,处理处理政务,可就在皇帝转身离开的瞬间,朱由检触电般惊醒,他问了句令皇帝嘴角上扬的话:“既是如此,皇兄为何还要罢免熊廷弼?袁应泰跟薛国用压根镇守不住辽东啊?”

    皇帝面露诡异的笑容,意味深长的答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