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当诸朝开始围观我的语文课[历史直播]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国。
曹植忍不住侧目,连年战乱,百姓流离,他亦有匡复之心,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杜甫在冻馁之时,仍能推挤天下万姓,愿以“吾庐独破”换“天下寒士俱欢颜。”他阅遍前代经史,再没有找到杜甫这样的诗人。
“杜甫,圣人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放出来之后,几乎各个时空里的人都对杜甫“诗圣”的称号确信不疑。杜甫的诗不仅写得好,还有亲亲仁民之情,深得三百篇精髓。
真诚高尚的情感总是格外感人,千古诗心,于文字中共振。不约而同的,如曹植、陶渊明、阮籍、谢灵运等人纷纷举杯,遥敬后世那个伟大的灵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被贬官的杜甫又一次踏上路途,两京收复,安史之乱却尚未平定。其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与李光弼、王思礼等人陈兵二十万,在邺城将安庆绪叛军包围,形势一片大好。
平卢。
安禄山悚然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心头一阵火起,抬手就想打人,却被旁边的官军制止住。
玄宗诏令已下,要将他押入长安,一应家小也一齐上路。安禄山动手不得,只好狠狠地瞪着安庆绪,骂道
“孽子,竟敢杀你老子”
安庆绪却一改往日恭敬,唇角露出几分讥笑 “父亲教得好。”你能犯上,我便不能弑父吗太极宫。
李世民听到两京收复,叛军也已被唐军合围,一直吊着的心才略略落下几分 “孽孙无用,所幸我大唐还有能打仗的将军。
武周。
武则天觉得郭子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便问一旁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略一思索,笑道“陛下记得没错,前些口子武举,这郭子仪正是那一场的武状元。
武则天也想起来了,唇角也不由得带了笑,略略沉吟 “郭子仪既平定叛军,又留名青史,想来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上官婉儿闻声知意,问道 “陛下可是要重用于他”
武则天微一颔首,却并不着急“为国选材,不可随意。你下诏,命他入宫见朕,朕要亲自考校。
自水镜讲到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便一直眉头紧锁。他是武举出身,虽一直未受大用,但到底是大唐的官将,食君禄、为君忧,听到安禄山叛乱,他恨不得冲到平卢,手刃这等狼子野心的小人。却不想实然在上面听到自己的名字,还透露出自己与别人联合将叛军包围
郭子仪一时心情大振,虽然有些遗憾未来的自己没能亲手杀死安禄山,但父债子偿,安庆绪既然敢弑父篡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穿越到了十几年后,指挥大军为大唐剪除叛乱。
洛阳。
李白神色微讶 “竟然是他。”
杜甫面露狐疑 “太白兄在说谁”
“郭子仪。当年我在并州游历,他不意犯刑,有性命之忧,我见他识见卓绝,故略施援手,所以有过几面之缘。
李白简单地将他和郭子仪的旧事叙述了一遍。
当年在并州,郭子仪声明尚且不彰,只在行伍之间,但虎目炯亮,通兵法而晓奇谋,李白对他印象颇深,所以一听水镜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来了。
杜甫听罢了然地点点头,眼里颇有些敬佩 “太白兄古道热肠,又惹眼识才,当年这一救,也算是救了大唐。
杜甫对偶像向来不缺乏溢美之词,更何况李白这件事做得确实厚道。
被这位小友吹了无数彩虹屁的李白摆摆手“子美严重了,我只为朋友,郭子仪能得重用,参与平叛,亦是大唐之幸。
虽然暂时歇下求仕之心,但李白到底是心忧天下的文士,看了满眼苦诗,生民离乱,他同样迫不及待希望未来的朝廷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可惜唐肃宗这时候要出来秀操作了,他生性多疑,并不信任郭子仪等人,在军中不设统帅,反倒是派个宦官去当什么观军容使,总监大军。这波,实际上不就成了太监当统帅吗如朕亲临哦
唐肃宗亲手埋下一颗雷。当时粮草也不是很充足,结果显而易见,明明稳操胜券的唐军又白送了,
太极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忍不住张口就骂 “荒唐让宦官监军,也亏他想得出来君臣相疑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是战时眼看大好的形势被断送,百姓又要无辜遭受多少苦难
未央宫
。
刘彻也是冷嗤一声 “不设统帅,联军便无法得到统一指挥,宦官监军,不过是借君王之势,一朝得志,妄自指手画脚,啧,唐军焉能不败
他想想又在心里气闷,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白送了。李隆基是败家子,这唐肃宗也不遑多让。咸阳。
豪政瞳孔微张,属实是没想到还能来这么个操作,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愚蠢
旁边的王翦和蒙氏兄弟设想一下自己在前方打仗,赵高在帐中当监军的样子,心里就是一凛,纷纷目露热切地盯着上首的君王还是陛下好
被看了三眼的赢政一顿,随即明白过来,神情缓和了几分,开口道 “三位将军放心,我大秦必不会出现此等荒唐之事。
北宋。
赵匡胤叹了口气 “鱼朝恩后来虽然被杀,此职作废,但宦官已成气焰,那甘露之变不仅是藩镇难防,内廷的宦官也是一大祸患啊
明朝。
熟读这段历史的朱元璋也是摇头“宦官本为内廷伺候之人,不该给予过大权力,因其一朝得志,难免为非作歹,那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甘露变,都是殷鉴。”
朱标亦通读经史,如今听朱元璋这话,心头更是受教,当即开口安慰道父亲放心,我大明必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朱棣在一旁跟着点头 “是啊是啊,父皇和大哥教得好,我们大明才不学那些。”
见到两个儿子如此听话,朱元璋难得看到朱棣没有吹胡子瞪眼,只是冷着脸道 “知道就好。”朱元璋对他老朱家的种还比较放心,让宦官做大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在他的大明。天宝年间。
郭子仪的满腔热血被浇了个透心凉 怎会如此他难以置信地喃喃,二十万大军,竟是这样败了
他第一次对高高在上的君王生出几分怨怼,尽管此时的他并不知晓那肃宗是谁。
这一战,安史叛军差点又重新占据东都洛阳。唐军大败,官兵散亡,叛乱犹未平定,兵员急需补充,朝廷下令征兵。
当时的的杜甫从河南往华州赴任,一路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看到了道旁横骨、家室皆净、健妇持门;看到了新婚的妻子送别自己的丈夫,
殷殷叮嘱“努力事戎行”
看到“寂寞天宝后”,无家可归、再一次被征兵的独身汉独对空室,悲愤叹息;看到了“子孙阵亡尽的老者告别垂老的妻子,毅然踏上兵戈之路
是的,奠定杜诗诗史地位的“三吏”、 “三别”出现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他的诗里没有高轩风雅、仕途落寞、幽怨不平,只有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血泪,和虽则受尽苦楚,却仍在为自己的家园奔赴戎机的赤血丹心。
杜甫,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的诗人,出现了。
楚棠将这几首诗都放了出来。滚动的屏幕上是宋体的小字,诸天万代的人都看到了被后世誉为“诗史”的杰作。
李世民通红着眼,仿佛透过水镜上的诗作,看到了那夜的石壕村,穿着官服的差役在夜色下征兵不绝,一个老翁仓皇之间逾墙躲藏,而他的老妻战战兢兢地开门,对官差陈述自己家中的惨状,最后竟是自己随军而去。
杜甫写得克制,诗中并没有自己的言语,只是单纯的叙事,可既解诗又通晓渚事的李世民岂能不懂
老翁本不在兵役之列,一家三子,已有两个为国捐躯,唯剩老弱与孤儿寡母,诗中没有交代,但那老妇岂是自愿前往,分明是怕自己的儿媳被强征了去,忍惧顶替
国家飘摇至此,竟使百姓涂炭。
李世民捂住眼,怆然落泪 “君王无德对不起百姓。”不只是他,长孙皇后、房玄龄、魏征等人亦是心神巨震。
杜甫的诗写得太好了援笔作录,不写王朝将相,却是落笔到史书上只会寥寥几笔的普通百姓,写他们的经历、写他们的内心。这样的冲击,比史书来得更为强烈。
长孙皇后看着那首新婚别,同为女子,她更能感受到那位新妇的衷心。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从军本便是九死一生,更何况是这样的战乱之时,可是她却如此深明大义,劝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怎样的坚贞
但,这样的新婚之别,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长孙皇后握紧李世民的手,不由得也落下泪来,又急又叹
这些孩子,怎会这样荒唐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在她的搀扶下站了起来,颤着手吩咐“都抄下来,把这几首诗都抄下来。朕要悬于大殿,日日看着那些不成器的后辈造下的孽,昭彰我大唐历代君王,君主昏聩,便是百姓流离,史书不记,诗家笔也会将他们拷问
咸阳。
豪... -->>
三国。
曹植忍不住侧目,连年战乱,百姓流离,他亦有匡复之心,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可杜甫在冻馁之时,仍能推挤天下万姓,愿以“吾庐独破”换“天下寒士俱欢颜。”他阅遍前代经史,再没有找到杜甫这样的诗人。
“杜甫,圣人也。”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放出来之后,几乎各个时空里的人都对杜甫“诗圣”的称号确信不疑。杜甫的诗不仅写得好,还有亲亲仁民之情,深得三百篇精髓。
真诚高尚的情感总是格外感人,千古诗心,于文字中共振。不约而同的,如曹植、陶渊明、阮籍、谢灵运等人纷纷举杯,遥敬后世那个伟大的灵魂。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被贬官的杜甫又一次踏上路途,两京收复,安史之乱却尚未平定。其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杀死,郭子仪与李光弼、王思礼等人陈兵二十万,在邺城将安庆绪叛军包围,形势一片大好。
平卢。
安禄山悚然回头,看向自己的儿子安庆绪,心头一阵火起,抬手就想打人,却被旁边的官军制止住。
玄宗诏令已下,要将他押入长安,一应家小也一齐上路。安禄山动手不得,只好狠狠地瞪着安庆绪,骂道
“孽子,竟敢杀你老子”
安庆绪却一改往日恭敬,唇角露出几分讥笑 “父亲教得好。”你能犯上,我便不能弑父吗太极宫。
李世民听到两京收复,叛军也已被唐军合围,一直吊着的心才略略落下几分 “孽孙无用,所幸我大唐还有能打仗的将军。
武周。
武则天觉得郭子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便问一旁的上官婉儿。上官婉儿略一思索,笑道“陛下记得没错,前些口子武举,这郭子仪正是那一场的武状元。
武则天也想起来了,唇角也不由得带了笑,略略沉吟 “郭子仪既平定叛军,又留名青史,想来也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上官婉儿闻声知意,问道 “陛下可是要重用于他”
武则天微一颔首,却并不着急“为国选材,不可随意。你下诏,命他入宫见朕,朕要亲自考校。
自水镜讲到安史之乱时,郭子仪便一直眉头紧锁。他是武举出身,虽一直未受大用,但到底是大唐的官将,食君禄、为君忧,听到安禄山叛乱,他恨不得冲到平卢,手刃这等狼子野心的小人。却不想实然在上面听到自己的名字,还透露出自己与别人联合将叛军包围
郭子仪一时心情大振,虽然有些遗憾未来的自己没能亲手杀死安禄山,但父债子偿,安庆绪既然敢弑父篡立,可见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他摩拳擦掌,仿佛已经穿越到了十几年后,指挥大军为大唐剪除叛乱。
洛阳。
李白神色微讶 “竟然是他。”
杜甫面露狐疑 “太白兄在说谁”
“郭子仪。当年我在并州游历,他不意犯刑,有性命之忧,我见他识见卓绝,故略施援手,所以有过几面之缘。
李白简单地将他和郭子仪的旧事叙述了一遍。
当年在并州,郭子仪声明尚且不彰,只在行伍之间,但虎目炯亮,通兵法而晓奇谋,李白对他印象颇深,所以一听水镜提起他的名字,就想起来了。
杜甫听罢了然地点点头,眼里颇有些敬佩 “太白兄古道热肠,又惹眼识才,当年这一救,也算是救了大唐。
杜甫对偶像向来不缺乏溢美之词,更何况李白这件事做得确实厚道。
被这位小友吹了无数彩虹屁的李白摆摆手“子美严重了,我只为朋友,郭子仪能得重用,参与平叛,亦是大唐之幸。
虽然暂时歇下求仕之心,但李白到底是心忧天下的文士,看了满眼苦诗,生民离乱,他同样迫不及待希望未来的朝廷能够迅速平定叛乱。
可惜唐肃宗这时候要出来秀操作了,他生性多疑,并不信任郭子仪等人,在军中不设统帅,反倒是派个宦官去当什么观军容使,总监大军。这波,实际上不就成了太监当统帅吗如朕亲临哦
唐肃宗亲手埋下一颗雷。当时粮草也不是很充足,结果显而易见,明明稳操胜券的唐军又白送了,
太极宫。
李世民一拍桌子,忍不住张口就骂 “荒唐让宦官监军,也亏他想得出来君臣相疑本就是大忌,更何况是战时眼看大好的形势被断送,百姓又要无辜遭受多少苦难
未央宫
。
刘彻也是冷嗤一声 “不设统帅,联军便无法得到统一指挥,宦官监军,不过是借君王之势,一朝得志,妄自指手画脚,啧,唐军焉能不败
他想想又在心里气闷,二十万大军啊就这么白送了。李隆基是败家子,这唐肃宗也不遑多让。咸阳。
豪政瞳孔微张,属实是没想到还能来这么个操作,眼里闪过一丝不屑愚蠢
旁边的王翦和蒙氏兄弟设想一下自己在前方打仗,赵高在帐中当监军的样子,心里就是一凛,纷纷目露热切地盯着上首的君王还是陛下好
被看了三眼的赢政一顿,随即明白过来,神情缓和了几分,开口道 “三位将军放心,我大秦必不会出现此等荒唐之事。
北宋。
赵匡胤叹了口气 “鱼朝恩后来虽然被杀,此职作废,但宦官已成气焰,那甘露之变不仅是藩镇难防,内廷的宦官也是一大祸患啊
明朝。
熟读这段历史的朱元璋也是摇头“宦官本为内廷伺候之人,不该给予过大权力,因其一朝得志,难免为非作歹,那东汉的十常侍、唐朝的甘露变,都是殷鉴。”
朱标亦通读经史,如今听朱元璋这话,心头更是受教,当即开口安慰道父亲放心,我大明必不会出现这样的事。
朱棣在一旁跟着点头 “是啊是啊,父皇和大哥教得好,我们大明才不学那些。”
见到两个儿子如此听话,朱元璋难得看到朱棣没有吹胡子瞪眼,只是冷着脸道 “知道就好。”朱元璋对他老朱家的种还比较放心,让宦官做大这种事,一定不会发生在他的大明。天宝年间。
郭子仪的满腔热血被浇了个透心凉 怎会如此他难以置信地喃喃,二十万大军,竟是这样败了
他第一次对高高在上的君王生出几分怨怼,尽管此时的他并不知晓那肃宗是谁。
这一战,安史叛军差点又重新占据东都洛阳。唐军大败,官兵散亡,叛乱犹未平定,兵员急需补充,朝廷下令征兵。
当时的的杜甫从河南往华州赴任,一路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看到了道旁横骨、家室皆净、健妇持门;看到了新婚的妻子送别自己的丈夫,
殷殷叮嘱“努力事戎行”
看到“寂寞天宝后”,无家可归、再一次被征兵的独身汉独对空室,悲愤叹息;看到了“子孙阵亡尽的老者告别垂老的妻子,毅然踏上兵戈之路
是的,奠定杜诗诗史地位的“三吏”、 “三别”出现了
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他的诗里没有高轩风雅、仕途落寞、幽怨不平,只有战乱年代普通百姓的血泪,和虽则受尽苦楚,却仍在为自己的家园奔赴戎机的赤血丹心。
杜甫,和人民站在一起。人民的诗人,出现了。
楚棠将这几首诗都放了出来。滚动的屏幕上是宋体的小字,诸天万代的人都看到了被后世誉为“诗史”的杰作。
李世民通红着眼,仿佛透过水镜上的诗作,看到了那夜的石壕村,穿着官服的差役在夜色下征兵不绝,一个老翁仓皇之间逾墙躲藏,而他的老妻战战兢兢地开门,对官差陈述自己家中的惨状,最后竟是自己随军而去。
杜甫写得克制,诗中并没有自己的言语,只是单纯的叙事,可既解诗又通晓渚事的李世民岂能不懂
老翁本不在兵役之列,一家三子,已有两个为国捐躯,唯剩老弱与孤儿寡母,诗中没有交代,但那老妇岂是自愿前往,分明是怕自己的儿媳被强征了去,忍惧顶替
国家飘摇至此,竟使百姓涂炭。
李世民捂住眼,怆然落泪 “君王无德对不起百姓。”不只是他,长孙皇后、房玄龄、魏征等人亦是心神巨震。
杜甫的诗写得太好了援笔作录,不写王朝将相,却是落笔到史书上只会寥寥几笔的普通百姓,写他们的经历、写他们的内心。这样的冲击,比史书来得更为强烈。
长孙皇后看着那首新婚别,同为女子,她更能感受到那位新妇的衷心。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从军本便是九死一生,更何况是这样的战乱之时,可是她却如此深明大义,劝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这是怎样的坚贞
但,这样的新婚之别,本是可以避免的啊
长孙皇后握紧李世民的手,不由得也落下泪来,又急又叹
这些孩子,怎会这样荒唐
李世民反握住长孙皇后的手,在她的搀扶下站了起来,颤着手吩咐“都抄下来,把这几首诗都抄下来。朕要悬于大殿,日日看着那些不成器的后辈造下的孽,昭彰我大唐历代君王,君主昏聩,便是百姓流离,史书不记,诗家笔也会将他们拷问
咸阳。
豪...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