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五帝之一帝喾(kù)的儿子。弃爱好耕作务农,经常观察土地的特点,发现适合谷物生长的土地就种上谷物,后来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这件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弃的后裔也是世代担任主管农业之职,直到传到公刘的祖父不窋(zhú)。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的时期,夏朝的君主废弃农官,不注重农事。不窋因此也失去了农官这个官职,最后他逃到戎狄部落地区。
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去世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一直从事的是先祖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的特点。慢慢地,当地的民众仰仗公刘过上了好日子,各族人民感念他的恩德,大多数都迁到他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立在豳地。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农业生产情况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涉及到了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写这首诗歌的人应该是周族部落中的一名成员,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有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麻、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享,无所不包,真像一幅社会风俗的画卷!
劳动者一年的劳作是辛苦的,从年初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到打猎凿冰,一年四季的工作内容是繁多的,工作强度是非常高的。从奴隶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社会是井然有序、形势大好。但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凄切清苦的,他们的生活是沉重的。
夏历、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春秋战国的时候,对夏历、殷历和周历讲究得比较细一些。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的建月不同,周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所以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春秋战国时代的地区不同,所使用的历法制度也不同。我们在阅读先秦的古籍时,应该多多少少了解它们是有不同的。
举例来说,《春秋》和《孟子》的文章中,月份大多使用的是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大多使用的是夏历;在《诗经》中,要看具体的篇目,例如《小雅·四月》用的就是夏历,《七月》这首诗是夏历和周历同时使用的。孔子有一次在回答颜回该怎样治理国家的时候就说到: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可见,历法在国家治理上,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农业社会,耕与织是主要的事项,所以妇女们主要的工作是为奴隶主织布做衣,男劳力带着工具,去地里耕种。妇女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九月份才能完成桑麻的事情,然后就是做衣服,日复一日。到了十一月份,已经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了,农夫们连一件粗布衣衫都没有,这怎么能度过年关呢?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哀叹而已。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得整理农具,到田里去耕作,老婆孩子则是到田间去送饭。田官们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明媚的春光照耀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女子,结伴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隐的忧伤。因为奴隶主不仅占有大批的土地和农奴,奴隶主的儿子也拥有任意占有农家美貌女子的特权。姑娘们的美貌,会使她们担心自己会失去人身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会使她们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可能有一天连自己的身体都会被公子霸占。这样的心情,怎么能不让人悲伤呢?
男劳力们打下的狐狸皮,要给公子们做皮袄;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奴隶主,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蟋蟀从弹腿欢叫,到都躲到屋里的床底下,蟋蟀的反映,表示着季节在变化。此时,寒冬又来临了,人们开始打扫室内,准备御寒过冬了。
六月他们吃李子和葡萄,七月吃葵菜和豆子,七、八月里他们还要打枣,割葫芦。十月里他们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主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农夫们又得给奴隶主营造公房。奴隶主住的房子豪华,农夫们的居室破烂简陋,真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夫们营造房子还得快一些,因为来年开春还得抓紧时间种粮食。劳动者一年年这样的劳作,是何等的艰难忧伤!
如果说劳动者们一年到头都是在辛苦地劳作,没有一点歇息欢娱时刻的话,这也是不准确的。到了闲余的时间,大家也会有宴饮的盛况。到了年终的时候,劳动者之间也会相互邀饮,举酒谈笑。奴隶主会把大伙齐聚一堂,好好地款待一下大家。奴隶社会,这也算奴隶主给劳动者们的最大犒赏。此时大家会共同举杯,共助主人万寿无疆。
劳动场面,生活图景,人物面貌,男耕女织,农夫与公家的关系,真是一幅美丽的上古风俗画。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
公刘的先祖名叫弃,是五帝之一帝喾(kù)的儿子。弃爱好耕作务农,经常观察土地的特点,发现适合谷物生长的土地就种上谷物,后来民众都向他学习。尧帝知道这件事后,便提拔他当农师,主管农业。弃的后裔也是世代担任主管农业之职,直到传到公刘的祖父不窋(zhú)。不窋晚年时,正处于夏朝政治衰败的时期,夏朝的君主废弃农官,不注重农事。不窋因此也失去了农官这个官职,最后他逃到戎狄部落地区。
不窋去世后,他的儿子,也就是公刘的父亲鞠即位。鞠去世后,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处在戎狄地区,但一直从事的是先祖的事业,致力于耕种,到处察看土地的特点。慢慢地,当地的民众仰仗公刘过上了好日子,各族人民感念他的恩德,大多数都迁到他这里,拥护和归顺他。周朝事业的兴起也就是在这里开始的。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即位,把国都建立在豳地。
今天的这首诗歌就是反映了周代早期的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农业生产情况和他们的日常生活情况,涉及到了他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写这首诗歌的人应该是周族部落中的一名成员,他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他从各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的社会,有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麻、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宴享,无所不包,真像一幅社会风俗的画卷!
劳动者一年的劳作是辛苦的,从年初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到打猎凿冰,一年四季的工作内容是繁多的,工作强度是非常高的。从奴隶主的角度来说,这样的社会是井然有序、形势大好。但从普通劳动者的角度看来,这样的生活是凄切清苦的,他们的生活是沉重的。
夏历、黄帝历、颛顼历、殷历、周历、鲁历合称古六历。春秋战国的时候,对夏历、殷历和周历讲究得比较细一些。三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岁首的建月不同,周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通常以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所以周历比殷历早一个月,比夏历早两个月。春秋战国时代的地区不同,所使用的历法制度也不同。我们在阅读先秦的古籍时,应该多多少少了解它们是有不同的。
举例来说,《春秋》和《孟子》的文章中,月份大多使用的是周历,《楚辞》和《吕氏春秋》大多使用的是夏历;在《诗经》中,要看具体的篇目,例如《小雅·四月》用的就是夏历,《七月》这首诗是夏历和周历同时使用的。孔子有一次在回答颜回该怎样治理国家的时候就说到:用夏代的历法,乘殷代的车子,戴周代的礼帽,奏《韶》乐。可见,历法在国家治理上,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农业社会,耕与织是主要的事项,所以妇女们主要的工作是为奴隶主织布做衣,男劳力带着工具,去地里耕种。妇女的工作也是很辛苦的,九月份才能完成桑麻的事情,然后就是做衣服,日复一日。到了十一月份,已经是寒风凛冽的冬天了,农夫们连一件粗布衣衫都没有,这怎么能度过年关呢?但是没有办法,只能哀叹而已。可是春天一到,他们又得整理农具,到田里去耕作,老婆孩子则是到田间去送饭。田官们见他们劳动很卖力,不由得面露喜色。
明媚的春光照耀着田野,莺声呖呖。背着筐儿的女子,结伴沿着田间小路去采桑,她们的劳动似乎很愉快,但心中不免怀有隐隐的忧伤。因为奴隶主不仅占有大批的土地和农奴,奴隶主的儿子也拥有任意占有农家美貌女子的特权。姑娘们的美貌,会使她们担心自己会失去人身自由;姑娘们的灵巧和智慧,会使她们担心自己的劳动成果被他人占有。她们织出五颜六色的丝绸,都成了公子身上的衣裳,可能有一天连自己的身体都会被公子霸占。这样的心情,怎么能不让人悲伤呢?
男劳力们打下的狐狸皮,要给公子们做皮袄;打下的大猪,要贡献给奴隶主,自己只能留下小的吃。蟋蟀从弹腿欢叫,到都躲到屋里的床底下,蟋蟀的反映,表示着季节在变化。此时,寒冬又来临了,人们开始打扫室内,准备御寒过冬了。
六月他们吃李子和葡萄,七月吃葵菜和豆子,七、八月里他们还要打枣,割葫芦。十月里他们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主人祝寿。可是粮食刚刚进仓,农夫们又得给奴隶主营造公房。奴隶主住的房子豪华,农夫们的居室破烂简陋,真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农夫们营造房子还得快一些,因为来年开春还得抓紧时间种粮食。劳动者一年年这样的劳作,是何等的艰难忧伤!
如果说劳动者们一年到头都是在辛苦地劳作,没有一点歇息欢娱时刻的话,这也是不准确的。到了闲余的时间,大家也会有宴饮的盛况。到了年终的时候,劳动者之间也会相互邀饮,举酒谈笑。奴隶主会把大伙齐聚一堂,好好地款待一下大家。奴隶社会,这也算奴隶主给劳动者们的最大犒赏。此时大家会共同举杯,共助主人万寿无疆。
劳动场面,生活图景,人物面貌,男耕女织,农夫与公家的关系,真是一幅美丽的上古风俗画。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十一月北风劲吹,十二月寒气袭人。没有好衣没粗衣,怎么度过这年底?正月开始修锄犁,二月下地去耕种。带着妻儿一同去,把饭送到南边地,田官赶来吃酒食。
七月大火向西落,九月妇女缝寒衣。春天阳光暖融融,黄鹂婉转唱着歌。姑娘提着深竹筐,一路沿着小道走。伸手采摘嫩桑叶,春来日子渐渐长。人来人往采白蒿,姑娘心中好伤悲,要随贵人嫁他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