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西岭雪探秘红楼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他两个,一个来借屏风,一个来打秋风,无疑云壤之别;而到了凤姐死后,却是一个是卖巧姐儿的,一个是救巧姐儿的,前呼后应,恰成反比。这才正合了巧姐儿那句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而在第五回开篇,有首五言诗云: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来叩富儿门的人是刘姥姥,虽然凤姐不过是给了二十两银子,算不上"千金酬",将来她却是以命相报,远胜至亲骨肉。这个"骨肉",便是与刘姥姥同时出场的贾蓉。
因此可以肯定,贾蓉就是那个"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
"恩人"竟与"奸兄"同时出场,而且,两个人的作为,早在回前诗里已经欲先揭盅了。也真令人感叹啊。
2.狱神庙在哪里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刘姥姥为巧姐儿取名时说:"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甲戌本在此有侧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此"狱庙",在书中又作"狱神庙",虽然在正文中不曾出现,脂批里却多次提及: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侧批)
"'狱神庙'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甲戌本第二十六回眉批)
"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甲戌本第二十七回眉批)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庚辰本第二十七回眉批)
以上诸批,俱显示在遗失的红楼梦佚稿中,有关于狱神庙的重头戏目,而在这回戏中出现过的人物应该有宝玉、红玉、茜雪和刘姥姥、凤姐、巧姐儿两组人。
那茜雪和红玉曾经"狱神庙慰宝玉",而刘姥姥则帮助巧姐儿在狱神庙演出了一幕"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那么,这"狱神庙"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呢?
红学家们议论纷纭,大致给出几个答案:
一是就字面解释,说是座破庙,名字叫"狱神庙";
二是说供奉着狱神的庙,或曰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
三是说可能是通假字,通"岳神庙"
是否还有别的说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旧年往平遥古城游玩时,在县衙后院参观十王庙和监狱,却忽有所感,对狱神庙有了我自己的一点猜测。
衙门是县官审案的地方,获罪之人当堂定案,直接就送到后院狱中关押了。
衙中后院有十王庙,亦向普通县民开放,距离关押犯人的监狱很近。可以想象倘若有犯人家属前来拜庙求神,若能疏通监管,或许可以准许犯人到庙中来与家属见上一面。
不过更为可信的还是直接探监。
平遥县衙大狱的建筑格局完全维持前清旧貌,也就是说与红楼梦成书是同一朝代的体制。狱中格局,乃是一面高墙,中有过道,另一边则是纵向排列的许多大小房间。进门第一间供奉着神像,挨次过去是几个单间,也就是"优等犯人"的住处,再往后才是通炕大房,群犯集聚之地。
很明显,进门单间供着的神就是狱神了,而家属探监时,大概不会走过长长过道去监房见面,而是将犯人带到进门处供奉狱神的单间会谈,也就相当于今天监狱的接待室了。而如果作者要为这个场所起个特定的名字,那么最恰当的称呼莫过于"狱神庙"了。
贾家"抄没"之后,众人关押入狱,刘姥姥、小红、茜雪等先后来探监,那红玉、茜雪想着的是"慰宝玉",而刘姥姥探望的大概就是凤姐了。而凤姐或许于此时托孤,请姥姥帮忙照顾自己的女儿巧姐儿。
或许此时巧姐儿也与凤姐一同关在狱中,而由刘姥姥求情带出甚至用青儿换出来,演了一出赵氏孤儿;也许这时候巧姐儿已经卖入青楼,而凤姐求刘姥姥代为寻访;又或许仅仅就是几句话,是凤姐在临终前自叹薄命,将女儿终身许给刘姥姥,订下了口头姻缘,而刘姥姥一言九鼎,后来就为了这口头承诺不辞劳苦,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巧姐儿下落,终将她搭救出火坑。
无论上述哪一种,都可以称得上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完成了一段取名之谶。
至于我所以猜测是凤姐将巧姐儿许配与刘姥姥为孙媳,则是因为以刘姥姥为人,倘无凤姐亲口许诺,即使后来有恩于巧姐儿,即使巧姐儿曾经沦落为娼,也未必敢居恩图报,就这样把昔日的公侯千金收作孙媳,而要想方设法替她另结一门亲的,就如高鄂在续貂中所写的那样,说给了本村最富有的大地主公子为妻。
关于巧姐儿嫁板儿的暗示,书中有多次照应:
早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开篇,脂砚已经有一段回前批: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儿之归着。"
点明刘姥姥曾先后三进荣国府,然而前八十回中只写了"初进"与"二进",这"第三进",应该是后四十回的一个重要情节,并且关乎巧姐儿归宿。
而在刘姥姥出场之际,于"小小一个人家,向与荣府略有些瓜葛"后面,又有一句脂批:
"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点明刘姥姥家后来竟成了荣府的正脉,也就是正经亲戚。那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结亲。既然是"巧"遇恩人,那么只能是与巧姐儿结亲了。而与巧姐儿结亲的人更是呼之欲出,只能是板儿了。
如果说上述几条还只是捕风捉影的话,那么下面这一回则是两个男女主角正式出场,并且有了第一次的交集。事见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庚辰本在这一段中有两段双行夹批:
"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这是明明白白地写出,巧姐儿的未来,是嫁与了板儿为媳,再无误矣。
他两个,一个来借屏风,一个来打秋风,无疑云壤之别;而到了凤姐死后,却是一个是卖巧姐儿的,一个是救巧姐儿的,前呼后应,恰成反比。这才正合了巧姐儿那句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而在第五回开篇,有首五言诗云:
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
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来叩富儿门的人是刘姥姥,虽然凤姐不过是给了二十两银子,算不上"千金酬",将来她却是以命相报,远胜至亲骨肉。这个"骨肉",便是与刘姥姥同时出场的贾蓉。
因此可以肯定,贾蓉就是那个"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
"恩人"竟与"奸兄"同时出场,而且,两个人的作为,早在回前诗里已经欲先揭盅了。也真令人感叹啊。
2.狱神庙在哪里
红楼梦第二十二回,刘姥姥为巧姐儿取名时说:"就叫他是巧哥儿。这叫做'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这名字,他必长命百岁。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业,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上来。"凤姐儿听了,自是欢喜,忙道谢,又笑道:"只保佑他应了你的话就好了。"
甲戌本在此有侧批:"'应了这话就好',批书人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辛卯冬日。"
此"狱庙",在书中又作"狱神庙",虽然在正文中不曾出现,脂批里却多次提及:
"茜雪至'狱神庙'方呈正文。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丁亥夏。畸笏叟。"(庚辰本第二十二回侧批)
"'狱神庙'有茜雪、红玉一大回文字,惜迷失无稿。"(甲戌本第二十六回眉批)
"且系本心本意,'狱神庙'回内方见。"(甲戌本第二十七回眉批)
"此系未见'抄没'、'狱神庙'诸事,故有是批。丁亥夏。畸笏。"(庚辰本第二十七回眉批)
以上诸批,俱显示在遗失的红楼梦佚稿中,有关于狱神庙的重头戏目,而在这回戏中出现过的人物应该有宝玉、红玉、茜雪和刘姥姥、凤姐、巧姐儿两组人。
那茜雪和红玉曾经"狱神庙慰宝玉",而刘姥姥则帮助巧姐儿在狱神庙演出了一幕"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那么,这"狱神庙"到底是个什么所在呢?
红学家们议论纷纭,大致给出几个答案:
一是就字面解释,说是座破庙,名字叫"狱神庙";
二是说供奉着狱神的庙,或曰临时关押犯人的地方;
三是说可能是通假字,通"岳神庙"
是否还有别的说法,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旧年往平遥古城游玩时,在县衙后院参观十王庙和监狱,却忽有所感,对狱神庙有了我自己的一点猜测。
衙门是县官审案的地方,获罪之人当堂定案,直接就送到后院狱中关押了。
衙中后院有十王庙,亦向普通县民开放,距离关押犯人的监狱很近。可以想象倘若有犯人家属前来拜庙求神,若能疏通监管,或许可以准许犯人到庙中来与家属见上一面。
不过更为可信的还是直接探监。
平遥县衙大狱的建筑格局完全维持前清旧貌,也就是说与红楼梦成书是同一朝代的体制。狱中格局,乃是一面高墙,中有过道,另一边则是纵向排列的许多大小房间。进门第一间供奉着神像,挨次过去是几个单间,也就是"优等犯人"的住处,再往后才是通炕大房,群犯集聚之地。
很明显,进门单间供着的神就是狱神了,而家属探监时,大概不会走过长长过道去监房见面,而是将犯人带到进门处供奉狱神的单间会谈,也就相当于今天监狱的接待室了。而如果作者要为这个场所起个特定的名字,那么最恰当的称呼莫过于"狱神庙"了。
贾家"抄没"之后,众人关押入狱,刘姥姥、小红、茜雪等先后来探监,那红玉、茜雪想着的是"慰宝玉",而刘姥姥探望的大概就是凤姐了。而凤姐或许于此时托孤,请姥姥帮忙照顾自己的女儿巧姐儿。
或许此时巧姐儿也与凤姐一同关在狱中,而由刘姥姥求情带出甚至用青儿换出来,演了一出赵氏孤儿;也许这时候巧姐儿已经卖入青楼,而凤姐求刘姥姥代为寻访;又或许仅仅就是几句话,是凤姐在临终前自叹薄命,将女儿终身许给刘姥姥,订下了口头姻缘,而刘姥姥一言九鼎,后来就为了这口头承诺不辞劳苦,走遍大江南北寻找巧姐儿下落,终将她搭救出火坑。
无论上述哪一种,都可以称得上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完成了一段取名之谶。
至于我所以猜测是凤姐将巧姐儿许配与刘姥姥为孙媳,则是因为以刘姥姥为人,倘无凤姐亲口许诺,即使后来有恩于巧姐儿,即使巧姐儿曾经沦落为娼,也未必敢居恩图报,就这样把昔日的公侯千金收作孙媳,而要想方设法替她另结一门亲的,就如高鄂在续貂中所写的那样,说给了本村最富有的大地主公子为妻。
关于巧姐儿嫁板儿的暗示,书中有多次照应:
早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开篇,脂砚已经有一段回前批: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儿之归着。"
点明刘姥姥曾先后三进荣国府,然而前八十回中只写了"初进"与"二进",这"第三进",应该是后四十回的一个重要情节,并且关乎巧姐儿归宿。
而在刘姥姥出场之际,于"小小一个人家,向与荣府略有些瓜葛"后面,又有一句脂批:
"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
点明刘姥姥家后来竟成了荣府的正脉,也就是正经亲戚。那只有一个途径,就是结亲。既然是"巧"遇恩人,那么只能是与巧姐儿结亲了。而与巧姐儿结亲的人更是呼之欲出,只能是板儿了。
如果说上述几条还只是捕风捉影的话,那么下面这一回则是两个男女主角正式出场,并且有了第一次的交集。事见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忽见奶子抱了大姐儿来,大家哄他顽了一会。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玩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来与他才罢。那板儿因顽了半日佛手,此刻又两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见这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庚辰本在这一段中有两段双行夹批:
"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柚子即今香团之属也,应与缘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回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这是明明白白地写出,巧姐儿的未来,是嫁与了板儿为媳,再无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