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们把记忆遗失在电影院 (1/2)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黑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电影不但毁坏孩童的视力,更毁坏他的心灵。
——乌鲁奈
卡利普一醒来,就知道又下雪了。或许他在睡梦中早已知晓,感觉到一片寂静吞没了城市的喧嚣。乍醒时他还记得前面的那场梦,但才刚转头望窗外,便忘得一干二净。黑夜已深,卡利普用煤气炉始终烧得不够热的水洗了个澡,换上衣服。他拿起纸和笔来到桌前,坐下来,花了一点时间检查线索。他刮了胡子,穿上如梦很喜欢的那件人字呢夹克——耶拉也有一件完全相同的——然后在外面披上他的粗厚大外套。
雪已经停了。路旁停放的车辆和人行道上覆盖着几英寸深的积雪。星期六夜晚的购物人潮手里提着大包小包,颤颤巍巍地走路回家,仿佛他们正踩在外层空间某座星球软绵绵的地表,一时还无法适应步伐。
到了尼尚塔石广场,他很高兴看见主要大道已经空无一人。一家杂货店的门口照每天夜里的惯例架起一个摊子,摆上一叠叠裸女杂志和八卦报刊,卡利普从中间抽出一份隔天早晨的民族日报。他横越马路,走向街对面的餐馆,找了一个路上行人看不到的角落坐下,点了一份番茄汤和烤肉饼。趁食物上桌的空当,他把报纸拿到桌上,开始仔细读耶拉的周日专栏。
这篇也是多年前刊载过的文章之一。如今第二次读,卡利普仍记得其中几句耶拉的至理名言,有关于记忆。他一边啜饮咖啡,一边在文中做记号。步出餐馆后,他挥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巴克尔廓伊市郊的锡南帕夏区。
出租车行驶了很久,漫长的车程中,卡利普望着周围的景象,感觉自己并非身处伊斯坦布尔,而是在另一座城市里。古穆苏佑坡往下通往多尔马巴赫切的斜坡处,三辆市公交车互相穿插停靠,人群蜂拥而上。公车站和共乘小巴车站里没有半个人影。雪花落入城市,专横地压境而至,街灯渐暗,城市里独有的夜间活动沉寂了下来,四周顿失声息,仿佛退回到中世纪的单调夜晚,房舍的门窗紧闭,人行道上空荡荒凉。覆在清真寺圆顶、仓库、违章建筑上的积雪不是白色的,而是蓝色。卡利普看见紫唇蓝颊的流莺在阿克萨瑞街头徘徊、年轻人拿木梯子当雪橇从城墙上一路往下滑、停泊在公交车总站前的警察巡逻车不停地转动着蓝光、从总站发车的公交车里,乘客畏惧地向外张望。年老的出租车司机说了一个疑点重重的故事,关于很久以前某个不可思议的冬天,金角湾的水面冻结成冰。借助出租车内的顶灯,卡利普在耶拉的专栏上标满了各种数字、符号和字母,但依然什么都找不到。最后,司机抱怨说他没办法再往前开了,卡利普只好在锡南帕夏区下车,开始步行。
艳阳丘比他记忆中的还要靠近大马路。街道沿着窗帘掩蔽的两层楼水泥砖房(由原来的违章建筑改建而成),沿着阴暗无光的商店橱窗,平缓上坡,来到一个小广场处戛然而止。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阿塔图克的半身像(并不是一整座雕像),正是早晨他在市内电话簿地图上看到的那块长方形标示。一座不大不小的清真寺墙上写满了政治标语,他凭着记忆,选了旁边的一条路。
他甚至不愿意去想像如梦在眼前某一间破烂房子里,那些房子的排油烟管从窗户中伸出,阳台被压得向下倾斜。然而十年前,他曾经蹑手蹑脚来到敞开的窗口,看见了此刻他不愿意去想像的情景,仓皇之下,落荒而逃。那是一个炎热的八月傍晚,如梦穿着无袖印花棉洋装,坐在堆满纸张的餐桌前忙碌,一只手指卷着一缕卷发转呀转。她的丈夫背对窗户而坐,正在搅拌杯里的茶。一只即将啪地跌落的飞蛾,围着悬吊在顶头的光秃灯泡飞,一圈比一圈更摇晃。丈夫与妻子之间的桌子上,摆了一盘无花果和一瓶杀虫剂。卡利普清清楚楚地记得汤匙敲撞杯子的叮当作响,以及邻近树丛中夏蝉的唧唧鸣叫。不过他怎么也想不起有这么一个转角,旁边竖立着一根半埋在积雪中的路标,上头写着:瑞夫贝街。
他走完整条街后又折返。巷道的一头有几个小孩在掷雪球,另一头贴着一幅电影海报,一盏灯映亮了上面一个相貌平庸的女人,眼睛被涂黑,戳瞎。由于所有的屋子都是两层楼房,门上也都没有门牌号码,因此当卡利普第一次经过的时候,他漫不经心没有多注意。等到走第二趟时,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认出了那扇窗户、十年前他不屑碰触的那只门把以及那片晦暗、没有粉刷的墙壁。房子加盖了二楼,旁边增建了一座园圃,泥巴空地换成了水泥地。一楼室内漆黑一片。附有独立出入口的二楼,微蓝的电视屏幕光芒从紧闭的窗帘渗透出来。如同枪管般穿破墙壁指向马路的排油烟管,喷出一股硫磺色的烟雾,宣布着好消息:来访的不速之客打开门后,将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热食可吃,有温暖的炉火,还有一群傻盯着电视的热心好人。
卡利普小心翼翼地踩上积雪的台阶,每一步都伴着隔壁空地上一条狗儿的吠叫。“我只要跟如梦讲一下话就好!”卡利普自言自语,但其实也搞不清楚心里究竟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对她前夫说。等见到她后,他会要求她解释在道别信中没有讲明的理由,接着他会叫她马上回家收拾所有她的东西,她的书、香烟、凑不成对的丝袜、空药瓶、她的发饰、她那些眼镜的盒子、吃了一半的巧克力、她的细长发夹、她孩提时代的木鸭子玩具,然后,离开,别再回来。“每一件关于你的物品,都带给我难以承受的痛楚。”由于他没办法当着那家伙的面说出这些,所以他最好能说服如梦到另一个地方去坐下来说话“像成年人一样”等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开始以“成年人”的样子对谈,这时,或许也有可能说服如梦别的事情。只不过,这附近除了全是男人的咖啡馆外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该上哪儿找这么一个谈话的地点?卡利普先是听见小孩的声音(妈,开门!),接着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女人显然绝不是他的妻子、他二十多年来爱恋的对象、他从小到大的挚友。顿时他才明白,到这里来找如梦是件多么愚蠢的行为。他本想临阵脱逃,但门已经开了。卡利普一眼便认出妻子的前夫,但对方却不认得卡利普。他是个中等年纪、中等身高的男人,正如卡利普所想像的那样。从今以后,卡利普也永远不会再想起这么样的一个人。
前夫花了一点时间,让眼睛习惯外头危险世界的黑暗,卡利普也静待着对方慢慢认出他来。与此同时,好奇的脑袋一颗颗冒出来,先是妻子,然后是小孩,接着是另一个小孩,询问着:“爸,是谁呀?”爸爸被问倒了,在原地呆愣了好一会儿。卡利普决定抓住机会溜掉而不要进屋,连忙一口气把自己来访的理由交代清楚。
他很抱歉三更半夜打扰他们,可是他实在是不得已。今天他之所以来到他们家——改天会再来正式拜访(甚至带如梦一起)——是为了调查关于某个人、某个名字的一些资料,事关重大,极为迫切。他正在替一个被诬告谋杀的大学生辩护,噢不,事实上的确有人死了,只不过真正的杀人凶手行踪飘忽,像个鬼魅似的在城市游走,曾经有一度
故事一讲完,卡利普立刻被簇拥进屋。他才脱下鞋子,马上面前就呈上一双太小的拖鞋,手里就被塞进一杯咖啡,并且被告知说热茶马上泡好。卡利普又复述一遍那位可疑人士的姓名(捏造一个截然不同的名字以防万一),如梦的前夫便接下话头。聆听着男人滔滔不绝的铺陈,卡利普可以想见这些故事含有强烈的麻醉效果,很快地自己将失去知觉,走不出大门。事后,他记得自己当时曾想过,说不定在那儿多待一会儿,就能够发现一些关于如梦的线索,至少有一点蛛丝马迹,然而这种想法更像是晚期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前的自我欺骗。他好不容易终于走出了那扇他以为永远不会再开启的大门,这时他已经聆听了如梦前夫如水库泄洪般奔流泉涌地讲了两个小时的故事,并从中得知以下事实: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事情,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知道,比如说,大多数东欧和美国的犹太人,都是犹太哈扎尔王国的后裔,一千年前定居于伏尔加河与高加索山之间。我们也知道,哈扎尔人事实上是一个接受犹太教的土耳其部族。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之间血脉相连,关系极其密切。多么有意思啊!过去二十个世纪以来,这两个形同手足的民族四处迁徙,势力此消彼长,仿佛同时在一首神秘乐曲的伴奏下跳舞,但始终碰不在一起,总是错身而过,像一对绝望的孪生兄弟,注定一辈子纠缠不清。
地图拿来后,卡利普马上从故事的麻醉剂中苏醒,他站起身,动了动被暖气烘得懒洋洋的肌肉,然后望着摊开在桌子上的故事书,他惊异地看着充满了故事的地图上用绿色钢珠笔标满的箭号。
主人开始说,他认为历史的对称性是件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我们现在经历了多少幸福快乐,到头来便将经历多少悲惨痛苦,诸如此类。
首先,一个新国家将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之间兴起。这一回,他们不会像一千年前那样,引进新移民来组织这个新国家。相反的,他们会把旧居民改造成为符合他们理想的“新人类”甚至不需要读过伊本赫勒敦,谁都猜得出,为了改造我们,他们必须切断我们的记忆,把我们变成一群没有过去、没有历史、没有时代背景的游魂。众所周知,博斯普鲁斯区山坡上和贝尤鲁小巷里有几所阴郁的传教士学校,那里的人给学生喝下熏衣草色的液体,以摧毁我们的国家意识。(“记住这个颜色的名称。”妈妈一边专心听她丈夫讲话一边说。)后来引发了一些化学后遗症,西方团体基于“人道立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鲁莽而危险。从此以后,他们便采取一种“较为温和”、有效也更为长久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他们的“音乐—电影”
显而易见,此种电影方法是利用美丽女人的脸蛋图像、教堂管风琴整齐而辉煌的音乐、令人联想到赞美诗的视觉重复技法,以及各式各样抓住观众视线的画面——酒、枪、飞... -->>
电影不但毁坏孩童的视力,更毁坏他的心灵。
——乌鲁奈
卡利普一醒来,就知道又下雪了。或许他在睡梦中早已知晓,感觉到一片寂静吞没了城市的喧嚣。乍醒时他还记得前面的那场梦,但才刚转头望窗外,便忘得一干二净。黑夜已深,卡利普用煤气炉始终烧得不够热的水洗了个澡,换上衣服。他拿起纸和笔来到桌前,坐下来,花了一点时间检查线索。他刮了胡子,穿上如梦很喜欢的那件人字呢夹克——耶拉也有一件完全相同的——然后在外面披上他的粗厚大外套。
雪已经停了。路旁停放的车辆和人行道上覆盖着几英寸深的积雪。星期六夜晚的购物人潮手里提着大包小包,颤颤巍巍地走路回家,仿佛他们正踩在外层空间某座星球软绵绵的地表,一时还无法适应步伐。
到了尼尚塔石广场,他很高兴看见主要大道已经空无一人。一家杂货店的门口照每天夜里的惯例架起一个摊子,摆上一叠叠裸女杂志和八卦报刊,卡利普从中间抽出一份隔天早晨的民族日报。他横越马路,走向街对面的餐馆,找了一个路上行人看不到的角落坐下,点了一份番茄汤和烤肉饼。趁食物上桌的空当,他把报纸拿到桌上,开始仔细读耶拉的周日专栏。
这篇也是多年前刊载过的文章之一。如今第二次读,卡利普仍记得其中几句耶拉的至理名言,有关于记忆。他一边啜饮咖啡,一边在文中做记号。步出餐馆后,他挥手招了一辆出租车,前往巴克尔廓伊市郊的锡南帕夏区。
出租车行驶了很久,漫长的车程中,卡利普望着周围的景象,感觉自己并非身处伊斯坦布尔,而是在另一座城市里。古穆苏佑坡往下通往多尔马巴赫切的斜坡处,三辆市公交车互相穿插停靠,人群蜂拥而上。公车站和共乘小巴车站里没有半个人影。雪花落入城市,专横地压境而至,街灯渐暗,城市里独有的夜间活动沉寂了下来,四周顿失声息,仿佛退回到中世纪的单调夜晚,房舍的门窗紧闭,人行道上空荡荒凉。覆在清真寺圆顶、仓库、违章建筑上的积雪不是白色的,而是蓝色。卡利普看见紫唇蓝颊的流莺在阿克萨瑞街头徘徊、年轻人拿木梯子当雪橇从城墙上一路往下滑、停泊在公交车总站前的警察巡逻车不停地转动着蓝光、从总站发车的公交车里,乘客畏惧地向外张望。年老的出租车司机说了一个疑点重重的故事,关于很久以前某个不可思议的冬天,金角湾的水面冻结成冰。借助出租车内的顶灯,卡利普在耶拉的专栏上标满了各种数字、符号和字母,但依然什么都找不到。最后,司机抱怨说他没办法再往前开了,卡利普只好在锡南帕夏区下车,开始步行。
艳阳丘比他记忆中的还要靠近大马路。街道沿着窗帘掩蔽的两层楼水泥砖房(由原来的违章建筑改建而成),沿着阴暗无光的商店橱窗,平缓上坡,来到一个小广场处戛然而止。广场上矗立着一座阿塔图克的半身像(并不是一整座雕像),正是早晨他在市内电话簿地图上看到的那块长方形标示。一座不大不小的清真寺墙上写满了政治标语,他凭着记忆,选了旁边的一条路。
他甚至不愿意去想像如梦在眼前某一间破烂房子里,那些房子的排油烟管从窗户中伸出,阳台被压得向下倾斜。然而十年前,他曾经蹑手蹑脚来到敞开的窗口,看见了此刻他不愿意去想像的情景,仓皇之下,落荒而逃。那是一个炎热的八月傍晚,如梦穿着无袖印花棉洋装,坐在堆满纸张的餐桌前忙碌,一只手指卷着一缕卷发转呀转。她的丈夫背对窗户而坐,正在搅拌杯里的茶。一只即将啪地跌落的飞蛾,围着悬吊在顶头的光秃灯泡飞,一圈比一圈更摇晃。丈夫与妻子之间的桌子上,摆了一盘无花果和一瓶杀虫剂。卡利普清清楚楚地记得汤匙敲撞杯子的叮当作响,以及邻近树丛中夏蝉的唧唧鸣叫。不过他怎么也想不起有这么一个转角,旁边竖立着一根半埋在积雪中的路标,上头写着:瑞夫贝街。
他走完整条街后又折返。巷道的一头有几个小孩在掷雪球,另一头贴着一幅电影海报,一盏灯映亮了上面一个相貌平庸的女人,眼睛被涂黑,戳瞎。由于所有的屋子都是两层楼房,门上也都没有门牌号码,因此当卡利普第一次经过的时候,他漫不经心没有多注意。等到走第二趟时,他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认出了那扇窗户、十年前他不屑碰触的那只门把以及那片晦暗、没有粉刷的墙壁。房子加盖了二楼,旁边增建了一座园圃,泥巴空地换成了水泥地。一楼室内漆黑一片。附有独立出入口的二楼,微蓝的电视屏幕光芒从紧闭的窗帘渗透出来。如同枪管般穿破墙壁指向马路的排油烟管,喷出一股硫磺色的烟雾,宣布着好消息:来访的不速之客打开门后,将会发现这里不仅有热食可吃,有温暖的炉火,还有一群傻盯着电视的热心好人。
卡利普小心翼翼地踩上积雪的台阶,每一步都伴着隔壁空地上一条狗儿的吠叫。“我只要跟如梦讲一下话就好!”卡利普自言自语,但其实也搞不清楚心里究竟是在对自己说还是对她前夫说。等见到她后,他会要求她解释在道别信中没有讲明的理由,接着他会叫她马上回家收拾所有她的东西,她的书、香烟、凑不成对的丝袜、空药瓶、她的发饰、她那些眼镜的盒子、吃了一半的巧克力、她的细长发夹、她孩提时代的木鸭子玩具,然后,离开,别再回来。“每一件关于你的物品,都带给我难以承受的痛楚。”由于他没办法当着那家伙的面说出这些,所以他最好能说服如梦到另一个地方去坐下来说话“像成年人一样”等他们来到这个地方,开始以“成年人”的样子对谈,这时,或许也有可能说服如梦别的事情。只不过,这附近除了全是男人的咖啡馆外没有别的地方可去,他该上哪儿找这么一个谈话的地点?卡利普先是听见小孩的声音(妈,开门!),接着是一个女人的声音。这个女人显然绝不是他的妻子、他二十多年来爱恋的对象、他从小到大的挚友。顿时他才明白,到这里来找如梦是件多么愚蠢的行为。他本想临阵脱逃,但门已经开了。卡利普一眼便认出妻子的前夫,但对方却不认得卡利普。他是个中等年纪、中等身高的男人,正如卡利普所想像的那样。从今以后,卡利普也永远不会再想起这么样的一个人。
前夫花了一点时间,让眼睛习惯外头危险世界的黑暗,卡利普也静待着对方慢慢认出他来。与此同时,好奇的脑袋一颗颗冒出来,先是妻子,然后是小孩,接着是另一个小孩,询问着:“爸,是谁呀?”爸爸被问倒了,在原地呆愣了好一会儿。卡利普决定抓住机会溜掉而不要进屋,连忙一口气把自己来访的理由交代清楚。
他很抱歉三更半夜打扰他们,可是他实在是不得已。今天他之所以来到他们家——改天会再来正式拜访(甚至带如梦一起)——是为了调查关于某个人、某个名字的一些资料,事关重大,极为迫切。他正在替一个被诬告谋杀的大学生辩护,噢不,事实上的确有人死了,只不过真正的杀人凶手行踪飘忽,像个鬼魅似的在城市游走,曾经有一度
故事一讲完,卡利普立刻被簇拥进屋。他才脱下鞋子,马上面前就呈上一双太小的拖鞋,手里就被塞进一杯咖啡,并且被告知说热茶马上泡好。卡利普又复述一遍那位可疑人士的姓名(捏造一个截然不同的名字以防万一),如梦的前夫便接下话头。聆听着男人滔滔不绝的铺陈,卡利普可以想见这些故事含有强烈的麻醉效果,很快地自己将失去知觉,走不出大门。事后,他记得自己当时曾想过,说不定在那儿多待一会儿,就能够发现一些关于如梦的线索,至少有一点蛛丝马迹,然而这种想法更像是晚期病人接受手术治疗前的自我欺骗。他好不容易终于走出了那扇他以为永远不会再开启的大门,这时他已经聆听了如梦前夫如水库泄洪般奔流泉涌地讲了两个小时的故事,并从中得知以下事实: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很多事情,其实我们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知道,比如说,大多数东欧和美国的犹太人,都是犹太哈扎尔王国的后裔,一千年前定居于伏尔加河与高加索山之间。我们也知道,哈扎尔人事实上是一个接受犹太教的土耳其部族。然而我们并不知道,其实土耳其人和犹太人之间血脉相连,关系极其密切。多么有意思啊!过去二十个世纪以来,这两个形同手足的民族四处迁徙,势力此消彼长,仿佛同时在一首神秘乐曲的伴奏下跳舞,但始终碰不在一起,总是错身而过,像一对绝望的孪生兄弟,注定一辈子纠缠不清。
地图拿来后,卡利普马上从故事的麻醉剂中苏醒,他站起身,动了动被暖气烘得懒洋洋的肌肉,然后望着摊开在桌子上的故事书,他惊异地看着充满了故事的地图上用绿色钢珠笔标满的箭号。
主人开始说,他认为历史的对称性是件无可辩驳的事实,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准备,我们现在经历了多少幸福快乐,到头来便将经历多少悲惨痛苦,诸如此类。
首先,一个新国家将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与达达尼尔海峡之间兴起。这一回,他们不会像一千年前那样,引进新移民来组织这个新国家。相反的,他们会把旧居民改造成为符合他们理想的“新人类”甚至不需要读过伊本赫勒敦,谁都猜得出,为了改造我们,他们必须切断我们的记忆,把我们变成一群没有过去、没有历史、没有时代背景的游魂。众所周知,博斯普鲁斯区山坡上和贝尤鲁小巷里有几所阴郁的传教士学校,那里的人给学生喝下熏衣草色的液体,以摧毁我们的国家意识。(“记住这个颜色的名称。”妈妈一边专心听她丈夫讲话一边说。)后来引发了一些化学后遗症,西方团体基于“人道立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鲁莽而危险。从此以后,他们便采取一种“较为温和”、有效也更为长久的解决之道,这就是他们的“音乐—电影”
显而易见,此种电影方法是利用美丽女人的脸蛋图像、教堂管风琴整齐而辉煌的音乐、令人联想到赞美诗的视觉重复技法,以及各式各样抓住观众视线的画面——酒、枪、飞...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