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绿血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杨燹再一次回头时,汽车已毫不容情地载着她远去。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太使他意外了。他发现身边的黄小嫚在心神不宁地窥视他,他才察觉刚才那一系列表现太过分了,他起码不应该撇下她去追车子。
“一个熟人。”他轻描淡写地对她解释。事实也是这样,他和乔怡目前充其量也只是熟人关系了。
黄小嫚依然用那双色素很浅的眼睛盯着他。她信还是不信?他安慰地拍拍她的肩。
天很好。傍晚了,阳光经过一天的熔炼,这时显得很浓,简直象金红色的雾。天边愈来愈深的晚照仿佛是阳光的沉淀物。在这个盆地城市,有晚霞的天是不多的。
“看见了吗?晚霞?”他强打精神,但毫无效果。黄小嫚显得心事重重,每抬一下眼皮都显得很疲乏。
她又怎么了?
他只得无言地陪着她继续散步。自从她出了医院,他每天下午都陪她到热闹的地方,或环境较美的地方散步。她对一切都兴致很高,适才还指着一个模样滑稽的胖老头发笑,怎么突然间又变得这样忧郁?她的忧郁是真实的,不是那种妙龄少女故作媚态而佯装的。她那忧郁的神情任谁看了都会打寒噤,那眼神近乎一个心如槁灰的老人。杨燹心疼她。
“你去吧,我一个人”她忽然说。
“你让我去哪儿?”
她望着汽车消失的方向:“你去吧。”
杨燹吓了一跳,他看见她背转身去抹掉两颗亮晶晶的东西。难道她的病情又有反复?出院一个星期来她的状况很稳定啊“真捣乱,”杨燹真切地笑笑,又用手在她头上捋了一把(她的身高只及杨燹腋窝)“怎么了?是我惹你了吗?”他替她擦了擦眼泪“你呀你呀,真捣乱。”
她忽然双手捏住他的手,有些歇斯底里地:“你不要走!”
“当然。”他冲她挤挤眼。他知道每当这种时候,他的表情不能太认真。果然,过了一会,她平静了些。
从自卫还击前线回来,黄小嫚和战友们一道披着彩带,佩上红花,被锣鼓接去送来,到处接受别人的采访,还参加了“功臣报告团”她的脸整日兴奋得红里透亮,两眼空前地烁烁发光,说话声音也响了,那股神情简直象得了甲状腺机能亢进。有一天,她正在省委礼堂与两百多名参战功臣一起观看专场电影,被剧场的大喇叭喊了出去。门口,一个老头儿迎上来,象要抱住她。她惊呆了,闪向一旁。那老头流着泪,伸着两只扑了空的胳膊颤声说:“小嫚,我是爸爸呀!你不记得我了?”
她打量着这个瘦小的、戴金丝眼镜、穿着高档毛料中山装的老头儿,惊讶得几乎要尖声叫喊起来。她随时想撒腿逃走。
老父亲对她讲起刚刚发生的巨变:他调到北京了,彻底平反了,他的著作在书店再次出现了老头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面说一面不时用手去抚摸女儿的头,而每当他出现一个亲昵举动时,女儿就象怕挨打似的眨眨眼。
当晚,他领着她住到全省最高级的宾馆里。宾馆的房间里有两张床,爸爸说他们可以躺在床上好好聊聊。是啊,要聊的太多了,从女儿三岁时起父亲就失去了父亲的权利,一别就是二十余年。
小嫚坐在沙发上,听父亲语无伦次地絮叨。下半夜,老头儿终于在絮叨中睡去,她脱了鞋悄悄走进卫生间,别上门,她怎么能与陌生的老头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呢?爸爸,你出现得太突然了。啊,爸爸多体面,爸爸多慈祥,爸爸似乎胜过一切爸爸但爸爸毕竟太陌生了。她用两只手背轮番抹着不断落下来的泪,她已经好久不哭了。她从此和别人一样,有了个亲爸爸。卫生间中央镶着一面大镜子。她对着镜子练习“爸爸”的发音,她决心在爸爸一早醒来时,就扑上去喊他。但她觉得怎么也练不好,怎么都觉得别扭,因为这个“爸爸”是她所有词汇中最生琉的。她可从来不管继父叫爸爸。
可是,第二天早晨,她被送进了医院。因为她忽然谁也不认识了,只是一阵接一阵地笑,一声接一声地喊着“爸爸”
杨燹和其他战友闻讯赶到军区总医院精神病科,医生不让进去。老父亲呆呆地坐在病室外。喃喃道:“别去看她。别去看,那种治疗太残酷了。”
战友们走了,杨燹留下来陪伴老头儿。
“你明白吗?这都怪我呀”老头儿的精神似乎也出现了危机“我要不这么急着来找她就好了。你明白吗?她小时候吃的苦太多了。心灵受到那么大的摧残。一下子,突然有个人跑来对她说:我是你亲爸爸。她哪里受得住这样的刺激她小时候是为了我吃苦头,现在又是因为我得了这个病”
杨燹向医生要来黄小嫚的病历,上面写着:兴奋型精神分裂症。
“你明白吗?都是因为我呀!”老头捶胸顿足。
杨燹怕老头儿也出什么差错,赶紧把他劝走了。他替他买了飞机票,几天后送他回北京了。自那以后,他决心承担起照料黄小嫚的义务。恰好部队通知他留在省城,参加为期两年的干部进修。他每个星期日总要蹬三十里路的自行车去看望她。两年来,她时好时坏,不过大趋势是渐渐康复。目前总算出院。
他越来越相信,唯有自己能使这个姑娘幸福。和她结婚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他何曾在乎过别人怎样想?
进修结束了,有一个月的休假,他准备在这期间把婚事办了。将来她跟他一道去山青水绿的滇藏地区,在那里她会获得一个新的心灵。那里的人没有成见,也不懂得歧视。
这时黄小嫚忽然问:“刚才,喊你的是乔怡,对吧?”
原来她听出来了。她刚才的情绪出现了那么大的波动,症结原来在此。
不去想她——那个乔怡。不是和她早已结束了吗?
这一切是怎样结束的?乔怡在想。她失魂落魄地下了车,在这个莫名其妙的站。她打算去哪儿?是想去追他、去跟踪他,象个密探那样弄清他身边的姑娘是谁吗?
谁给你这权利?她问自己。
初恋,这个甜蜜的字眼如今变味了。当时大家半真半假地把他的离去叫作“发配”人们指责这“发配”的祸源在她。
一辆银灰色小轿车停在宣传队的小院门口,那车拉着窗帘,显出庄重和神秘的样子。
两个不苟言笑的人夹着黑色公文包进了队部办公室,徐教导员和其他领导首先被传唤进去。
办公室所有的门窗都关上了。一会儿,门开了条缝,某人被单独叫进去,出来时脸上显出“事态严重”的神色。
几乎所有人都进去了,又出来了。最后轮到了乔怡。
他们显然在传她之前已看了档案,一见她便先发制人地说起她的家庭背景,再由此推理,引出她一贯“意识复杂”的表现。她站着,他们坐着。“听说你和杨燹”她立即申明他们的关系,免得他们继续意味深长地晃着头。然后他们问起什么重大谣言,这谣言牵连着用阿拉伯数字做代号的政治案件。
“不,我不知道哇”她从来没受过那样的惊吓,包括外婆死在大街上。
“杨燹现在哪里?”
“在北京,队里让他去买乐谱架。”她的回答得到徐教导员的证实。
“他从北京给你发来一封信,不是么?”
“是”
“长达二十四页纸?”
“我没数过”
“你看,我们什么都已经清楚了,找你不过做个形式上的核实,再就是看看你的态度”
接着他们问起信的内容。她缄默着只听“啪”一只手拍在桌上:“你说不说对我们无所谓,只是请想想你自己!和一个思想极其反动的人”
杨燹?反动?她感到天花板在转,空气中的氧离子突然全没了。她要站不住了。记得是徐教导员把他那张椅子端给了她,还在她肩上捺了捺。
她怎么会昏了头,怎么会身不由己?她去把那封信拿了来,连同她对組织的真诚一起交给了他们。她由衷地认为,从此他们不会来找杨燹麻烦了,因为他们那样诚恳地许诺,说是顶多批评教育一下
第二天,乐队指挥廖崎急扯白脸地找到乔怡,说有两个人闯到杨燹宿舍,撬开抽屉翻得一塌糊涂,最后把他所有的笔记本都拿走了。廖崎当时指控他们那样做是不尊重人格,他们冷笑道“哼哼,他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他搞得不好就是‘现行’!”
乔怡捂住脸:“你别说了!你别来吓唬我了!这下你可解了恨,谁不知你恨他,你和他有仇,巴不得他倒楣”
完全失去理智的乔怡全不理会廖崎的赌咒发誓。他看她恸哭,只得讷讷走开,一
果然,不几天,杨燹的日记被公开了:用铅印的仿宋体,赫然公诸于质地优良的文件专用纸上。他的苦闷、他的烦恼、他的疑问、他的怨恨,被划上了粗粗的黑杠,以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乔怡问天:人格呢?诺言呢?良心呢?
骗局象一根打了活扣的绳子,它伸进乔怡心里,套住了某一处,然后开始拉呀拽呀。他们索走了他们需要的!而她的心,从此缺了一块。
仍是那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停在门口。杨燹夹在两个毫无表情的人中间,下了车。他的领章和帽徽已经不见了。据说有那一种小屋,专为犯了重大政治错误的人所设置。几十天的禁闭使他两眼深陷,似乎对一切人都带着蔑视。当晚,乔怡在锅炉房打开水。锅炉房总是没有灯的,热腾腾的蒸气中,她看见他的身影站在门口,或许他早就站在那里观察她了。她抬起头,他们不知在黑暗里对峙了多久。她满心的疚痛与悔恨化为冰凉的泪水淹了一脸她扑向他,希望他给予哪怕一丝一毫的谅解,而他让开了。黑暗中“啪”的—声,一记耳光打在她脸上,她懵了——不,她清醒了,一切都完蛋了。他就这样告别了她,以他的方式,告别了他们五年的爱。她在那天晚上想到了死
第二天杨燹走了。他要求到很远的大山里,去伐木,去“改造”
黑暗里,他离她很近。他的眼睛象野猫一样适应黑暗:“我早看见你了,你老想往别人后面缩。”他说。没准脸上仍带着嘲笑。
她咽了口冰冷的唾沫,全身的血也在一瞬间变得冰冷。什么都远了:战争、枪声、危险、攒动的人影,以及她自己正忙乱着的躯体、四肢。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世界,无声息的寂寥空间,她和他相遇——超乎一切感应的内质相遇。
“怎么会这样巧?”她的血肉之躯终于发出点声音。
“怎么会这样不巧。”他反驳。他俩同时去抬第二副担架。她跟不上他的动作和脚步,大声喘着气。汗随着一绺鬓淌下来,淌进嘴里,似乎也是冷的。他并不怜悯她,对她说:“你实在不能和我搭档。再用点劲不行吗?”
在抬第三副担架的时侯,她几乎一头栽下去。他不耐烦地用鼻子喷着气,她轻声问“你还恨我吗?”
“什么?”
“你是不是还在恨我了”
他机器一样忙碌着“这无关紧要了。”
“可对我很要紧!”
“那我教换句话,是没必要了。”
一股热烘烘的汗味混在硝烟味里。战争中,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滑稽,哪怕曾被每个人很看重的事,就象他说的:没必要。“没必要”包含着多大的忍耐和宽容,又包含着时间严酷的不可逆性。她祈求得到一个向他倾诉愧疚的机会,而他却说——没必要。既如此,命运又何必让他们在这黑夜的、狼坑不平的异国公路上相遇呢?
杨燹想起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这里,这个大银杏树下的小邮局。她当时双手捏着一只雪白的信封,放在胸口,象易卜生笔下的索尔薇格——假如那封信换成一本圣经的话
怎么又去想她?杨燹把自己的思绪强行扭送到现实中来。他身边走着的永远不再会是她,而是黄小嫚。
黄小嫚,别人叫她“小耗子”这是个可怜的姑娘。她生得十分矮小,脸色黄巴巴的,并显出一种奇怪的老相。她打量任何东西都怯生生的,即便对将与她终生为伴的杨燹也绝不敢正视。她常常趁他不备时从斜下方发来窥探的目光,而当他打算与之交流,她却又眨眨眼把目光掉开了。她尤其害怕杨燹向她注目,每当这时她就近乎可怜巴巴地笑笑,那意思象在说;别瞅我,我可没什么值得你瞅的。
他要和这个被人称作“小耗子”的姑娘结婚。这是他的选择。两年前,他收到乔怡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不长,语气也很淡漠。这个聪明的姑娘虽然绕开一切情感暗礁,目的地却十分明确——企望恢复关系。她在信中不动声色地为自己说情。他没有回信。他何尝不想回信?但那时他已在黄小嫚和她之间作了选择。他无法让自己信服这选择没有痛苦。他甚至恨恨地想:将来哪个家伙得到乔怡,他可是走运透了。这选择本来还算平静,可她偏偏在这时候出现了!他警告自己:当心,你要乱套了。
“冷吗?”他稍稍弓下腰,替黄小嫚紧紧领扣。
她眼神躲躲闪闪,笑起来也迟迟疑疑。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因此释放每一种情绪时都十分警惕。尤其是笑,她总是竭力抑制着,生怕一发不可收拾。她从小至今何曾真正笑过?老天真会作弄她,居然让她在病中没完没了地笑。那笑声杨燹从来不敢去回想。
走着,杨燹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棵大银杏树从第一次见到乔怡,从他和她相互对视的第一眼,杨燹就预感到和这个姑娘之间将发生什么。
她——这女兵站在大银杏树下,等着邮局开门。什么信,这么急?她的脸太白了,双颊没有他理想中那种少女的红晕。她可不是他素来欣赏的那类少女形象。说实话,她倒象个头一次瞒着嬷嬷跑出来的小修女。军装在她身上显得发飘,军帽下居然没有一根“刘海儿”他鬼使神差地在不远处停下脚,定定地打量起她来。
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脸,对他这种不太礼貌的打量感到吃惊,甚至有点恼火。
“请问,你大概是xx军宣传队的吧?”这时非说句什么,两个人就都有台阶可下了。
她却依然看着他,不做声,眼睛很聪明地闪了闪,仿佛说:别来这套了吧——与姑娘搭讪一般都这么开始。
“对不起,请问灯笼巷5号往哪里走?”
“往前,再往右。”她眼光落在他那方方正正的背包和一把中提琴上。
“谢谢”
“不用。可你说的是本地话呀。”
“本地话怎么了?”
“本地人难道不知本地有个灯笼巷?”
“我哪能大小巷子全知道?”
... -->>
杨燹再一次回头时,汽车已毫不容情地载着她远去。她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太使他意外了。他发现身边的黄小嫚在心神不宁地窥视他,他才察觉刚才那一系列表现太过分了,他起码不应该撇下她去追车子。
“一个熟人。”他轻描淡写地对她解释。事实也是这样,他和乔怡目前充其量也只是熟人关系了。
黄小嫚依然用那双色素很浅的眼睛盯着他。她信还是不信?他安慰地拍拍她的肩。
天很好。傍晚了,阳光经过一天的熔炼,这时显得很浓,简直象金红色的雾。天边愈来愈深的晚照仿佛是阳光的沉淀物。在这个盆地城市,有晚霞的天是不多的。
“看见了吗?晚霞?”他强打精神,但毫无效果。黄小嫚显得心事重重,每抬一下眼皮都显得很疲乏。
她又怎么了?
他只得无言地陪着她继续散步。自从她出了医院,他每天下午都陪她到热闹的地方,或环境较美的地方散步。她对一切都兴致很高,适才还指着一个模样滑稽的胖老头发笑,怎么突然间又变得这样忧郁?她的忧郁是真实的,不是那种妙龄少女故作媚态而佯装的。她那忧郁的神情任谁看了都会打寒噤,那眼神近乎一个心如槁灰的老人。杨燹心疼她。
“你去吧,我一个人”她忽然说。
“你让我去哪儿?”
她望着汽车消失的方向:“你去吧。”
杨燹吓了一跳,他看见她背转身去抹掉两颗亮晶晶的东西。难道她的病情又有反复?出院一个星期来她的状况很稳定啊“真捣乱,”杨燹真切地笑笑,又用手在她头上捋了一把(她的身高只及杨燹腋窝)“怎么了?是我惹你了吗?”他替她擦了擦眼泪“你呀你呀,真捣乱。”
她忽然双手捏住他的手,有些歇斯底里地:“你不要走!”
“当然。”他冲她挤挤眼。他知道每当这种时候,他的表情不能太认真。果然,过了一会,她平静了些。
从自卫还击前线回来,黄小嫚和战友们一道披着彩带,佩上红花,被锣鼓接去送来,到处接受别人的采访,还参加了“功臣报告团”她的脸整日兴奋得红里透亮,两眼空前地烁烁发光,说话声音也响了,那股神情简直象得了甲状腺机能亢进。有一天,她正在省委礼堂与两百多名参战功臣一起观看专场电影,被剧场的大喇叭喊了出去。门口,一个老头儿迎上来,象要抱住她。她惊呆了,闪向一旁。那老头流着泪,伸着两只扑了空的胳膊颤声说:“小嫚,我是爸爸呀!你不记得我了?”
她打量着这个瘦小的、戴金丝眼镜、穿着高档毛料中山装的老头儿,惊讶得几乎要尖声叫喊起来。她随时想撒腿逃走。
老父亲对她讲起刚刚发生的巨变:他调到北京了,彻底平反了,他的著作在书店再次出现了老头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一面说一面不时用手去抚摸女儿的头,而每当他出现一个亲昵举动时,女儿就象怕挨打似的眨眨眼。
当晚,他领着她住到全省最高级的宾馆里。宾馆的房间里有两张床,爸爸说他们可以躺在床上好好聊聊。是啊,要聊的太多了,从女儿三岁时起父亲就失去了父亲的权利,一别就是二十余年。
小嫚坐在沙发上,听父亲语无伦次地絮叨。下半夜,老头儿终于在絮叨中睡去,她脱了鞋悄悄走进卫生间,别上门,她怎么能与陌生的老头同住在一间屋子里呢?爸爸,你出现得太突然了。啊,爸爸多体面,爸爸多慈祥,爸爸似乎胜过一切爸爸但爸爸毕竟太陌生了。她用两只手背轮番抹着不断落下来的泪,她已经好久不哭了。她从此和别人一样,有了个亲爸爸。卫生间中央镶着一面大镜子。她对着镜子练习“爸爸”的发音,她决心在爸爸一早醒来时,就扑上去喊他。但她觉得怎么也练不好,怎么都觉得别扭,因为这个“爸爸”是她所有词汇中最生琉的。她可从来不管继父叫爸爸。
可是,第二天早晨,她被送进了医院。因为她忽然谁也不认识了,只是一阵接一阵地笑,一声接一声地喊着“爸爸”
杨燹和其他战友闻讯赶到军区总医院精神病科,医生不让进去。老父亲呆呆地坐在病室外。喃喃道:“别去看她。别去看,那种治疗太残酷了。”
战友们走了,杨燹留下来陪伴老头儿。
“你明白吗?这都怪我呀”老头儿的精神似乎也出现了危机“我要不这么急着来找她就好了。你明白吗?她小时候吃的苦太多了。心灵受到那么大的摧残。一下子,突然有个人跑来对她说:我是你亲爸爸。她哪里受得住这样的刺激她小时候是为了我吃苦头,现在又是因为我得了这个病”
杨燹向医生要来黄小嫚的病历,上面写着:兴奋型精神分裂症。
“你明白吗?都是因为我呀!”老头捶胸顿足。
杨燹怕老头儿也出什么差错,赶紧把他劝走了。他替他买了飞机票,几天后送他回北京了。自那以后,他决心承担起照料黄小嫚的义务。恰好部队通知他留在省城,参加为期两年的干部进修。他每个星期日总要蹬三十里路的自行车去看望她。两年来,她时好时坏,不过大趋势是渐渐康复。目前总算出院。
他越来越相信,唯有自己能使这个姑娘幸福。和她结婚也许在别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可他何曾在乎过别人怎样想?
进修结束了,有一个月的休假,他准备在这期间把婚事办了。将来她跟他一道去山青水绿的滇藏地区,在那里她会获得一个新的心灵。那里的人没有成见,也不懂得歧视。
这时黄小嫚忽然问:“刚才,喊你的是乔怡,对吧?”
原来她听出来了。她刚才的情绪出现了那么大的波动,症结原来在此。
不去想她——那个乔怡。不是和她早已结束了吗?
这一切是怎样结束的?乔怡在想。她失魂落魄地下了车,在这个莫名其妙的站。她打算去哪儿?是想去追他、去跟踪他,象个密探那样弄清他身边的姑娘是谁吗?
谁给你这权利?她问自己。
初恋,这个甜蜜的字眼如今变味了。当时大家半真半假地把他的离去叫作“发配”人们指责这“发配”的祸源在她。
一辆银灰色小轿车停在宣传队的小院门口,那车拉着窗帘,显出庄重和神秘的样子。
两个不苟言笑的人夹着黑色公文包进了队部办公室,徐教导员和其他领导首先被传唤进去。
办公室所有的门窗都关上了。一会儿,门开了条缝,某人被单独叫进去,出来时脸上显出“事态严重”的神色。
几乎所有人都进去了,又出来了。最后轮到了乔怡。
他们显然在传她之前已看了档案,一见她便先发制人地说起她的家庭背景,再由此推理,引出她一贯“意识复杂”的表现。她站着,他们坐着。“听说你和杨燹”她立即申明他们的关系,免得他们继续意味深长地晃着头。然后他们问起什么重大谣言,这谣言牵连着用阿拉伯数字做代号的政治案件。
“不,我不知道哇”她从来没受过那样的惊吓,包括外婆死在大街上。
“杨燹现在哪里?”
“在北京,队里让他去买乐谱架。”她的回答得到徐教导员的证实。
“他从北京给你发来一封信,不是么?”
“是”
“长达二十四页纸?”
“我没数过”
“你看,我们什么都已经清楚了,找你不过做个形式上的核实,再就是看看你的态度”
接着他们问起信的内容。她缄默着只听“啪”一只手拍在桌上:“你说不说对我们无所谓,只是请想想你自己!和一个思想极其反动的人”
杨燹?反动?她感到天花板在转,空气中的氧离子突然全没了。她要站不住了。记得是徐教导员把他那张椅子端给了她,还在她肩上捺了捺。
她怎么会昏了头,怎么会身不由己?她去把那封信拿了来,连同她对組织的真诚一起交给了他们。她由衷地认为,从此他们不会来找杨燹麻烦了,因为他们那样诚恳地许诺,说是顶多批评教育一下
第二天,乐队指挥廖崎急扯白脸地找到乔怡,说有两个人闯到杨燹宿舍,撬开抽屉翻得一塌糊涂,最后把他所有的笔记本都拿走了。廖崎当时指控他们那样做是不尊重人格,他们冷笑道“哼哼,他是什么人,你知道吗?他搞得不好就是‘现行’!”
乔怡捂住脸:“你别说了!你别来吓唬我了!这下你可解了恨,谁不知你恨他,你和他有仇,巴不得他倒楣”
完全失去理智的乔怡全不理会廖崎的赌咒发誓。他看她恸哭,只得讷讷走开,一
果然,不几天,杨燹的日记被公开了:用铅印的仿宋体,赫然公诸于质地优良的文件专用纸上。他的苦闷、他的烦恼、他的疑问、他的怨恨,被划上了粗粗的黑杠,以引起人们足够的认识和警惕。乔怡问天:人格呢?诺言呢?良心呢?
骗局象一根打了活扣的绳子,它伸进乔怡心里,套住了某一处,然后开始拉呀拽呀。他们索走了他们需要的!而她的心,从此缺了一块。
仍是那辆银灰色的小轿车停在门口。杨燹夹在两个毫无表情的人中间,下了车。他的领章和帽徽已经不见了。据说有那一种小屋,专为犯了重大政治错误的人所设置。几十天的禁闭使他两眼深陷,似乎对一切人都带着蔑视。当晚,乔怡在锅炉房打开水。锅炉房总是没有灯的,热腾腾的蒸气中,她看见他的身影站在门口,或许他早就站在那里观察她了。她抬起头,他们不知在黑暗里对峙了多久。她满心的疚痛与悔恨化为冰凉的泪水淹了一脸她扑向他,希望他给予哪怕一丝一毫的谅解,而他让开了。黑暗中“啪”的—声,一记耳光打在她脸上,她懵了——不,她清醒了,一切都完蛋了。他就这样告别了她,以他的方式,告别了他们五年的爱。她在那天晚上想到了死
第二天杨燹走了。他要求到很远的大山里,去伐木,去“改造”
黑暗里,他离她很近。他的眼睛象野猫一样适应黑暗:“我早看见你了,你老想往别人后面缩。”他说。没准脸上仍带着嘲笑。
她咽了口冰冷的唾沫,全身的血也在一瞬间变得冰冷。什么都远了:战争、枪声、危险、攒动的人影,以及她自己正忙乱着的躯体、四肢。只剩下一个抽象的世界,无声息的寂寥空间,她和他相遇——超乎一切感应的内质相遇。
“怎么会这样巧?”她的血肉之躯终于发出点声音。
“怎么会这样不巧。”他反驳。他俩同时去抬第二副担架。她跟不上他的动作和脚步,大声喘着气。汗随着一绺鬓淌下来,淌进嘴里,似乎也是冷的。他并不怜悯她,对她说:“你实在不能和我搭档。再用点劲不行吗?”
在抬第三副担架的时侯,她几乎一头栽下去。他不耐烦地用鼻子喷着气,她轻声问“你还恨我吗?”
“什么?”
“你是不是还在恨我了”
他机器一样忙碌着“这无关紧要了。”
“可对我很要紧!”
“那我教换句话,是没必要了。”
一股热烘烘的汗味混在硝烟味里。战争中,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滑稽,哪怕曾被每个人很看重的事,就象他说的:没必要。“没必要”包含着多大的忍耐和宽容,又包含着时间严酷的不可逆性。她祈求得到一个向他倾诉愧疚的机会,而他却说——没必要。既如此,命运又何必让他们在这黑夜的、狼坑不平的异国公路上相遇呢?
杨燹想起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这里,这个大银杏树下的小邮局。她当时双手捏着一只雪白的信封,放在胸口,象易卜生笔下的索尔薇格——假如那封信换成一本圣经的话
怎么又去想她?杨燹把自己的思绪强行扭送到现实中来。他身边走着的永远不再会是她,而是黄小嫚。
黄小嫚,别人叫她“小耗子”这是个可怜的姑娘。她生得十分矮小,脸色黄巴巴的,并显出一种奇怪的老相。她打量任何东西都怯生生的,即便对将与她终生为伴的杨燹也绝不敢正视。她常常趁他不备时从斜下方发来窥探的目光,而当他打算与之交流,她却又眨眨眼把目光掉开了。她尤其害怕杨燹向她注目,每当这时她就近乎可怜巴巴地笑笑,那意思象在说;别瞅我,我可没什么值得你瞅的。
他要和这个被人称作“小耗子”的姑娘结婚。这是他的选择。两年前,他收到乔怡从北京寄来的信,信不长,语气也很淡漠。这个聪明的姑娘虽然绕开一切情感暗礁,目的地却十分明确——企望恢复关系。她在信中不动声色地为自己说情。他没有回信。他何尝不想回信?但那时他已在黄小嫚和她之间作了选择。他无法让自己信服这选择没有痛苦。他甚至恨恨地想:将来哪个家伙得到乔怡,他可是走运透了。这选择本来还算平静,可她偏偏在这时候出现了!他警告自己:当心,你要乱套了。
“冷吗?”他稍稍弓下腰,替黄小嫚紧紧领扣。
她眼神躲躲闪闪,笑起来也迟迟疑疑。她意识到自己的病态,因此释放每一种情绪时都十分警惕。尤其是笑,她总是竭力抑制着,生怕一发不可收拾。她从小至今何曾真正笑过?老天真会作弄她,居然让她在病中没完没了地笑。那笑声杨燹从来不敢去回想。
走着,杨燹又忍不住回头望了望那棵大银杏树从第一次见到乔怡,从他和她相互对视的第一眼,杨燹就预感到和这个姑娘之间将发生什么。
她——这女兵站在大银杏树下,等着邮局开门。什么信,这么急?她的脸太白了,双颊没有他理想中那种少女的红晕。她可不是他素来欣赏的那类少女形象。说实话,她倒象个头一次瞒着嬷嬷跑出来的小修女。军装在她身上显得发飘,军帽下居然没有一根“刘海儿”他鬼使神差地在不远处停下脚,定定地打量起她来。
过了一会儿,她转过脸,对他这种不太礼貌的打量感到吃惊,甚至有点恼火。
“请问,你大概是xx军宣传队的吧?”这时非说句什么,两个人就都有台阶可下了。
她却依然看着他,不做声,眼睛很聪明地闪了闪,仿佛说:别来这套了吧——与姑娘搭讪一般都这么开始。
“对不起,请问灯笼巷5号往哪里走?”
“往前,再往右。”她眼光落在他那方方正正的背包和一把中提琴上。
“谢谢”
“不用。可你说的是本地话呀。”
“本地话怎么了?”
“本地人难道不知本地有个灯笼巷?”
“我哪能大小巷子全知道?”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