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岁月与性情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但要阐明实践是怎样检验认识的却也是一件难事。困难在于,对于实践同样有一个认识的问题,人们完全可以对于同一项实践及其结果作出相反的解释。后来我知道,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哲学中的真正难题。
我最关注的还是人性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课上,我成了所谓抽象人性论的激烈辩护者。当时的流行观点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共同的人性,只存在阶级性。我从逻辑上反驳了这个观点:如果没有共同的属性,人类怎么还成其为一个类?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在阶级社会中,人的一切感情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的哲学教员据此推论说,爱情也好,民族感情也好,归根到底都是阶级感情,除去了阶级内容就什么也不剩了。我也从逻辑上反驳:如果爱情、民族感情没有自身的特质,阶级烙印往哪儿打?只有阶级内容,没有两性之间的吸引和爱慕,爱情还是爱情吗?如此等等。今天来看,这位教员的论点之荒谬是显而易见的,似乎不值得一驳,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论调。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谈恋爱时,也往往要从阶级出身和阶级立场的一致来证明其相爱的正当性。人们批评我主张抽象的人性论,可是,在我看来,情况正相反,我所辩护的恰恰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人性,而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则是作了极其片面的抽象。
其实,促使我思考人性问题的直接原因仍是世英。一方面,通过接触,我深知他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在他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华。另一方面,就阶级性而言,他似乎越来越站到了无产阶级立场的对立面。与此相对照,一些标榜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同学,在人性上却十分贫乏乃至丑陋。这就使我相信,单用阶级性评价人必定导致歪曲。我在历史上也找到了例证,譬如说,托尔斯泰在阶级性上是地主,但在人性上正直而伟大,列宁在政治上激烈批评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立场,在个人方面又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人。总之,现实中的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决不能归结为阶级性这唯一的属性。
现在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上大学时没有认真自学西方哲学的原著。事实上,要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可靠的办法是系统阅读西方哲学史上那些大哲学家的重要著作。直到十几年后,在考研究生前和读研究生时,我才有机会在这方面进行补课。当时北大虽然开了西方哲学史课程,但是一则教科书贯彻阶级观点,内容简单片面,二则课程没有学完,因参加四清而中止了。不过,我还是读了几本原著,有休谟、马赫、罗素等,并且边读边记录我的理解和思考。记得有一回,我把读休谟人类理解研究的笔记忘在阅览室里了,那个本子是我用讲义纸装订的,纸质很粗糙,笔记就写在空白的一面。我心中很着急,因为那时读唯心主义是不合时宜的,何况我还写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于是急忙返回阅览室。我们系一位高年级同学原先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他仍在那里,拿出我的笔记本给我,微笑着说:“你研究得很深啊。”一年级时我读得最多的却是一本古希腊罗马哲学原著选辑,北大哲学系编的,差不多被我翻烂了。读着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这些残篇断简,我看到的不是教科书所宣称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殊死斗争,而是一种统一的哲学智慧。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些句子在我看来意味深长,透露了哲学的真谛,从此铭刻在了我的心中。
其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标准,但要阐明实践是怎样检验认识的却也是一件难事。困难在于,对于实践同样有一个认识的问题,人们完全可以对于同一项实践及其结果作出相反的解释。后来我知道,这些问题涉及到了哲学中的真正难题。
我最关注的还是人性问题,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课上,我成了所谓抽象人性论的激烈辩护者。当时的流行观点是,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共同的人性,只存在阶级性。我从逻辑上反驳了这个观点:如果没有共同的属性,人类怎么还成其为一个类?毛泽东有一句名言,大意是:在阶级社会中,人的一切感情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我们的哲学教员据此推论说,爱情也好,民族感情也好,归根到底都是阶级感情,除去了阶级内容就什么也不剩了。我也从逻辑上反驳:如果爱情、民族感情没有自身的特质,阶级烙印往哪儿打?只有阶级内容,没有两性之间的吸引和爱慕,爱情还是爱情吗?如此等等。今天来看,这位教员的论点之荒谬是显而易见的,似乎不值得一驳,但在当时却是一种普遍的论调。甚至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谈恋爱时,也往往要从阶级出身和阶级立场的一致来证明其相爱的正当性。人们批评我主张抽象的人性论,可是,在我看来,情况正相反,我所辩护的恰恰是现实中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人性,而把人性归结为阶级性则是作了极其片面的抽象。
其实,促使我思考人性问题的直接原因仍是世英。一方面,通过接触,我深知他是一个真诚善良的人,在他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华。另一方面,就阶级性而言,他似乎越来越站到了无产阶级立场的对立面。与此相对照,一些标榜无产阶级立场鲜明的同学,在人性上却十分贫乏乃至丑陋。这就使我相信,单用阶级性评价人必定导致歪曲。我在历史上也找到了例证,譬如说,托尔斯泰在阶级性上是地主,但在人性上正直而伟大,列宁在政治上激烈批评马尔托夫的孟什维克立场,在个人方面又十分喜欢这个可爱的人。总之,现实中的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决不能归结为阶级性这唯一的属性。
现在我感到遗憾的是,我上大学时没有认真自学西方哲学的原著。事实上,要领悟哲学是什么,最可靠的办法是系统阅读西方哲学史上那些大哲学家的重要著作。直到十几年后,在考研究生前和读研究生时,我才有机会在这方面进行补课。当时北大虽然开了西方哲学史课程,但是一则教科书贯彻阶级观点,内容简单片面,二则课程没有学完,因参加四清而中止了。不过,我还是读了几本原著,有休谟、马赫、罗素等,并且边读边记录我的理解和思考。记得有一回,我把读休谟人类理解研究的笔记忘在阅览室里了,那个本子是我用讲义纸装订的,纸质很粗糙,笔记就写在空白的一面。我心中很着急,因为那时读唯心主义是不合时宜的,何况我还写了许多自己的想法,于是急忙返回阅览室。我们系一位高年级同学原先坐在我旁边的位置上,他仍在那里,拿出我的笔记本给我,微笑着说:“你研究得很深啊。”一年级时我读得最多的却是一本古希腊罗马哲学原著选辑,北大哲学系编的,差不多被我翻烂了。读着古希腊哲学家们的这些残篇断简,我看到的不是教科书所宣称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殊死斗争,而是一种统一的哲学智慧。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的“未经思索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些句子在我看来意味深长,透露了哲学的真谛,从此铭刻在了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