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左岸读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回望新中国成立60年儿童游戏的发展轨迹,我们看到了儿童的成长史和游戏中的幼小心灵世界。

    物质匮乏的岁月里,孩子们的游戏生活丰富多彩:爬树摘果、下河摸鱼,在草地上“老鹰捉小鸡”聆听美妙的天籁之声——大自然馈赠给孩子们最好的玩具,使他们在嬉戏玩耍中度过了快乐童年。

    儿童是游戏的化身,他们又是发明游戏的天才,质朴无华。

    历史求索新中国成立60年童年印记——儿童游戏

    追寻童年的游戏足迹

    范珊珊

    有人说,游戏是儿童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游戏赋予孩子有灵性的生活。不可置否,无论是走过沧桑岁月的老人,还是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的“80后”、“90后”他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大多珍藏在儿时的游戏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玩具对那时的孩子来说可以说是“天方夜谭”用一把鸡毛制作成毽子,就能在空地上玩上个大半天;在地上画个棋盘,棋子用石子、碎砖块、植物茎代替,双方进行智慧的较量。

    上世纪60年代,滚铁环游戏在全国可谓风靡一时,成了那个时代孩子的炫技宝物。一队一队的小孩推着铁环往前走,用铁钩控制铁环的方向,直走、转弯。一个铁圈、一个铁钩,在一块块空地上尽情地闹腾。那时的孩子没有学习的压力,放学之后“玩”字当先。据调查,当时有75%的儿童把“玩”列为占课余时间最长的活动。大人扯着嗓子喊自己的小孩回家吃饭,对他们来说玩到天黑再回家是一种常态。

    物质匮乏的岁月,孩子们的童年生活并不枯燥,他们都有着疯玩的记忆。男孩儿们爬高高的树、到小河里摸鱼、玩弹球、叠纸飞机;女孩儿们丢手绢、踢毽子、跳皮筋、攒五颜六色的糖纸、在一起做手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儿童游戏的名称、题材都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出现了“抓特务”、“抽汉奸”、“斗地主”这样的游戏。“抽汉奸”就是“抽陀螺”“斗地主”是用石头击打自己垒好的泥人。这也是一个尚武的年代。男孩儿都渴望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手枪,从腰间拔出“啪啪”几声,过过英雄瘾。一种自己制作,以火柴为子弹的“洋火枪”在当时很流行。在男孩儿中还出现了一些带有赌博色彩兼收藏的游戏,如收藏烟盒,玩冰糕棍,赢者可以将烟盒、冰糕棍作为“战利品”归为己有。

    在上世纪60年代,87。2%的儿童主要与年龄相近的小伙伴玩,很少有独自一人玩的情况。游戏虽有些野趣、“乡土”的意味且为“零成本”却给当年的孩子带来了欢乐。

    改革开放,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大量的新鲜事物涌入国门。随着经济不断地发展,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孩子的童年生活变得愈加多样,游戏选择也更为丰富。据调查,上世纪80年代初玩过积木、拼图等玩具的儿童已达到90%,魔方、布娃娃以及汽车、坦克、飞机的模型等各色玩具进入了“80后”的生活。

    男孩儿们不再对烟盒着迷,掀起了另一股集卡热潮。下课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制作精美的卡片或展示、或比较;女孩们则给自己的娃娃涂上口红、扎起小辫,把她们的玩偶打扮得漂漂亮亮。

    孩子们依然和附近的小朋友进行群体性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跳房子、警察抓小偷、丢沙包等,上世纪80年代初的儿童主要还是在户外较大的空地上玩。

    当电视在上世纪80年代闯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后,孩子们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了与电视的独处。到了80年代末期,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已占到游戏时间的45。8%,表明儿童活动场地已渐渐由户外转向室内。现在“80后”的一代人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更多的是铁臂阿童木、葫芦娃、蓝精灵等这些从电视荧幕中走出的动漫人物。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儿童的玩具中含有更多的“高科技”遥控飞机、汽车、坦克以及电子宠物是他们的新朋友。随着动画片变形金刚的热播,玩具变形金刚成了男孩儿们的新宠。芭比娃娃这个世界知名玩具也摆上了女孩儿们的床头。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各个城市中还出现了电子游戏厅娱乐场所,与电视机联机的小霸王游戏机进入了孩子的生活,魂斗罗、超级玛丽等游戏成为了儿童课余生活的“好伙伴”

    进入新世纪,对着电脑屏幕,熟练地点击鼠标、敲击键盘,控制着游戏中的人物与坏人进行生死搏斗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了这样的游戏童年,孩子们的手中又多了一个遥控器——鼠标。网络的出现让孩子快捷地了解到世界各地发生的信息,某种程度是让孩子与世界同步,但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

    传统、集体性的游戏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逐渐消失,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也被周末的游乐场游玩所取代。缺少玩伴与交流的童年生活,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倾向和打扮与行为举止像成年人的孩子。

    新中国走过的60年间,童年的游戏承载了人们对社会的感受与理解,更刻下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从新中国成立60年儿童游戏的发展历程来看,生活再苦难的一代,都有自己的游戏。儿童是游戏的精灵,抢救并恢复传统的儿童游戏文化,对儿童的成长十分必要。

    儿童游戏岂可“儿戏”

    李庆明

    有一则轶事,说是爱因斯坦有一次和儿童心理学大师让皮亚杰进行了一次关于儿童游戏的对话。在听完了皮亚杰有关儿童游戏研究的介绍之后,爱因斯坦深深地为其中包含的那些隐秘而深刻的生命内容和文化信息所震撼,他感慨地说:“看来,认识原子同认识儿童游戏相比,不过是儿戏。”小觑儿童及其游戏,也许比“儿戏”还“儿戏”!

    儿童可以说是游戏的化身、游戏的精灵、游戏的天才!游戏是儿童自由生命的依靠。

    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点抽象

    一个由专家和名人组成的委员会推荐了32件在10岁前应做的事,它们是:在河边草地上打滚,捏泥团,用面粉捏小玩意儿,采集青蛙卵,用花瓣制作香水,在窗台上种水芹,用硬纸板做面具,用沙子堆城堡,爬树,在院子挖个洞穴,用手和脚作画,自己搞一次野餐,用颜料在脸上画鬼脸,用沙子“埋人”做面包,堆雪人,创作一个泥雕,参加一次“探险”在院子里露营,烘蛋糕,养小动物,采草莓,玩丢棍棒游戏,能认出5种鸟类,捉小虫子,骑自行车穿过泥水坑,做一个风筝并放上天,用草和小树枝搭一个“窝”在公园找10种不同的叶子,种菜,为父母做早饭并送到床前,和人小小地打一架。

    笔者认为,教育的许多问题实际上是出在对儿童惊人的无知上。包括游戏,我们几乎也说不出什么有价值的道理来。其实,儿童生命的全部价值和意义都蕴藏在游戏之中,个人一生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同样蕴藏在儿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