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重点 (1/2)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郦生回到武阳城,向太子禀报了出使赵国面见赵王和庞煖的结果,姬丹听了,大为高兴,喜道:“郦卿三寸舌,纵横天下足矣!”
郦生得太子肯定,心里也很是欢喜,谢过太子夸奖,郦生提醒姬丹,如今赵国大王和重臣虽然都已赞同盟和,但各国局势变化万端,说不定哪天赵国君臣就可能变了主意,所以太子还是要尽快整顿军事,以实力促和才是正道,正所谓不恃其不攻,恃我不可攻。
郦生所说,姬丹深以为然。诸侯之间最为现实,合纵也好,连横也罢,无非都是为了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自己这次能促进燕赵之盟,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秦国不断的强势东伐,给赵国的造成的西部、南部防守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二是秦国要一统诸侯这个根本目标和赵国保持自己国祚不灭的的根本性矛盾。三是燕国虽弱,但毕竟人口三百万,集全国之力,也有甲兵数十万,战车万乘,赵国要对付燕国,目下的军队战力和综合国力来说,沾点便宜可以,但想彻底吃掉燕国,赵国的牙口则还差了不少。
正是在这三个条件都存在的情况下,赵国为了避免陷入两面作战,才答应连燕抗秦。
弱国无外交,自己多方筹划,巧借秦国之力,才达成这样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燕国不能迅速壮大自己,具有不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单独和赵国抗衡而保持不败的能力,那么一旦盟和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比如说一旦赵国通过大战取胜,获得了对秦国的均势,使得秦国顾虑赵国的实力,调整战略突击防线,暂时将赵国放在一边,转向韩、魏、楚方向攻伐扩张。那么赵国西南边境压力顿减,赵国肯定不会拒绝秦国的媾和,为了始终能维持和秦一战的实力,赵国君臣为了扩张国力,肯定会把目标转到相对弱小的燕国身上。
所以,要想在诸侯间游刃有余,实力是基础,没有实力,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过得一时之安,要想国祚长久,盟交不可恃,强大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好在自己还有些时间。现今各国征战,单是正常服役的常备兵力,用于据点、要塞和京城的戍守还差强人意,如果要发动对诸侯的征伐的大战,非征召边境郡县兵不可。
现在这个时候,没有那个国家会主动兴兵,马上进入春耕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收获,全靠春天的播种耕作,如果此时大规模的征兵,先不说打完了仗的胜败战果如何,单是整整少了了这一年的收成,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所以,除了有些仗是从上年一直延续下来,收不了手,停不下来之外,没有那个诸侯会选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大战的。尤其是想赵、韩、魏、燕这样面积较小的诸侯。所以,从现在到秋收结束,就是谈不成盟约,自己也根本不用担心赵国的进攻的。
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罢,秦赵之间的盟和的完成,怎么也还要几个月,毕竟刚刚由甘罗出使赵国,刚刚完成向赵国传达善意的任务罢了,这样的谈和重任,绝不是甘罗这样的小使臣能独立完成的。怎么也要是赵国的秉国的重臣面见秦王,或者秦国重臣面见赵王,乃至于两国大王见面才能敲定此事。
所以,就算是秦赵商定结盟之后,赵国真的上了秦王政的圈套,相信了秦国释放的友好信息,那也需在秋后进行粮草和兵马的调动储备,年底才能对燕发动攻击。
自己已经通过李牧、公子嘉和庞煖几个方面都传递了秦国的险恶用心,想必赵国彻底上当的可能性不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赵国一方面在西南保留重兵,另外抽调部分主力在年底伐燕。
以燕国目前的实力,只要赵国不是倾国而动,燕国还是不怕的。
但只要燕赵之间开战,无论规模大小,必然给秦国造成可趁之机!
所以,在这半年的时间内,自己必须着力经营燕南,以实力让赵军明白,燕南不是想捏就捏想吃就吃的软柿子。
只有自己手里实力足够,赵国在燕国这里无机可趁,才会认真考虑和执行自己和赵国的盟约之议,才有可能和燕军在燕赵边境做一个局给秦国看,诱骗秦军按计划出动。
按时间推算,赵军再秋收以后,全面布置完毕,和燕军佯动,怎么也要收秋后三个月的时间,那么秦军的攻击,也就差不多是在年底了。
上次秦军攻赵,两路出兵,各有十... -->>
郦生回到武阳城,向太子禀报了出使赵国面见赵王和庞煖的结果,姬丹听了,大为高兴,喜道:“郦卿三寸舌,纵横天下足矣!”
郦生得太子肯定,心里也很是欢喜,谢过太子夸奖,郦生提醒姬丹,如今赵国大王和重臣虽然都已赞同盟和,但各国局势变化万端,说不定哪天赵国君臣就可能变了主意,所以太子还是要尽快整顿军事,以实力促和才是正道,正所谓不恃其不攻,恃我不可攻。
郦生所说,姬丹深以为然。诸侯之间最为现实,合纵也好,连横也罢,无非都是为了本国利益的最大化,自己这次能促进燕赵之盟,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秦国不断的强势东伐,给赵国的造成的西部、南部防守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二是秦国要一统诸侯这个根本目标和赵国保持自己国祚不灭的的根本性矛盾。三是燕国虽弱,但毕竟人口三百万,集全国之力,也有甲兵数十万,战车万乘,赵国要对付燕国,目下的军队战力和综合国力来说,沾点便宜可以,但想彻底吃掉燕国,赵国的牙口则还差了不少。
正是在这三个条件都存在的情况下,赵国为了避免陷入两面作战,才答应连燕抗秦。
弱国无外交,自己多方筹划,巧借秦国之力,才达成这样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但如果燕国不能迅速壮大自己,具有不借助任何外力,就能单独和赵国抗衡而保持不败的能力,那么一旦盟和的基本条件发生变化,比如说一旦赵国通过大战取胜,获得了对秦国的均势,使得秦国顾虑赵国的实力,调整战略突击防线,暂时将赵国放在一边,转向韩、魏、楚方向攻伐扩张。那么赵国西南边境压力顿减,赵国肯定不会拒绝秦国的媾和,为了始终能维持和秦一战的实力,赵国君臣为了扩张国力,肯定会把目标转到相对弱小的燕国身上。
所以,要想在诸侯间游刃有余,实力是基础,没有实力,说的天花乱坠也不过得一时之安,要想国祚长久,盟交不可恃,强大自己才是第一位的。
好在自己还有些时间。现今各国征战,单是正常服役的常备兵力,用于据点、要塞和京城的戍守还差强人意,如果要发动对诸侯的征伐的大战,非征召边境郡县兵不可。
现在这个时候,没有那个国家会主动兴兵,马上进入春耕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收获,全靠春天的播种耕作,如果此时大规模的征兵,先不说打完了仗的胜败战果如何,单是整整少了了这一年的收成,那就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所以,除了有些仗是从上年一直延续下来,收不了手,停不下来之外,没有那个诸侯会选在这个时候主动挑起大战的。尤其是想赵、韩、魏、燕这样面积较小的诸侯。所以,从现在到秋收结束,就是谈不成盟约,自己也根本不用担心赵国的进攻的。
不管真心也好,假意也罢,秦赵之间的盟和的完成,怎么也还要几个月,毕竟刚刚由甘罗出使赵国,刚刚完成向赵国传达善意的任务罢了,这样的谈和重任,绝不是甘罗这样的小使臣能独立完成的。怎么也要是赵国的秉国的重臣面见秦王,或者秦国重臣面见赵王,乃至于两国大王见面才能敲定此事。
所以,就算是秦赵商定结盟之后,赵国真的上了秦王政的圈套,相信了秦国释放的友好信息,那也需在秋后进行粮草和兵马的调动储备,年底才能对燕发动攻击。
自己已经通过李牧、公子嘉和庞煖几个方面都传递了秦国的险恶用心,想必赵国彻底上当的可能性不大,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赵国一方面在西南保留重兵,另外抽调部分主力在年底伐燕。
以燕国目前的实力,只要赵国不是倾国而动,燕国还是不怕的。
但只要燕赵之间开战,无论规模大小,必然给秦国造成可趁之机!
所以,在这半年的时间内,自己必须着力经营燕南,以实力让赵军明白,燕南不是想捏就捏想吃就吃的软柿子。
只有自己手里实力足够,赵国在燕国这里无机可趁,才会认真考虑和执行自己和赵国的盟约之议,才有可能和燕军在燕赵边境做一个局给秦国看,诱骗秦军按计划出动。
按时间推算,赵军再秋收以后,全面布置完毕,和燕军佯动,怎么也要收秋后三个月的时间,那么秦军的攻击,也就差不多是在年底了。
上次秦军攻赵,两路出兵,各有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