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一怒之威 (2/2)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斩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矛攻子之盾,还真让嬴政顿时哑了。
嬴政面上,却是略显怒气,道:“卿虽善辩,然榆次寡人非得之不可。”
“寡人为秦王,今日亲见卿,好言细商一城之事,卿竟寸步不让,则寡人之脸面何在?”
“卿当知之,寡人之大秦,雄兵带甲之勇士不计其数,大将谋士俱有,如惹怒寡人,则寡人不允和而动兵,那时各国伏尸百万,血流漂杵,国祚危亡之际,即便割土求和亦不可得,燕赵岂不悔之晚矣!
“卿且熟思,燕赵宁为一城而致寡人之怒也?”
荆轲看嬴政时,嬴政虽然仍是坐着,却是昂首挺胸,冠冕之下,面色甚是刚毅,坐在那里并不高,却给人一种高大威武不能侵犯的压力。
荆轲拱手,起身,走到几前拜倒在地,道:“秦之强垂百余年,天下诸侯谁敢当秦之锋也。昔日燕赵为和秦,均曾割献数十城于秦,今又何敢为爱一城而怒大王也!”
秦王政听荆轲说的恭敬,这才怒气稍息,正要开口,荆轲抬起头来,看着秦王政朗声道:“然臣为燕王和太子使者,奉令前来与秦议和,榆次虽小,亦是将士性命所换,轻易失之,定非太子所望也!”
“不应大王,则大王一怒而刀兵起,非三国庶民之福,应了大王,则臣既为使者,终是有辱使命也!”
“轲之为人,宁死不辱,今日既为两难,臣既不愿战起,唯有血溅五步,以此躯而报大王也!”
说罢,腰间一挺,跪立在殿中,双手垂在身侧,两眼盯着嬴政不放。
嬴政猛然大惊,看荆轲面色凶恶,对于殿中一切都漠然无视,只是紧紧的盯着自己的脸,或有一言不和,就要扑上来拼命的架势。
秦王政那里想得到荆轲刚烈至此,虽然殿中左右,都有郎官大夫侍卫,但真要荆轲上来拼命,总是颇有凶险。为一个城邑而已,别说丧了性命,就是小小的负伤,那也是大大的不值。
这心里一虚,嬴政转圈也不慢,忙拱手强笑道:“荆卿何必如此!寡人以此言试之,正为观卿之节也!”
“太子之平刚夫人玉乃寡人宗妹,闻其在燕,仅封于一县,不及武阳夫人远甚。寡人甚是不平,况寡人与太子厚,何惜这区区一城也,就以榆次、寿阳为平刚夫人汤沐邑。莫让他人笑我秦女无亲也!”
说着,又令人传金二百过来,赏于荆轲。
荆轲见秦王转了心思,当即拜谢道:“平刚夫人在燕,亦常言太后于大王待之厚,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臣代夫人多谢大王!”
“臣出身草野,不知礼节,幸大王不怪,足可见大王之宽仁也!”
得了实惠,荆轲倒是不吝惜这好话送上,只是这谢来谢去,荆轲始终未曾离开所跪之地。
虽说荆轲脸上满是笑意,但秦王政见荆轲离的近,总觉得有些心虚,又赶紧令人传旨给昌平君,速速按自己所说,与燕国使臣商定和议。
秦王政如此痛快,荆轲自然还要谢过,然后才坦然行礼告辞。
嬴政现在是巴不得赶紧打发了荆轲,荆轲告辞,当即满口应允。直到荆轲缓缓退出大殿,再也看不到身影,秦王政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这次会见燕国使臣一事,自此就成了嬴政的一大忌讳,从不肯再提此事。同时对于诸侯使臣,除了大殿召见应对之外,再也不肯在后殿近身相待。
昌平君得了旨意,心中总觉得有些吃亏,但这事大王当面答应对方的,即便不妥,可再要反悔,未免会被诸侯耻笑,况且两国和议再拖也不是个了局,遂与荆轲签了和议。
这和议之中,除了说上党之地数城划归了赵国之外,其他地方,只有秦燕,并没提到赵国。在秦国来说,这是和燕国的和议,日后攻赵,那也可没什么顾忌,不必非要找个什么理由,虽然理由都是扯淡,相召肯定是有的,但埋下伏笔也不是坏事,对燕来说,荆轲乃燕国使者,也没权代表赵国与秦和议,所以双方很默契的不提赵国之事。
议和已定,荆轲也不在流连咸阳,当即带了宾客车马,大摇大摆的回返榆次,跟着荆轲回去的,还有不少在秦的诸侯宾客,也算是荆轲这次出使的另一种收获。
王翦部下大军出外征战一年,战功又不多,当然都盼望能早日归家,故而王翦接到撤兵之令,军中将士闻之都欢呼不已。王翦留兵两万给王贲,协助王贲镇守晋阳,自己则和贾遗领主力返回咸阳。
对面的燕赵两军,尉缭留兵五千驻守狼盂,三千兵据守句注塞,其余各县,派官经营,雁门军主力则返回代北。太子丹所统的武阳兵马,除了一师三千兵马驻扎榆次之外,其余陆续返回武阳。
上党之地乃是赵国所有,又都是险要之所,可以拱卫冬眠的大平原,自然不能不守,李牧则留了一万五千赵军,以杨清砚为上党守,分别驻扎平坦城和北上党诸城,主力则撤回邯郸。
这场大战,可谓是虎头蛇尾,和平收场。(未完待续)
矛攻子之盾,还真让嬴政顿时哑了。
嬴政面上,却是略显怒气,道:“卿虽善辩,然榆次寡人非得之不可。”
“寡人为秦王,今日亲见卿,好言细商一城之事,卿竟寸步不让,则寡人之脸面何在?”
“卿当知之,寡人之大秦,雄兵带甲之勇士不计其数,大将谋士俱有,如惹怒寡人,则寡人不允和而动兵,那时各国伏尸百万,血流漂杵,国祚危亡之际,即便割土求和亦不可得,燕赵岂不悔之晚矣!
“卿且熟思,燕赵宁为一城而致寡人之怒也?”
荆轲看嬴政时,嬴政虽然仍是坐着,却是昂首挺胸,冠冕之下,面色甚是刚毅,坐在那里并不高,却给人一种高大威武不能侵犯的压力。
荆轲拱手,起身,走到几前拜倒在地,道:“秦之强垂百余年,天下诸侯谁敢当秦之锋也。昔日燕赵为和秦,均曾割献数十城于秦,今又何敢为爱一城而怒大王也!”
秦王政听荆轲说的恭敬,这才怒气稍息,正要开口,荆轲抬起头来,看着秦王政朗声道:“然臣为燕王和太子使者,奉令前来与秦议和,榆次虽小,亦是将士性命所换,轻易失之,定非太子所望也!”
“不应大王,则大王一怒而刀兵起,非三国庶民之福,应了大王,则臣既为使者,终是有辱使命也!”
“轲之为人,宁死不辱,今日既为两难,臣既不愿战起,唯有血溅五步,以此躯而报大王也!”
说罢,腰间一挺,跪立在殿中,双手垂在身侧,两眼盯着嬴政不放。
嬴政猛然大惊,看荆轲面色凶恶,对于殿中一切都漠然无视,只是紧紧的盯着自己的脸,或有一言不和,就要扑上来拼命的架势。
秦王政那里想得到荆轲刚烈至此,虽然殿中左右,都有郎官大夫侍卫,但真要荆轲上来拼命,总是颇有凶险。为一个城邑而已,别说丧了性命,就是小小的负伤,那也是大大的不值。
这心里一虚,嬴政转圈也不慢,忙拱手强笑道:“荆卿何必如此!寡人以此言试之,正为观卿之节也!”
“太子之平刚夫人玉乃寡人宗妹,闻其在燕,仅封于一县,不及武阳夫人远甚。寡人甚是不平,况寡人与太子厚,何惜这区区一城也,就以榆次、寿阳为平刚夫人汤沐邑。莫让他人笑我秦女无亲也!”
说着,又令人传金二百过来,赏于荆轲。
荆轲见秦王转了心思,当即拜谢道:“平刚夫人在燕,亦常言太后于大王待之厚,今日一见,果然如此,臣代夫人多谢大王!”
“臣出身草野,不知礼节,幸大王不怪,足可见大王之宽仁也!”
得了实惠,荆轲倒是不吝惜这好话送上,只是这谢来谢去,荆轲始终未曾离开所跪之地。
虽说荆轲脸上满是笑意,但秦王政见荆轲离的近,总觉得有些心虚,又赶紧令人传旨给昌平君,速速按自己所说,与燕国使臣商定和议。
秦王政如此痛快,荆轲自然还要谢过,然后才坦然行礼告辞。
嬴政现在是巴不得赶紧打发了荆轲,荆轲告辞,当即满口应允。直到荆轲缓缓退出大殿,再也看不到身影,秦王政心里这才松了口气。
这次会见燕国使臣一事,自此就成了嬴政的一大忌讳,从不肯再提此事。同时对于诸侯使臣,除了大殿召见应对之外,再也不肯在后殿近身相待。
昌平君得了旨意,心中总觉得有些吃亏,但这事大王当面答应对方的,即便不妥,可再要反悔,未免会被诸侯耻笑,况且两国和议再拖也不是个了局,遂与荆轲签了和议。
这和议之中,除了说上党之地数城划归了赵国之外,其他地方,只有秦燕,并没提到赵国。在秦国来说,这是和燕国的和议,日后攻赵,那也可没什么顾忌,不必非要找个什么理由,虽然理由都是扯淡,相召肯定是有的,但埋下伏笔也不是坏事,对燕来说,荆轲乃燕国使者,也没权代表赵国与秦和议,所以双方很默契的不提赵国之事。
议和已定,荆轲也不在流连咸阳,当即带了宾客车马,大摇大摆的回返榆次,跟着荆轲回去的,还有不少在秦的诸侯宾客,也算是荆轲这次出使的另一种收获。
王翦部下大军出外征战一年,战功又不多,当然都盼望能早日归家,故而王翦接到撤兵之令,军中将士闻之都欢呼不已。王翦留兵两万给王贲,协助王贲镇守晋阳,自己则和贾遗领主力返回咸阳。
对面的燕赵两军,尉缭留兵五千驻守狼盂,三千兵据守句注塞,其余各县,派官经营,雁门军主力则返回代北。太子丹所统的武阳兵马,除了一师三千兵马驻扎榆次之外,其余陆续返回武阳。
上党之地乃是赵国所有,又都是险要之所,可以拱卫冬眠的大平原,自然不能不守,李牧则留了一万五千赵军,以杨清砚为上党守,分别驻扎平坦城和北上党诸城,主力则撤回邯郸。
这场大战,可谓是虎头蛇尾,和平收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