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柒零后生活志之春意迟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月份,《浦江经济报》进行了新的人事变动,汤小米从“社会经济部”主任升任为报社第一副主编,主抓新闻选题,内部人士都说这是去掉“副”字的前奏,现在的主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第一副主编就是为主编人选而准备的。
对于这样的变动,报社里无人感觉意外。的确,汤小米这几年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从基层通讯阵地成长起来的记者,从业十五年,每一次的调任都是靠自己努力换取。在业务上,任何一种体裁或形式的报道都很精通,凭借着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在近几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为《浦江经济报》拿下了不少独家战绩。发展何志彬这样的优秀学生成为基层通讯力量是他这两年正在进行的自我挑战,这也是日后成为主编的一项必要技能。
何志彬接连两次与汤小米的合作都为这次的升调加分不少,这次院里的社调工作虽然和《浦江经济报》无关,却也被汤小米看中,他与任教授沟通后,最后交给何志彬他一项新的任务,除了完成任教授的课题要求后,再给《浦江经济报》出一篇纪实报告。
就这样,带着两项任务,何志彬他们这个三人组合又开始了新的挑战。
按何志彬的规划,整个课题需要经历三个月的调查周期,由他和楚如白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前往调查地按事前准备好的大纲来完成调查,叶琳瑶负责留守学校,除了查阅资料外,还要与走访相关部门以获取更多的专业支持,方便于后期的集中写作。也就是说,这个课题差不多贯穿了整个学期,须赶在暑假前完成交给任教授以及汤小米的两份报告。这对于他们三人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历练的好时机。
这次调查地是处于无锡市的花溪镇,任教授之前应邀去参加过江苏省举办的民营经济研讨会,花溪镇镇长沈建国作为发言代表,介绍了近几年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提出了跟政策相关的诸多问题,期待现场的专家教授给与解答。
也就是那一次,任教授与沈镇长做了深度交流,任教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帮沈镇长消除了不少困惑,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情谊,会后的交流也较其他人频繁些。之所以会把这里作为给何志彬他们的调查课题,主要是任教授觉得,花溪镇的成功经验里不仅涉及到经济学领域,还包括社会学,甚至和新闻传播学还有一些关联,这对于学生的历练可是非常有帮助的。何志彬接连两篇调查报告都让任教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很是具备做一个好记者的潜质,先别说行文水平如何,单就新闻敏感度以及选题能力两项,任教授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材,正因为如此,才把这样的课题给到他们。
这样的社调对于何志彬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也促使他们无意间自动去涉足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在学校里,除了正常的本专业课时外,任教授还帮他们协调了经济管理系以及社会管理系相关课程的旁听,这样一来,三个人的所有日程全部被填满,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感觉很好,充实而有挑战。
有了任教授的铺垫,何志彬和楚如白在花溪镇的社调就变得十分顺利。他们在和沈镇长沟通后,确定了调查方向。沈镇长挑选了镇里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乡村,并提前跟各家打好招呼,给何志彬他们的社调铺好了路。
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何志彬和楚如白走访了20家企业30户居民和3个乡村,接受两人采访的人数近百人,这其中包括了职能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企业主或领导、职工;村长、村委书记、村民;教师、学生等多个行业的不同岗位的人,采集到30卷磁带录音及几百页文字记录,还有三、四百张照片,为后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地素材。
叶琳瑶在学校也没闲着,她会根据上一周何志彬、楚如白留下的问题去查阅资料,或者是找相关部门寻求答案,还要帮他们整理上一周获取的采访信息,并按何志彬理好的大纲进行归类整理,遇到录音受损或是效果不好的情况,还得及时通过沈镇长联系何志彬重要补缺,工作量和何志彬他们比较起来一点也不差。
这段时间忙碌的并不只是何志彬他们,郑雨也同样忙碌。
和卢佩姗重修旧好之后,郑雨终于可以安心归校,他们按照约定继续保持每周一封信、每月一通电话的频率互通往来,卢佩姗仍旧接受林启凡的邀请,心情比之前更加坦然,而且她不再对郑雨隐瞒,会将每次与林启凡出去的情形在信中或是电话中告诉郑雨,郑雨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胡思乱想,两人的感情增进了不少。
大一的下学期,军校的课程全面转入专业阶段,排课明显比上学期增加了许多,但是体能课仍旧没减少多少,这让同学们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每个人的弦都绷得特别紧,生怕自己掉了队,跟不上大家的步伐。
军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不同,每个人都把个人名誉看得十分重要,如果谁在考试中拿到了末名排位,那他在下一次考试中一定会前进至少十位,似乎失败打不垮这些学生,反倒成了他们逆转的动力,正是这样的校风令每个人都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在他们四个人中,舒晓虎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是最好的,但是体能训练始终排在最后;陈平的专业课成绩是最差的,文化课一直在中等水平,体能训练一直排在全班最前位置;曹放的情和陈平差不多,成绩最差的文化课;郑雨在四个人中所有成绩比较平均,都能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正因为这样,郑雨就成了四个人中学习的榜样,他被其他三人要求成为监督官,以确保四个人步调一致,无人掉队。
郑雨的责任不仅仅是他们三个好朋友,作为班长,他还要担负起全班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但凡是有出现拖腿的学生,他都会协助教官督促同学赶上来。
和以前相比,郑雨学得聪明了,即使再忙,他也不忘给卢佩姗写信,每次在信中,他都会把与三个好朋友之间的趣事说与她听,偶尔还会从学校图书馆里抄录一两首泰戈尔的情诗给她,卢佩姗在回信的时候总免不了会夸上他几句,这让郑雨特别开心,学习上的动力就更足了。
过完元宵节,郑霜和秦大东就去了上海,不用郭春华的提醒,郑雨的心中总会惦记着大妹,他给何志彬打了好几次电话,询问他是否去见过大妹,还追问拜托他的事情现在进展如何了?大妹和秦大东的关系有进步了吗?每次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何志彬就会冲着电话对郑雨不断说着抱歉,时间实在是分配不过来,除了刚到学校那会儿,何志彬带着叶琳瑶还有楚如白请郑霜、秦大东吃了顿饭之外,几乎再也抽不出时间来去找他们。郑雨很理解何志彬,他相信何志彬一定不会辜负所托,也相信大妹和秦大东在上海能找到他们的爱情。
其实,郑霜和秦大东也很忙,特别是郑霜。为了更快地掌握现代工厂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她和秦大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白天他们在厂里不同岗位上体验着,晚上两人就在一起总结、讨论,并结合二缫厂的实际情况研究着整改方案,郑霜等讨论结束后,还得继续自学夜校里的课程,遇到不懂的时候,她就跑到外面的公共电话亭里,要么打电话给夜校的老师,要么打电话给郑雨,好在有舒晓虎在,每次通话的时候,郑雨总会带上他,这样,大妹不懂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郑霜这边也是,她每次出去打电话的时候,秦大东就会跟着出去,总是怕她一个人不安全。舒晓虎在给郑霜解答问题时,秦大东就会自觉地和她拉开一些距离,以免影响到她学习,除非郑霜叫他,否则他绝对不会过去打扰。他知道电话那头的是郑雨的好朋友,也就不会往复杂地方向去想。
每次打完电话,郑霜看着远处路灯下的秦大东,就会感觉有些歉意。秦大东看见郑霜放下电话,总是会冲着她笑,直到郑霜走到他面前。
郑霜会陪秦大东在杨树浦路上走上一会儿,总是会在快到复兴岛的时候掉头回去,如果路上遇到卖馄饨的,两人就会跑过去吃上一碗,虽然言语上的交流不多,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默契,比如同时抬头,同时微笑。
郑霜想过去复旦大学探望何志彬,却一直没有得空。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以前在南漳,心里总会不时闪现出何二哥的影子,她觉得那是一种思念,大概是距离导致。现在好了,与何二哥同处一个城市,距离近了,但是何二哥的影子却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了,反倒是秦大东,看见自己就露出来的笑容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有些挥之不去,她觉得这应该就是爱情吧!
郑霜明白大人们的心事,也知道大哥对她与秦大东的期待。在上海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没与何二哥见面,而且何二哥的影子正逐渐被秦大东替代,这些都让她觉得,秦大东在无意间走进了自己的内心,而属于她的那个爱情已经来了。她不能否认,也不能躲避。
放暑假的前夕,何志彬他们终于完成了两份报告,任教授很满意他们的报告,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条理清晰、详实生动。这篇报告不仅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对花溪镇的崛起及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做了深度剖析,还对优势行业的成功经验做了总结,虽然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但是已经能够看出他们的用心程度。
给汤小米的报告依旧没让他失望,七月份的时候,《浦江经济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报告标题及配图,并用完整的两个版面刊载了这篇题为《花艳清溪景不败——花溪镇民营经济发展纪实》的报告文学,
与交给任教授的那份报告不同的是,这篇报告文学聚焦在“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个点上,通过对筛选出来的五家重点企业的全方面走访,来反应花溪镇全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文中采用了大量的纪实手法,通过数据、人物访谈及叙事手段,将人、企业、行政单位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变革层层推进,达到了丰富地阅读层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中国乡镇的影响。
这篇报告文字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同时何志彬、楚如白、叶琳瑶三人的名字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浦江经济报》的三次合作都很成功,汤小米更是认定了这个人与... -->>
三月份,《浦江经济报》进行了新的人事变动,汤小米从“社会经济部”主任升任为报社第一副主编,主抓新闻选题,内部人士都说这是去掉“副”字的前奏,现在的主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第一副主编就是为主编人选而准备的。
对于这样的变动,报社里无人感觉意外。的确,汤小米这几年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他是从基层通讯阵地成长起来的记者,从业十五年,每一次的调任都是靠自己努力换取。在业务上,任何一种体裁或形式的报道都很精通,凭借着较高的新闻敏感度,在近几年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为《浦江经济报》拿下了不少独家战绩。发展何志彬这样的优秀学生成为基层通讯力量是他这两年正在进行的自我挑战,这也是日后成为主编的一项必要技能。
何志彬接连两次与汤小米的合作都为这次的升调加分不少,这次院里的社调工作虽然和《浦江经济报》无关,却也被汤小米看中,他与任教授沟通后,最后交给何志彬他一项新的任务,除了完成任教授的课题要求后,再给《浦江经济报》出一篇纪实报告。
就这样,带着两项任务,何志彬他们这个三人组合又开始了新的挑战。
按何志彬的规划,整个课题需要经历三个月的调查周期,由他和楚如白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前往调查地按事前准备好的大纲来完成调查,叶琳瑶负责留守学校,除了查阅资料外,还要与走访相关部门以获取更多的专业支持,方便于后期的集中写作。也就是说,这个课题差不多贯穿了整个学期,须赶在暑假前完成交给任教授以及汤小米的两份报告。这对于他们三人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次历练的好时机。
这次调查地是处于无锡市的花溪镇,任教授之前应邀去参加过江苏省举办的民营经济研讨会,花溪镇镇长沈建国作为发言代表,介绍了近几年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提出了跟政策相关的诸多问题,期待现场的专家教授给与解答。
也就是那一次,任教授与沈镇长做了深度交流,任教授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帮沈镇长消除了不少困惑,两人也因此结下了情谊,会后的交流也较其他人频繁些。之所以会把这里作为给何志彬他们的调查课题,主要是任教授觉得,花溪镇的成功经验里不仅涉及到经济学领域,还包括社会学,甚至和新闻传播学还有一些关联,这对于学生的历练可是非常有帮助的。何志彬接连两篇调查报告都让任教授觉得这个学生不一般,很是具备做一个好记者的潜质,先别说行文水平如何,单就新闻敏感度以及选题能力两项,任教授就觉得这是一个可造之材,正因为如此,才把这样的课题给到他们。
这样的社调对于何志彬他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这也促使他们无意间自动去涉足经济学和社会学领域。在学校里,除了正常的本专业课时外,任教授还帮他们协调了经济管理系以及社会管理系相关课程的旁听,这样一来,三个人的所有日程全部被填满,对于他们来说,这种感觉很好,充实而有挑战。
有了任教授的铺垫,何志彬和楚如白在花溪镇的社调就变得十分顺利。他们在和沈镇长沟通后,确定了调查方向。沈镇长挑选了镇里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乡村,并提前跟各家打好招呼,给何志彬他们的社调铺好了路。
在这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何志彬和楚如白走访了20家企业30户居民和3个乡村,接受两人采访的人数近百人,这其中包括了职能管理部门的领导、工作人员;企业主或领导、职工;村长、村委书记、村民;教师、学生等多个行业的不同岗位的人,采集到30卷磁带录音及几百页文字记录,还有三、四百张照片,为后期的写作积累了丰富地素材。
叶琳瑶在学校也没闲着,她会根据上一周何志彬、楚如白留下的问题去查阅资料,或者是找相关部门寻求答案,还要帮他们整理上一周获取的采访信息,并按何志彬理好的大纲进行归类整理,遇到录音受损或是效果不好的情况,还得及时通过沈镇长联系何志彬重要补缺,工作量和何志彬他们比较起来一点也不差。
这段时间忙碌的并不只是何志彬他们,郑雨也同样忙碌。
和卢佩姗重修旧好之后,郑雨终于可以安心归校,他们按照约定继续保持每周一封信、每月一通电话的频率互通往来,卢佩姗仍旧接受林启凡的邀请,心情比之前更加坦然,而且她不再对郑雨隐瞒,会将每次与林启凡出去的情形在信中或是电话中告诉郑雨,郑雨再不会像从前那样胡思乱想,两人的感情增进了不少。
大一的下学期,军校的课程全面转入专业阶段,排课明显比上学期增加了许多,但是体能课仍旧没减少多少,这让同学们感觉到巨大的压力,每个人的弦都绷得特别紧,生怕自己掉了队,跟不上大家的步伐。
军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不同,每个人都把个人名誉看得十分重要,如果谁在考试中拿到了末名排位,那他在下一次考试中一定会前进至少十位,似乎失败打不垮这些学生,反倒成了他们逆转的动力,正是这样的校风令每个人都时常感觉到自己的进步。
在他们四个人中,舒晓虎的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是最好的,但是体能训练始终排在最后;陈平的专业课成绩是最差的,文化课一直在中等水平,体能训练一直排在全班最前位置;曹放的情和陈平差不多,成绩最差的文化课;郑雨在四个人中所有成绩比较平均,都能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正因为这样,郑雨就成了四个人中学习的榜样,他被其他三人要求成为监督官,以确保四个人步调一致,无人掉队。
郑雨的责任不仅仅是他们三个好朋友,作为班长,他还要担负起全班成绩在整个年级的排名,但凡是有出现拖腿的学生,他都会协助教官督促同学赶上来。
和以前相比,郑雨学得聪明了,即使再忙,他也不忘给卢佩姗写信,每次在信中,他都会把与三个好朋友之间的趣事说与她听,偶尔还会从学校图书馆里抄录一两首泰戈尔的情诗给她,卢佩姗在回信的时候总免不了会夸上他几句,这让郑雨特别开心,学习上的动力就更足了。
过完元宵节,郑霜和秦大东就去了上海,不用郭春华的提醒,郑雨的心中总会惦记着大妹,他给何志彬打了好几次电话,询问他是否去见过大妹,还追问拜托他的事情现在进展如何了?大妹和秦大东的关系有进步了吗?每次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何志彬就会冲着电话对郑雨不断说着抱歉,时间实在是分配不过来,除了刚到学校那会儿,何志彬带着叶琳瑶还有楚如白请郑霜、秦大东吃了顿饭之外,几乎再也抽不出时间来去找他们。郑雨很理解何志彬,他相信何志彬一定不会辜负所托,也相信大妹和秦大东在上海能找到他们的爱情。
其实,郑霜和秦大东也很忙,特别是郑霜。为了更快地掌握现代工厂的管理流程和方法,她和秦大东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白天他们在厂里不同岗位上体验着,晚上两人就在一起总结、讨论,并结合二缫厂的实际情况研究着整改方案,郑霜等讨论结束后,还得继续自学夜校里的课程,遇到不懂的时候,她就跑到外面的公共电话亭里,要么打电话给夜校的老师,要么打电话给郑雨,好在有舒晓虎在,每次通话的时候,郑雨总会带上他,这样,大妹不懂的问题就有了答案。
郑霜这边也是,她每次出去打电话的时候,秦大东就会跟着出去,总是怕她一个人不安全。舒晓虎在给郑霜解答问题时,秦大东就会自觉地和她拉开一些距离,以免影响到她学习,除非郑霜叫他,否则他绝对不会过去打扰。他知道电话那头的是郑雨的好朋友,也就不会往复杂地方向去想。
每次打完电话,郑霜看着远处路灯下的秦大东,就会感觉有些歉意。秦大东看见郑霜放下电话,总是会冲着她笑,直到郑霜走到他面前。
郑霜会陪秦大东在杨树浦路上走上一会儿,总是会在快到复兴岛的时候掉头回去,如果路上遇到卖馄饨的,两人就会跑过去吃上一碗,虽然言语上的交流不多,但是却有一种说不出的默契,比如同时抬头,同时微笑。
郑霜想过去复旦大学探望何志彬,却一直没有得空。有时候她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以前在南漳,心里总会不时闪现出何二哥的影子,她觉得那是一种思念,大概是距离导致。现在好了,与何二哥同处一个城市,距离近了,但是何二哥的影子却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出现了,反倒是秦大东,看见自己就露出来的笑容总是浮现在脑海里,有些挥之不去,她觉得这应该就是爱情吧!
郑霜明白大人们的心事,也知道大哥对她与秦大东的期待。在上海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没与何二哥见面,而且何二哥的影子正逐渐被秦大东替代,这些都让她觉得,秦大东在无意间走进了自己的内心,而属于她的那个爱情已经来了。她不能否认,也不能躲避。
放暑假的前夕,何志彬他们终于完成了两份报告,任教授很满意他们的报告,不仅图文并茂,而且条理清晰、详实生动。这篇报告不仅从经济学、社会学角度对花溪镇的崛起及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做了深度剖析,还对优势行业的成功经验做了总结,虽然在这方面还有些欠缺,但是已经能够看出他们的用心程度。
给汤小米的报告依旧没让他失望,七月份的时候,《浦江经济报》在头版头条刊发了报告标题及配图,并用完整的两个版面刊载了这篇题为《花艳清溪景不败——花溪镇民营经济发展纪实》的报告文学,
与交给任教授的那份报告不同的是,这篇报告文学聚焦在“民营经济发展”这一个点上,通过对筛选出来的五家重点企业的全方面走访,来反应花溪镇全镇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文中采用了大量的纪实手法,通过数据、人物访谈及叙事手段,将人、企业、行政单位在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变革层层推进,达到了丰富地阅读层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中国乡镇的影响。
这篇报告文字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同时何志彬、楚如白、叶琳瑶三人的名字也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与《浦江经济报》的三次合作都很成功,汤小米更是认定了这个人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