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夺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殿试的时候,论述经义要简明扼要,对于皇帝则是要歌功颂德的,而提出建议则要能有多委婉就有多委婉,最好不要直指朝政得失,而是通过以古喻今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在即将进入紫禁城殿试的前一天,杨澜的老管家杨庆便向他提起了这事,因为,杨庆原来的主人也参加过殿试,从他那里,杨庆得到了许多直观的介绍和感慨,之所以讲给杨澜听,主要是害怕他年少气盛,在策论中惹得阁老或是皇帝不快,以致日后前途无亮。
对于杨庆好心的解说,杨澜自然不会认为他是狗咬耗子,肯定也是心存感激的,但是,他不准备在殿试上这样做。
不知道还有多久,崇祯就会上台,既然他不可能直接告诉现在还叫李进忠的姥爷魏忠贤,日后你必定要死在这个小屁孩手中,所以还是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算了!那么,他就要为自己那并不怎么光明的日后打拼。
既然时间不多了,稳妥行事,低调做人的计划便已经不怎么适合了,唯今之计,唯有行险一搏,争取能险中求胜。
所以,杨澜决定在写策论时采取激进和冒险的手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皇帝的问策很简单,就是一个钱字,该怎样捞钱?
杨澜搜寻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不管是这具身体原本就有的,还是他从后来那个时空带来的,他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一个捞钱的方法来。
首先,他想到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
在一百多年后,满清的雍正帝下达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解决了康熙朝后期国库空虚的问题,那么,能不能在这个策论中提出来呢?
当初,朱重八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弄出了一个有功名的士子无须纳粮,也不需要承担徭役的规矩,那个时候,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多,他这个政策虽然讨了读书人的欢心,国家所付出的却也不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政局的稳定,读书人越来越多,参加科举的同样如此,科举中考得功名的简直是成倍成倍的增加,官僚集团越来越庞大,他们所占有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朱家子孙都要封王,像猪一样圈养起来,他们所占的土地也是庞大无比,这些勋贵王爷和官僚集团就像一头猛兽,疯狂地扩充着自己的地盘。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全压在了那些升斗小民上面,若是有个天灾人祸,再加上乡绅地主,官府衙役的盘剥,便不得不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了自己给他人为奴,如此,相当于应该缴纳钱粮的那份田地便消失不见了。
就这样,国家的土地逐年萎缩,每年的赋税也就一年少过一年,维持国家朝政运转的财政越来越接近崩溃。
所以,官绅不纳粮这个政策乃是大明朝的一大弊端。
要想解决这个弊端,很简单,只需采用雍正帝的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即可,然而这个政策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以及培养他们的土壤,所有有功名或渴望着有功名的读书人,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以满清的皇权,以雍正帝那样的杀伐决断,在推行这个政策时也遇见了重重险阻,被时人暗地里称之为暴君。
并且,在后世的话本小说居然被某位江湖女侠在皇宫大内中刺杀而死,这简直堪比杨澜的穿越事件了,同样神奇无比。
所以,杨澜想了想,决定放弃这个建议。
他是想行险,但是,不是自杀啊!
若想自绝于广大的官僚集团,若想日后在官场寸步难行,杨澜到是可以以此为对策。
何况,就算提出这个建议,在杨澜看来,万历皇帝也不会欣赏自己的,首先,万历皇帝是爱钱,但是,他缺乏一股狠劲,不然也不会在和大臣的对峙中败下阵来,不得不以消极罢工来对抗,看见这份对策,皇帝自然也不会开心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会把自己卖给官僚集团。
不管怎样和文官集团对抗,像万历这样的皇帝还是相信他们老祖宗朱重八的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乃是王朝统治的基石,断不能失去!
既然官绅一体纳粮的建议行不通,那么,该提出一个怎样的建议又不违圣人之言,又能讨皇帝欢心,又不得罪庞大的官僚集团呢?
杨澜写下一些场面话之后,面对最核心的策论答辩时,他干脆放下了手中的笔,将其架在砚台边的笔架上,闭上眼睛,凝神打坐起来。
皇极殿虽然庞大,坐上两百多考生,再加上大... -->>
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殿试的时候,论述经义要简明扼要,对于皇帝则是要歌功颂德的,而提出建议则要能有多委婉就有多委婉,最好不要直指朝政得失,而是通过以古喻今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在即将进入紫禁城殿试的前一天,杨澜的老管家杨庆便向他提起了这事,因为,杨庆原来的主人也参加过殿试,从他那里,杨庆得到了许多直观的介绍和感慨,之所以讲给杨澜听,主要是害怕他年少气盛,在策论中惹得阁老或是皇帝不快,以致日后前途无亮。
对于杨庆好心的解说,杨澜自然不会认为他是狗咬耗子,肯定也是心存感激的,但是,他不准备在殿试上这样做。
不知道还有多久,崇祯就会上台,既然他不可能直接告诉现在还叫李进忠的姥爷魏忠贤,日后你必定要死在这个小屁孩手中,所以还是急流勇退,告老还乡算了!那么,他就要为自己那并不怎么光明的日后打拼。
既然时间不多了,稳妥行事,低调做人的计划便已经不怎么适合了,唯今之计,唯有行险一搏,争取能险中求胜。
所以,杨澜决定在写策论时采取激进和冒险的手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皇帝的问策很简单,就是一个钱字,该怎样捞钱?
杨澜搜寻自己脑海中的记忆,不管是这具身体原本就有的,还是他从后来那个时空带来的,他绞尽脑汁,想要找出一个捞钱的方法来。
首先,他想到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
在一百多年后,满清的雍正帝下达了官绅一体纳粮这个政策,解决了康熙朝后期国库空虚的问题,那么,能不能在这个策论中提出来呢?
当初,朱重八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弄出了一个有功名的士子无须纳粮,也不需要承担徭役的规矩,那个时候,有功名的读书人不多,他这个政策虽然讨了读书人的欢心,国家所付出的却也不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政局的稳定,读书人越来越多,参加科举的同样如此,科举中考得功名的简直是成倍成倍的增加,官僚集团越来越庞大,他们所占有的土地也就越来越多,再加上朱家子孙都要封王,像猪一样圈养起来,他们所占的土地也是庞大无比,这些勋贵王爷和官僚集团就像一头猛兽,疯狂地扩充着自己的地盘。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全压在了那些升斗小民上面,若是有个天灾人祸,再加上乡绅地主,官府衙役的盘剥,便不得不卖田卖地,卖儿卖女,卖了自己给他人为奴,如此,相当于应该缴纳钱粮的那份田地便消失不见了。
就这样,国家的土地逐年萎缩,每年的赋税也就一年少过一年,维持国家朝政运转的财政越来越接近崩溃。
所以,官绅不纳粮这个政策乃是大明朝的一大弊端。
要想解决这个弊端,很简单,只需采用雍正帝的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即可,然而这个政策针对的是整个官僚集团,以及培养他们的土壤,所有有功名或渴望着有功名的读书人,所遇到的阻力可想而知。
以满清的皇权,以雍正帝那样的杀伐决断,在推行这个政策时也遇见了重重险阻,被时人暗地里称之为暴君。
并且,在后世的话本小说居然被某位江湖女侠在皇宫大内中刺杀而死,这简直堪比杨澜的穿越事件了,同样神奇无比。
所以,杨澜想了想,决定放弃这个建议。
他是想行险,但是,不是自杀啊!
若想自绝于广大的官僚集团,若想日后在官场寸步难行,杨澜到是可以以此为对策。
何况,就算提出这个建议,在杨澜看来,万历皇帝也不会欣赏自己的,首先,万历皇帝是爱钱,但是,他缺乏一股狠劲,不然也不会在和大臣的对峙中败下阵来,不得不以消极罢工来对抗,看见这份对策,皇帝自然也不会开心到哪里去,说不定,还会把自己卖给官僚集团。
不管怎样和文官集团对抗,像万历这样的皇帝还是相信他们老祖宗朱重八的祖训,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乃是王朝统治的基石,断不能失去!
既然官绅一体纳粮的建议行不通,那么,该提出一个怎样的建议又不违圣人之言,又能讨皇帝欢心,又不得罪庞大的官僚集团呢?
杨澜写下一些场面话之后,面对最核心的策论答辩时,他干脆放下了手中的笔,将其架在砚台边的笔架上,闭上眼睛,凝神打坐起来。
皇极殿虽然庞大,坐上两百多考生,再加上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