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缤小记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cxg891文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多缤洞是修文六桶乡境内一个山洞的名字,这名字有点意思,给人的感觉是很雅。我在一篇短文里曾经说过,我不是一个乐于探险搜奇的人,但我却是真正的去钻过多缤洞,最初便是冲着这个很雅的名字去的,你想,缤者,五彩缤纷也,一个普通的山洞能用这样的词来誉美,其中必有它美妙之处,于是也就去钻了一回。
那是前年,好象修文到六桶的公路正在翻修,我们只得从息烽县绕过去。我们去的时候,洞口是被封了的,问及乡里的同志,说是附近有农民常去洞里敲钟乳石拿到集上去卖,乡政府害怕损害了洞里的自然资源,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就只好把洞口封了。
多缤洞至今归属难定,它的洞口在修文的地盘上,而洞的大部分却在邻县息烽的地盘上,两县的县志都把它与进了本县的名胜风光里。我不想讨论多缤洞该属哪个县的资源,那是领导层的事,把这件事讲述出来,只想证明六桶至少有一件东西是别人想抢过去的。多缤洞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叫躲兵洞,据专家实地测量,这个洞长20。5公里,一般的地方宽3――15米,最宽处达30米,最窄处仅0.3米。这样一个岩洞,里面容纳三五千人自然不成问题,民国修文县志记述它时就说“凡遇兵匪之患,乡人即迁避于内”难怪它会被称为躲兵洞了。又据旧志记载,民国十三年夏,里人集资修整,更名曰休息洞。再查新志,也有同样的记述:“民国13年北二区第四保陈、宋等10户乡绅合修主洞口,镌石名‘休息洞’。”由此看来,多缤洞至少有过三个名字。我一再的提到多缤洞不同的名字,并不想作什么考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名字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兴衰和文明的进步。叫躲兵洞,是因为兵匪祸乱,民不聊生,洞便成了乡民寻求保护的屏障,后来叫休息洞,至少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企盼,二是对于上天赐以我们的自然风物的爱护,再后来叫多缤洞,那已经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了,旅游开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派生出来的经济活动,多缤洞的定名,查查资料是1984年,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以躲兵洞的谐音而改多缤洞,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山洞鬼斧神工造就的仙境的宠爱和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愿望。一晃近二十年了,这个愿望仍被束之高阁,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了。当然这个愿望并没有被尘封起来,是一直有人想把它变为现实的,我那次去钻多缤洞正是随了一帮想实现这个愿望的人去作考察的。
多缤洞确有其神奇俊美之处,这一点地方的许多资料书多有记述,1987年的人民日报上还有人撰文把它誉为“天下奇观”曾担任过修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老同志谭荣先有一首咏多缤洞诗盛赞其美,谭老写道:
山深洞古久闻名
景象万千却躲兵。
帷幕开启美世界
四方八面悦佳宾。
还有人写诗称赞过洞中的“石琴洞”、“莲花洞”景致:“醉翁石亭天公巧,侧听阴河惊涛声。”仅此两句,足以让人陶醉于多缤洞的鬼斧神工了。
我那次去钻多缤洞,也是写过一篇记其景美的文章,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填词,在文章里试着作了一首清平乐?钻躲兵洞,至今记得:
深洞迷离,惧携莹火去。石笋钟乳千姿态,不尽曲栏犹在。摸爬更添情趣,鬼斧神工赞语。此后旅游开发,人间又见新景。
但对于多缤洞,我更感兴趣的是地方志书上记载的民国13年里人集资修整时留下的那一段碑文和楹联,关于那段碑文不知是志书编撰者吝啬篇幅还是原碑已经残缺,没有记全,后面用了省略号,好在不长,与洞门那副楹联一并抄录于此:
民国13年,南北战争,乱军土匪挨户劫掠,以民作畜取价。愚乃洞居,然而天地有缺,洞崖岂能随心。故约桑梓,各募零资,共建斯壁。虽洞非五色,亦足以作桃源之用。嗟呼!沧桑二十载
楹联如下:
觅得桃源这座落;
能安梓里我补天。
前日有安顺旧友来舍,谈及修文旅游,叙说十年前曾去钻过多缤洞,至今记忆犹存,得知尚未开发,喟然感叹可惜。送走旧友,夜不能寐,遂乘几分酒意,写此短文。是为记。
多缤洞是修文六桶乡境内一个山洞的名字,这名字有点意思,给人的感觉是很雅。我在一篇短文里曾经说过,我不是一个乐于探险搜奇的人,但我却是真正的去钻过多缤洞,最初便是冲着这个很雅的名字去的,你想,缤者,五彩缤纷也,一个普通的山洞能用这样的词来誉美,其中必有它美妙之处,于是也就去钻了一回。
那是前年,好象修文到六桶的公路正在翻修,我们只得从息烽县绕过去。我们去的时候,洞口是被封了的,问及乡里的同志,说是附近有农民常去洞里敲钟乳石拿到集上去卖,乡政府害怕损害了洞里的自然资源,不利于今后的开发,又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就只好把洞口封了。
多缤洞至今归属难定,它的洞口在修文的地盘上,而洞的大部分却在邻县息烽的地盘上,两县的县志都把它与进了本县的名胜风光里。我不想讨论多缤洞该属哪个县的资源,那是领导层的事,把这件事讲述出来,只想证明六桶至少有一件东西是别人想抢过去的。多缤洞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它叫躲兵洞,据专家实地测量,这个洞长20。5公里,一般的地方宽3――15米,最宽处达30米,最窄处仅0.3米。这样一个岩洞,里面容纳三五千人自然不成问题,民国修文县志记述它时就说“凡遇兵匪之患,乡人即迁避于内”难怪它会被称为躲兵洞了。又据旧志记载,民国十三年夏,里人集资修整,更名曰休息洞。再查新志,也有同样的记述:“民国13年北二区第四保陈、宋等10户乡绅合修主洞口,镌石名‘休息洞’。”由此看来,多缤洞至少有过三个名字。我一再的提到多缤洞不同的名字,并不想作什么考证,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名字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兴衰和文明的进步。叫躲兵洞,是因为兵匪祸乱,民不聊生,洞便成了乡民寻求保护的屏障,后来叫休息洞,至少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企盼,二是对于上天赐以我们的自然风物的爱护,再后来叫多缤洞,那已经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了,旅游开发,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适应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派生出来的经济活动,多缤洞的定名,查查资料是1984年,正是改革开放如火如荼的时候,以躲兵洞的谐音而改多缤洞,表达了人们对这个山洞鬼斧神工造就的仙境的宠爱和开发为旅游景点的愿望。一晃近二十年了,这个愿望仍被束之高阁,这不能不说是件憾事了。当然这个愿望并没有被尘封起来,是一直有人想把它变为现实的,我那次去钻多缤洞正是随了一帮想实现这个愿望的人去作考察的。
多缤洞确有其神奇俊美之处,这一点地方的许多资料书多有记述,1987年的人民日报上还有人撰文把它誉为“天下奇观”曾担任过修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老同志谭荣先有一首咏多缤洞诗盛赞其美,谭老写道:
山深洞古久闻名
景象万千却躲兵。
帷幕开启美世界
四方八面悦佳宾。
还有人写诗称赞过洞中的“石琴洞”、“莲花洞”景致:“醉翁石亭天公巧,侧听阴河惊涛声。”仅此两句,足以让人陶醉于多缤洞的鬼斧神工了。
我那次去钻多缤洞,也是写过一篇记其景美的文章,那段时间我正在学习填词,在文章里试着作了一首清平乐?钻躲兵洞,至今记得:
深洞迷离,惧携莹火去。石笋钟乳千姿态,不尽曲栏犹在。摸爬更添情趣,鬼斧神工赞语。此后旅游开发,人间又见新景。
但对于多缤洞,我更感兴趣的是地方志书上记载的民国13年里人集资修整时留下的那一段碑文和楹联,关于那段碑文不知是志书编撰者吝啬篇幅还是原碑已经残缺,没有记全,后面用了省略号,好在不长,与洞门那副楹联一并抄录于此:
民国13年,南北战争,乱军土匪挨户劫掠,以民作畜取价。愚乃洞居,然而天地有缺,洞崖岂能随心。故约桑梓,各募零资,共建斯壁。虽洞非五色,亦足以作桃源之用。嗟呼!沧桑二十载
楹联如下:
觅得桃源这座落;
能安梓里我补天。
前日有安顺旧友来舍,谈及修文旅游,叙说十年前曾去钻过多缤洞,至今记忆犹存,得知尚未开发,喟然感叹可惜。送走旧友,夜不能寐,遂乘几分酒意,写此短文。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