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扬锋汉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权力旁落。

    赞同也好,反对也动,杨安玄的决心已定,只等学宫建成后借势施为。

    得知学宫建成,杨安玄欣然道:“百年树人,推广儒学是利国利民大事。正月初六,愚与诸公一起前往学宫参观。”

    …………

    襄阳学宫选址在城西南,占地八百余亩,土地原是襄阳刘家、张家所有。

    得知杨安玄有意在此修建襄阳学宫,刘家和向家都表示愿将土地相赠,杨安玄以地易地,在中庐县(今湖北襄阳县西南)以双倍土地交换,并应允两家可各选两名子侄随杨愔等人一起在弘文庄中就学。

    杨安玄在弘农庄中为儿子以及麾下亲信子侄办学之事众人皆知,无数人想挤进这个圈子而无门而入,这两个名额无异于送了四个直上青云的机会,刘讷和张波笑得合不拢嘴。

    襄阳世家以刘、习、张、向四家为首,刘家原本居首,如今已悄然改变。习家因习辟疆得杨安玄重用,逐渐后来居上,成为襄阳门阀的领头羊,而向家家主向畴在杨安玄率军攻打姚秦之时暗通刘裕,事后被发现,为保家族饮药自尽,向家害怕杨安玄报复,逐渐迁往扬州,向家的地位被庞家所取代。

    说起庞家不少人羡慕,庞家在襄阳士族中毫不起眼,因为跟岑家的关系在杨安玄取襄阳的时候相助,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子侄优先入仕,西市拥有的铺面与刘、习两家相等,庞清在官府的情面比刘老爷子还大。

    得知杨安玄答应刘、张两家可送子侄入学的消息,庞清写信与习辟疆商议,两人决定捐赠学宫粟米十万石,钱五十万,杨安玄许诺两家各选一人入学。

    学宫自义熙七年(411年)开始筹建,历时四年已初具规模,站在学宫正前门的牌坊前,孔鲜激动地介绍着,“按主公所说,学宫坐北朝南,东西对称……”

    众人亦步亦趋,跟着孔鲜走过三丈多高的牌坊,过棂星门,走过“登云桥”,东西两边各有一排房屋,供来访之人歇息;进大成门,是青砖铺地的大广场,足以容纳千余人,四周有长廊将广场围住,正对面两层高楼大殿飞檐翘角,雄伟巍然。

    孔鲜感激地看了一眼杨安玄,对众人道:“此乃大成殿,是祭祀先祖孔子之所。”

    众人见大成殿雕栏画栋,绘以丹青,砌以文石,外廊朱红门柱挂着一幅对联,辛何诵读道:“道若江海,立万世之师表;圣如日月,集群贤之大成;好联,好字。”

    孔鲜笑道:“联是主公所拟,字是郭师所书。”

    入殿拜过孔夫子,孔鲜引着众人从回廊往东西两庑观看,一边走一边介绍道:“这东西两边共有房屋二十四间,里面收藏着儒藏、诸子百家的书籍、碑拓等物,书籍、拓本、碑石等物近两万件,另外还有主公赠送的器皿、珍玩、字画等物,供人借阅赏玩。”

    众人透过窗棂往屋内看,见一排排书架林立,上面整齐地摆放着竹简、帛书和纸书,一间屋中有十个书架,按每个书架摆放百本书籍计算亦能藏书千册,除了少数世家外哪有这么多藏书。

    凭窗亮处有六张案几,正月间居然也有数人在伏案读书,花白的头发,认真的神态,皓首穷经,让人肃然起敬。

    张纲慨声叹道:“不用多久这学宫藏书便能超过朝廷兰台。主公心胸可容日月,愚敬佩莫名,将来致仕愿在此做一读书人。”

    窗旁老者抬起头,瞪了窗外众人一眼,指了指西墙上斗大的“静”字。孔鲜认出是大儒郭嵩,忙拱手致歉,带着众人快步离开。

    参观过藏书阁后,从大成殿侧往后走,里面是白墙围成的院落。孔鲜指着最大院落的匾额道:“此为广业堂,招收就读的蒙童。内有三进院落,每个院落有房舍二十间,两间讲堂,当可容纳学童千余人人;旁边是崇志堂,在广业堂学至文字通畅考核后便可升至此处就读。”

    孔鲜带着众人走入崇志堂内,中间足有亩许,有空尝亭台、树木,是供学子休憩辩论之地。“崇志堂两进,共有学舍三十间,讲堂两处,可容纳六至八百人就学。”

    穿过两进院落,最里面是修道堂,孔鲜道:“经史兼通,学业有成可升入修道堂,修道堂可容二百人修学。按主公所说,修道堂中学子有资格到学庠教授蒙童,亦可在学宫中任职,若参加策试合格便能入仕为官。”

    不少人联想起杨安玄打算行科举制的传言,这修道堂莫非与科举取士相关。

    学宫很大,往里走看到大大小小的屋舍星罗密布,那是学生和教师的住处,斋堂、湢(浴舍)、庖(厨房)、溷(厕所)等一应俱全,参照着国子学建筑的样式。

    最后面有块校场,长约五百步,宽有二百余步,摆放着箭垛、石锁等物,西侧还有处马厩。孔鲜笑道:“主公说等学宫招生,从军中选送四十匹战马,供师生们学习骑射。”

    校场被山林包围,山间修着亭台楼阁,可供师生游玩、清谈、雅聚。沿着石道众人缓步上山,站在山峰向下眺望,整个学宫尽收眼底。

    孔鲜望着学宫,激动地道:“襄阳学宫规模宏大,有意前来讲学的大儒便有二十余人,教师超过百人,可接纳学员二千余人,集讲学、授业、议政、研学于一体,国子学和太学远不能比,唯有当年稷下学宫可堪比拟。主公之举,必然载于史册,为后人传颂。”

    杨安玄俯瞰着眼前学宫,不免心潮澎湃,这世界正因自己而改变,历史将会为自己浓墨重彩地写上一笔--盛世太平。

    ——

    PS:注(1):科举制萌芽于南北朝,成型于唐,亦有称萌芽于汉。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