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天启十四年,大明的工业依旧在快速的发展,这一年随着湖广、淮河流域的改革,内部市场变得更加庞大,同时对南方各省的商品输出规模也变得更大。同时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大明也未曾停止步伐。
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市场开拓上,采取了军事威逼的手段。南洋总督高邦佐和大明皇家海军总督张炎联手之下,持续的干预中那半岛局势。与暹罗、缅甸签订了一系列的通商、投资协议。
这些协议使得大明的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暹罗和缅甸市场,而大明的武力,也使暹罗与缅甸感到敬畏,在大明面前不敢造次。如果他们乖乖的,大明也不会去入侵他们。
而安南、占城、高棉这几个国家,大明也暂时没有纳入版图范围的想法,只是和这些国家签订了宗主国协议,将领海问题给确定了下来。
大明未必要武力占领这些国家,把这些国家当成大明的后花园就可以了。真正占领下来,反倒可能会有一堆麻烦。
在不占领的情况下,大明对这些都国家的干预却是不少的,这些国家起码不能做出损害大明商业利益的行为,同时不能让中南半岛出现一个可能统一半岛的军事力量,那样大明可就是后院着火了。
所以基本的政治干预还是有的,毕竟大明是这些国家的宗主国,干预起来也名正言顺,不存在法理问题。
与此同时在印度,大明也逐渐完成了布局,通过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压一批的手段,使得商品能够大规模的进入印度,与印度的贸易规模持续的扩大。
与此同时,大明的贸易船队还开始进入中东以及非洲沿岸各国港口进行贸易,另外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贸易也在持续的展开。
外部市场正在持续的扩大之中,大明内部的市场则更加的庞大,北方完成改革的省份,因为大量的人口变成工人,同时农村自然经济遭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市场变得非常广阔,另外海外各个移民省份,同样也有成熟的商品经济市场。
庞大的国内外市场,让大明的商品规模生产活动变得有利可图,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进入了以政府为引导,开始突破能源、动力、交通三大方面的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了,就是钢铁、化工、机械(包括农业机械)这些东西的大规模生产了,不过此时大明还没有完全进入这个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布局了,其中钢铁大规模生产进行得最早,如今火车的出现,让这种大规模生产突破了运输的限制,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机械的大规模生产也有布局,不过市场需求还未彻底引爆。化工产业则是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
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低端,开始往中高端发展的一个进程。
这个阶段过后,才是进入福利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才是建立各种福利政策的时候。
工业革命,无非也就分为这几个阶段。
就像是一个人学数学,得先从加减法学起,一步步的学到微积分。顺序颠倒了,或者进行******,就会导致工业革命的失败。
后世很多国家没办法完成工业化,就是在西方国家的忽悠下,展开了******。要么直接发展什么化工、汽车制造业,要么就是直接实现民主选举神马的。
而后世的中国,则是遵循这一发展模式,才用35年的实现了西方人300多年才完成的进程。当然前面还有30年的铺垫,勒紧裤腰带让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尽管那30年的工业革命同样失败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底子。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实际上也有一点跃进的影子,不过跃进的步子比较小。最初阶段,例如朱由校并没有发展农村手工业,不过大明商品经济泛滥,实际上已经有了这个底子,并且第二阶段的规划化生产上,大明商品经济泛滥也提供了一定的底子。
只不过这样的底子在南方比较雄厚,北方商品市场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过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商品生产开始顺利的走向了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改革,政府开始强势干预、维护地方秩序,把人口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商品生产。
因此大明此时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是处于第二阶段,轻工业刚刚走向大规模生产没几年的时间。
不过第三阶段已经开始搞了,能源、动力、交通这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在朝廷的干预之下,开始迅速投入建设。
而在四阶段的钢铁、化工、机械等方面的大规模生产,也提前进行了布局,也属于跃进的现象。
第五阶段的福利社会建设方面,如今朝廷也有一定的跃进,在福利建设上也投了钱进去搞,不过福利比较低,没有直接搞高福利模式,只是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所以这样的跃进步伐并不大。
工业化成功的关键,还是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对地方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维护能力。
清末洋务运动,以及民国之所以工业化失败,就是国家缺乏足够的掌控能力。民国时期就更那个,直接被西方人给忽悠瘸了,上来就搞什么民主。还以为西方人的强大是因为民主制度和什么科学精神,而现实却是,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还是一个官僚主义严重,半国有化企业(东印度公司)大量存在的时期。
在这个问题上,如今的改革就解决这一问题。大明的新政改革,一改过去地方高度自治的模式,在行政上加大了财政投入,连乡镇政府都成立了,极大的加强官方地方的掌控能力,同时推行重商主义之下,官方能够阻止农民投入到商品规模化生产,并且惩罚那些市场欺诈等行为,维持市场信用,而不是无序发展。
此前北方市场经济规模不大的时候,朱由校则是通过获取外部市场,来进行商品规模化生产。而此时能同时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展进程,主要还是因为技术进步比较快,同时北方商品经济市场也被培育了出来。
随着湖广和淮河流域的改革进入正轨,下一个改革目标也逐渐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改革,阻力无疑是最大的。然而一旦落实改革,反倒是最轻松的地方。因为江南地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业化进程。过去大明江南地区是商品经济泛滥最严重的地区,同样也是轻工业商品大规模生产最集中的地方。
改革一旦落实,朝廷可以直接在江南地区进行第三阶段的发展,那就搞能源、动力、交通三位一体的模式。
能源无非就是煤炭,动力无非就是蒸汽机,交通自然也就是公路和铁路。这些东西搞起来,江南经济就能飞起来,就会为大明提供大量的税收。
所以改革红利,江南最为诱人。
同时那里也是大明民间大资本商人扎堆的地方,完成了该地区的改革,对大明来说有关键意义。
... -->>
天启十四年,大明的工业依旧在快速的发展,这一年随着湖广、淮河流域的改革,内部市场变得更加庞大,同时对南方各省的商品输出规模也变得更大。同时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大明也未曾停止步伐。
大明在中南半岛的市场开拓上,采取了军事威逼的手段。南洋总督高邦佐和大明皇家海军总督张炎联手之下,持续的干预中那半岛局势。与暹罗、缅甸签订了一系列的通商、投资协议。
这些协议使得大明的商品和资本可以自由进入暹罗和缅甸市场,而大明的武力,也使暹罗与缅甸感到敬畏,在大明面前不敢造次。如果他们乖乖的,大明也不会去入侵他们。
而安南、占城、高棉这几个国家,大明也暂时没有纳入版图范围的想法,只是和这些国家签订了宗主国协议,将领海问题给确定了下来。
大明未必要武力占领这些国家,把这些国家当成大明的后花园就可以了。真正占领下来,反倒可能会有一堆麻烦。
在不占领的情况下,大明对这些都国家的干预却是不少的,这些国家起码不能做出损害大明商业利益的行为,同时不能让中南半岛出现一个可能统一半岛的军事力量,那样大明可就是后院着火了。
所以基本的政治干预还是有的,毕竟大明是这些国家的宗主国,干预起来也名正言顺,不存在法理问题。
与此同时在印度,大明也逐渐完成了布局,通过拉拢一批,孤立一批,打压一批的手段,使得商品能够大规模的进入印度,与印度的贸易规模持续的扩大。
与此同时,大明的贸易船队还开始进入中东以及非洲沿岸各国港口进行贸易,另外与葡萄牙、西班牙人的贸易也在持续的展开。
外部市场正在持续的扩大之中,大明内部的市场则更加的庞大,北方完成改革的省份,因为大量的人口变成工人,同时农村自然经济遭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市场变得非常广阔,另外海外各个移民省份,同样也有成熟的商品经济市场。
庞大的国内外市场,让大明的商品规模生产活动变得有利可图,从而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已经进入了以政府为引导,开始突破能源、动力、交通三大方面的阶段。
下一个阶段就是二次工业革命阶段了,就是钢铁、化工、机械(包括农业机械)这些东西的大规模生产了,不过此时大明还没有完全进入这个阶段,但是已经开始布局了,其中钢铁大规模生产进行得最早,如今火车的出现,让这种大规模生产突破了运输的限制,如同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机械的大规模生产也有布局,不过市场需求还未彻底引爆。化工产业则是处于一个刚起步的状态。
二次工业革命就是从低端,开始往中高端发展的一个进程。
这个阶段过后,才是进入福利社会的阶段。这一阶段,才是建立各种福利政策的时候。
工业革命,无非也就分为这几个阶段。
就像是一个人学数学,得先从加减法学起,一步步的学到微积分。顺序颠倒了,或者进行******,就会导致工业革命的失败。
后世很多国家没办法完成工业化,就是在西方国家的忽悠下,展开了******。要么直接发展什么化工、汽车制造业,要么就是直接实现民主选举神马的。
而后世的中国,则是遵循这一发展模式,才用35年的实现了西方人300多年才完成的进程。当然前面还有30年的铺垫,勒紧裤腰带让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尽管那30年的工业革命同样失败了,但却留下了一个底子。
此时大明的工业革命,实际上也有一点跃进的影子,不过跃进的步子比较小。最初阶段,例如朱由校并没有发展农村手工业,不过大明商品经济泛滥,实际上已经有了这个底子,并且第二阶段的规划化生产上,大明商品经济泛滥也提供了一定的底子。
只不过这样的底子在南方比较雄厚,北方商品市场还是比较落后的。不过随着蒸汽机的出现,商品生产开始顺利的走向了规模化生产。并且通过改革,政府开始强势干预、维护地方秩序,把人口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商品生产。
因此大明此时的工业化进程,实际上是处于第二阶段,轻工业刚刚走向大规模生产没几年的时间。
不过第三阶段已经开始搞了,能源、动力、交通这三位一体的模式,正在朝廷的干预之下,开始迅速投入建设。
而在四阶段的钢铁、化工、机械等方面的大规模生产,也提前进行了布局,也属于跃进的现象。
第五阶段的福利社会建设方面,如今朝廷也有一定的跃进,在福利建设上也投了钱进去搞,不过福利比较低,没有直接搞高福利模式,只是确保百姓的基本生存权,所以这样的跃进步伐并不大。
工业化成功的关键,还是构建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政府对地方要有强大的组织能力和维护能力。
清末洋务运动,以及民国之所以工业化失败,就是国家缺乏足够的掌控能力。民国时期就更那个,直接被西方人给忽悠瘸了,上来就搞什么民主。还以为西方人的强大是因为民主制度和什么科学精神,而现实却是,英国在工业革命的时候,还是一个官僚主义严重,半国有化企业(东印度公司)大量存在的时期。
在这个问题上,如今的改革就解决这一问题。大明的新政改革,一改过去地方高度自治的模式,在行政上加大了财政投入,连乡镇政府都成立了,极大的加强官方地方的掌控能力,同时推行重商主义之下,官方能够阻止农民投入到商品规模化生产,并且惩罚那些市场欺诈等行为,维持市场信用,而不是无序发展。
此前北方市场经济规模不大的时候,朱由校则是通过获取外部市场,来进行商品规模化生产。而此时能同时进行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发展进程,主要还是因为技术进步比较快,同时北方商品经济市场也被培育了出来。
随着湖广和淮河流域的改革进入正轨,下一个改革目标也逐渐浮现了出来,那就是江南地区。
江南地区的改革,阻力无疑是最大的。然而一旦落实改革,反倒是最轻松的地方。因为江南地区,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工业化进程。过去大明江南地区是商品经济泛滥最严重的地区,同样也是轻工业商品大规模生产最集中的地方。
改革一旦落实,朝廷可以直接在江南地区进行第三阶段的发展,那就搞能源、动力、交通三位一体的模式。
能源无非就是煤炭,动力无非就是蒸汽机,交通自然也就是公路和铁路。这些东西搞起来,江南经济就能飞起来,就会为大明提供大量的税收。
所以改革红利,江南最为诱人。
同时那里也是大明民间大资本商人扎堆的地方,完成了该地区的改革,对大明来说有关键意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