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重生明末当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在大明于印度地区进行扩张的时候,在美洲西海岸的殖民地扩张,也发生了一场战争。
不断扩大的据点,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了矛盾,双方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住在在美洲西海岸的明军成功击败了十几个大小部落联手的印第安联军,并将这些部落驱逐。
金山湾地区,自此完全被大明占领。
不过在这里的移民速度却比较缓慢,天启十二年只从本土送来了三千多人,金山湾的大明百姓只有五千多人,外加两千多名士兵。
当前大明的海外移民主力,显然并不在美洲西海岸,而是在南洋与澳洲。南洋地区还有很多岛屿没有开发出来,澳洲同样只开发了沿海地区,内陆草场只开发出了一小部分。
移民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主要还是海上运输力量不足造成的。也不完全是帆船不够,而是船的吨位、运输效率等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很多大宗商品在付出运输成本之后,就不太划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只能选择放缓移民速度。同时大力发展蒸汽船,天启十二年第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船也成功下水,发展速度可谓神速,但是两千吨级别的蒸汽船,实际上运力和两千五百吨的帆船也差不了多少,还不足以大规模的从海外将煤矿、铁矿之类的大宗原材料大量的运回本土。
朱由校要求造船厂造出更大的蒸汽船。
海外殖民地的军事行动则依旧在持续不断,除了印度和北美的明军发生了战争,在南洋和澳洲的明军同样也在忙着对付那些土著。
各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非常频繁,大规模的战争也只有入侵印度,军事开支方面还不算太大,保持在一个负担比较低的水平上。
最大的军事开支还是新式装备的制造方面,第一批十万支新式步枪的订单已经在不断生产。
机枪方面的订单则达到了六百挺。
铁路也在修建,一切都在为亲征蒙古做着准备。
锦衣卫的情报人员经过一番坚苦的刺探之后。终于是确定了建奴余孽确实正盘踞在伏尔加河下游,并且吞并了土默特部蒙古。实力有所恢复。
得到了确切情报的朱由校,终于是正式下定了灭掉林丹汗的决心,这家伙太不上道了,显然还没有完全吸取上次的教训,心里依旧想着要和大明为敌,可谓狼子野心。只有消灭掉蒙古政权,才能彻底解决掉这个祸患。让中华不再沉沦于异族之手。
而在经济方面,对印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接下来的一个增长点。印度市场已经打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个时代的印度,人口达到了1.5亿,每个人都要穿衣服,都需要纺织品,这市场是多么的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纺织品出口可以持续增长。同时钢铁以及其他商品的试产。也将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当然,印度情况复杂一些,土邦比较多。商品暂时还不可能只经过一道关税就卖遍印度全国。很多商品可能在路过一些土邦的时候,会被重复的收取多次过路费。这样的情况也大明在印度能掌握的商品市场变小了许多,但其市场依旧是非常巨大的。
杨国瑞针对印度市场的变动,在天启十二年秋季便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船队,装满了各种商品运往印度,船队中装载了大量的纺织品。
同时杨国瑞向朱由校提议,“陛下,臣以为既然成立了孟加拉省,大可在孟加拉省成立纺织厂,然后在印度收购棉花。将印度的棉花再孟加拉省纺织成纺织品再卖回去,如此一来效率就高多了。否则要将印度的棉花运回本土,再把纺织品运往印度,需要较大的运力。”
“此事需要仔细考虑。”朱由校有些犹豫,毕竟纺织业是等工业是不想向外转移的。尽管孟加拉地区已经被归入版图,属于大明的一个省份,但那里的印度人比较多,人工成本必然很低,在当地发展纺织业显然是利润巨大的,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市场问题,容易影响到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到时候谁都跑到孟加拉去开纺织厂,都找印度工人,本土纺织业发展个屁。
后世中国崛起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不要过早的丢掉一些基础工业,何况这年头纺织业还是支柱产业。
得知朱由校的忧虑之后,杨国瑞建议道:“孟加拉省的纺织业可以只负责生产印度和周边海外市场所需的纺织品。本土纺织品需求依旧在本土生产,距离本土比较近的海外市场,也依旧由本土纺织厂进行生产。如此一来,也不会影响太大,而且利润颇为丰厚。”
利润确实很丰厚,如果用上先进的纺织设备,再加上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发展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那利润确实给力。
“那就在孟加拉省设立国有纺织厂吧!”朱由校最终同意了,随后补充道:“钢铁冶炼要放在本土。”
“臣遵旨。”杨国瑞告退后,随即对产业分布进行了调整。
此时大明的纺织业发展趋势无非就是保留北方纺织工业的同时,新增产能开始向南转移,为南方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改革做一些铺垫。
能够向南转移的工厂,都是国有企业的工厂。民企在南方,还购买不到蒸汽机。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是属于工厂主的。发展工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因为技术进步很大,成本也比较低,竞争又不强烈,海外市场无法广阔。
最大的工厂主,依旧还是国有企业。民企工厂虽然多,但规模上完全无法和国企相比。
朱由校允许轻工业在大明本土之外的省份发展,但并不允许冶金业之类的产业放到关外远离本土之外的地方发展,一旦这些地方造反了,要么被攻占了。那么大明可就亏大了。
掌握基础工业,掌握工业体系。才是保障大明比其他国家更加强大的关键。科技越发展是越复杂的,那些无法跟上时代的国家,都将沦为打酱油的国家。
一个强大的国家想要保持下去,并且成为世界霸主,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熬。能不能熬的关键,还是看百姓是否勤劳。
如果日子太好过了,自然... -->>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在大明于印度地区进行扩张的时候,在美洲西海岸的殖民地扩张,也发生了一场战争。
不断扩大的据点,与当地的印第安人发生了矛盾,双方爆发了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住在在美洲西海岸的明军成功击败了十几个大小部落联手的印第安联军,并将这些部落驱逐。
金山湾地区,自此完全被大明占领。
不过在这里的移民速度却比较缓慢,天启十二年只从本土送来了三千多人,金山湾的大明百姓只有五千多人,外加两千多名士兵。
当前大明的海外移民主力,显然并不在美洲西海岸,而是在南洋与澳洲。南洋地区还有很多岛屿没有开发出来,澳洲同样只开发了沿海地区,内陆草场只开发出了一小部分。
移民速度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主要还是海上运输力量不足造成的。也不完全是帆船不够,而是船的吨位、运输效率等方面出了问题。导致很多大宗商品在付出运输成本之后,就不太划算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明只能选择放缓移民速度。同时大力发展蒸汽船,天启十二年第一艘两千吨级的蒸汽船也成功下水,发展速度可谓神速,但是两千吨级别的蒸汽船,实际上运力和两千五百吨的帆船也差不了多少,还不足以大规模的从海外将煤矿、铁矿之类的大宗原材料大量的运回本土。
朱由校要求造船厂造出更大的蒸汽船。
海外殖民地的军事行动则依旧在持续不断,除了印度和北美的明军发生了战争,在南洋和澳洲的明军同样也在忙着对付那些土著。
各种小规模的军事行动非常频繁,大规模的战争也只有入侵印度,军事开支方面还不算太大,保持在一个负担比较低的水平上。
最大的军事开支还是新式装备的制造方面,第一批十万支新式步枪的订单已经在不断生产。
机枪方面的订单则达到了六百挺。
铁路也在修建,一切都在为亲征蒙古做着准备。
锦衣卫的情报人员经过一番坚苦的刺探之后。终于是确定了建奴余孽确实正盘踞在伏尔加河下游,并且吞并了土默特部蒙古。实力有所恢复。
得到了确切情报的朱由校,终于是正式下定了灭掉林丹汗的决心,这家伙太不上道了,显然还没有完全吸取上次的教训,心里依旧想着要和大明为敌,可谓狼子野心。只有消灭掉蒙古政权,才能彻底解决掉这个祸患。让中华不再沉沦于异族之手。
而在经济方面,对印战争的胜利,成立了接下来的一个增长点。印度市场已经打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这个时代的印度,人口达到了1.5亿,每个人都要穿衣服,都需要纺织品,这市场是多么的庞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纺织品出口可以持续增长。同时钢铁以及其他商品的试产。也将出现了巨大的增长。
当然,印度情况复杂一些,土邦比较多。商品暂时还不可能只经过一道关税就卖遍印度全国。很多商品可能在路过一些土邦的时候,会被重复的收取多次过路费。这样的情况也大明在印度能掌握的商品市场变小了许多,但其市场依旧是非常巨大的。
杨国瑞针对印度市场的变动,在天启十二年秋季便组建了一直庞大的船队,装满了各种商品运往印度,船队中装载了大量的纺织品。
同时杨国瑞向朱由校提议,“陛下,臣以为既然成立了孟加拉省,大可在孟加拉省成立纺织厂,然后在印度收购棉花。将印度的棉花再孟加拉省纺织成纺织品再卖回去,如此一来效率就高多了。否则要将印度的棉花运回本土,再把纺织品运往印度,需要较大的运力。”
“此事需要仔细考虑。”朱由校有些犹豫,毕竟纺织业是等工业是不想向外转移的。尽管孟加拉地区已经被归入版图,属于大明的一个省份,但那里的印度人比较多,人工成本必然很低,在当地发展纺织业显然是利润巨大的,但也可能造成一定的市场问题,容易影响到本土纺织业的发展。到时候谁都跑到孟加拉去开纺织厂,都找印度工人,本土纺织业发展个屁。
后世中国崛起充分证明,一个国家不要过早的丢掉一些基础工业,何况这年头纺织业还是支柱产业。
得知朱由校的忧虑之后,杨国瑞建议道:“孟加拉省的纺织业可以只负责生产印度和周边海外市场所需的纺织品。本土纺织品需求依旧在本土生产,距离本土比较近的海外市场,也依旧由本土纺织厂进行生产。如此一来,也不会影响太大,而且利润颇为丰厚。”
利润确实很丰厚,如果用上先进的纺织设备,再加上低成本的劳动力来发展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那利润确实给力。
“那就在孟加拉省设立国有纺织厂吧!”朱由校最终同意了,随后补充道:“钢铁冶炼要放在本土。”
“臣遵旨。”杨国瑞告退后,随即对产业分布进行了调整。
此时大明的纺织业发展趋势无非就是保留北方纺织工业的同时,新增产能开始向南转移,为南方百姓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为改革做一些铺垫。
能够向南转移的工厂,都是国有企业的工厂。民企在南方,还购买不到蒸汽机。这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是属于工厂主的。发展工业拥有巨大的利润,因为技术进步很大,成本也比较低,竞争又不强烈,海外市场无法广阔。
最大的工厂主,依旧还是国有企业。民企工厂虽然多,但规模上完全无法和国企相比。
朱由校允许轻工业在大明本土之外的省份发展,但并不允许冶金业之类的产业放到关外远离本土之外的地方发展,一旦这些地方造反了,要么被攻占了。那么大明可就亏大了。
掌握基础工业,掌握工业体系。才是保障大明比其他国家更加强大的关键。科技越发展是越复杂的,那些无法跟上时代的国家,都将沦为打酱油的国家。
一个强大的国家想要保持下去,并且成为世界霸主,关键还是看能不能熬。能不能熬的关键,还是看百姓是否勤劳。
如果日子太好过了,自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