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大明最后一个太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有时候,朱慈烺也会忍不住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太着急了。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
绕过好望角的非洲,通过大西洋北上去欧洲的道路太漫长了。
遥远的距离让一切雄心都变得极易折断,而不得不放弃。
放弃?
不,对于朱慈烺而言。这个词汇无法接受,他不会放弃的。
这不是朱慈烺喜欢的东西。
所以,朱慈烺要解决与欧洲争雄的困难。那么,就要竭力缩短与欧洲的距离。
从陆路过去?
这似乎是个好问题。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这样解决中西交通的。但是,中间大片大片空白地带急需大明去填充势力。
西域、中亚、中东。没有一个地方是好处理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大明用庞大而琐屑的精力去应对。严格来说,一路上的任何难关都不需要太大的精力。
只要坐在皇位上的是个正常人,只要朝廷能够发挥正常水平治理政务。不管是西域也好,中亚也罢,亦或者中东地区,大明的旗帜迟早会飘扬上去。
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可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这是要一百年,两百年的尺度去衡量的。
无他,朱慈烺足足要等两百年后,这个世界的技术水平才会发展到铁路时代。那个时候,大明才能真正达到对亚洲大陆的稳固控制。也正是要等两百年后,汉家儿郎才能不断完成人口爆炸,从眼瞎的一万万人扩张到一百亿。
到那个时候,亚洲也许已经被汉家儿郎的脚步所站定。才能彻底稳固住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所以,路上方案让朱慈烺犹疑了很久,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光是一个北疆开发计划就已经让大明投入了一万万银元,虽然分期二十年之久,却也是个工作量浩大,无法忍受的时间尺度。
不走陆路,那显然是更有发展前景的海路是个放心。
通过大海,大明的力量可以在本时空技术水平的支撑下完成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一如西班牙一样,位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就是依靠着海上霸权在欧洲称霸,控制拉丁美洲,将殖民地辐射到了亚洲的菲律宾,是第一代日不落帝国。
其后,无论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还是名留青史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都是因为有着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海权,这才控制了世界。
大明,一样也需要用海权来延伸对整个世界的掌控。
不仅是为了欧洲,也是为了美洲。只有能够将大明的控制能力与威慑能力延伸到欧洲,大明才能顺畅地抵达将美洲一举吞下。
只不过,这里不是后世。
有些十足关键性战略节点的地方还不存在。
好在,朱慈烺知晓。
既然知晓,那朱慈烺怎么能放弃呢?
哪怕眼下这些距离大明还很遥远,朱慈烺也一定会去博一场。他已经有了大明这个庞大国家的国力在背后作为依仗。如果有这样好的牌不打下去,朱慈烺会一辈子都不甘心的。
这第一个支点,朱慈烺已经研究很久了。
一直以来久久没有在朱慈烺身边报告工作的张镇算算时间,也该回来报告消息了。
张镇,作为大明海外情报的负责人,被朱慈烺丢出去开拓新的业务空间了。国内的情报工作做得再好,终究也是守成的工作。再加上张镇与魏云山老是固定工作也不妥。
于是乎,朱慈烺调整了一番锦衣卫的人事安排。张镇就这样被朱慈烺丢到了奥斯曼帝国。
没错,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
朱慈烺选的支点,就在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这可是集齐了一个强力称号的世界性大国,但凡历史书稍稍注意一下,就难以忘记这个国家。
这个称号体系,便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亚欧大帝国,亦或者亚非拉跨洲帝国了。
最早的就是罗马,其后还有压力山大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而今的奥斯曼帝国。地域横跨亚非拉,乃是中西方之间横亘着的一个庞然大物。
当然,对于朱慈烺而言。这一个庞然大物,大有余,强不足,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肥肉而已。
朱慈烺的力量不能直接威慑到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这些国家。可对付一个奥斯曼帝国,朱慈烺还少了手段?
西域固然还没有稳固控制,但大明的军力却可以碾压过去无误。别看前有葛丹,后有准噶尔之乱,看似清人对西域久治不愈。但以大明的军力,对付西域却不难。
一朝大军碾压,于大明而言全然不怂。其次,比起清人。大明一样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移民。
清人对于边疆领地的控制手段虽然在封建王朝里算得上是巅峰之作。但是,比起汉人王朝。清人有一个致命短板,那就是本族太少了。旗人才是清人的统治力量,但旗人人口稀少,拿去监视中原地区各大城市都不够,就别提边疆之地的充实了。
大明不一样,移民能解决大量边疆不固的问题。哪怕汉人少了,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这等儒家文化圈的也可以改造改造。
通过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朱慈烺全然可以建立起对中东的威慑。陆上,朱慈烺只需要越过厄鲁特蒙古部就可以直抵位于后世伊朗的萨菲王朝。
萨菲王朝与奥斯曼的关系可是不一般的。
两国之间,自然不会是关系良好这么简单。这就如同德国与法国,中国与日本一样。当然,中日之间还有些不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大多数时候日本都是乖巧地温驯地被中华世界所感染,学习中华而强国壮大。
萨菲王朝当然不会向奥斯曼低头。
一山不容二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提宗教因素,两国之间可谓是有着历来依旧的领土纷争。
1500年,海达尔之子,年仅13岁的伊斯马仪带七名随从,打回阿尔德比勒,七个突厥部落投奔门下,伊斯... -->>
有时候,朱慈烺也会忍不住觉得,自己似乎有些太着急了。毕竟,这个世界太大了。
绕过好望角的非洲,通过大西洋北上去欧洲的道路太漫长了。
遥远的距离让一切雄心都变得极易折断,而不得不放弃。
放弃?
不,对于朱慈烺而言。这个词汇无法接受,他不会放弃的。
这不是朱慈烺喜欢的东西。
所以,朱慈烺要解决与欧洲争雄的困难。那么,就要竭力缩短与欧洲的距离。
从陆路过去?
这似乎是个好问题。古代的丝绸之路就是这样解决中西交通的。但是,中间大片大片空白地带急需大明去填充势力。
西域、中亚、中东。没有一个地方是好处理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大明用庞大而琐屑的精力去应对。严格来说,一路上的任何难关都不需要太大的精力。
只要坐在皇位上的是个正常人,只要朝廷能够发挥正常水平治理政务。不管是西域也好,中亚也罢,亦或者中东地区,大明的旗帜迟早会飘扬上去。
但是,这些都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可不是说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这是要一百年,两百年的尺度去衡量的。
无他,朱慈烺足足要等两百年后,这个世界的技术水平才会发展到铁路时代。那个时候,大明才能真正达到对亚洲大陆的稳固控制。也正是要等两百年后,汉家儿郎才能不断完成人口爆炸,从眼瞎的一万万人扩张到一百亿。
到那个时候,亚洲也许已经被汉家儿郎的脚步所站定。才能彻底稳固住对整个世界的统治。
所以,路上方案让朱慈烺犹疑了很久,最终还是不得不放弃。光是一个北疆开发计划就已经让大明投入了一万万银元,虽然分期二十年之久,却也是个工作量浩大,无法忍受的时间尺度。
不走陆路,那显然是更有发展前景的海路是个放心。
通过大海,大明的力量可以在本时空技术水平的支撑下完成一个日不落帝国的建立。一如西班牙一样,位于欧洲西南部的西班牙就是依靠着海上霸权在欧洲称霸,控制拉丁美洲,将殖民地辐射到了亚洲的菲律宾,是第一代日不落帝国。
其后,无论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还是名留青史的日不落帝国英国,都是因为有着强大的海军力量控制了海权,这才控制了世界。
大明,一样也需要用海权来延伸对整个世界的掌控。
不仅是为了欧洲,也是为了美洲。只有能够将大明的控制能力与威慑能力延伸到欧洲,大明才能顺畅地抵达将美洲一举吞下。
只不过,这里不是后世。
有些十足关键性战略节点的地方还不存在。
好在,朱慈烺知晓。
既然知晓,那朱慈烺怎么能放弃呢?
哪怕眼下这些距离大明还很遥远,朱慈烺也一定会去博一场。他已经有了大明这个庞大国家的国力在背后作为依仗。如果有这样好的牌不打下去,朱慈烺会一辈子都不甘心的。
这第一个支点,朱慈烺已经研究很久了。
一直以来久久没有在朱慈烺身边报告工作的张镇算算时间,也该回来报告消息了。
张镇,作为大明海外情报的负责人,被朱慈烺丢出去开拓新的业务空间了。国内的情报工作做得再好,终究也是守成的工作。再加上张镇与魏云山老是固定工作也不妥。
于是乎,朱慈烺调整了一番锦衣卫的人事安排。张镇就这样被朱慈烺丢到了奥斯曼帝国。
没错,聪明的你已经猜到了。
朱慈烺选的支点,就在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这可是集齐了一个强力称号的世界性大国,但凡历史书稍稍注意一下,就难以忘记这个国家。
这个称号体系,便是传说中大名鼎鼎的亚欧大帝国,亦或者亚非拉跨洲帝国了。
最早的就是罗马,其后还有压力山大帝国、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以及而今的奥斯曼帝国。地域横跨亚非拉,乃是中西方之间横亘着的一个庞然大物。
当然,对于朱慈烺而言。这一个庞然大物,大有余,强不足,就是一个外强中干的肥肉而已。
朱慈烺的力量不能直接威慑到英国、法国以及西班牙这些国家。可对付一个奥斯曼帝国,朱慈烺还少了手段?
西域固然还没有稳固控制,但大明的军力却可以碾压过去无误。别看前有葛丹,后有准噶尔之乱,看似清人对西域久治不愈。但以大明的军力,对付西域却不难。
一朝大军碾压,于大明而言全然不怂。其次,比起清人。大明一样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移民。
清人对于边疆领地的控制手段虽然在封建王朝里算得上是巅峰之作。但是,比起汉人王朝。清人有一个致命短板,那就是本族太少了。旗人才是清人的统治力量,但旗人人口稀少,拿去监视中原地区各大城市都不够,就别提边疆之地的充实了。
大明不一样,移民能解决大量边疆不固的问题。哪怕汉人少了,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这等儒家文化圈的也可以改造改造。
通过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朱慈烺全然可以建立起对中东的威慑。陆上,朱慈烺只需要越过厄鲁特蒙古部就可以直抵位于后世伊朗的萨菲王朝。
萨菲王朝与奥斯曼的关系可是不一般的。
两国之间,自然不会是关系良好这么简单。这就如同德国与法国,中国与日本一样。当然,中日之间还有些不一样。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大多数时候日本都是乖巧地温驯地被中华世界所感染,学习中华而强国壮大。
萨菲王朝当然不会向奥斯曼低头。
一山不容二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提宗教因素,两国之间可谓是有着历来依旧的领土纷争。
1500年,海达尔之子,年仅13岁的伊斯马仪带七名随从,打回阿尔德比勒,七个突厥部落投奔门下,伊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