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璀璨星路[娱乐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其实是不是经常来电影节的观众,从他们的选片口味就能看出来。如果选的是媒体或广告上所推荐的电影,那么他们基本是初次来电影节或者只是所谓的“路人饭”;但如果是根据场刊推荐来选片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电影节的常客和“铁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而所谓的场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对所有参展影片的打分及评价集合而成的宣传册子。当然,不是所有参展电影都有机会上场刊,毕竟场刊是组委会负责印刷,因而只有受到影评人和观众好评,或者是组委会特别推荐的电影才有机会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场刊露脸的电影,不用说就是本届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燕京国际电影节往年都是由《电影评论》杂志社负责场刊的编辑和印刷,但是今年却是自己独立刊行,这倒是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关注。但是奈何组委会和《电影评论》杂志社都闭口不言,大家也只好暂时按下好奇心。
作为开幕电影的《妈妈》在场刊上拿到了封面的位置,而在点评环节,影评人给予的评分在4.6分左右,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标准,只要上3分就有机会拿到电影节的奖项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奖区了。至于4.5分,那都是竞选大奖——“金鼎奖”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数,而《妈妈》是本届影展上第一个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当然,随着未来几天的展映,《妈妈》这部电影的分数还是会有可能上下浮动,但是不会差别太大。
李玮拿到这本场刊之后,心中的石头是落下了大半。只有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公关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奖。就好像学生要拿“优秀学生”表彰一样,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你找人托关系才有可能拿奖;如果你只有65分的成绩,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奖,毕竟评奖机构也是要脸的。如果真的是烂片得奖,那么不消几年,你这个电影节就彻底烂了。
李玮带着主演也在电影节里到处蹭电影看,以李玮的导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电影的招待票。这种招待票一般只给影评人和圈内电影人的,虽然大家也是为奖项而来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什么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书,这可比一般影评人的评价要高许多。再说了,李玮可不算什么普通的新晋导演,人家是有大奖在手的导演。尽管李玮还不算一线名导,但圈内都认定李玮可是“电影大师预备役”,因此绝大部分电影发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玮。虽然知道挖李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玮愿意提携下自己旗下的导演或演员,那还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万一未来李玮打算拍超级大片的话,大家还是可以分摊投资的嘛。
随着电影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制作电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联合投资;如果碰到那种超级大片的话,那么近十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之高,如果有电影没有达到预计票房,那么电影公司立刻倒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制作公司或大发行公司为什么还能保持利润?因为人家还是有办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谓的“绿灯系统”,绿灯系统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分和审核,从各个环节降低制作成本所带来的风险。而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瀑布制片”计划,大型制片公司每年都会制作若干部电影。严格来说,这些电影中大约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赚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强保本。但是,只要这里面有一部到两部电影砸中票房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是营利的。而且大制片公司每年拍摄的影片是各个类型、各个题材都有,终会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联合制片”,小制片公司会找大制片公司,大制片公司会找游资,总要多拉几个合伙人,横竖一起亏一起赚嘛。而这种联合制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电影,那么就一起投这部电影,这种方法的合伙人比较有限,而且需要的资金也很多;还有一种就是盲投,制片公司拉个表,然后算个总数,有兴趣就付钱,然后这个表上的所有影片都算有投资了。对于不懂电影行情的投资公司来说,盲投显然是种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有赚有亏,基本会有一些利润。
李玮跑来蹭电影看倒也不是闲得无聊,主要是为旗下的凯撒先锋院线找合适的艺术片。艺术片不一定会亏票房,如果遇到特别优秀的艺术片,而且又有大型电影节或电影奖的奖项加持的话,这种文艺片不仅能卖出高价,还能卖得特别长远。同时这种艺术片也是专业电影频道优先购买的片源,别看票房成绩... -->>
其实是不是经常来电影节的观众,从他们的选片口味就能看出来。如果选的是媒体或广告上所推荐的电影,那么他们基本是初次来电影节或者只是所谓的“路人饭”;但如果是根据场刊推荐来选片的话,那基本上就是电影节的常客和“铁粉”。每个电影节都有自己的场刊,而所谓的场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评人和普通观众对所有参展影片的打分及评价集合而成的宣传册子。当然,不是所有参展电影都有机会上场刊,毕竟场刊是组委会负责印刷,因而只有受到影评人和观众好评,或者是组委会特别推荐的电影才有机会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场刊露脸的电影,不用说就是本届电影节的最受欢迎影片。燕京国际电影节往年都是由《电影评论》杂志社负责场刊的编辑和印刷,但是今年却是自己独立刊行,这倒是引起了不少记者的关注。但是奈何组委会和《电影评论》杂志社都闭口不言,大家也只好暂时按下好奇心。
作为开幕电影的《妈妈》在场刊上拿到了封面的位置,而在点评环节,影评人给予的评分在4.6分左右,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标准,只要上3分就有机会拿到电影节的奖项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奖区了。至于4.5分,那都是竞选大奖——“金鼎奖”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数,而《妈妈》是本届影展上第一个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当然,随着未来几天的展映,《妈妈》这部电影的分数还是会有可能上下浮动,但是不会差别太大。
李玮拿到这本场刊之后,心中的石头是落下了大半。只有分数达到一定级别,公关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奖。就好像学生要拿“优秀学生”表彰一样,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绩,那么你找人托关系才有可能拿奖;如果你只有65分的成绩,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奖,毕竟评奖机构也是要脸的。如果真的是烂片得奖,那么不消几年,你这个电影节就彻底烂了。
李玮带着主演也在电影节里到处蹭电影看,以李玮的导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电影的招待票。这种招待票一般只给影评人和圈内电影人的,虽然大家也是为奖项而来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讲究个低头不见抬头见什么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书,这可比一般影评人的评价要高许多。再说了,李玮可不算什么普通的新晋导演,人家是有大奖在手的导演。尽管李玮还不算一线名导,但圈内都认定李玮可是“电影大师预备役”,因此绝大部分电影发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玮。虽然知道挖李玮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玮愿意提携下自己旗下的导演或演员,那还是有可能的。再说了,万一未来李玮打算拍超级大片的话,大家还是可以分摊投资的嘛。
随着电影制片成本越来越高,很多大制作电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联合投资;如果碰到那种超级大片的话,那么近十家电影公司联合制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现在电影的制作成本和宣发成本之高,如果有电影没有达到预计票房,那么电影公司立刻倒闭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制作公司或大发行公司为什么还能保持利润?因为人家还是有办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谓的“绿灯系统”,绿灯系统从剧本到演员到导演都要经过严格的评分和审核,从各个环节降低制作成本所带来的风险。而第二招就是所谓的“瀑布制片”计划,大型制片公司每年都会制作若干部电影。严格来说,这些电影中大约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赚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强保本。但是,只要这里面有一部到两部电影砸中票房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是营利的。而且大制片公司每年拍摄的影片是各个类型、各个题材都有,终会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联合制片”,小制片公司会找大制片公司,大制片公司会找游资,总要多拉几个合伙人,横竖一起亏一起赚嘛。而这种联合制片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电影,那么就一起投这部电影,这种方法的合伙人比较有限,而且需要的资金也很多;还有一种就是盲投,制片公司拉个表,然后算个总数,有兴趣就付钱,然后这个表上的所有影片都算有投资了。对于不懂电影行情的投资公司来说,盲投显然是种比较安全的投资方式,有赚有亏,基本会有一些利润。
李玮跑来蹭电影看倒也不是闲得无聊,主要是为旗下的凯撒先锋院线找合适的艺术片。艺术片不一定会亏票房,如果遇到特别优秀的艺术片,而且又有大型电影节或电影奖的奖项加持的话,这种文艺片不仅能卖出高价,还能卖得特别长远。同时这种艺术片也是专业电影频道优先购买的片源,别看票房成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