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首楞严经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彼庙。谢求得也。此以年问见者。意明年变见不变也 二问答见河同异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无异之语甚好思量。一往粗浮。再思有旨 三问答见有童耄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色身粗相童耄易知。见性不迁诚难觉了。对此辨异。令悟无生也 三克指常性斥彼置疑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克指常性也。生灭但迁有为。无为不受生死。若知不变即见无生
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斥彼置疑也。末伽梨是字。母名俱奢梨。此指与匿王所引异者。俱是外道趣尔指也。色身变异可说无常。见性不迁理非断灭 四信悟续生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叙其浅悟。但云舍生趣生。鞠彼深意。必知灭元不灭。随宜领解。主伴同致。未即显言也 二正对阿难破其常见二。一阿难乘违发问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据此见河之见与我见闻无殊。于王即云不灭不生。于我即云遗失真性。王之与我孰亲孰疏。苟或殊途。如何分辨。然此问意由来久矣。始因手自开合见无开合。头自动摇见无摇动。一一佛印皆言如是。此则如来令于妄见即辨真见。无离生灭有不生灭。阿难罔知佛旨。犹谓生灭与不生灭别。遂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匿王知其怀抱。又不发问伸诚。于是引外六师执身死后断灭。所冀佛亲开示。即妄见真。责引阿难。无执二别。阿难古佛。岂兹不了。盖为今日惑重情深。须示瞢然确陈拒诤。故兹问也 二如来验破执情三。一验出倒情二。一垂手以问引出常情四。一问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下指。指下也。母陀罗此云印。此意欲明见手不同有正有倒。以况其见亦有正倒 二答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此推世人以此为倒。而我不知云何 三征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若以垂手为倒。复将何者为正 四释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竖手为倒。却以为正。以不顺身故。此为倒阿难不辨真妄。执妄失真。故如来责颠倒行事。既了妄本无体。合知真自寂然。遂许对头动之见观河之性即是性真。无别真也。庆喜依前不了。将谓妄外有真。遂不甘我为颠倒之人。王是无生之性。阿难既陈诤问。如来就事以验。逆顺之境不辨。颠倒之情难脱。下文即破 二竖臂以示比出倒见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既云竖臂为正。佛便竖臂随而责之。此即正是颠倒也。指本垂下。今却逆上。故云首尾相换。世人不依本分以正为正。而别生异见以倒为正。故云一倍瞻视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若以此验之。则知汝身与如来身比并类例显发彰明。佛身是正。汝身应倒。亦可。若以佛之见手类显佛身。明知佛身名正遍知。若以汝之见手比并汝身。明知汝身号性颠倒。汝胡非是颠倒行事。正遍知者。离倒名正。穷尽法界名遍知。凡夫二乘无此号者。皆颠倒故 二征其倒处二。一征倒所在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随者犹任从也。任汝心中谛审观察。佛若是倒。汝名佛身何处是倒。汝若是倒。汝名自身何处名倒。此则令其识颠倒处也。名(去声)字犹詺目也。古人于此作泯相解。遂令下经正辨颠倒血脉不贯。便成孤起。既绝正倒。如来何故却说颠倒。学者请详。无见荣古 二叙其罔知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瞪直视貌。瞢昏闷不了也。闻征倒处瞢然不了。既不措其一辞。但知向佛直视 三广示倒相二。一兴悲告语叙其常说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色谓十一种色。心谓八识心王。诸缘即总指色心。或可别指不相应行。心所即五十一心所。诸所缘法谓六无为也。此上五位一百法摄诸法尽。皆是真心之所现起。如镜现像不离于镜无体可得。问前五无为名体俱假。可同前法无体如影。真如无为。名假体实。为诸法性。何言无体如影像耶。答此宗所说真如犹是对妄而立。既因对待还成妄法。如下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又云。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圆觉云。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等。由是五位诸法唯心所现。皆同影像也 二显真示妄斥其倒情二。一就法辨释迷情五。一标指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心现身心。如镜现物。物不是镜。物体虚故。镜不是物。镜体实故。虚实既辨。由是颠倒于兹可识 二责失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心即是性。体遍故圆。无昧故明。具法可重故名为宝。元来自尔非适今也。故云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称妙。再三叹美。故叠言之。悟即是觉。圆明性也。迷即不觉。妄身心也。不觉处觉。如像处镜。虚实可辨。今弃如镜之本性。执似像之身心。不辨虚实。斯为大失。故云认悟中迷。前云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今正指此颠倒处也 三叙妄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 无明体暗。故云晦昧。内有无明外现空相。故云为空。此则最初劫浊也。下文云。迷妄有虚空。又云。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此三细中业转二相。亦云同异。亦云动静。由此动静互相待故。于此二相暗中结成形色。即根身器界也。形色既现。想处其中。色想相杂。有知觉处成于根身。想澄凝处即是器界。此则第三现相也。以有境界缘故。牵起粗识。念念分别相续不断。故云聚缘内摇。此前二粗也。由念相续熏习不断。遂成分离。取六尘相流趣不息。故云趣外奔逸。此后二粗分离识也。从微至着。三细四粗为烦恼道。毕于此矣 四... -->>
大王。汝年几时见恒河水。王言。我生三岁。慈母携我谒耆婆天经过此流。尔时即知是恒河水 耆婆此云命。西国风俗。皆事长命天神。子生三岁。即谒彼庙。谢求得也。此以年问见者。意明年变见不变也 二问答见河同异
佛言。大王。如汝所说。二十之时衰于十岁。乃至六十。日月岁时念念迁变。则汝三岁见此河时。至年十三。其水云何。王言。如三岁时宛然无异。乃至于今年六十二亦无有异 无异之语甚好思量。一往粗浮。再思有旨 三问答见有童耄
佛言。汝今自伤发白面皱。其面必定皱于童年。则汝今时观此恒河。与昔童时观河之见。有童耄不。王言不也世尊 色身粗相童耄易知。见性不迁诚难觉了。对此辨异。令悟无生也 三克指常性斥彼置疑
佛言。大王。汝面虽皱。而此见精性未曾皱。皱者为变。不皱非变。变者受灭。彼不变者元无生灭。云何于中受汝生死 克指常性也。生灭但迁有为。无为不受生死。若知不变即见无生
而犹引彼末伽梨等。都言此身死后全灭 斥彼置疑也。末伽梨是字。母名俱奢梨。此指与匿王所引异者。俱是外道趣尔指也。色身变异可说无常。见性不迁理非断灭 四信悟续生
王闻是言。信知身后舍生趣生。与诸大众。踊跃欢喜得未曾有 叙其浅悟。但云舍生趣生。鞠彼深意。必知灭元不灭。随宜领解。主伴同致。未即显言也 二正对阿难破其常见二。一阿难乘违发问
阿难即从座起。礼佛合掌。长跪白佛。世尊。若此见闻必不生灭。云何世尊名我等辈遗失真性颠倒行事。愿兴慈悲洗我尘垢 据此见河之见与我见闻无殊。于王即云不灭不生。于我即云遗失真性。王之与我孰亲孰疏。苟或殊途。如何分辨。然此问意由来久矣。始因手自开合见无开合。头自动摇见无摇动。一一佛印皆言如是。此则如来令于妄见即辨真见。无离生灭有不生灭。阿难罔知佛旨。犹谓生灭与不生灭别。遂合掌礼佛。愿闻如来显出身心真妄虚实现前生灭与不生灭二发明性。匿王知其怀抱。又不发问伸诚。于是引外六师执身死后断灭。所冀佛亲开示。即妄见真。责引阿难。无执二别。阿难古佛。岂兹不了。盖为今日惑重情深。须示瞢然确陈拒诤。故兹问也 二如来验破执情三。一验出倒情二。一垂手以问引出常情四。一问
即时如来垂金色臂。轮手下指。示阿难言。汝今见我母陀罗手。为正为倒 下指。指下也。母陀罗此云印。此意欲明见手不同有正有倒。以况其见亦有正倒 二答
阿难言。世间众生以此为倒。而我不知谁正谁倒 此推世人以此为倒。而我不知云何 三征
佛告阿难。若世间人以此为倒。即世间人将何为正 若以垂手为倒。复将何者为正 四释
阿难言。如来竖臂兜罗绵手上指于空。则名为正 竖手为倒。却以为正。以不顺身故。此为倒阿难不辨真妄。执妄失真。故如来责颠倒行事。既了妄本无体。合知真自寂然。遂许对头动之见观河之性即是性真。无别真也。庆喜依前不了。将谓妄外有真。遂不甘我为颠倒之人。王是无生之性。阿难既陈诤问。如来就事以验。逆顺之境不辨。颠倒之情难脱。下文即破 二竖臂以示比出倒见
佛即竖臂告阿难言。若此颠倒首尾相换。诸世间人一倍瞻视 既云竖臂为正。佛便竖臂随而责之。此即正是颠倒也。指本垂下。今却逆上。故云首尾相换。世人不依本分以正为正。而别生异见以倒为正。故云一倍瞻视
则知汝身与诸如来清净法身比类发明。如来之身名正遍知。汝等之身号性颠倒 若以此验之。则知汝身与如来身比并类例显发彰明。佛身是正。汝身应倒。亦可。若以佛之见手类显佛身。明知佛身名正遍知。若以汝之见手比并汝身。明知汝身号性颠倒。汝胡非是颠倒行事。正遍知者。离倒名正。穷尽法界名遍知。凡夫二乘无此号者。皆颠倒故 二征其倒处二。一征倒所在
随汝谛观。汝身佛身称颠倒者。名字何处。号为颠倒 随者犹任从也。任汝心中谛审观察。佛若是倒。汝名佛身何处是倒。汝若是倒。汝名自身何处名倒。此则令其识颠倒处也。名(去声)字犹詺目也。古人于此作泯相解。遂令下经正辨颠倒血脉不贯。便成孤起。既绝正倒。如来何故却说颠倒。学者请详。无见荣古 二叙其罔知
于时阿难与诸大众。瞪瞢瞻佛。目睛不瞬。不知身心颠倒所在 瞪直视貌。瞢昏闷不了也。闻征倒处瞢然不了。既不措其一辞。但知向佛直视 三广示倒相二。一兴悲告语叙其常说
佛兴慈悲。哀愍阿难及诸大众。发海潮音遍告同会。诸善男子。我常说言。色心诸缘及心所使诸所缘法。唯心所现 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此表无缘慈悲应机而说不待请也。色谓十一种色。心谓八识心王。诸缘即总指色心。或可别指不相应行。心所即五十一心所。诸所缘法谓六无为也。此上五位一百法摄诸法尽。皆是真心之所现起。如镜现像不离于镜无体可得。问前五无为名体俱假。可同前法无体如影。真如无为。名假体实。为诸法性。何言无体如影像耶。答此宗所说真如犹是对妄而立。既因对待还成妄法。如下经云。言妄显诸真。妄真同二妄。又云。无为无起灭。不实如空华。圆觉云。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等。由是五位诸法唯心所现。皆同影像也 二显真示妄斥其倒情二。一就法辨释迷情五。一标指
汝身汝心。皆是妙明真精妙心中所现物 心现身心。如镜现物。物不是镜。物体虚故。镜不是物。镜体实故。虚实既辨。由是颠倒于兹可识 二责失
云何汝等。遗失本妙圆妙明心宝明妙性。认悟中迷 心即是性。体遍故圆。无昧故明。具法可重故名为宝。元来自尔非适今也。故云本。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称妙。再三叹美。故叠言之。悟即是觉。圆明性也。迷即不觉。妄身心也。不觉处觉。如像处镜。虚实可辨。今弃如镜之本性。执似像之身心。不辨虚实。斯为大失。故云认悟中迷。前云名字何处号为颠倒。今正指此颠倒处也 三叙妄
晦昧为空。空晦暗中结暗为色。色杂妄想。想相为身。聚缘内摇。趣外奔逸 无明体暗。故云晦昧。内有无明外现空相。故云为空。此则最初劫浊也。下文云。迷妄有虚空。又云。汝见虚空遍十方界。空见不分。有空无体。有见无觉。相织妄成。是第一重名为劫浊。此三细中业转二相。亦云同异。亦云动静。由此动静互相待故。于此二相暗中结成形色。即根身器界也。形色既现。想处其中。色想相杂。有知觉处成于根身。想澄凝处即是器界。此则第三现相也。以有境界缘故。牵起粗识。念念分别相续不断。故云聚缘内摇。此前二粗也。由念相续熏习不断。遂成分离。取六尘相流趣不息。故云趣外奔逸。此后二粗分离识也。从微至着。三细四粗为烦恼道。毕于此矣 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