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江山美色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广其实并不喜欢封官,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一事却是十分吝啬。
吏部尚书牛弘死后,升迁任免官吏的事情就分给别人处理,杨广没事也会参与,却不再任命吏部尚书。
群臣中有应升官进爵的,一般都是让兼职暂代而已,有的职务虽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着不补上,而让其余的官员分担职责。
如此一来,大隋的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完备,可却是空缺很多。
萧布衣能够当上太仆少卿已经算是个异数,因为宇文化及倒台了,这个职位空了出来。他能当上右骁卫大将军,更是异数中的异数,李浑倒台那是少有人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他从太仆少卿一跃到了右骁卫大将军,可以说是官至极品,而且掌握右卫府的兵权,应该说是杨广对他已经极为的信任。
杨广在城头宣布对萧布衣的升迁,也算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萧布衣却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多来,他见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来越不值钱,皇帝过几年都可以自封,一个右骁卫大将军算得了什么。
不过有这个官衔总比没有的强,最少大隋目前还是兵精粮足,最少他除了养马,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养兵,这算是他雁门之围最大的收获了。
杨广终于确信始毕可汗带兵撤走的时候,命王仁恭前去追击,王仁恭一直随驾,可不过是个太守,杨广身边重臣无数。轮不到他说什么,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负责城防,倒是少有能够发表意见的机会。
杨广给王仁恭千余骑兵去追击始毕可汗的数十万大军,王仁恭领令地时候脑袋有两个大,他当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随着突厥大兵进发。
可能是始毕可汗一口怨气难发,也可能是雁门郡实在没有什么可抢的了,始毕可汗攻入雁门郡,却从马邑郡撤离。本来以为生灵涂炭在所难免,没有想到王仁恭回转后居然抓到了不少突厥伤兵。而且告诉了杨广一个好消息,马邑城在奉诚尉齐洛和校尉刘武周的坚守下,竟然没有被攻破。
萧布衣想起齐洛和刘武周迥然不同的表现,不由感慨。国难当头,表现却是截然不同,齐洛方无悔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难,义无反顾。反倒是刘武周,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却让人抓不到把柄。
杨广命将捉来的突厥兵都斩了。这才准备起驾去县。始毕可汗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用问。和亲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回转西京商量对付突厥的事情。
不等杨广起驾,齐王杨暕从县就赶了过来,样子简直和个叫花子仿佛,手上缠着绷带,血迹斑斑,只是哭着苍天眷顾,让自己能再见到父皇一面。
等听到刘藩被斩,萧布衣被升为右骁卫大将军的时候,齐王杨暕哭的和泪人一样。不知是为刘藩被斩伤心,还是为萧布衣升官伤心,良久才道,自己听信了谗言。请父皇重罚。
齐王地一帮手下都是说,齐王杨暕知道圣上被困,誓死要杀出县去救圣上。可突厥兵实在太多,齐王手臂受伤,难以杀出重围,无奈只能回转县坚守,齐王对圣上的忠心可见一斑。
杨广却没有多说什么,和齐王倒显得父子情深。他儿子毕竟只有三个,一个已死,一个年幼,虽是疑心齐王,可那毕竟是萧皇后所生的儿子,不给齐王面子,总要给萧皇后点面子,要算账也不急于现在。杨广总觉得雁门郡有些危险,带着一帮大臣急急的过口向太原进发。
到了口的时候,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来探子说突厥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觉得突厥兵怎么可能这么愚蠢,一吓就走,这和传说中的彪悍完全两样,难道是突厥兵的诡计?云定兴正犹豫是否出兵的时候,有兵禀告说圣上驾到。云定兴吓了一跳,学齐王样,蓬头垢面的从山沟里出来,见到杨广就跪下,说老臣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见到圣上没有责罚的意思,云定兴又把李世民拉过来,把李世民地妙计,自己的从谏如流一说,杨广点点头,也不多话,倒让云定兴大失所望。
在云定兴地眼中,显而易见,突厥兵的撤退是和他采用的疑兵之计有很大的关系,他以两万兵士吓退突厥兵四十万,实在是生平难得的功绩,这次雁门解围居功甚伟,可听说到杨广把解围之功算到了萧布衣的脑袋上,甚至破格升他为右骁卫大将军,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
李世民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从未厮杀过,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杨广身边多了两万兵士,多少来了点底气,昼夜行军到了太原,又等了数日,各地勤王的兵将才陆续赶到,只是听说圣上无恙安然回转,都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地心情。
杨广脸色如常,笑容却少,各地勤王的兵将都是惴惴不安。他们发现圣上变的更加深沉,愈发的难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虽然有多路兵将勤王,杨广奖励的援军只有三路,一路是云定兴的部队,另外两路军队还在路上,听到杨广安然无恙,不到太原就已经回转驻地,却也得到了杨广地嘉许。一路是齐郡张须陀的队伍,另外一队却是江都郡的王世充!
张须陀和王世充一在齐郡,一在江都,都是离雁门郡颇远,二人能来救援,当然让杨广觉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回转也是情有可原。
**
太原,晋阳宫中。
杨广坐在高位,眉头深锁。雁门之围虽然解了,可他已经感觉到,现在是全天下的人和他为敌!
为什么?他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天下。难道只是换回了这个结果?
没有谁说,可是杨广却心知肚明,比起当初的东都之围,这些援军来的实在太慢了些,陇西阀门掌握重权,离雁门郡也算迫近,可是来到太原的速度比起东都地军队还要慢,他们希望自己死!
想到这里的杨广手掌微微有些僵硬,凝望着远远坐着的萧布衣,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完全相信他。
对于萧布衣。杨广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复杂。萧布衣是皇后的远房表亲,出身卑微,是早就没落萧氏的后人,能够当上右骁卫大将军,实在是因为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可敦,裴阀,裴茗翠,还有宇文氏,李阀多方面正反的作用结果,造就出来个萧布衣。
他可以说一直在考验着萧布衣。可他蓦然有一天发现,这个萧布衣表面恭顺。骨子里面却是桀骜不驯。萧布衣和朝臣有着太多的不同,朝臣没有敢忤逆他的意思,可这个萧布衣,在雁门城地时候居然反问了他一句,实在是杨广这辈子前
的事情。
可杨广又不能不重用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信不着旁人,也实在难以有人可供他大用。他这一辈子若说破格信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张须陀,另外一个就是王世充,这两个人都没有辜负他的信任。现在萧布衣有可能是第三个人?
杨广还是不能肯定,唯一值得欣慰的却是,萧布衣对他从来没有什么背叛的举动,看起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规规矩矩。雁门城若是没有他来报信,若是没有他发现始毕可汗的诡计,若是没有他的兄长李靖。自己现在不见得还能高高在上。
“圣上,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速返西京,专心平乱,巩固根本方是大隋的长久之计。”
苏威颤巍巍地站起来,诚心说道。
“宇文爱卿,你意下如何?”杨广问道。
宇文述犹豫下,“圣上,我倒觉得,如今跟随圣驾的官员家眷都在东都,不如先去东都,再谋打算地好。”
“右骁卫,你的意下如何?”杨广以前对萧布衣都是直呼其名,这下称呼官职,一是提醒萧布衣,自己对他不错,二来也是代表这是一场正式的官方交谈。
—
萧布衣沉吟道:“回圣上,微臣沗为右骁卫大将军一职,本是一介武夫,对治国一事其实并不在行可依臣下所见,如今天下动乱已现,究其根本就是百姓无以为生的缘故。如今大隋虽有张将军,王郡丞,太仆卿等一干名将剿匪,可毕竟治标不治本,若圣上能休养生息,少动土木,让百姓专事民耕的话,三年之内,大隋盗贼必少。再等数年,国富民强之时,盗匪之疾必然不治而治,到时候突厥若是骄横如常,圣上大可派精兵去伐,一举功成,成就不世的伟业。”
“布衣太过自谦,一介武夫如何能说出这种治国安邦的话来。”苏威一旁大喜道。
杨广皱起了眉头,半晌才道:“右骁卫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明日起驾回转西京再行商议。”
宇文述不悦,苏威等人却是大喜,齐声道:“圣上英明。”
杨广却是摆摆手道:“众卿家先退下,裴御史,宇文将军还有虞侍郎留下。”见到萧布衣要起身,杨广轻声道:“右骁卫也留下。”
萧布衣愣了下,见到群臣都是艳羡的表情,知道自己从现在起,已经可以参与军机大事,和七贵平起平坐了。
等到群臣退下,杨广看了一眼四人,缓缓道:“右骁卫,可敦来信说,李靖只凭三百军士,就在草原从西到东的转战千里,打地突厥人鸡飞狗跳?”
萧布衣苦笑道:“这个嘛,微臣不知。当初微臣和李郡丞知道突厥兵南下的时候,都是焦虑非常,商议兵分两路,李郡丞去和可敦商量如何解围,我却是快马前来报信。至于李郡丞现在如何,我是并不知晓。可当初叱吉设带领三千大军偷袭赐婚的队伍,却被李郡丞带兵三百破之,而且生擒了叱吉设,领兵的高明可见一斑。”
杨广又是沉吟了良久,“这么说李靖倒是个帅才。以三百之军能破敌三千,朕真地少闻……”
他欲言又止,裴御史却是笑道:“圣上,可敦和右骁卫对圣上忠心耿耿,为人忠诚,想必李靖真有大才,看来圣上用人贤明,又发现了蒙尘的珠玉。”
杨广眉头稍微舒展,“右骁卫,你可知朕封你为右骁卫大将军地用意?”
... -->>
.
广其实并不喜欢封官,他很多地方非常大方和奢侈,一事却是十分吝啬。
吏部尚书牛弘死后,升迁任免官吏的事情就分给别人处理,杨广没事也会参与,却不再任命吏部尚书。
群臣中有应升官进爵的,一般都是让兼职暂代而已,有的职务虽然是有空缺,可很多都是空着不补上,而让其余的官员分担职责。
如此一来,大隋的三省六部制度虽然完备,可却是空缺很多。
萧布衣能够当上太仆少卿已经算是个异数,因为宇文化及倒台了,这个职位空了出来。他能当上右骁卫大将军,更是异数中的异数,李浑倒台那是少有人能够预料到的事情。
他从太仆少卿一跃到了右骁卫大将军,可以说是官至极品,而且掌握右卫府的兵权,应该说是杨广对他已经极为的信任。
杨广在城头宣布对萧布衣的升迁,也算是一种信任的表现。
萧布衣却没有什么感觉,一年多来,他见多了太多的起起伏伏,也知道如今的官是越来越不值钱,皇帝过几年都可以自封,一个右骁卫大将军算得了什么。
不过有这个官衔总比没有的强,最少大隋目前还是兵精粮足,最少他除了养马,还可以名正言顺的养兵,这算是他雁门之围最大的收获了。
杨广终于确信始毕可汗带兵撤走的时候,命王仁恭前去追击,王仁恭一直随驾,可不过是个太守,杨广身边重臣无数。轮不到他说什么,他一直都是默默的负责城防,倒是少有能够发表意见的机会。
杨广给王仁恭千余骑兵去追击始毕可汗的数十万大军,王仁恭领令地时候脑袋有两个大,他当然不敢真的去追,只是尾随着突厥大兵进发。
可能是始毕可汗一口怨气难发,也可能是雁门郡实在没有什么可抢的了,始毕可汗攻入雁门郡,却从马邑郡撤离。本来以为生灵涂炭在所难免,没有想到王仁恭回转后居然抓到了不少突厥伤兵。而且告诉了杨广一个好消息,马邑城在奉诚尉齐洛和校尉刘武周的坚守下,竟然没有被攻破。
萧布衣想起齐洛和刘武周迥然不同的表现,不由感慨。国难当头,表现却是截然不同,齐洛方无悔等小兵都是以身赴难,义无反顾。反倒是刘武周,做事滴水不漏,只是想引狼入室,却让人抓不到把柄。
杨广命将捉来的突厥兵都斩了。这才准备起驾去县。始毕可汗都打到家门口了,不用问。和亲的事情自然不成,眼下是要回转西京商量对付突厥的事情。
不等杨广起驾,齐王杨暕从县就赶了过来,样子简直和个叫花子仿佛,手上缠着绷带,血迹斑斑,只是哭着苍天眷顾,让自己能再见到父皇一面。
等听到刘藩被斩,萧布衣被升为右骁卫大将军的时候,齐王杨暕哭的和泪人一样。不知是为刘藩被斩伤心,还是为萧布衣升官伤心,良久才道,自己听信了谗言。请父皇重罚。
齐王地一帮手下都是说,齐王杨暕知道圣上被困,誓死要杀出县去救圣上。可突厥兵实在太多,齐王手臂受伤,难以杀出重围,无奈只能回转县坚守,齐王对圣上的忠心可见一斑。
杨广却没有多说什么,和齐王倒显得父子情深。他儿子毕竟只有三个,一个已死,一个年幼,虽是疑心齐王,可那毕竟是萧皇后所生的儿子,不给齐王面子,总要给萧皇后点面子,要算账也不急于现在。杨广总觉得雁门郡有些危险,带着一帮大臣急急的过口向太原进发。
到了口的时候,云定兴和李世民正在扯大旗作虎皮呢,本来探子说突厥兵撤退,都是有些不信,觉得突厥兵怎么可能这么愚蠢,一吓就走,这和传说中的彪悍完全两样,难道是突厥兵的诡计?云定兴正犹豫是否出兵的时候,有兵禀告说圣上驾到。云定兴吓了一跳,学齐王样,蓬头垢面的从山沟里出来,见到杨广就跪下,说老臣救驾来迟,请圣上责罚。见到圣上没有责罚的意思,云定兴又把李世民拉过来,把李世民地妙计,自己的从谏如流一说,杨广点点头,也不多话,倒让云定兴大失所望。
在云定兴地眼中,显而易见,突厥兵的撤退是和他采用的疑兵之计有很大的关系,他以两万兵士吓退突厥兵四十万,实在是生平难得的功绩,这次雁门解围居功甚伟,可听说到杨广把解围之功算到了萧布衣的脑袋上,甚至破格升他为右骁卫大将军,下巴差点砸到了脚面。
李世民倒是可有可无的样子,这是他生平的第一次战役,比想像中要平淡的多,而且从未厮杀过,未免有些美中不足。
杨广身边多了两万兵士,多少来了点底气,昼夜行军到了太原,又等了数日,各地勤王的兵将才陆续赶到,只是听说圣上无恙安然回转,都是不知道是什么样地心情。
杨广脸色如常,笑容却少,各地勤王的兵将都是惴惴不安。他们发现圣上变的更加深沉,愈发的难以捉摸,只能小心翼翼地应对。虽然有多路兵将勤王,杨广奖励的援军只有三路,一路是云定兴的部队,另外两路军队还在路上,听到杨广安然无恙,不到太原就已经回转驻地,却也得到了杨广地嘉许。一路是齐郡张须陀的队伍,另外一队却是江都郡的王世充!
张须陀和王世充一在齐郡,一在江都,都是离雁门郡颇远,二人能来救援,当然让杨广觉得忠心耿耿,只是二人又要剿匪,中途回转也是情有可原。
**
太原,晋阳宫中。
杨广坐在高位,眉头深锁。雁门之围虽然解了,可他已经感觉到,现在是全天下的人和他为敌!
为什么?他穷其一生就是为了天下。难道只是换回了这个结果?
没有谁说,可是杨广却心知肚明,比起当初的东都之围,这些援军来的实在太慢了些,陇西阀门掌握重权,离雁门郡也算迫近,可是来到太原的速度比起东都地军队还要慢,他们希望自己死!
想到这里的杨广手掌微微有些僵硬,凝望着远远坐着的萧布衣,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完全相信他。
对于萧布衣。杨广的感情可以说是十分复杂。萧布衣是皇后的远房表亲,出身卑微,是早就没落萧氏的后人,能够当上右骁卫大将军,实在是因为多方面作用的结果。
可敦,裴阀,裴茗翠,还有宇文氏,李阀多方面正反的作用结果,造就出来个萧布衣。
他可以说一直在考验着萧布衣。可他蓦然有一天发现,这个萧布衣表面恭顺。骨子里面却是桀骜不驯。萧布衣和朝臣有着太多的不同,朝臣没有敢忤逆他的意思,可这个萧布衣,在雁门城地时候居然反问了他一句,实在是杨广这辈子前
的事情。
可杨广又不能不重用他,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信不着旁人,也实在难以有人可供他大用。他这一辈子若说破格信任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张须陀,另外一个就是王世充,这两个人都没有辜负他的信任。现在萧布衣有可能是第三个人?
杨广还是不能肯定,唯一值得欣慰的却是,萧布衣对他从来没有什么背叛的举动,看起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规规矩矩。雁门城若是没有他来报信,若是没有他发现始毕可汗的诡计,若是没有他的兄长李靖。自己现在不见得还能高高在上。
“圣上,如今盗贼不息,士卒疲惫,希望陛下速返西京,专心平乱,巩固根本方是大隋的长久之计。”
苏威颤巍巍地站起来,诚心说道。
“宇文爱卿,你意下如何?”杨广问道。
宇文述犹豫下,“圣上,我倒觉得,如今跟随圣驾的官员家眷都在东都,不如先去东都,再谋打算地好。”
“右骁卫,你的意下如何?”杨广以前对萧布衣都是直呼其名,这下称呼官职,一是提醒萧布衣,自己对他不错,二来也是代表这是一场正式的官方交谈。
—
萧布衣沉吟道:“回圣上,微臣沗为右骁卫大将军一职,本是一介武夫,对治国一事其实并不在行可依臣下所见,如今天下动乱已现,究其根本就是百姓无以为生的缘故。如今大隋虽有张将军,王郡丞,太仆卿等一干名将剿匪,可毕竟治标不治本,若圣上能休养生息,少动土木,让百姓专事民耕的话,三年之内,大隋盗贼必少。再等数年,国富民强之时,盗匪之疾必然不治而治,到时候突厥若是骄横如常,圣上大可派精兵去伐,一举功成,成就不世的伟业。”
“布衣太过自谦,一介武夫如何能说出这种治国安邦的话来。”苏威一旁大喜道。
杨广皱起了眉头,半晌才道:“右骁卫说的也有道理,既然如此,明日起驾回转西京再行商议。”
宇文述不悦,苏威等人却是大喜,齐声道:“圣上英明。”
杨广却是摆摆手道:“众卿家先退下,裴御史,宇文将军还有虞侍郎留下。”见到萧布衣要起身,杨广轻声道:“右骁卫也留下。”
萧布衣愣了下,见到群臣都是艳羡的表情,知道自己从现在起,已经可以参与军机大事,和七贵平起平坐了。
等到群臣退下,杨广看了一眼四人,缓缓道:“右骁卫,可敦来信说,李靖只凭三百军士,就在草原从西到东的转战千里,打地突厥人鸡飞狗跳?”
萧布衣苦笑道:“这个嘛,微臣不知。当初微臣和李郡丞知道突厥兵南下的时候,都是焦虑非常,商议兵分两路,李郡丞去和可敦商量如何解围,我却是快马前来报信。至于李郡丞现在如何,我是并不知晓。可当初叱吉设带领三千大军偷袭赐婚的队伍,却被李郡丞带兵三百破之,而且生擒了叱吉设,领兵的高明可见一斑。”
杨广又是沉吟了良久,“这么说李靖倒是个帅才。以三百之军能破敌三千,朕真地少闻……”
他欲言又止,裴御史却是笑道:“圣上,可敦和右骁卫对圣上忠心耿耿,为人忠诚,想必李靖真有大才,看来圣上用人贤明,又发现了蒙尘的珠玉。”
杨广眉头稍微舒展,“右骁卫,你可知朕封你为右骁卫大将军地用意?”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