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第三次机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但是。载泽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丝毫没有气
样——今儿这是怎么了?泽公撞邪了?
嘀咕归嘀咕,再怎么不对劲也只能埋在心里——难道还能凑上前去问一声:“泽公,徐总理在拐弯抹角指责财政部呢,您怎么没个响声?”
但徐世昌补充说明地后一条,立即让人感受到了分量:
“按照中央税制和地方税制地划分,朝廷对地方收支不加干涉,惟加以监察督促。如何监察呢?方法有三:第一,地方从维新四年开始,同样需做地方预算、决算案,报本省议局审议通过,不被认可者则予以撤换行政长官之责;第二,每年经费核销,虽然毋庸报部审议,但须将审核清单报财政部备案审查,若有不法行径,予以纠核之;第三,监察院将汇同财政部组成地方清查核算监管小组,派遣钦差大臣予以实地检查、清理,若有问题者,一律撤职查办。”
别的都还好,一听“监察院”三字,台下一起竖直了耳朵,脸上却是恍然大悟的神色——难怪朝廷如此放权,原来是捏着如此利器呢。官屠不出则已,一出必然是血雨腥风、牵连一片,而官屠作为命硬之人,前次武昌叛乱都不能奈其何,真是……
难怪载泽如此沉得住气,倘若财政部依旧掌握核销大权,在监察院的严打之下,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不说牵连,至少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现在一通改革,财政部的权虽然小了一些,但是无形中安全系数也大为提高,出事地可能性降低了,这个财政大臣才能当得稳当——载泽可不想被岑春煊参劾后去颐和园“度假”。
稍一回味之后,诸议员忽地又想到,按照这一番财政体制的变革,岂不是地方议会的权力也要大大增长?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次议局选举及开会,除个别省份外,其余各省的总督、巡抚都抱着不以为然,甚至能搪塞就搪塞,能应付就应付的态度,丝毫没有将议员们放在眼里。现在按照这个思路,议员们掌握了财政审核权就等于掌握了地方权力的要害。虽然免不了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可毕竟有了说法,朝廷有了旨意,不怕疆臣大员不买账。
望着台下那100号民选议员脸上露出地兴奋之色,徐世昌心里不由地在感叹皇帝高瞻远瞩、计谋深远。
皇帝曾在国会开幕前召见了徐世昌和载泽,透露相关意思,但不论载泽还是徐世昌,都对皇帝放手地方财政地提议表示反对。
载泽情绪当时十分激动,认为:“庚子以来,地方督抚越发肆无忌惮,对朝廷旨意阳奉阴违,越来越尾大不掉,奴才去年好不容易逮住机会用了财政清理的名义压制了一番,如果今后地方开销不用报部审核,则地方更会与朝廷离心离德。”
徐世昌也表示了反对,虽然他曾也是封疆大吏,但此一时彼一时,坐在内阁总理大臣这个位置上,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皇上顺势而为地主意是不错,但臣以为,倘若朝廷对地方没有财政约束而只有人事约束,即便予以撤换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与大局无益,更不能挽回地方对朝廷的恭顺之心。故臣认为,朝廷可选择若干放权,与要紧处却须牢牢……”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但既然地方对报部审核与财政自主之言呼声日高,朕不顺应民意恐怕不妥。更何况,自维新元年以来,国防部收拢地方兵权,财政部收拢地方盐税,各地督抚早有不满,朕不松绑,只怕他们背地里都要骂朕,何必如此?”
“可是,皇上……”
“不要担忧,朝廷虽然不能直接掌握地方财政,但亦不容许地方督抚作威作福,尾大不掉。朕有个办法,地方财政案务必经议局审议通过方可行使,一来,议局人多言杂,不比财政部经手胥吏只有那么几个,地方督抚要对其加以分化拉拢困难重重;二来,议局议员对本省情况说甚详,而且朝夕相处,即便督抚想玩什么花样也办不到;三来,宪政之意,本来就是要发挥议会力量,议局作为地方议会负有监督、纠察地方政府之责,如果不给予相应权力,岂不是外界以为朝廷空手画饼?既然朝廷监管地方不力,那么让议会监管如何?”
听到议会监管这几个字,徐世昌眼前一亮,载泽则还有几分犹豫。
“昔年有云,叫‘以夷制夷’,朕便来个仿效,反正这监督之权朝廷操办起来也不甚得心应手,不如来个以权制权,‘地方制地方’。朕想着,地方士绅绝不会让地方官为所欲为、烂地方的。”
“可督抚权大,议会权小,奴才怕制不住这班人。”
“这岂不是更好?”皇帝哈哈大笑,“如果地方政府和议会闹得不可开交,岂不是都要找朝廷来寻求支持?地方政府要找内阁寻求支持,议局要找国会两院寻求支持,事情一旦闹大,朝廷便有了介入的理由,到时候要方要圆都极为简便,更何况还有监察院的屠官刀呢……”
好一个以权制权,以地方制地方,载泽和徐世昌两人回味再三,终觉可行!于是商定,做预算报告之时由徐世昌唱黑脸,尽管把责任往财政部推,然后权力下放给地方议局。
一句话,皇帝把五权制衡、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发挥到了最充分之处。
“诸位议员,此次提出维新三年财政预算案,除去为明岁编制参照方案外,还有另外三层用意。第一曰理顺关系,税收中央地方区分,财政自然也要中央地方区分,预决算同样也要分开,这样操办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曰减轻地方负担,地方财政开支毋庸报部审议实行后,各省就不必疲于奔命、苦于稽核,无论办公经费也好,当差之人也罢,都能减轻负担;第三曰减轻民众疾苦,依预算案的要求,明岁旧军裁撤之后,朝廷将减少对各地解款数量的要求,各地对赔款的认缴亦要相应减轻,特别是朝廷已达成币制改革大借款,对原有借款予以清理,各地亦能从中受惠,光是军费一节受惠即达三成,一方面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另一面则可将财政用于改善民生……”
虽然徐世昌的提议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但从众多议员的角度来衡量,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各省议局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而且还获得了不增加赋税的有力承诺,议员们无一不是有产者,自然高兴异常。这个时候,已经无从去计较为什么财政部那么容易放权。他们脑子里全都是利好消息——手中的权,多了;要缴的税,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
太好了。
这样好的大臣不当总理谁当总理?这样体贴民情,顺应民心的内阁不留任谁留任?赞同!!!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六十六章 以权制权
; 但是。载泽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那里,丝毫没有气
样——今儿这是怎么了?泽公撞邪了?
嘀咕归嘀咕,再怎么不对劲也只能埋在心里——难道还能凑上前去问一声:“泽公,徐总理在拐弯抹角指责财政部呢,您怎么没个响声?”
但徐世昌补充说明地后一条,立即让人感受到了分量:
“按照中央税制和地方税制地划分,朝廷对地方收支不加干涉,惟加以监察督促。如何监察呢?方法有三:第一,地方从维新四年开始,同样需做地方预算、决算案,报本省议局审议通过,不被认可者则予以撤换行政长官之责;第二,每年经费核销,虽然毋庸报部审议,但须将审核清单报财政部备案审查,若有不法行径,予以纠核之;第三,监察院将汇同财政部组成地方清查核算监管小组,派遣钦差大臣予以实地检查、清理,若有问题者,一律撤职查办。”
别的都还好,一听“监察院”三字,台下一起竖直了耳朵,脸上却是恍然大悟的神色——难怪朝廷如此放权,原来是捏着如此利器呢。官屠不出则已,一出必然是血雨腥风、牵连一片,而官屠作为命硬之人,前次武昌叛乱都不能奈其何,真是……
难怪载泽如此沉得住气,倘若财政部依旧掌握核销大权,在监察院的严打之下,免不了成为众矢之的,不说牵连,至少失察之责是免不了的,现在一通改革,财政部的权虽然小了一些,但是无形中安全系数也大为提高,出事地可能性降低了,这个财政大臣才能当得稳当——载泽可不想被岑春煊参劾后去颐和园“度假”。
稍一回味之后,诸议员忽地又想到,按照这一番财政体制的变革,岂不是地方议会的权力也要大大增长?这可真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此次议局选举及开会,除个别省份外,其余各省的总督、巡抚都抱着不以为然,甚至能搪塞就搪塞,能应付就应付的态度,丝毫没有将议员们放在眼里。现在按照这个思路,议员们掌握了财政审核权就等于掌握了地方权力的要害。虽然免不了彼此间的明争暗斗,可毕竟有了说法,朝廷有了旨意,不怕疆臣大员不买账。
望着台下那100号民选议员脸上露出地兴奋之色,徐世昌心里不由地在感叹皇帝高瞻远瞩、计谋深远。
皇帝曾在国会开幕前召见了徐世昌和载泽,透露相关意思,但不论载泽还是徐世昌,都对皇帝放手地方财政地提议表示反对。
载泽情绪当时十分激动,认为:“庚子以来,地方督抚越发肆无忌惮,对朝廷旨意阳奉阴违,越来越尾大不掉,奴才去年好不容易逮住机会用了财政清理的名义压制了一番,如果今后地方开销不用报部审核,则地方更会与朝廷离心离德。”
徐世昌也表示了反对,虽然他曾也是封疆大吏,但此一时彼一时,坐在内阁总理大臣这个位置上,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皇上顺势而为地主意是不错,但臣以为,倘若朝廷对地方没有财政约束而只有人事约束,即便予以撤换也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与大局无益,更不能挽回地方对朝廷的恭顺之心。故臣认为,朝廷可选择若干放权,与要紧处却须牢牢……”
“两位爱卿言之有理,但既然地方对报部审核与财政自主之言呼声日高,朕不顺应民意恐怕不妥。更何况,自维新元年以来,国防部收拢地方兵权,财政部收拢地方盐税,各地督抚早有不满,朕不松绑,只怕他们背地里都要骂朕,何必如此?”
“可是,皇上……”
“不要担忧,朝廷虽然不能直接掌握地方财政,但亦不容许地方督抚作威作福,尾大不掉。朕有个办法,地方财政案务必经议局审议通过方可行使,一来,议局人多言杂,不比财政部经手胥吏只有那么几个,地方督抚要对其加以分化拉拢困难重重;二来,议局议员对本省情况说甚详,而且朝夕相处,即便督抚想玩什么花样也办不到;三来,宪政之意,本来就是要发挥议会力量,议局作为地方议会负有监督、纠察地方政府之责,如果不给予相应权力,岂不是外界以为朝廷空手画饼?既然朝廷监管地方不力,那么让议会监管如何?”
听到议会监管这几个字,徐世昌眼前一亮,载泽则还有几分犹豫。
“昔年有云,叫‘以夷制夷’,朕便来个仿效,反正这监督之权朝廷操办起来也不甚得心应手,不如来个以权制权,‘地方制地方’。朕想着,地方士绅绝不会让地方官为所欲为、烂地方的。”
“可督抚权大,议会权小,奴才怕制不住这班人。”
“这岂不是更好?”皇帝哈哈大笑,“如果地方政府和议会闹得不可开交,岂不是都要找朝廷来寻求支持?地方政府要找内阁寻求支持,议局要找国会两院寻求支持,事情一旦闹大,朝廷便有了介入的理由,到时候要方要圆都极为简便,更何况还有监察院的屠官刀呢……”
好一个以权制权,以地方制地方,载泽和徐世昌两人回味再三,终觉可行!于是商定,做预算报告之时由徐世昌唱黑脸,尽管把责任往财政部推,然后权力下放给地方议局。
一句话,皇帝把五权制衡、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色发挥到了最充分之处。
“诸位议员,此次提出维新三年财政预算案,除去为明岁编制参照方案外,还有另外三层用意。第一曰理顺关系,税收中央地方区分,财政自然也要中央地方区分,预决算同样也要分开,这样操办起来才能得心应手;第二曰减轻地方负担,地方财政开支毋庸报部审议实行后,各省就不必疲于奔命、苦于稽核,无论办公经费也好,当差之人也罢,都能减轻负担;第三曰减轻民众疾苦,依预算案的要求,明岁旧军裁撤之后,朝廷将减少对各地解款数量的要求,各地对赔款的认缴亦要相应减轻,特别是朝廷已达成币制改革大借款,对原有借款予以清理,各地亦能从中受惠,光是军费一节受惠即达三成,一方面可以弥补财政赤字,另一面则可将财政用于改善民生……”
虽然徐世昌的提议有这样那样的考虑,但从众多议员的角度来衡量,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各省议局不但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权力,而且还获得了不增加赋税的有力承诺,议员们无一不是有产者,自然高兴异常。这个时候,已经无从去计较为什么财政部那么容易放权。他们脑子里全都是利好消息——手中的权,多了;要缴的税,不会增加甚至还可能减少。
太好了。
这样好的大臣不当总理谁当总理?这样体贴民情,顺应民心的内阁不留任谁留任?赞同!!!第三次机遇 第三卷 第六十六章 以权制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