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推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对于王弘诲坚决让自己参加武举考试,李秘也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惊诧,可经过了王弘诲的解释,李秘总算是明白王弘诲的良苦用心了。
古时人分三六九等,便如后世阿三的种姓制度那般,虽然没有那么过分,但也大同小异。
许是受到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捕快是非常拉风的一个职业,尤其是甚么《四大名捕》之类的,更是让人对当捕快产生了一种误解。
其实捕快是衙役的一种,是三班衙役之中的快班衙役,这衙役说到本质,就是县衙的临时工,而且还是最低贱的临时工。
这种低贱到甚么样的程度呢?
这么说吧,古代的百姓需要缴税之外,还要服徭役,也就是免费给朝廷干活,这衙役便是其中一种义务。
也就是说,衙役可以是老百姓来做,目不识丁的或者街上的混混,都有可能成为衙役。
不过适才也说了,衙役分成几种,捕快自然也有区别,有些只是给人跑跑腿,收收粮,押送一些人犯,拎根棍子四处巡逻,或者维持一下治安甚么的。
若是辅助县官查案的捕快,招收标准就要高一些,识字不识字还在其次,必须身体健康,手脚敏捷,头脑灵活,人也要聪明,否则案子拖着,屁股都能被打烂。
简定雍先前没让李秘当捕快,考量的就是后头那个标准,招收李秘就是看中了他的破案能力。
但无论如何,捕快都是衙役,衙役属于贱役,当衙役的自然就是贱民了。
贱民是社会最底层,也没甚么卵人权可言,当了贱民之后,子孙三代过后才回归清白身份,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捕快也不能捐官,便是有钱,也买不到出身。
经过了王弘诲这种官场老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之后,李秘才意识到,出身二字,对于大明人而言,拥有着多么沉重的分量,自己的捕快身份,便如同一道枷锁,只要他一天不挣脱,便永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试问谁会将关乎朝堂安稳的大案要案,交给一个贱民出身的捕快?
王弘诲见得李秘陷入沉思,也知道李秘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又趁热打铁朝李秘建议道。
“你是吴惟忠的弟子,可以享受他的恩荫,若他出面举荐,你必定能够脱胎换骨,只是这老儿估摸着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老夫才建议你参加武举。”
“本官也听说了,今番张府尹让你协助筹备苏州之行,是因为你在今次的剿匪行动当中,起了些作用,你若参加武举,别人也说不出个坏处来,本官在帮你行走活络,一个武举人的身份,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王弘诲说到此处,也已经算是坦诚相待,甚至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因为即便没有罗儒望入京这茬事,以他的声望,提升到一部尚书,也是迟早的事情。
便是一旁的张孙绳,都替李秘心急,也接着话头劝解道:“李秘,能得王宗伯如此提拔,也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了,当了武举人之后,有了正经出身,你想继续干刑名司狱的勾当,也是可以的,这等天赐良机,真真是羡煞旁人,你若白费了王宗伯这番苦心,那可真是让人咬牙切齿了。”
李秘早先被吕坤与老妪的对话所触动,对自己的未来早已有了坚定的信心,为了达成这个理想,他也已经不再拘泥于形式,如今沉思了一会儿,也就想明白了。
虽然他也知道武举人绝不是这么容易靠的,早先他与王士肃相处之时,便已经有所了解。
这王士肃是个不爱读书的,一心想着当拯救天下,开疆拓土的武将,所以整日里将这些事情挂在嘴边,李秘想不听都难。
如今想来,这武举考试分成两部分,通俗来说就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理论知识便是笔试,内容是兵法谋策以及天文地理山川等等,而实际操作则以弓马技艺为主。
大明末期的武举考试,将火器操作,排兵布阵等等都纳入其中,不过那些都是万历末年乃至于崇祯时期的事情了。
眼下是万历中,武举考试虽然是大明初期草创,到了成化年间才完善,可因为官荫制度的影响,武举并没有像文科那么火热,甚至于非常的低调,选拔出来的也没几个人。
所以这绝对是李秘的好机会,诚如王弘诲所言,可行性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就意味着,李秘真的要努力修炼,并且要读兵书,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无论如何,考量了这种种因素,李秘是如何都找不出一个理由来拒绝王弘诲,此时便朝王弘诲行礼道谢。
“大宗伯一语点醒梦中人,李秘便如醍醐灌顶,能得大宗伯提拔,是李秘的福分,往后可不敢懒惰,必定卖力筹备武举之事,还望大宗伯从中提携,李秘必不辱望!”
王弘诲听得李秘如此表态,也是哈哈大笑:“好!孺子可教也,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老夫便破格帮你一次,大丈夫一言九鼎,便等着你来考试了!”
其实看似王弘诲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事实却不然,他... -->>
对于王弘诲坚决让自己参加武举考试,李秘也感到非常的疑惑和惊诧,可经过了王弘诲的解释,李秘总算是明白王弘诲的良苦用心了。
古时人分三六九等,便如后世阿三的种姓制度那般,虽然没有那么过分,但也大同小异。
许是受到文学和影视作品的影响,许多人都认为,捕快是非常拉风的一个职业,尤其是甚么《四大名捕》之类的,更是让人对当捕快产生了一种误解。
其实捕快是衙役的一种,是三班衙役之中的快班衙役,这衙役说到本质,就是县衙的临时工,而且还是最低贱的临时工。
这种低贱到甚么样的程度呢?
这么说吧,古代的百姓需要缴税之外,还要服徭役,也就是免费给朝廷干活,这衙役便是其中一种义务。
也就是说,衙役可以是老百姓来做,目不识丁的或者街上的混混,都有可能成为衙役。
不过适才也说了,衙役分成几种,捕快自然也有区别,有些只是给人跑跑腿,收收粮,押送一些人犯,拎根棍子四处巡逻,或者维持一下治安甚么的。
若是辅助县官查案的捕快,招收标准就要高一些,识字不识字还在其次,必须身体健康,手脚敏捷,头脑灵活,人也要聪明,否则案子拖着,屁股都能被打烂。
简定雍先前没让李秘当捕快,考量的就是后头那个标准,招收李秘就是看中了他的破案能力。
但无论如何,捕快都是衙役,衙役属于贱役,当衙役的自然就是贱民了。
贱民是社会最底层,也没甚么卵人权可言,当了贱民之后,子孙三代过后才回归清白身份,三代以内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捕快也不能捐官,便是有钱,也买不到出身。
经过了王弘诲这种官场老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之后,李秘才意识到,出身二字,对于大明人而言,拥有着多么沉重的分量,自己的捕快身份,便如同一道枷锁,只要他一天不挣脱,便永远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试问谁会将关乎朝堂安稳的大案要案,交给一个贱民出身的捕快?
王弘诲见得李秘陷入沉思,也知道李秘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又趁热打铁朝李秘建议道。
“你是吴惟忠的弟子,可以享受他的恩荫,若他出面举荐,你必定能够脱胎换骨,只是这老儿估摸着不太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所以老夫才建议你参加武举。”
“本官也听说了,今番张府尹让你协助筹备苏州之行,是因为你在今次的剿匪行动当中,起了些作用,你若参加武举,别人也说不出个坏处来,本官在帮你行走活络,一个武举人的身份,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
王弘诲说到此处,也已经算是坦诚相待,甚至可以说是仁至义尽,因为即便没有罗儒望入京这茬事,以他的声望,提升到一部尚书,也是迟早的事情。
便是一旁的张孙绳,都替李秘心急,也接着话头劝解道:“李秘,能得王宗伯如此提拔,也是你前世修来的福气了,当了武举人之后,有了正经出身,你想继续干刑名司狱的勾当,也是可以的,这等天赐良机,真真是羡煞旁人,你若白费了王宗伯这番苦心,那可真是让人咬牙切齿了。”
李秘早先被吕坤与老妪的对话所触动,对自己的未来早已有了坚定的信心,为了达成这个理想,他也已经不再拘泥于形式,如今沉思了一会儿,也就想明白了。
虽然他也知道武举人绝不是这么容易靠的,早先他与王士肃相处之时,便已经有所了解。
这王士肃是个不爱读书的,一心想着当拯救天下,开疆拓土的武将,所以整日里将这些事情挂在嘴边,李秘想不听都难。
如今想来,这武举考试分成两部分,通俗来说就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理论知识便是笔试,内容是兵法谋策以及天文地理山川等等,而实际操作则以弓马技艺为主。
大明末期的武举考试,将火器操作,排兵布阵等等都纳入其中,不过那些都是万历末年乃至于崇祯时期的事情了。
眼下是万历中,武举考试虽然是大明初期草创,到了成化年间才完善,可因为官荫制度的影响,武举并没有像文科那么火热,甚至于非常的低调,选拔出来的也没几个人。
所以这绝对是李秘的好机会,诚如王弘诲所言,可行性是非常大的。
当然了,这也就意味着,李秘真的要努力修炼,并且要读兵书,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
无论如何,考量了这种种因素,李秘是如何都找不出一个理由来拒绝王弘诲,此时便朝王弘诲行礼道谢。
“大宗伯一语点醒梦中人,李秘便如醍醐灌顶,能得大宗伯提拔,是李秘的福分,往后可不敢懒惰,必定卖力筹备武举之事,还望大宗伯从中提携,李秘必不辱望!”
王弘诲听得李秘如此表态,也是哈哈大笑:“好!孺子可教也,只要你拿出真本事来,老夫便破格帮你一次,大丈夫一言九鼎,便等着你来考试了!”
其实看似王弘诲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但事实却不然,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