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帝国拾遗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唉。”
庆都应了一声,飞箭离弦般弹出门去。
太后叹口气:“你孩子多,不能每个都照顾,可是也别一点都不上心。这时候都这么怕你,长大了怎么孝敬你?娘已经错了,你别再错了。”
“儿子以后注意。”
这是句废话,他脑子里攒着七八十件事,儿子都没地放更别说闺女。
这不,话音刚落,蒙氏兄弟就在外面跳脚:“陛下!陛下!”
秦王浑身不自在,太后倒是通情达理:“去吧,正事要紧。”
话还没说完,秦王流星闪遁转眼没了踪影。
两道水榭,两簇灯火,清河从西榭入,秦王从东榭出。
清河遥望见身影,伸长脖子望,可暗夜昏昏总看不清。
就这么错过肩去,十几年后想起,都悔觉可惜又都暗自庆幸,庆幸互不耽误。
其实也无需庆幸,无论相逢与否,他们各自认定的路,世上没人能耽误。
秦王的路很艰难,拦路虎多得数不完。
七百里加急,两道密讯:楚国庶子篡权弑君自立,魏国父死子继新主即位。
眼见两只拦路虎自伤,秦王欣喜若狂:“天赐良机!”
他开心得睡不着,大半夜让赵高把国尉和右相请进行宫议事。
春雪再临邯郸,风大雪浓,诸臣就在王寝外间围着火炉说话。
尉缭抚掌:“新君旧臣必有隔阂,正好趁火打劫!”
昌平君难忍疑惑:“楚王即位不过两月,怎会?”
看过密报的李斯跟丞相解释原委。
简言之,楚王熊犹不是王室血脉,所以公子负刍起兵锄奸。
再详细一点就是百年后太史公录入《春申君列传》的故事。
二十几年前,邯郸人李园将妹妹进献给春申君。此女怀孕后,谏言春申君将腹中孩子扶为楚王。春申君便将此女送入后宫。楚考烈王召幸,诞下一子,是为楚幽王。楚幽王即位以后,李园兄妹过河拆桥除掉春申君,从此李氏窃楚。负刍为复兴楚国,将祸国乱政的李氏一党斩草除根。
故事讲完,众人满面阴云,这情节实在太过熟悉。
秦国也有一则谣言:商人吕不韦将怀孕的爱妾献给王孙异人,那爱妾诞下一子便是后来的秦王政。吕不韦为绝后患,接连鸩杀两位秦王将自己儿子扶上王位,那爱妾晋升秦太后。秦太后与新宠嫪毐联手与吕不韦争权。秦庶公子成蛟为捍卫秦国社稷起兵诛乱。
秦文信侯吕不韦与楚春申君黄歇,秦太后与楚太后,秦庄襄王与楚考烈王,秦王政与楚王犹,秦长信侯嫪毐与楚令尹李园,秦庶公子成蛟与楚庶公子负刍,人物基本相似,动机完全相同。
差别在于结局:秦国,赢家终是秦王;楚国,负刍笑到最后。
今日楚宫喋血,宛如当年秦廷遇劫,错走一步,便万劫不复。
熊犹命丧黄泉,秦王潜龙出渊,险中求胜半是庆幸半是后怕。
同时惊惧的是昌平君,因为,犹和负刍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与他们的交情浅于秦国任何一位公子公主,但是血毕竟浓于水。
四十几年前,楚国太子入秦为质,迎娶秦国公主,生下长子启和次子颠。
后来太子被春申君救回楚国,即位为王,是为考烈王。
秦女入主楚国后庭,楚国就会彻底沦为傀儡,因此,楚考烈王宁愿找周天子合纵伐秦也不愿意把发妻和孩子接到楚国。后来考烈王另娶平民女子,生下公子悍和公子犹。
熊启在姑母华阳的庇护下长大,在秦国建功立业,封昌平君并迎娶安国君之女。
秦王政即位后,他助秦王扳倒吕不韦和嫪毐,并藉此成为首屈一指的秦国权臣。
考烈王临死时想起这个儿子,让他回楚国认祖归宗,他认了祖宗却不肯认父亲。
三位弟弟他都见过,王后的两个嫡子,还有另一位庶母之子,就是弑君的负刍。
王室无手足,君家无父子。
昌平君熟读史册,这些恩怨听来不过寻常,落到自己身上竟是另一般光景。
他救不了无辜冤死的弟弟,但至少可以为他正个名。
“臣启我王,传言不足信。散播流言的人,意在让楚国兄弟反目。”
“丞相有何高见?”
“考烈王王后虽是倡优之女,或许也真的嫁过春申君,但怀孕入宫不可能。各国后宫都有谨身之制,献于君王的女子,要独处以观身孕。假使能蒙过第一关,那么血缘有异的应该是哥哥悍,也就是病薨的幽王,而非新即位的楚王,弟弟犹。再者,李氏如何知晓腹中胎儿必定为男?还有,若考烈王求子不得而纳李园之妹,如今篡位的负刍从何来?我秦国王后又从何来?”
秦王当然不希望花十二万黄金娶的王后是野种,便戏谑一笑:“哪能蒙过第一关?后宫事关王族血脉,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尉缭本是布衣,最悲悯妇弱:“男人争权先拿女子开刀,可怜可怜。”
昌平君见微知著,洞察得更深处细节:“负刍起事,幽王病重是最好时机,为何拖到新王即位才散布谣言?”
身世最可疑的是楚幽王,弟弟熊犹极可能是清白的,杀熊犹并不明智。
答案显而易见,阁中突然安静。
秦王、尉缭、蒙恬、李斯,四人对视一轮,默契地心照不宣。
这么多年昌平君埋首政务,不甚了解军务,他也不知道秦国在楚国安插了一个顿弱。
顿弱是小人,有最敏锐的眼光和最巧妙的伪装。他洞悉王位之下权力盘根错节,选择在最适当的时候,说了最恰当的一句话,只这一点火星就引燃整片森林。
秦王赫然意识到,秦廷也埋着火种。
嫡妻是楚公主,右丞相是楚公子,甚至是比负刍更为合法的楚国王位继承人。
他低头抿一口水,笑道:“谁知道负刍怎么想的?或许是犯糊涂了。”
李斯也是楚人,帮腔就是表态:“臣见过负刍,为人鲁莽,的确像是做事不谨慎的。”
尉缭也岔开话去:“楚王不忠不仁,秦国替天行道,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行这个道?”
“国尉且说如何用兵?”
“楚魏接壤,怕二国合兵一处,臣以为——”
尉缭在楚国和魏国之间划了一条线,秦王心有灵犀:“取魏,由南向北;伐楚,由北向南,把两国从中截断!”
“对,截断!选将还要费些筹谋。赵国还未完全安定,王翦老将军暂时无法抽身。”
“老将军南征北战几十年,年过五旬仍是军中脊梁,是得用点新人给老将军分忧。”
“好几位小将都能独当一面了,最缺的还是兵和粮。”
“是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先说说粮吧。”
没人接话,众人齐齐看向昌平君。
军资粮饷该由丞相禀报是否可备,而右丞相在发呆。
炉中火苗舞过几回,门外雪花落过几片,依旧无言。
撕心裂肺的咳嗽打破沉默,昌平君咳到见血才拭唇笑笑:“邯郸天寒,受了点凉,一时提不上气。老了,不比从前了。”
秦王离席与他抚背:“姑父哪里话,你正当盛年。倒是寡人不该如此累你。”
昌平君谢礼:“折煞了。为秦王分忧,是老臣的荣幸。”
寒暄之后进入正题,粮饷之事不容乐观。
“一则去岁冬今年春连降大雪,北方一线春苗无望已然成灾。二则,大雪过后需立即抢种,若农忙之际举国出兵,秋后恐有大饥。三则虽接收了赵国府库,但是赵国已经打空了。”
嘭!秦王愤而捶拳,袖底风惊起火苗儿向天窜。
“看看看!要个天时地利人和多难!想得再好有什么用?!”
尉缭的脸色也从白玉海棠烧成驴腰猪肝:慷慨陈词这么久,原来全都是大空话!
出战无甚可议,诸事便待明日。
秦王与诸臣一道出来,只见天落琼花风吹雪,廊下玉树影成双。
身量颀长,清俊模样,束甲英姿飒爽,正是小影将军和铁面蒙郎。
蒙毅有给秦王守夜的习惯,忌看过清河顺道等待父亲。
忌扶着深咳的昌平君步进风雪,父子背影扰乱了秦王的心绪。
往事奔流到眼前,他们与他有解不开的渊源。
姑母雍城,华阳养女,扳倒了原来的太子人选子傒,为子楚即位铺路。
表弟熊忌,十二岁一人一骑越过嫪毐重重关卡,将虎符送达中尉营地。
姑父熊启,接到虎符之后立即调兵勤王,秦王才没有落得熊犹的下场。
此后昌平君高居诸臣之首,却从不引功自傲,本本分分兢兢业业。
楚宫风波让秦廷君臣暗生嫌隙,秦王自思,还是自己太过小气。
当年废逐客令时,他说过:君是天下之君,臣亦是天下之臣。
姚贾以死相报,更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君不疑臣,臣不负君。
赵迁与李牧的反面教训也提醒他:君若不信臣,臣何苦忠君?
他迎着风雪大踏步追上去,给昌平君披上自己的裘衣。
“天寒,姑父保重。”
“这……不可……”
“为寡人保重,为秦国保重,为天下保重。”
静默须臾,昌平君眼底生雾,他们都是聪明人,明晓话中深意。
他受过裘衣,敬过谢礼,缓缓转过身去。
父子的背影消失在雪幕里,咳嗽声伴着风雪吟,别是一番冷凄。
前朝火星已然挑在明处,后宫暗火也得有泼水人。
太后寝宫灯长明,母亲似在呓语,他抬步进去,殷奴披衣来拦。
“太后留孩子们在这歇着,已经宽衣了。”
秦王尴尬一笑:“哦……”
透过屏风果然瞥见多了张榻,朦朦胧胧有两个嬉闹的女娃。
他忙移开目光,庆都十二岁,纵是父亲也不好看女儿睡觉。
“那你们歇着吧,我也回去歇着。”
“诺。”
他正欲转身,殷奴欠身恭送。
那轻轻一低头还像孩子时一样,淡如白樱,韧如蒲苇。
他心中微动,故地重游才知年少情真,有旧人还在等,有旧情待重温。
她生来就是他的奴妾,跟着他们母子颠沛流离,数度险些为他送命。
他把衣裳给她捂紧了些,握住她的手呵送温暖。
唇畔触及之处,冰凉;手掌触及之处,伤疤。
殷奴天生体寒,都道十指连心,她只有八指,二指为护他而断。
他摩挲着断指,怜惜蔓上心头:“我记得你从来不哭,断指也不掉一滴泪。”
殷奴垂下头去,她纵是有泪,也不给旁人看见。
诞下庆都那夜,他抱着别的女人贪欢,甚至都没有问过母子是否平安。
在该还情的时候狠了心,事到如今,他偿不了那痛,也抚不平这疤。
她轻轻推开他的手:“夜深了,陛下早些歇着吧。”
“怎么?撵寡人走?”
“太后年事已高,我得守着。”
“当年撵你出去,是寡人一时置气,十几年了,还在记仇吗?”
“奴妾怎敢记仇,陛下命奴妾为你尽孝。殷奴记的,是这句话。”
尽孝?
那是当年为了赶她走随口编造的理由。
“这么多年寡人确实不孝。若非有你,寡人就大不孝了。”
因为嫪毐和吕不韦,秦王憎恶母亲,连带着憎恶母亲身边的人。
如今前嫌冰释,他才觉得有一丝亏欠。她记仇,也在情理之中。
他捧起她的脸,那已有皱纹的眼角泪光点点,目光还是不肯屈服的倔强。
“从今往后,不做奴婢了。你也不叫殷奴,叫殷诺。一世一诺,你担得起这个字。宫中王后之下,尚无泰夫人,殷夫人当为西宫之主。”
“……我……”
“从今往后,吾之母亦是汝之母。”
他说完便转身离去,留下殷奴呆立原地不知该悲还是该喜。
宫奴倏忽一跃成为地位堪比列侯的夫人,大约应该欢喜吧。
她比秦王年长四岁,容色渐衰,风情逝去,唯有女儿是上苍最好的恩赐。
一起历过风雨坎坷,她对他的了解远胜他的任何妃嫔。
宫奴伺候太后是份内事,泰夫人亲身侍奉几十年,就是秦王在孝敬母亲。
册封夫人只不过是他往自己脸上贴金,念的是奉养太后的恩,而不是夫妻恩爱的情。
有恩有荣,无爱无情,细想来,还是应该悲吧。
——————————
1.“泰夫人”这个,我其实没有查到准确的秦国后宫制度。so,只能根据南越王墓出土的夫人印章推断秦宫各夫人封号。后宫故事后面会单独开一章来细讲。
2.昌平君身世参考李开元先生的《秦谜》,但是由于史料缺失,李先生的推断也并非严丝合缝,首先昌平君不一定担任过丞相这一职;其次,秦昌平君也不一定等于楚昌平君,因为战国时各国封君的称号有很多重复,这里小说就不用计较啦
3.下章预告不一定准确,是因为,控制不住地字数飞升就只好拆成两章了→_→
“唉。”
庆都应了一声,飞箭离弦般弹出门去。
太后叹口气:“你孩子多,不能每个都照顾,可是也别一点都不上心。这时候都这么怕你,长大了怎么孝敬你?娘已经错了,你别再错了。”
“儿子以后注意。”
这是句废话,他脑子里攒着七八十件事,儿子都没地放更别说闺女。
这不,话音刚落,蒙氏兄弟就在外面跳脚:“陛下!陛下!”
秦王浑身不自在,太后倒是通情达理:“去吧,正事要紧。”
话还没说完,秦王流星闪遁转眼没了踪影。
两道水榭,两簇灯火,清河从西榭入,秦王从东榭出。
清河遥望见身影,伸长脖子望,可暗夜昏昏总看不清。
就这么错过肩去,十几年后想起,都悔觉可惜又都暗自庆幸,庆幸互不耽误。
其实也无需庆幸,无论相逢与否,他们各自认定的路,世上没人能耽误。
秦王的路很艰难,拦路虎多得数不完。
七百里加急,两道密讯:楚国庶子篡权弑君自立,魏国父死子继新主即位。
眼见两只拦路虎自伤,秦王欣喜若狂:“天赐良机!”
他开心得睡不着,大半夜让赵高把国尉和右相请进行宫议事。
春雪再临邯郸,风大雪浓,诸臣就在王寝外间围着火炉说话。
尉缭抚掌:“新君旧臣必有隔阂,正好趁火打劫!”
昌平君难忍疑惑:“楚王即位不过两月,怎会?”
看过密报的李斯跟丞相解释原委。
简言之,楚王熊犹不是王室血脉,所以公子负刍起兵锄奸。
再详细一点就是百年后太史公录入《春申君列传》的故事。
二十几年前,邯郸人李园将妹妹进献给春申君。此女怀孕后,谏言春申君将腹中孩子扶为楚王。春申君便将此女送入后宫。楚考烈王召幸,诞下一子,是为楚幽王。楚幽王即位以后,李园兄妹过河拆桥除掉春申君,从此李氏窃楚。负刍为复兴楚国,将祸国乱政的李氏一党斩草除根。
故事讲完,众人满面阴云,这情节实在太过熟悉。
秦国也有一则谣言:商人吕不韦将怀孕的爱妾献给王孙异人,那爱妾诞下一子便是后来的秦王政。吕不韦为绝后患,接连鸩杀两位秦王将自己儿子扶上王位,那爱妾晋升秦太后。秦太后与新宠嫪毐联手与吕不韦争权。秦庶公子成蛟为捍卫秦国社稷起兵诛乱。
秦文信侯吕不韦与楚春申君黄歇,秦太后与楚太后,秦庄襄王与楚考烈王,秦王政与楚王犹,秦长信侯嫪毐与楚令尹李园,秦庶公子成蛟与楚庶公子负刍,人物基本相似,动机完全相同。
差别在于结局:秦国,赢家终是秦王;楚国,负刍笑到最后。
今日楚宫喋血,宛如当年秦廷遇劫,错走一步,便万劫不复。
熊犹命丧黄泉,秦王潜龙出渊,险中求胜半是庆幸半是后怕。
同时惊惧的是昌平君,因为,犹和负刍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
他与他们的交情浅于秦国任何一位公子公主,但是血毕竟浓于水。
四十几年前,楚国太子入秦为质,迎娶秦国公主,生下长子启和次子颠。
后来太子被春申君救回楚国,即位为王,是为考烈王。
秦女入主楚国后庭,楚国就会彻底沦为傀儡,因此,楚考烈王宁愿找周天子合纵伐秦也不愿意把发妻和孩子接到楚国。后来考烈王另娶平民女子,生下公子悍和公子犹。
熊启在姑母华阳的庇护下长大,在秦国建功立业,封昌平君并迎娶安国君之女。
秦王政即位后,他助秦王扳倒吕不韦和嫪毐,并藉此成为首屈一指的秦国权臣。
考烈王临死时想起这个儿子,让他回楚国认祖归宗,他认了祖宗却不肯认父亲。
三位弟弟他都见过,王后的两个嫡子,还有另一位庶母之子,就是弑君的负刍。
王室无手足,君家无父子。
昌平君熟读史册,这些恩怨听来不过寻常,落到自己身上竟是另一般光景。
他救不了无辜冤死的弟弟,但至少可以为他正个名。
“臣启我王,传言不足信。散播流言的人,意在让楚国兄弟反目。”
“丞相有何高见?”
“考烈王王后虽是倡优之女,或许也真的嫁过春申君,但怀孕入宫不可能。各国后宫都有谨身之制,献于君王的女子,要独处以观身孕。假使能蒙过第一关,那么血缘有异的应该是哥哥悍,也就是病薨的幽王,而非新即位的楚王,弟弟犹。再者,李氏如何知晓腹中胎儿必定为男?还有,若考烈王求子不得而纳李园之妹,如今篡位的负刍从何来?我秦国王后又从何来?”
秦王当然不希望花十二万黄金娶的王后是野种,便戏谑一笑:“哪能蒙过第一关?后宫事关王族血脉,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尉缭本是布衣,最悲悯妇弱:“男人争权先拿女子开刀,可怜可怜。”
昌平君见微知著,洞察得更深处细节:“负刍起事,幽王病重是最好时机,为何拖到新王即位才散布谣言?”
身世最可疑的是楚幽王,弟弟熊犹极可能是清白的,杀熊犹并不明智。
答案显而易见,阁中突然安静。
秦王、尉缭、蒙恬、李斯,四人对视一轮,默契地心照不宣。
这么多年昌平君埋首政务,不甚了解军务,他也不知道秦国在楚国安插了一个顿弱。
顿弱是小人,有最敏锐的眼光和最巧妙的伪装。他洞悉王位之下权力盘根错节,选择在最适当的时候,说了最恰当的一句话,只这一点火星就引燃整片森林。
秦王赫然意识到,秦廷也埋着火种。
嫡妻是楚公主,右丞相是楚公子,甚至是比负刍更为合法的楚国王位继承人。
他低头抿一口水,笑道:“谁知道负刍怎么想的?或许是犯糊涂了。”
李斯也是楚人,帮腔就是表态:“臣见过负刍,为人鲁莽,的确像是做事不谨慎的。”
尉缭也岔开话去:“楚王不忠不仁,秦国替天行道,重要的是我们该怎么行这个道?”
“国尉且说如何用兵?”
“楚魏接壤,怕二国合兵一处,臣以为——”
尉缭在楚国和魏国之间划了一条线,秦王心有灵犀:“取魏,由南向北;伐楚,由北向南,把两国从中截断!”
“对,截断!选将还要费些筹谋。赵国还未完全安定,王翦老将军暂时无法抽身。”
“老将军南征北战几十年,年过五旬仍是军中脊梁,是得用点新人给老将军分忧。”
“好几位小将都能独当一面了,最缺的还是兵和粮。”
“是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那先说说粮吧。”
没人接话,众人齐齐看向昌平君。
军资粮饷该由丞相禀报是否可备,而右丞相在发呆。
炉中火苗舞过几回,门外雪花落过几片,依旧无言。
撕心裂肺的咳嗽打破沉默,昌平君咳到见血才拭唇笑笑:“邯郸天寒,受了点凉,一时提不上气。老了,不比从前了。”
秦王离席与他抚背:“姑父哪里话,你正当盛年。倒是寡人不该如此累你。”
昌平君谢礼:“折煞了。为秦王分忧,是老臣的荣幸。”
寒暄之后进入正题,粮饷之事不容乐观。
“一则去岁冬今年春连降大雪,北方一线春苗无望已然成灾。二则,大雪过后需立即抢种,若农忙之际举国出兵,秋后恐有大饥。三则虽接收了赵国府库,但是赵国已经打空了。”
嘭!秦王愤而捶拳,袖底风惊起火苗儿向天窜。
“看看看!要个天时地利人和多难!想得再好有什么用?!”
尉缭的脸色也从白玉海棠烧成驴腰猪肝:慷慨陈词这么久,原来全都是大空话!
出战无甚可议,诸事便待明日。
秦王与诸臣一道出来,只见天落琼花风吹雪,廊下玉树影成双。
身量颀长,清俊模样,束甲英姿飒爽,正是小影将军和铁面蒙郎。
蒙毅有给秦王守夜的习惯,忌看过清河顺道等待父亲。
忌扶着深咳的昌平君步进风雪,父子背影扰乱了秦王的心绪。
往事奔流到眼前,他们与他有解不开的渊源。
姑母雍城,华阳养女,扳倒了原来的太子人选子傒,为子楚即位铺路。
表弟熊忌,十二岁一人一骑越过嫪毐重重关卡,将虎符送达中尉营地。
姑父熊启,接到虎符之后立即调兵勤王,秦王才没有落得熊犹的下场。
此后昌平君高居诸臣之首,却从不引功自傲,本本分分兢兢业业。
楚宫风波让秦廷君臣暗生嫌隙,秦王自思,还是自己太过小气。
当年废逐客令时,他说过:君是天下之君,臣亦是天下之臣。
姚贾以死相报,更让他明白一个道理:君不疑臣,臣不负君。
赵迁与李牧的反面教训也提醒他:君若不信臣,臣何苦忠君?
他迎着风雪大踏步追上去,给昌平君披上自己的裘衣。
“天寒,姑父保重。”
“这……不可……”
“为寡人保重,为秦国保重,为天下保重。”
静默须臾,昌平君眼底生雾,他们都是聪明人,明晓话中深意。
他受过裘衣,敬过谢礼,缓缓转过身去。
父子的背影消失在雪幕里,咳嗽声伴着风雪吟,别是一番冷凄。
前朝火星已然挑在明处,后宫暗火也得有泼水人。
太后寝宫灯长明,母亲似在呓语,他抬步进去,殷奴披衣来拦。
“太后留孩子们在这歇着,已经宽衣了。”
秦王尴尬一笑:“哦……”
透过屏风果然瞥见多了张榻,朦朦胧胧有两个嬉闹的女娃。
他忙移开目光,庆都十二岁,纵是父亲也不好看女儿睡觉。
“那你们歇着吧,我也回去歇着。”
“诺。”
他正欲转身,殷奴欠身恭送。
那轻轻一低头还像孩子时一样,淡如白樱,韧如蒲苇。
他心中微动,故地重游才知年少情真,有旧人还在等,有旧情待重温。
她生来就是他的奴妾,跟着他们母子颠沛流离,数度险些为他送命。
他把衣裳给她捂紧了些,握住她的手呵送温暖。
唇畔触及之处,冰凉;手掌触及之处,伤疤。
殷奴天生体寒,都道十指连心,她只有八指,二指为护他而断。
他摩挲着断指,怜惜蔓上心头:“我记得你从来不哭,断指也不掉一滴泪。”
殷奴垂下头去,她纵是有泪,也不给旁人看见。
诞下庆都那夜,他抱着别的女人贪欢,甚至都没有问过母子是否平安。
在该还情的时候狠了心,事到如今,他偿不了那痛,也抚不平这疤。
她轻轻推开他的手:“夜深了,陛下早些歇着吧。”
“怎么?撵寡人走?”
“太后年事已高,我得守着。”
“当年撵你出去,是寡人一时置气,十几年了,还在记仇吗?”
“奴妾怎敢记仇,陛下命奴妾为你尽孝。殷奴记的,是这句话。”
尽孝?
那是当年为了赶她走随口编造的理由。
“这么多年寡人确实不孝。若非有你,寡人就大不孝了。”
因为嫪毐和吕不韦,秦王憎恶母亲,连带着憎恶母亲身边的人。
如今前嫌冰释,他才觉得有一丝亏欠。她记仇,也在情理之中。
他捧起她的脸,那已有皱纹的眼角泪光点点,目光还是不肯屈服的倔强。
“从今往后,不做奴婢了。你也不叫殷奴,叫殷诺。一世一诺,你担得起这个字。宫中王后之下,尚无泰夫人,殷夫人当为西宫之主。”
“……我……”
“从今往后,吾之母亦是汝之母。”
他说完便转身离去,留下殷奴呆立原地不知该悲还是该喜。
宫奴倏忽一跃成为地位堪比列侯的夫人,大约应该欢喜吧。
她比秦王年长四岁,容色渐衰,风情逝去,唯有女儿是上苍最好的恩赐。
一起历过风雨坎坷,她对他的了解远胜他的任何妃嫔。
宫奴伺候太后是份内事,泰夫人亲身侍奉几十年,就是秦王在孝敬母亲。
册封夫人只不过是他往自己脸上贴金,念的是奉养太后的恩,而不是夫妻恩爱的情。
有恩有荣,无爱无情,细想来,还是应该悲吧。
——————————
1.“泰夫人”这个,我其实没有查到准确的秦国后宫制度。so,只能根据南越王墓出土的夫人印章推断秦宫各夫人封号。后宫故事后面会单独开一章来细讲。
2.昌平君身世参考李开元先生的《秦谜》,但是由于史料缺失,李先生的推断也并非严丝合缝,首先昌平君不一定担任过丞相这一职;其次,秦昌平君也不一定等于楚昌平君,因为战国时各国封君的称号有很多重复,这里小说就不用计较啦
3.下章预告不一定准确,是因为,控制不住地字数飞升就只好拆成两章了→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