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章
[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曹魏亡,立国四十六年。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业向匈奴人刘聪的汉国投降,西晋亡,立朝五十一年。
[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4]以下司马懿事凡未另注者均见《晋书·宣帝纪》。
[5]见《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三国志·诸葛亮传》。
[6]曹爽事凡未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曹爽传》。
[7]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末传》。
[8]见《晋书·宣帝纪》。
[9]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魏末传》。
[10]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不久,燕王臧荼即反。至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仍欲谋反。
[11]八王之乱事见《资治通鉴》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六。
[12]晋惠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白痴皇帝,但吕思勉先生认为这一点未必属实,司马衷其实未必弱智。请参看吕思勉《中国通史》。
[13]请参看《后汉书·杨震传》、《晋书·杨骏传》、范文澜《中国通史》。
[14]见《晋书·石勒载记上》。
[15]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另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概要》,(法)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16]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
[17]王导事凡未另注者均见《晋书·王导传》。
[18]见《世说新语·言语》。
[19]请参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20]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宠礼》。
[21]见《晋书·刘毅传》。
[22]见《晋书·孝愍帝纪论》。
[23]见《三国志·王传》裴松之注引《晋纪》。
[24]见《晋书·文帝纪》。
[25]见《晋书·礼志中》。
[26]见《晋书·后妃传上》。
[27]“家弃章句,人重异术”,见《宋书·臧焘徐广博隆传论》。
[28]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第二章
[1]见《后汉书·许劭传》。
[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世语》。
[3]见《世说新语·识鉴》。
[4]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5]见刘邵《人物志·英雄》,下同。
[6]见《世说新语·容止》。
[7]王粲《英雄记》(又名《汉末英雄记》)中人物便有董卓、袁绍、吕布、公孙瓒等。
[8]诸葛亮游说孙权时,便称刘备“英雄无所用武”,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见《三国志·先主传》。
[9]鲁肃的说法见《三国志·鲁肃传》。
[10]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1]以上均见《晋书·祖逖传》。
[12]见《世说新语·假谲》。
[13]见《晋书·祖逖传》史臣论赞、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4]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15]见《晋书·王导传》。
[16]见《晋书·王敦传》。
[17]见《世说新语·豪爽》。
[18]见《世说新语·赏誉》及刘孝标注引孙绰《与庾亮书》。
[19]见《晋书·王敦传》。
[20]见《世说新语·纰漏》。
[21]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2]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汰侈》。
[23]见《世说新语·豪爽》。
[24]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5]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汰侈》。
[26]见《晋书·王敦传》。
[27]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8]见《晋书·王导传》。
[29]见《世说新语·政事》及刘孝标注引《晋阳秋》。
[30]见《世说新语·捷悟》。
[31]见《世说新语·规箴》。
[32]见《世说新语·政事》。
[33]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言语》。
[34]见《世说新语·方正》。
[35]见《世说新语·尤悔》。
[36]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37]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尤悔》。
[38]见《晋书·桓温传》。
[39]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容止》。
[40]见《世说新语·识鉴》。
[41]庾翼的愿望是由自己的儿子接任,但被何充否决,并提议桓温。见《晋书·何充传》。
[42]见《世说新语·识鉴》。
[43]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轻诋》。
[44]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45]见《世说新语·雅量》。
[46]见《世说新语·言语》。
[47]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尤悔》。
[48]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黜免》。
[49]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书·谢安传》说桓温此行是要政变,但这是后人揣测之词,并无证据,故《资治通鉴》并不采信。
[50]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
[51]见《世说新语·品藻》。
[5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及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53]见《晋书·谢安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54]见《晋书·谢安传》。
[55]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识鉴》。
[56]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排调》。
[57]见《世说新语·排调》。
[58]见《世说新语·雅量》、《晋书·谢安传》。
[59]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赏誉》。
[60]见《世说新语·政事》。
[61]见《世说新语·言语》。
[6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
[63]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第三章
[1]嵇康生于公元224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228年。按照中国传统的计算方式,是年嵇康虚龄五岁。
[2]关于诸葛亮的容貌,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载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嵇康的容貌,见《世说新语·容止》。
[3]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以上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
[5]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栖逸》。
[6]以上见《世说新语·简傲》。
[7]请参看汤用彤《读〈人物志〉》、贺昌群《英雄与名士》、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8]见《世说新语·豪爽》。
[9]见《世说新语·任诞》。
[10]详请参看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1]见《晋书·王猛传》。
[12]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雅量》。
[13]见《三国志·钟会传》。
[14]见《世说新语·文学》。
[15]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简傲》正文及刘孝标注引《文士传》。
[16]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17]见《晋书·嵇康传》。
[18]见《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后汉书·孔融传》、《世说新语·言语》。
[19]汉斯立克(1825—1904),奥地利美学家,其观点见所著《论音乐的美》。
[20]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任诞》。
[21]见《晋书·山涛传》。
[22]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3]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24]见《世说新语·言语》。
[25]见《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中兴书》。
[26]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
[27]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名士传》。
[28]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29]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任诞》。
[30]见《世说新语·任诞》。
[31]见《世说新语·简傲》。
[32]见《晋书·阮籍传》。
[33]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文学》。
[34]见《世说新语·任诞》。
[35]见《晋书·阮籍传》。
[36]以上均见《世说新语·任诞》。
[37]见《孟子·离娄下》。
[38]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德行》及刘孝标注引李康(李秉)《家诫》。
[39]见《世说新语·任诞》。
[40]以上见《晋书·阮籍传》。
[41]见《世说新语·任诞》。
[42]以上见《晋书·刘伶传》。
[43]见《晋书·阮籍传》。
[44]陶渊明事迹凡未另注者,均见《宋书·陶潜传》、《晋书·陶潜传》;见萧统《陶渊明传》... -->>
第一章
[1]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2]公元265年,司马炎逼魏元帝禅让,曹魏亡,立国四十六年。公元316年,晋愍帝司马业向匈奴人刘聪的汉国投降,西晋亡,立朝五十一年。
[3]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
[4]以下司马懿事凡未另注者均见《晋书·宣帝纪》。
[5]见《三国志·张昭传》裴松之注引《吴历》,《三国志·诸葛亮传》。
[6]曹爽事凡未另注者均见《三国志·曹爽传》。
[7]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末传》。
[8]见《晋书·宣帝纪》。
[9]见《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世语》、《魏末传》。
[10]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不久,燕王臧荼即反。至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仍欲谋反。
[11]八王之乱事见《资治通鉴》卷八十二至卷八十六。
[12]晋惠帝在历史上是有名的白痴皇帝,但吕思勉先生认为这一点未必属实,司马衷其实未必弱智。请参看吕思勉《中国通史》。
[13]请参看《后汉书·杨震传》、《晋书·杨骏传》、范文澜《中国通史》。
[14]见《晋书·石勒载记上》。
[15]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另请参看樊树志《国史概要》,(法)勒内·格鲁塞《中国的文明》。
[16]见《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邓粲《晋纪》。
[17]王导事凡未另注者均见《晋书·王导传》。
[18]见《世说新语·言语》。
[19]请参看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20]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宠礼》。
[21]见《晋书·刘毅传》。
[22]见《晋书·孝愍帝纪论》。
[23]见《三国志·王传》裴松之注引《晋纪》。
[24]见《晋书·文帝纪》。
[25]见《晋书·礼志中》。
[26]见《晋书·后妃传上》。
[27]“家弃章句,人重异术”,见《宋书·臧焘徐广博隆传论》。
[28]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第二章
[1]见《后汉书·许劭传》。
[2]见《三国志·武帝纪》正文及裴松之注引《魏书》、《世语》。
[3]见《世说新语·识鉴》。
[4]见《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孙盛《异同杂语》。
[5]见刘邵《人物志·英雄》,下同。
[6]见《世说新语·容止》。
[7]王粲《英雄记》(又名《汉末英雄记》)中人物便有董卓、袁绍、吕布、公孙瓒等。
[8]诸葛亮游说孙权时,便称刘备“英雄无所用武”,见《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见《三国志·先主传》。
[9]鲁肃的说法见《三国志·鲁肃传》。
[10]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1]以上均见《晋书·祖逖传》。
[12]见《世说新语·假谲》。
[13]见《晋书·祖逖传》史臣论赞、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14]请参看李泽厚《美的历程》。
[15]见《晋书·王导传》。
[16]见《晋书·王敦传》。
[17]见《世说新语·豪爽》。
[18]见《世说新语·赏誉》及刘孝标注引孙绰《与庾亮书》。
[19]见《晋书·王敦传》。
[20]见《世说新语·纰漏》。
[21]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2]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汰侈》。
[23]见《世说新语·豪爽》。
[24]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5]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汰侈》。
[26]见《晋书·王敦传》。
[27]见《晋书·王敦传》、《世说新语·豪爽》。
[28]见《晋书·王导传》。
[29]见《世说新语·政事》及刘孝标注引《晋阳秋》。
[30]见《世说新语·捷悟》。
[31]见《世说新语·规箴》。
[32]见《世说新语·政事》。
[33]见《晋书·王导传》、《世说新语·言语》。
[34]见《世说新语·方正》。
[35]见《世说新语·尤悔》。
[36]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37]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尤悔》。
[38]见《晋书·桓温传》。
[39]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容止》。
[40]见《世说新语·识鉴》。
[41]庾翼的愿望是由自己的儿子接任,但被何充否决,并提议桓温。见《晋书·何充传》。
[42]见《世说新语·识鉴》。
[43]见《晋书·桓温传》、《世说新语·轻诋》。
[44]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45]见《世说新语·雅量》。
[46]见《世说新语·言语》。
[47]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尤悔》。
[48]见《晋书·简文帝纪》、《世说新语·黜免》。
[49]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三。《晋书·谢安传》说桓温此行是要政变,但这是后人揣测之词,并无证据,故《资治通鉴》并不采信。
[50]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
[51]见《世说新语·品藻》。
[5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及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
[53]见《晋书·谢安传》、《资治通鉴》卷一百三。
[54]见《晋书·谢安传》。
[55]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识鉴》。
[56]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排调》。
[57]见《世说新语·排调》。
[58]见《世说新语·雅量》、《晋书·谢安传》。
[59]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赏誉》。
[60]见《世说新语·政事》。
[61]见《世说新语·言语》。
[62]见《晋书·谢安传》、《世说新语·雅量》。
[63]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第三章
[1]嵇康生于公元224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在228年。按照中国传统的计算方式,是年嵇康虚龄五岁。
[2]关于诸葛亮的容貌,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载陈寿《进〈诸葛亮集〉表》;嵇康的容貌,见《世说新语·容止》。
[3]见《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略》。
[4]以上请参看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张万起、刘尚慈《世说新语译注》。
[5]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栖逸》。
[6]以上见《世说新语·简傲》。
[7]请参看汤用彤《读〈人物志〉》、贺昌群《英雄与名士》、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
[8]见《世说新语·豪爽》。
[9]见《世说新语·任诞》。
[10]详请参看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1]见《晋书·王猛传》。
[12]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雅量》。
[13]见《三国志·钟会传》。
[14]见《世说新语·文学》。
[15]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简傲》正文及刘孝标注引《文士传》。
[16]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17]见《晋书·嵇康传》。
[18]见《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后汉书·孔融传》、《世说新语·言语》。
[19]汉斯立克(1825—1904),奥地利美学家,其观点见所著《论音乐的美》。
[20]见《晋书·嵇康传》、《世说新语·任诞》。
[21]见《晋书·山涛传》。
[22]见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3]见《三国志·王粲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24]见《世说新语·言语》。
[25]见《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晋中兴书》。
[26]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任诞》。
[27]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文学》刘孝标注引《名士传》。
[28]辛弃疾《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29]见《晋书·刘伶传》、《世说新语·任诞》。
[30]见《世说新语·任诞》。
[31]见《世说新语·简傲》。
[32]见《晋书·阮籍传》。
[33]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文学》。
[34]见《世说新语·任诞》。
[35]见《晋书·阮籍传》。
[36]以上均见《世说新语·任诞》。
[37]见《孟子·离娄下》。
[38]见《晋书·阮籍传》、《世说新语·德行》及刘孝标注引李康(李秉)《家诫》。
[39]见《世说新语·任诞》。
[40]以上见《晋书·阮籍传》。
[41]见《世说新语·任诞》。
[42]以上见《晋书·刘伶传》。
[43]见《晋书·阮籍传》。
[44]陶渊明事迹凡未另注者,均见《宋书·陶潜传》、《晋书·陶潜传》;见萧统《陶渊明传》...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