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大宋炮灰逆袭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各地新闻,这次特别详细收录此事,然后通过镖局的邮路传播开去,士大夫们再也不能自说自话了。
上朝前在待漏院庞籍招手把李不弃叫过去说:“你家《商报》的新闻是怎么回事?那个渭州秀才说什么就印什么?而且此事尚无定论,报纸却说‘议论汹汹’‘人皆言崇文抑武不妥’,这不是推波助澜吗?”
李不弃很无辜地说:“庞参政错怪不弃了。《商报》是福安钱庄和清源书院联合弄的,其中文字都是清源书院的人采写,我插不上手呢。我大宋不因言治罪,读书人又都是有骨气的,若是我硬让他们写什么,不写什么,只怕他们会把我骂的狗血喷头。”
“……”
李不弃这个样子庞籍也没有办法。大宋的文人可是一向脾气大,这一点上庞籍也没有办法。
这天宰相文彦博宣布散朝前让参政、枢密使、给事中归班、御史中丞还有李不弃都到崇政殿,以备皇帝询问。
动了崇政殿,众人行礼毕。赵祯问道:“近日听得有在京渭州秀才言大宋崇文抑武、以文御武皆是错的,是立国以来灾害连连的原因。民间多有议论,想来诸卿也应该听到了。今日请诸卿来就是想听听你们意思,这说法有没有道理?”
文彦博看来早有准备,立刻说:“臣以为渭州秀才竟敢议论祖宗之法,实在是狂悖。他不过是因为家人被西夏或杀或掳,意图复仇罢了。至于说黄河改道是由于阴阳不调,不过是他穿凿附会之词。这一点,李军监应该最为清楚。”
嗯?这个时候想起我来啦?呵呵,问题是我会按照你的剧本演出吗?
李不弃看到所有人都看向自己,于是作出一副诧异的样子说:“哦,臣读书少,这件事上不敢确定。昨晚臣还与人讨论阴阳平衡之事,嗯,今天臣以为那个秀才说得也有道理啊。”
嘎!文彦博和庞籍差点儿吐血。李不弃不是一向都说那些灾害和天人感应没有关系吗?怎么今天突然就变了?怎么一点儿都没有预兆呢?
李不弃显得犹犹豫豫地说:“按照《易》来说,水灾必是阴盛,旱灾必是阳盛,我大宋立国以来一直水旱之灾频仍,确实有阴阳失衡,嗯,也许是阴阳离决之相。如果不是那秀才说出这事儿,臣都没有想到过。”
庞籍看到皇帝的脸已经彻底黑了,连忙拦住李不弃的话头:“李军监怎可如此不坚定。老夫却以为清源书院关于大宋立国之后灾害的研究是极有道理的,关键是有凭有据。若是李军监能信一个秀才空口白牙信口开河,那么又置清源书院的那些证据于何地呢?”
李不弃倒是从善如流:“参政说得是。只是清源书院那理论一直备受质疑,时间长了,下官这心里也就动摇了。”
文彦博拿出长辈教训小辈儿的语气说:“做学问决不可随波逐流。若是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成就终究有限呢。”
皇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感觉好像剧本拿错了啊。
李不弃产生动摇他倒是好理解——谁的学问整天遭受质疑一点儿不动摇才怪。可是文彦博怎么突然转了性子呢?给事中和御史中丞也都不说话,这是默认庞籍和文彦博说得有理?
李不弃才不管这些,见这个机会不错,立刻决定顺杆儿往上爬。一举扭转崇文抑武的政策肯定不现实,那就打击一下“天人感应”吧。他说:“相公教训得是。下官以为若要平息关于黄河改道的物议,不如就由朝廷名义刊发清源书院的研究成果,让天下人都知道灾害的真正成因,这样天下人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知相公认为如何?”
文彦博转向皇帝:“臣以为此法甚好。肯请陛下恩准。”
庞籍也躬身道:“臣附议。”
皇帝看向御史中丞。御史们可从来都是用天人感应骂他的,没有御史中丞的首肯,那这事儿还真不一定能办的了。御史中丞见躲不过去了,只好也硬着头皮说:“臣附议。”
给事中归班一想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不然后边还不知再如何生事,不知多少乌纱帽落地呢。于是他也只得说:“臣附议。”
各地新闻,这次特别详细收录此事,然后通过镖局的邮路传播开去,士大夫们再也不能自说自话了。
上朝前在待漏院庞籍招手把李不弃叫过去说:“你家《商报》的新闻是怎么回事?那个渭州秀才说什么就印什么?而且此事尚无定论,报纸却说‘议论汹汹’‘人皆言崇文抑武不妥’,这不是推波助澜吗?”
李不弃很无辜地说:“庞参政错怪不弃了。《商报》是福安钱庄和清源书院联合弄的,其中文字都是清源书院的人采写,我插不上手呢。我大宋不因言治罪,读书人又都是有骨气的,若是我硬让他们写什么,不写什么,只怕他们会把我骂的狗血喷头。”
“……”
李不弃这个样子庞籍也没有办法。大宋的文人可是一向脾气大,这一点上庞籍也没有办法。
这天宰相文彦博宣布散朝前让参政、枢密使、给事中归班、御史中丞还有李不弃都到崇政殿,以备皇帝询问。
动了崇政殿,众人行礼毕。赵祯问道:“近日听得有在京渭州秀才言大宋崇文抑武、以文御武皆是错的,是立国以来灾害连连的原因。民间多有议论,想来诸卿也应该听到了。今日请诸卿来就是想听听你们意思,这说法有没有道理?”
文彦博看来早有准备,立刻说:“臣以为渭州秀才竟敢议论祖宗之法,实在是狂悖。他不过是因为家人被西夏或杀或掳,意图复仇罢了。至于说黄河改道是由于阴阳不调,不过是他穿凿附会之词。这一点,李军监应该最为清楚。”
嗯?这个时候想起我来啦?呵呵,问题是我会按照你的剧本演出吗?
李不弃看到所有人都看向自己,于是作出一副诧异的样子说:“哦,臣读书少,这件事上不敢确定。昨晚臣还与人讨论阴阳平衡之事,嗯,今天臣以为那个秀才说得也有道理啊。”
嘎!文彦博和庞籍差点儿吐血。李不弃不是一向都说那些灾害和天人感应没有关系吗?怎么今天突然就变了?怎么一点儿都没有预兆呢?
李不弃显得犹犹豫豫地说:“按照《易》来说,水灾必是阴盛,旱灾必是阳盛,我大宋立国以来一直水旱之灾频仍,确实有阴阳失衡,嗯,也许是阴阳离决之相。如果不是那秀才说出这事儿,臣都没有想到过。”
庞籍看到皇帝的脸已经彻底黑了,连忙拦住李不弃的话头:“李军监怎可如此不坚定。老夫却以为清源书院关于大宋立国之后灾害的研究是极有道理的,关键是有凭有据。若是李军监能信一个秀才空口白牙信口开河,那么又置清源书院的那些证据于何地呢?”
李不弃倒是从善如流:“参政说得是。只是清源书院那理论一直备受质疑,时间长了,下官这心里也就动摇了。”
文彦博拿出长辈教训小辈儿的语气说:“做学问决不可随波逐流。若是没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决绝,成就终究有限呢。”
皇帝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感觉好像剧本拿错了啊。
李不弃产生动摇他倒是好理解——谁的学问整天遭受质疑一点儿不动摇才怪。可是文彦博怎么突然转了性子呢?给事中和御史中丞也都不说话,这是默认庞籍和文彦博说得有理?
李不弃才不管这些,见这个机会不错,立刻决定顺杆儿往上爬。一举扭转崇文抑武的政策肯定不现实,那就打击一下“天人感应”吧。他说:“相公教训得是。下官以为若要平息关于黄河改道的物议,不如就由朝廷名义刊发清源书院的研究成果,让天下人都知道灾害的真正成因,这样天下人就不会胡思乱想了。不知相公认为如何?”
文彦博转向皇帝:“臣以为此法甚好。肯请陛下恩准。”
庞籍也躬身道:“臣附议。”
皇帝看向御史中丞。御史们可从来都是用天人感应骂他的,没有御史中丞的首肯,那这事儿还真不一定能办的了。御史中丞见躲不过去了,只好也硬着头皮说:“臣附议。”
给事中归班一想这是最好的解决方式了,不然后边还不知再如何生事,不知多少乌纱帽落地呢。于是他也只得说:“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