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困难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亨利皮特的不配合。亨利皮特不喜欢免除赋税这样的怀柔政策,他恨不能立刻效仿东印度公司那样,把赋税收上来,然后用收取的赋税套取印度的商品,再转售出去赚取利润。
但这些中国官员坚持要免除赋税,他们还跟当地的望族结交,因为按照他们的观念,异地当官就得跟乡土豪强打好关系,这样做什么都顺手。
当地其实也没什么豪强,跟中国家族传承的方式不同,印度的地方势力,是以包税人的身份存在的,他们不是因为掌握了土地而拥有权力,而是因为掌握了收税权而拥有权力。
东印度公司的办法是,提高这些包税商的税收额度,如果不同意的,就取消他们的包税权。通过这种方式,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将大量小封建主的包税权转给了一些富商,这些富商比封建主更加狠辣,压榨的方式更加高效,他们向东印度公司多交的税收最后都转嫁到了农民头上,而且他们还能因此致富。由于这些包税商的权力来源于东印度公司,他们很快就成了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基层的可靠爪牙。
按照东印度公司的话来说,是培植起了一个地主阶级,作为殖民政权的支柱。
亨利皮特打算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提高包税额度,将包税权授权给富商,在借新扶持起来的这些富商,来统治殖民地;但这些中国文官反对,他们要求轻徭薄赋,并跟当地土地阶层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说白了这些文官是希望通过跟旧势力分享权力,来进行统治。
结果就是,很快这些跟当地统治阶层同样信仰的文人,得到了当地传统豪强的支持,这些传统豪强甚至将这些中国文官当作他们对抗公司的后盾。
亨利皮特十分气恼,写信请求周琅把这些人调回去,周琅是个商人,他也很倾向东印度公司那一套培养新的傀儡,取代旧势力的做法,这样做确实很好,印度人怀念了英国人几辈子,可不就是有这些英国扶持的买办存在吗,同样的道理,估计香港的某些势力,也就这么回事。
可是这些中国文官的办法稳妥,还是英国人的办法能够建立更长久有效的统治呢?
最终让周琅做出决定的是,他知道英国人最后还是走了,而中国来来回回换了那么多皇帝,统治乡村的还是那些地主。英国人的统治,可以让他们养熟的狗腿子们怀念他们,歌颂他们,但不足以从文化层面留下永恒的印迹,这毕竟是强行将一个商业文明管理方式,塞进一个农耕文明中。
而周琅派去的文官,则是试图将中国的乡村模式,跟印度的土地阶层对接。
作为文明的输出,他选择支持这些人。
他回信告诉亨利皮特,不要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应该从长远考虑,如果一味效仿东印度公司的模式,也只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而无法成为出色的开创者。他鼓励亨利皮特用开创的方式超越英国东印度公司,激起亨利皮特的好胜心。
同时告诉对方,以两年为限,如果这些人对农村的管理,两年内都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的话,就召回这些人。至于由于他们减免税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周琅将采用给中国东印度公司退税的方式来进行补贴。
得到周琅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跟当地势力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后,这些文官们开始实践他们在国内的经验。他们开始在当地编练保甲,组织团练。号召当地领主们召集农闲时期,无所事事的农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修复当地已经存在的老旧水利设施,新建一批新的水利设施。尽管他们主要是为了灌溉方面,可毕竟有一定的航运效应,让亨利皮特发现,比直接雇佣人进行建设成本更低,又有中国的补贴,渐渐的怨言少了起来。
文官们在印度河下游,公司控制的领土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水渠,改善了灌溉条件。还引入了不少新作物,中国的稻种、桑蚕,鼓励农桑。在大量原本印度人无法利用的低洼土地中,推广桑葚鱼塘模式,不但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也增加生丝等经济作物的产出,而这些都是畅销的商品。
不到两年,当地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这批喜欢亲临第一线的文官们,在当地的号召力甚至超过了过去的领主。
而这时候领主们组建的团练也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中国軍官的训练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是时候对外扩张了。
的困难很多,最大的问题就是亨利皮特的不配合。亨利皮特不喜欢免除赋税这样的怀柔政策,他恨不能立刻效仿东印度公司那样,把赋税收上来,然后用收取的赋税套取印度的商品,再转售出去赚取利润。
但这些中国官员坚持要免除赋税,他们还跟当地的望族结交,因为按照他们的观念,异地当官就得跟乡土豪强打好关系,这样做什么都顺手。
当地其实也没什么豪强,跟中国家族传承的方式不同,印度的地方势力,是以包税人的身份存在的,他们不是因为掌握了土地而拥有权力,而是因为掌握了收税权而拥有权力。
东印度公司的办法是,提高这些包税商的税收额度,如果不同意的,就取消他们的包税权。通过这种方式,东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将大量小封建主的包税权转给了一些富商,这些富商比封建主更加狠辣,压榨的方式更加高效,他们向东印度公司多交的税收最后都转嫁到了农民头上,而且他们还能因此致富。由于这些包税商的权力来源于东印度公司,他们很快就成了东印度公司管理印度基层的可靠爪牙。
按照东印度公司的话来说,是培植起了一个地主阶级,作为殖民政权的支柱。
亨利皮特打算效仿英国东印度公司,提高包税额度,将包税权授权给富商,在借新扶持起来的这些富商,来统治殖民地;但这些中国文官反对,他们要求轻徭薄赋,并跟当地土地阶层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说白了这些文官是希望通过跟旧势力分享权力,来进行统治。
结果就是,很快这些跟当地统治阶层同样信仰的文人,得到了当地传统豪强的支持,这些传统豪强甚至将这些中国文官当作他们对抗公司的后盾。
亨利皮特十分气恼,写信请求周琅把这些人调回去,周琅是个商人,他也很倾向东印度公司那一套培养新的傀儡,取代旧势力的做法,这样做确实很好,印度人怀念了英国人几辈子,可不就是有这些英国扶持的买办存在吗,同样的道理,估计香港的某些势力,也就这么回事。
可是这些中国文官的办法稳妥,还是英国人的办法能够建立更长久有效的统治呢?
最终让周琅做出决定的是,他知道英国人最后还是走了,而中国来来回回换了那么多皇帝,统治乡村的还是那些地主。英国人的统治,可以让他们养熟的狗腿子们怀念他们,歌颂他们,但不足以从文化层面留下永恒的印迹,这毕竟是强行将一个商业文明管理方式,塞进一个农耕文明中。
而周琅派去的文官,则是试图将中国的乡村模式,跟印度的土地阶层对接。
作为文明的输出,他选择支持这些人。
他回信告诉亨利皮特,不要着眼于眼前的利益,应该从长远考虑,如果一味效仿东印度公司的模式,也只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而无法成为出色的开创者。他鼓励亨利皮特用开创的方式超越英国东印度公司,激起亨利皮特的好胜心。
同时告诉对方,以两年为限,如果这些人对农村的管理,两年内都无法产生良好的效果的话,就召回这些人。至于由于他们减免税负而产生的经济损失,周琅将采用给中国东印度公司退税的方式来进行补贴。
得到周琅的大力支持,同时还跟当地势力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后,这些文官们开始实践他们在国内的经验。他们开始在当地编练保甲,组织团练。号召当地领主们召集农闲时期,无所事事的农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修复当地已经存在的老旧水利设施,新建一批新的水利设施。尽管他们主要是为了灌溉方面,可毕竟有一定的航运效应,让亨利皮特发现,比直接雇佣人进行建设成本更低,又有中国的补贴,渐渐的怨言少了起来。
文官们在印度河下游,公司控制的领土范围内,修建了大量的灌溉水渠,改善了灌溉条件。还引入了不少新作物,中国的稻种、桑蚕,鼓励农桑。在大量原本印度人无法利用的低洼土地中,推广桑葚鱼塘模式,不但提高了当地粮食产量,也增加生丝等经济作物的产出,而这些都是畅销的商品。
不到两年,当地老百姓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这批喜欢亲临第一线的文官们,在当地的号召力甚至超过了过去的领主。
而这时候领主们组建的团练也已经初具规模,并且在中国軍官的训练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战斗力,是时候对外扩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