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桃源农家日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常家人不管老少,晚上都会跟着常喜乐学字学算术的事,早就在桃源村里传开了。
刚开始大家只是觉得有意思,因为大家意识中,上学堂的都是小娃娃,哪里见过常家那些大老爷们甚至连孩子都满地跑的妇人们也一块学的。可他们发现,常家人学了几天之后,好像哪里就不一样了。
最明显的就是二房的常金花夫妻俩,之前他们跟乡亲们收东西的时候,完全都是靠脑子记的。刚开始还罢了,后来东西多了,有时候难免出差错。而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用纸笔了。不管多少东西,只需要翻一翻小本子,就立马清清楚楚,一点错都没有。
尤其是收茱萸和油茶果的时候,有的人家愿意用这两样换茱萸酱或者茶油,可当时还没有做出来,就得记下最后应该给多少。
当时这两样东西都还没做好,至少得过好一阵才能兑现,若只是用脑子记,就很容易忘记了。可记在本子里却不会,白纸黑字,一清二楚。
几个月的工夫还不至于让一行人学会写多少字,不过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还是很容易记住的。所以他们只需要在本子里对每个人做个记号,知道哪一页是哪一家的,里头写上数字也就记清楚了。
毛笔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好掌握,常喜乐就做了简易的炭笔。反正他们也不去科考,只要能写明白,自己看懂就成。所以也不要求非要练习毛笔字,如此一来效率会更高。
每次收货物的时候,常金华作收捧着一个木板做的简易书夹,用炭笔再上头涂涂写写,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也忒像那么一回事了。
而且大家都是认识的,一下子就觉得两人不同了。
尤其是常金花,每次端着那纸笔在那书写记录,明明还是这个人,就觉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那模样完全不像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妇,倒是有了说不出的韵味。
若是用后世的话形容,就是有那么点知性了。
总之瞧着就是挺好看的,没了乡下妇人常有的粗鄙感。
其实效果也不至于那么夸张,毕竟学习的时间太短了,可这样的变化足以让桃源村的村民们觉得很稀罕。
这还罢了,毕竟不少人觉得自个是用不上的。
可听到常家几个小的,会算数还会背诗,那小模样很有常喜乐当年架势,那心里就更不一样了。
虽然他们听不太懂那些诗词里说的是什么,可就觉得听在耳朵里十分的舒坦,幻想着从自家孩子嘴里说出来是什么样子。这些不识字的农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鲤鱼跳龙门。
所以常喜乐打算在村子里开个学堂的事一传开,就有不少人非常积极的到里正这里报名,希望自家孩子也能跟常家那几个小的一样。
最后报到常喜乐这里来的一共有三十多个孩子,一般都是在八岁以下,大多数都是在五六岁左右。因为这个年纪还干不了太多的活,太小的常喜乐现在还不收。
虽说常喜乐并不收学费,也不用大家买笔墨纸砚和书本,可到这里学习也就意味着耽误了去干农活的时间。在贫穷的家里,还是消耗不起的。况且他们虽然知道读书是有好处,可另一方面又觉得,反正种地识字与否也无所谓,他们不就这么过来的。
常喜乐识字可干起农活绝对比不上他们啊,自己娃又不像常喜乐一样能考秀才,如此一想,也就作罢了。
“没有女娃娃被送过来吗?”
里正愣了愣,他虽然也知道常家女孩子和妇人也是跟着学的,可大家多数人家都觉得女孩子学这些没用。他们又不像常家一样,可以做生意。
常喜乐叹了一口气,“女孩子学点也是有好处的,技多不压身。”
“说是这么说,可大家觉得还是觉得没太大用,还不如在家里学织布啥的实在。”
常喜乐也知道自己一时也没法改变大家的想法,也就不再勉强。而且就他一个人要教三十多个已经是个不小工程,若是再多些人,他就会被完全束缚在这上头。他要做的事还很多,还真没多大空闲。普及教育的事只能慢慢再说,现在先把这几个教好就是功劳一件。
学堂被设在村里的祠堂里,学习时间为每天辰时三刻到午时,每天只上半天的课。而常家内部的培训班依然继续进行,大人们白天实在没空闲,只能晚上挤出时间学些东西。
而常家的孩子们也进了学堂,而晚上却不强求,毕竟白天更适合学习。
常家孩子们没有大人监督也坚持白天晚上都要学,其实几个孩子里也不乏不喜欢学习的,可见大家都这样用工,自个也就不好意思落下而已。
常喜乐因为之前的培训,已经比较有经验了,所以虽然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学生,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问题。
而且这些孩子来之前都是被警告过的,若是捣蛋直接就被拉回家去。
这世大家因为上不了学反而更是稀罕,不像前世因为必须要上,反而有种被迫感,有些孩子会有抵触感。这里上学不容易,也就更加珍惜。所以课堂上并不用去管纪律,一群孩子上课都十分认真,这让常喜乐省了不少事。
常家的孩子们因为更早就开始学习,所以进度要快,常喜乐就得分两边教学。这边练习的时候,那边上课,很有贫困山区小学校直视感,几个年级混在一起上课。先教常家的孩子,然后让他们自己练习,他自己去教其他孩子。
有的时候,他还会让常家孩子担任小老师给其他孩子上课。这也是锻炼他们,让他们在教导的过程中加深自己所学。包括杏儿枣儿两个小姑娘都当过临时老师,可就常昱坚决不配合,依然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话。
常昱现在已经会说不少字,虽然还无法说完整的句子,可也能大致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但是他却从不曾在别人面前张过口,要不是偶尔会被常家人听见,还以为他不会说话。
可虽说不喜欢张口,写字倒是有模有样,虽然还十分稚嫩,却是常家中除了常喜乐,写得最好的了。
常喜乐也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不喜欢开口和别人说话,询问他他却直接一脸懵圈,装作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常喜乐无法,只能任由他去,私底下经常引导他开口说话。
在常喜乐秋天让常喜兴种下的油菜花郁郁葱葱,蕾苔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年里最热闹的春节也即将到来。
辞旧迎新总是让人觉得十分欢喜,尤其桃源村今年过得很是如意。虽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可整体而言都是比去年要好上不少的。
因为挖河道,以及给常家提供食材,使得大家兜里都有了些钱,底气也足了,使得这过年的气氛也比往常更加浓。
不少人都趁着过年前跑到县里,或者委托其他人到县里给他们带些过年用的糖果等过年用的东西。还有不少人家给孩子和自己做了新衣裳,想着漂漂亮亮过个年。
不管大人小孩脸上都带着喜色,走路都比往常要轻盈。
俗话说杀猪好过年,养了一年的猪这时候也即将结束吃了又睡睡了又吃的美好生活,就要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
常家三房的猪还不够肥壮,老早养的那几只为了给常喜乐凑医药费早早就给卖掉了。剩下的这只养了小半年,还没怎么长肉。不过大家也打算把这头猪给杀掉,讨个吉利。
这是桃源村的习俗,家里有猪杀不用拿出去卖,意喻着来年丰收。即便年底拿出去卖换钱,也得留下猪头讨个好兆头。
而杀猪一般都放在腊八前后,那一阵子一家挨着一家杀猪,尖锐的叫声此消彼长。村子里这样的声音越多越大声,说明这个村子过得越富足。
而杀猪也是非常讲究的,不是人人都能行,否则浪费不说,有时候还会出现杀到一半有猪逃脱的事发生。
常喜旺就是其中好手,常家杀猪的时候他亲自操刀,一大早就开始磨刀霍霍。
相比别人家的大肥猪,常家的猪有些不够看,所以也没叫人来帮忙,自家就能自己解决。常喜旺的动作很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只猪惨叫了几声就咽气了,血呼啦啦的流着,一滴也没有洒出去,而这只猪没有多少痛苦就死去。
一直亲自伺候把它养大的孩子们,得知自己养的猪被杀死,难免有些难过。大人们也把他们打发出家门,等杀完清理干净再回来。
农家孩子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虽然刚开始心理有些不舒坦,可很快也就恢复过来。否则自家的鸡鸭甚至蔬菜都没法吃了,这些也都是赋予了感情花了心思养大的。
猪杀好之后,最先开始做的杀猪菜就是灌血肠。
将猪小肠用草木灰反复搓洗干净,用新鲜的猪血、煮好的糯米、剁碎的葱姜一起搅拌,然后灌进洗干净的肠衣里,放入锅里蒸熟即可。
等灌血肠蒸好,就会有掐好点过来讨血肠吃的孩子们在外头守着。谁家这时候门前的孩子越多,也就显得越喜庆越吉利。而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候,虽然每一家就只能讨到一小节,可这么一圈吃下来,就能吃得肚儿圆。
这在仍处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况且猪血肠用的糯米都是精选的,不像平时吃的都是糙米,所以就算手艺再差,那味道也差不到哪里去。这玩意既是填饱肚子的东西,又是孩子们的零食。
常昱见一群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也十分好奇,眼睛亮亮的盯着这黑乎乎的玩意。
“小喵要不要也试试?”常喜乐一边说着一边给他切了一节递给他,口吻虽然是询问,可动作却是你必须要吃的态度。
&nb... -->>
常家人不管老少,晚上都会跟着常喜乐学字学算术的事,早就在桃源村里传开了。
刚开始大家只是觉得有意思,因为大家意识中,上学堂的都是小娃娃,哪里见过常家那些大老爷们甚至连孩子都满地跑的妇人们也一块学的。可他们发现,常家人学了几天之后,好像哪里就不一样了。
最明显的就是二房的常金花夫妻俩,之前他们跟乡亲们收东西的时候,完全都是靠脑子记的。刚开始还罢了,后来东西多了,有时候难免出差错。而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用纸笔了。不管多少东西,只需要翻一翻小本子,就立马清清楚楚,一点错都没有。
尤其是收茱萸和油茶果的时候,有的人家愿意用这两样换茱萸酱或者茶油,可当时还没有做出来,就得记下最后应该给多少。
当时这两样东西都还没做好,至少得过好一阵才能兑现,若只是用脑子记,就很容易忘记了。可记在本子里却不会,白纸黑字,一清二楚。
几个月的工夫还不至于让一行人学会写多少字,不过最简单的阿拉伯数字,还是很容易记住的。所以他们只需要在本子里对每个人做个记号,知道哪一页是哪一家的,里头写上数字也就记清楚了。
毛笔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好掌握,常喜乐就做了简易的炭笔。反正他们也不去科考,只要能写明白,自己看懂就成。所以也不要求非要练习毛笔字,如此一来效率会更高。
每次收货物的时候,常金华作收捧着一个木板做的简易书夹,用炭笔再上头涂涂写写,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也忒像那么一回事了。
而且大家都是认识的,一下子就觉得两人不同了。
尤其是常金花,每次端着那纸笔在那书写记录,明明还是这个人,就觉得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那模样完全不像个背朝黄土面朝天的农妇,倒是有了说不出的韵味。
若是用后世的话形容,就是有那么点知性了。
总之瞧着就是挺好看的,没了乡下妇人常有的粗鄙感。
其实效果也不至于那么夸张,毕竟学习的时间太短了,可这样的变化足以让桃源村的村民们觉得很稀罕。
这还罢了,毕竟不少人觉得自个是用不上的。
可听到常家几个小的,会算数还会背诗,那小模样很有常喜乐当年架势,那心里就更不一样了。
虽然他们听不太懂那些诗词里说的是什么,可就觉得听在耳朵里十分的舒坦,幻想着从自家孩子嘴里说出来是什么样子。这些不识字的农人们,天生就有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和崇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鲤鱼跳龙门。
所以常喜乐打算在村子里开个学堂的事一传开,就有不少人非常积极的到里正这里报名,希望自家孩子也能跟常家那几个小的一样。
最后报到常喜乐这里来的一共有三十多个孩子,一般都是在八岁以下,大多数都是在五六岁左右。因为这个年纪还干不了太多的活,太小的常喜乐现在还不收。
虽说常喜乐并不收学费,也不用大家买笔墨纸砚和书本,可到这里学习也就意味着耽误了去干农活的时间。在贫穷的家里,还是消耗不起的。况且他们虽然知道读书是有好处,可另一方面又觉得,反正种地识字与否也无所谓,他们不就这么过来的。
常喜乐识字可干起农活绝对比不上他们啊,自己娃又不像常喜乐一样能考秀才,如此一想,也就作罢了。
“没有女娃娃被送过来吗?”
里正愣了愣,他虽然也知道常家女孩子和妇人也是跟着学的,可大家多数人家都觉得女孩子学这些没用。他们又不像常家一样,可以做生意。
常喜乐叹了一口气,“女孩子学点也是有好处的,技多不压身。”
“说是这么说,可大家觉得还是觉得没太大用,还不如在家里学织布啥的实在。”
常喜乐也知道自己一时也没法改变大家的想法,也就不再勉强。而且就他一个人要教三十多个已经是个不小工程,若是再多些人,他就会被完全束缚在这上头。他要做的事还很多,还真没多大空闲。普及教育的事只能慢慢再说,现在先把这几个教好就是功劳一件。
学堂被设在村里的祠堂里,学习时间为每天辰时三刻到午时,每天只上半天的课。而常家内部的培训班依然继续进行,大人们白天实在没空闲,只能晚上挤出时间学些东西。
而常家的孩子们也进了学堂,而晚上却不强求,毕竟白天更适合学习。
常家孩子们没有大人监督也坚持白天晚上都要学,其实几个孩子里也不乏不喜欢学习的,可见大家都这样用工,自个也就不好意思落下而已。
常喜乐因为之前的培训,已经比较有经验了,所以虽然一下子多出这么多学生,也不觉得有什么太大问题。
而且这些孩子来之前都是被警告过的,若是捣蛋直接就被拉回家去。
这世大家因为上不了学反而更是稀罕,不像前世因为必须要上,反而有种被迫感,有些孩子会有抵触感。这里上学不容易,也就更加珍惜。所以课堂上并不用去管纪律,一群孩子上课都十分认真,这让常喜乐省了不少事。
常家的孩子们因为更早就开始学习,所以进度要快,常喜乐就得分两边教学。这边练习的时候,那边上课,很有贫困山区小学校直视感,几个年级混在一起上课。先教常家的孩子,然后让他们自己练习,他自己去教其他孩子。
有的时候,他还会让常家孩子担任小老师给其他孩子上课。这也是锻炼他们,让他们在教导的过程中加深自己所学。包括杏儿枣儿两个小姑娘都当过临时老师,可就常昱坚决不配合,依然不愿意在别人面前开口说话。
常昱现在已经会说不少字,虽然还无法说完整的句子,可也能大致用语言表达自己意思。但是他却从不曾在别人面前张过口,要不是偶尔会被常家人听见,还以为他不会说话。
可虽说不喜欢张口,写字倒是有模有样,虽然还十分稚嫩,却是常家中除了常喜乐,写得最好的了。
常喜乐也闹不明白他为什么会不喜欢开口和别人说话,询问他他却直接一脸懵圈,装作听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常喜乐无法,只能任由他去,私底下经常引导他开口说话。
在常喜乐秋天让常喜兴种下的油菜花郁郁葱葱,蕾苔期即将结束的时候,一年里最热闹的春节也即将到来。
辞旧迎新总是让人觉得十分欢喜,尤其桃源村今年过得很是如意。虽说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可整体而言都是比去年要好上不少的。
因为挖河道,以及给常家提供食材,使得大家兜里都有了些钱,底气也足了,使得这过年的气氛也比往常更加浓。
不少人都趁着过年前跑到县里,或者委托其他人到县里给他们带些过年用的糖果等过年用的东西。还有不少人家给孩子和自己做了新衣裳,想着漂漂亮亮过个年。
不管大人小孩脸上都带着喜色,走路都比往常要轻盈。
俗话说杀猪好过年,养了一年的猪这时候也即将结束吃了又睡睡了又吃的美好生活,就要成为人们口中的美食。
常家三房的猪还不够肥壮,老早养的那几只为了给常喜乐凑医药费早早就给卖掉了。剩下的这只养了小半年,还没怎么长肉。不过大家也打算把这头猪给杀掉,讨个吉利。
这是桃源村的习俗,家里有猪杀不用拿出去卖,意喻着来年丰收。即便年底拿出去卖换钱,也得留下猪头讨个好兆头。
而杀猪一般都放在腊八前后,那一阵子一家挨着一家杀猪,尖锐的叫声此消彼长。村子里这样的声音越多越大声,说明这个村子过得越富足。
而杀猪也是非常讲究的,不是人人都能行,否则浪费不说,有时候还会出现杀到一半有猪逃脱的事发生。
常喜旺就是其中好手,常家杀猪的时候他亲自操刀,一大早就开始磨刀霍霍。
相比别人家的大肥猪,常家的猪有些不够看,所以也没叫人来帮忙,自家就能自己解决。常喜旺的动作很快,白刀子进红刀子出,那只猪惨叫了几声就咽气了,血呼啦啦的流着,一滴也没有洒出去,而这只猪没有多少痛苦就死去。
一直亲自伺候把它养大的孩子们,得知自己养的猪被杀死,难免有些难过。大人们也把他们打发出家门,等杀完清理干净再回来。
农家孩子对这样的场面习以为常,虽然刚开始心理有些不舒坦,可很快也就恢复过来。否则自家的鸡鸭甚至蔬菜都没法吃了,这些也都是赋予了感情花了心思养大的。
猪杀好之后,最先开始做的杀猪菜就是灌血肠。
将猪小肠用草木灰反复搓洗干净,用新鲜的猪血、煮好的糯米、剁碎的葱姜一起搅拌,然后灌进洗干净的肠衣里,放入锅里蒸熟即可。
等灌血肠蒸好,就会有掐好点过来讨血肠吃的孩子们在外头守着。谁家这时候门前的孩子越多,也就显得越喜庆越吉利。而这个时候也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候,虽然每一家就只能讨到一小节,可这么一圈吃下来,就能吃得肚儿圆。
这在仍处在温饱线上挣扎的人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况且猪血肠用的糯米都是精选的,不像平时吃的都是糙米,所以就算手艺再差,那味道也差不到哪里去。这玩意既是填饱肚子的东西,又是孩子们的零食。
常昱见一群孩子吃得津津有味,也十分好奇,眼睛亮亮的盯着这黑乎乎的玩意。
“小喵要不要也试试?”常喜乐一边说着一边给他切了一节递给他,口吻虽然是询问,可动作却是你必须要吃的态度。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