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暗黑大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评本能地感到这封奏表是诬陷的,虽然程序上没问题,韩琦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上书,由驿站交给进奏院,进院院交给中书,或西府或御史台,然后根据轻重再判断是否交给皇帝。还有一种,那就是密奏,韩琦也有了密奏之权,那么就要由门客将书奏带来,再交给合门使,合门使交给皇帝。不过韩琦能说这种话吗?所以他直接交到了御史台。
李评没有做错,吕公著为难了。
若查吧,若是真的,韩琦那会很惨的。
若不查吧,韩琦兴甲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出言威胁是逃不的,现在书奏又到了自己手中,到时候真相泄露,怎么办?
正是这种心理,可能在延和殿议事时,含糊说了一句,连赵顼都没有太注意,只是传到了王安石耳朵里,这才有了王安涕泣告状的故事。
所以吕公著虽没有诬陷韩琦,但也确实是犯了错误,最少这么大事,你是御史中丞,为什么不上奏?
至此,所有替吕公著辨解的人,全部哑口无言。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沈惟恭要这么做?
两人下狱大理寺,先是沈惟恭承认是自己指使孙棐献书。
然而不久,沈惟恭立即翻案,司马光喜欢扬名,每一文章出,或信,或书,那怕是奏章,都喜欢派下人流传到井坊之中。孙棐便诈书司马光陈五章的奏疏,上面有了韩琦这句话。然后将它拿来给沈惟恭,沈惟恭以为是真的,便让孙棐交给合门使李评,结果孙棐直接冒充韩琦表奏,又用韩琦门客身份,将它交给了李评。
这纯粹是用孙棐做替死鬼,翻案了。
不过沈惟恭的背景很麻烦的。
他是宋朝开国名相沈义伦的孙子,沈继宗的儿子。沈继宗有三个儿子,惟温、惟清、惟恭,沈惟恭是老小。
这个倒无所谓,宋朝立国一百来年了,权贵子弟不知道有多少,不要说沈义伦,就是沈继宗都死了四十多年。
这些权贵子弟只有极少数有了出息,绝大多数已经默默无闻,比如赵普有许多后人,现在仍有许多后人担任着官员,但这些都是低层官员,能有多少影响力?
仅是王巨裁减军器监,就不知裁去了多少权贵子弟。
但麻烦的是沈惟恭还有一个姐姐,那就是宋真宗的沈贵妃。沈贵妃也不要紧,宋太祖与宋太宗妃子不多,但宋真宗与宋仁宗都有很多嫔妃。这些嫔妃得有多少亲戚?
然而麻烦的是这个沈贵妃老人家年近八十,还活着。人去人情去,人在人情在,这个沈贵妃都快成了内宫的活化石了。听到了弟弟出事,马上握着拐棍,找到了曹太太与高大妈,面对这个活化石,即便傲傲的高滔滔也要尊重的。
于是高滔滔又找到了赵顼,一再叮嘱,查可以,但勿得用刑。况且沈惟恭本人也有六十高龄。
正是这种情况,沈家才得到翻案,而且盯的人多,连同孙棐,大理寺官员都不敢用酷刑,反正是死路一条了,仅是笞杖又有何,自己一死,家人还能得到沈家的庇护,于是孙棐死死咬紧了牙关。
这种情况审不下去了。
王安石也不会同意结案,若是这样结案,无疑,孙棐是受人指使,诬蔑司马光与韩琦的。那么会受那个人指使?
时间也让人怀疑,它正好发生在孙觉上书之后。想一想孙觉上书能有几个人知道?或者说是巧合,这也未免太巧了吧。
于是大理寺只好继续苦逼地审着。
并且沈惟恭下狱,另一条路子立即畅通无阻,那就是皇城司,没有沈惟恭操纵,大内密探也得以出动。在皇城司的盘查下,查出一件事。司马光故意将他写的文章传于市井,包括他写给王安石的三封信。这还是能公开的,不过皇城司的密探又查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但攻击王安石,而且文语恶毒,署名就是司马光。
王安石大怒,赵顼这时根本就想不到司马光可能扮演的角色,便说:“此决非光所为。”
就算司马光反感王安石,但不会如此下作卑鄙吧。
王安石道:“即便不是司马光所为,也是因为光好传私书以买名,故致流俗效仿,使新法沮格,异论纷然,皆光倡之。”
然后让皇城司的密探抓捕传书者付狱,究治其所从得者,你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篇文章的。皇城司大肆抓捕百姓,从此开始。
这一抓又有一个人坐不住了,四方馆归司官张泽。他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沈惟恭曾经让孙棐在外扬言,皇子生,必不久。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古人的早婚早育,翻开史书,可以看到许多大臣第一个妻子早逝,她们多不是病死的,而是死于难产。当然,这个多不记载了。
还有许多人第一个儿子早死,包括赵顼前面几个儿子都先后死去。但越是晚婚的,子女反而得以平安,比如范仲淹。这种情况在宋朝最明显。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时候结婚的人早,偏偏宋朝以瘦为美,越是瘦成了排骨,越是美丽动人。一个早婚,没有发育成熟,一个以瘦为美,大家一起减肥,营养不良。而且皇家联亲,多是达官贵人家的千金,不事劳动,抵抗力差。这样的女子,还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生下的孩子会有多健康。
所以宋哲宗的亲生母亲,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朱氏生一个活一个。
反正前面赵顼生下的几个孩子先后去世,包括向皇后的儿子。
这弄不好,又成了第二个宋仁宗了。但赵顼还年青,后宫里的嫔妃继续在为他造子。
然而沈惟恭却弄出来一个皇子生,必不久,也就是以后赵顼生下的儿子,还会活不长久!
宋朝以前也有许多人胡说八道,比如赵祯才亲政时,很是兴奋,日夜处理政务,以他的身体骨,哪里吃得消,不久就活活累昏过去,差一点死去。
但大臣们不领情,加上废郭皇后,富弼上书说赵祯是不能守祖宗之训,不敬父母,色欲之心,你晕倒是房事过多导致的。这简单是胡说八道,晚年赵祯身体更差,但立十美,拼命造子,也没有看他昏倒过去。
不过富弼乃是好心,而且是上书,一切摆在台面上说话的。一没有派人到市井上扬言,使京城风言风语,二也没有诅咒。
这个事儿就闹大了,即便老太君沈贵妃也不能庇护了。
因此继续彻审下去,并且连皇城司的大内高手们都陆续出动,结果一查事情比想像的更严重,不但百姓,连军营中都有谣言,说是天不佑陛下,致圣嗣不育。
为什么天不佑陛下,也就是你皇帝不是好皇帝。但现在赵顼励精图治,省吃俭用,哪里做得不好呢,无疑就是变法。
要命的是这个谣传还与沈惟恭那个生皇子、必不久不大吻合,也就是除了沈惟恭诅咒外,还有人在散发谣言。
王安石不作声了,这水儿太混,反正是诅咒赵顼与变法的,那么沈惟恭的背后,肯定不是变法派的大臣。
不过这是谁授使的?
因此赵顼便查孙觉的奏疏,因为沈惟恭诬蔑韩琦,是在孙觉上书之后,也就是受到了孙觉启发。但孙觉这个上书,接触到的大臣不多,包括王巨在内。
当然,也不是吕公著,吕公著在这件事上同样很被动。
更不是文彦博,他已经是西府首相,不值,更不是变法派系,能拿掉韩琦的河北安抚使,并且还是韩琦... -->>
李评本能地感到这封奏表是诬陷的,虽然程序上没问题,韩琦上书分为两种,一种是公开的上书,由驿站交给进奏院,进院院交给中书,或西府或御史台,然后根据轻重再判断是否交给皇帝。还有一种,那就是密奏,韩琦也有了密奏之权,那么就要由门客将书奏带来,再交给合门使,合门使交给皇帝。不过韩琦能说这种话吗?所以他直接交到了御史台。
李评没有做错,吕公著为难了。
若查吧,若是真的,韩琦那会很惨的。
若不查吧,韩琦兴甲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出言威胁是逃不的,现在书奏又到了自己手中,到时候真相泄露,怎么办?
正是这种心理,可能在延和殿议事时,含糊说了一句,连赵顼都没有太注意,只是传到了王安石耳朵里,这才有了王安涕泣告状的故事。
所以吕公著虽没有诬陷韩琦,但也确实是犯了错误,最少这么大事,你是御史中丞,为什么不上奏?
至此,所有替吕公著辨解的人,全部哑口无言。
但问题来了,为什么沈惟恭要这么做?
两人下狱大理寺,先是沈惟恭承认是自己指使孙棐献书。
然而不久,沈惟恭立即翻案,司马光喜欢扬名,每一文章出,或信,或书,那怕是奏章,都喜欢派下人流传到井坊之中。孙棐便诈书司马光陈五章的奏疏,上面有了韩琦这句话。然后将它拿来给沈惟恭,沈惟恭以为是真的,便让孙棐交给合门使李评,结果孙棐直接冒充韩琦表奏,又用韩琦门客身份,将它交给了李评。
这纯粹是用孙棐做替死鬼,翻案了。
不过沈惟恭的背景很麻烦的。
他是宋朝开国名相沈义伦的孙子,沈继宗的儿子。沈继宗有三个儿子,惟温、惟清、惟恭,沈惟恭是老小。
这个倒无所谓,宋朝立国一百来年了,权贵子弟不知道有多少,不要说沈义伦,就是沈继宗都死了四十多年。
这些权贵子弟只有极少数有了出息,绝大多数已经默默无闻,比如赵普有许多后人,现在仍有许多后人担任着官员,但这些都是低层官员,能有多少影响力?
仅是王巨裁减军器监,就不知裁去了多少权贵子弟。
但麻烦的是沈惟恭还有一个姐姐,那就是宋真宗的沈贵妃。沈贵妃也不要紧,宋太祖与宋太宗妃子不多,但宋真宗与宋仁宗都有很多嫔妃。这些嫔妃得有多少亲戚?
然而麻烦的是这个沈贵妃老人家年近八十,还活着。人去人情去,人在人情在,这个沈贵妃都快成了内宫的活化石了。听到了弟弟出事,马上握着拐棍,找到了曹太太与高大妈,面对这个活化石,即便傲傲的高滔滔也要尊重的。
于是高滔滔又找到了赵顼,一再叮嘱,查可以,但勿得用刑。况且沈惟恭本人也有六十高龄。
正是这种情况,沈家才得到翻案,而且盯的人多,连同孙棐,大理寺官员都不敢用酷刑,反正是死路一条了,仅是笞杖又有何,自己一死,家人还能得到沈家的庇护,于是孙棐死死咬紧了牙关。
这种情况审不下去了。
王安石也不会同意结案,若是这样结案,无疑,孙棐是受人指使,诬蔑司马光与韩琦的。那么会受那个人指使?
时间也让人怀疑,它正好发生在孙觉上书之后。想一想孙觉上书能有几个人知道?或者说是巧合,这也未免太巧了吧。
于是大理寺只好继续苦逼地审着。
并且沈惟恭下狱,另一条路子立即畅通无阻,那就是皇城司,没有沈惟恭操纵,大内密探也得以出动。在皇城司的盘查下,查出一件事。司马光故意将他写的文章传于市井,包括他写给王安石的三封信。这还是能公开的,不过皇城司的密探又查到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不但攻击王安石,而且文语恶毒,署名就是司马光。
王安石大怒,赵顼这时根本就想不到司马光可能扮演的角色,便说:“此决非光所为。”
就算司马光反感王安石,但不会如此下作卑鄙吧。
王安石道:“即便不是司马光所为,也是因为光好传私书以买名,故致流俗效仿,使新法沮格,异论纷然,皆光倡之。”
然后让皇城司的密探抓捕传书者付狱,究治其所从得者,你们究竟从哪里得到这篇文章的。皇城司大肆抓捕百姓,从此开始。
这一抓又有一个人坐不住了,四方馆归司官张泽。他听到一个消息,说是沈惟恭曾经让孙棐在外扬言,皇子生,必不久。
这又是另一个问题,那便是古人的早婚早育,翻开史书,可以看到许多大臣第一个妻子早逝,她们多不是病死的,而是死于难产。当然,这个多不记载了。
还有许多人第一个儿子早死,包括赵顼前面几个儿子都先后死去。但越是晚婚的,子女反而得以平安,比如范仲淹。这种情况在宋朝最明显。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时候结婚的人早,偏偏宋朝以瘦为美,越是瘦成了排骨,越是美丽动人。一个早婚,没有发育成熟,一个以瘦为美,大家一起减肥,营养不良。而且皇家联亲,多是达官贵人家的千金,不事劳动,抵抗力差。这样的女子,还多是十几岁的小姑娘,生下的孩子会有多健康。
所以宋哲宗的亲生母亲,出身于平民家庭的朱氏生一个活一个。
反正前面赵顼生下的几个孩子先后去世,包括向皇后的儿子。
这弄不好,又成了第二个宋仁宗了。但赵顼还年青,后宫里的嫔妃继续在为他造子。
然而沈惟恭却弄出来一个皇子生,必不久,也就是以后赵顼生下的儿子,还会活不长久!
宋朝以前也有许多人胡说八道,比如赵祯才亲政时,很是兴奋,日夜处理政务,以他的身体骨,哪里吃得消,不久就活活累昏过去,差一点死去。
但大臣们不领情,加上废郭皇后,富弼上书说赵祯是不能守祖宗之训,不敬父母,色欲之心,你晕倒是房事过多导致的。这简单是胡说八道,晚年赵祯身体更差,但立十美,拼命造子,也没有看他昏倒过去。
不过富弼乃是好心,而且是上书,一切摆在台面上说话的。一没有派人到市井上扬言,使京城风言风语,二也没有诅咒。
这个事儿就闹大了,即便老太君沈贵妃也不能庇护了。
因此继续彻审下去,并且连皇城司的大内高手们都陆续出动,结果一查事情比想像的更严重,不但百姓,连军营中都有谣言,说是天不佑陛下,致圣嗣不育。
为什么天不佑陛下,也就是你皇帝不是好皇帝。但现在赵顼励精图治,省吃俭用,哪里做得不好呢,无疑就是变法。
要命的是这个谣传还与沈惟恭那个生皇子、必不久不大吻合,也就是除了沈惟恭诅咒外,还有人在散发谣言。
王安石不作声了,这水儿太混,反正是诅咒赵顼与变法的,那么沈惟恭的背后,肯定不是变法派的大臣。
不过这是谁授使的?
因此赵顼便查孙觉的奏疏,因为沈惟恭诬蔑韩琦,是在孙觉上书之后,也就是受到了孙觉启发。但孙觉这个上书,接触到的大臣不多,包括王巨在内。
当然,也不是吕公著,吕公著在这件事上同样很被动。
更不是文彦博,他已经是西府首相,不值,更不是变法派系,能拿掉韩琦的河北安抚使,并且还是韩琦...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