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这个历史挺靠谱1:袁腾飞讲中国史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真悲摧,就是打不过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状况是,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有夫余。今天的朝鲜半岛也有夫余的后代。南方则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还有这么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
在中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和以后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和蒙古应该属于东胡系统。
匈奴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中原的史书非常得意地评价说,我们中原王朝先进,匈奴落后。为什么落后?他们“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逐水草,习射猎,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们没有中原这么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没有像中原王朝这么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单于一死,大家就抢,谁抢到是谁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妈,舅舅娶外甥女,这种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亲妈,所有的妈都能娶。弟弟娶嫂子这种收继婚制太原始了。驰突无垣,垣就是城,骑着马随便跑,太落后了。哪儿像我们中原有田土可耕,城郭可守。你别看这个民族原始,但打仗很厉害。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内套、外套都给占了。
当年冒顿单于他爸爸头曼单于不待见他,想把他干掉,他爸爸的办法是送他到月氏国做人质,刚把他送到月氏国,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于逼着月氏王杀掉冒顿。月氏王比较厚道,没有杀他,放冒顿回去了。他爸爸就给冒顿一块不怎么样的封地,因为他宠幸小儿子,想让小儿子继位。
冒顿心里有谱,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一帮死士,跟他们一块儿射箭。他特制的箭头是空的,射出来会响,叫鸣镝。他说我的鸣镝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射到哪儿,于是这帮人跟他射飞禽射走兽。然后冒顿拿鸣镝射自己的爱马,对匈奴人来说,马就是老婆,这帮人有几个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杀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儿我们射哪儿。接着他射自己的爱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杀死。此后再也没有不敢射的了。最后他射自己的老爹,那帮人毫不犹豫都跟着射,鸣镝弑父,把老爹杀了。
你看这人多狠,为了权力,马、老婆、爹全干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圣主、雄主,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盘。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来,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条腿的鹿一箭就放倒,两条腿的人就不算个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算吧,5个人里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六千万人口,军队最多的是60万,100个人里1个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们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一半时间是在敲键盘。
第二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少数民族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行军的时候骑走马,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大多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过去什么,地下跑过去什么,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一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俄罗斯平原上一天80公里,跟二战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多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的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
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了。
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游牧民族跟中原打仗准有收获,银子、绸子、瓶子,总能鼓捣回家点儿;中原王朝跟他们打仗只花钱,没有任何收获,缴获了牛肉干咬不动,没人家那么好的牙口,捡着一壶酸奶还不是草莓味儿的。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挑衅“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作吗?人家40万铁骑,你32万步兵,结果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汉军也没带帐篷,天降大雪,人马冻死者甚众。将士握不住枪也拉不开弓,被围在白登山上。高祖刘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有点儿二杆子精神,最后流氓本性发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跟他们拼了。如果拼的话,这个朝代三年就完了,皇帝就一个,倒也好记。
拼之前要焚毁珍宝,把随身带来的珍宝焚毁。谋士陈平赶紧说别呀,您别给焚毁了,你给我,我救你。陈平带着这些去见匈奴的阏氏,就是王后,把财宝献上,说我们皇上知道错了,把这些财宝献给大单于,请单于退兵。你们如果不退兵的话,抖开一幅画卷,上面画了一个绝色美女,说我们皇上准备把这个美人献给单于。阏氏一看说,我肯定让单于退兵,这美人你别送了。于是单于退兵了,单于不知道送美人的事,要知道这事儿绝对不退兵,那美人我估计也是PS的,哪儿找这么漂亮的人去?
匈奴退兵,刘邦喘了一口气,等于是走夫人路线这才退了兵。这帮人太厉害了,不能惹,怎么办?和亲吧。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光嫁公主过去是不行的,得陪送东西:粮食、物品、丝帛金银。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继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东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谁让舅舅呢。看来和亲解决不了问题,暴力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一个王昭君,息战五十年
王昭君14岁入宫做宫女,据说她天生丽质,结果因为不肯行贿画师,画师就用印象派手法把她画成丑女,害得她在宫里一直待到25岁。汉朝人平均寿命也就25岁,唐朝人是29岁,所以当时25岁就算老太太了,还没见着皇帝。正好皇上贴出一个告示征募志愿者去匈奴和亲,王昭君想到那儿当第一夫人也一样,于是她就志愿去了。送行宴上,皇上一看王昭君眼珠子都掉地下了,惊为天人,宫里怎么有这样的人?气得皇上把画师毛延寿宰了,跟呼韩邪说,咱换一个成吗?你以为呼韩邪傻呀,不退不换,就是她。
王昭君出塞才25岁,呼韩邪奔70岁的人可以当她爷爷。王昭君过去没几年,呼韩邪就死了。匈奴是收继婚,呼韩邪一死,他儿子就要娶王昭君。王昭君就上书朝廷,表示任务已经完成,申请回国。皇上说,你以两国友好大局为重,再干一任吧,王昭君就又干了一任。等呼韩邪的儿子死了,论辈分她就是太皇太后了。她跟第二个单于的儿子是匈奴的右贤王,将来能继承单于位的,她的女婿是右大将,相当于匈奴的总司令,她也就不想回国了。
王昭君在匈奴一直待了40多年,朝廷封她为宁胡阏氏。她是汉朝宫女远嫁匈奴,执行的政策自然对两族的友好非常有利。特别到第三代单于的时候,她等于是奶奶辈的人了。我当初跟你爷爷、跟你爸的事都这么定的,你小崽子还想怎样?特别是我儿子有权,我女婿有兵,你还来什么劲呢?所以昭君出塞的作用是,密切汉匈关系,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双方和睦相处。匈奴跟汉朝打仗不就为了抢东西嘛,不用抢,你要铁器、丝绸,我要马匹、毛皮,咱们换不就完了嘛,这个对双方都有好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赞王昭君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古代打仗打不起,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一打就没了。汉武帝打了这么多年仗,到晚年一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70多年的积累都让他打光了,导致汉朝由盛转衰。烽烟四起,还不如昭君出塞一曲琵琶好,五十年不打仗。当然,王昭君琵琶管用也是有前提的,以前没少给人送宫女,就是不管用,偏偏这时候管用,因为匈奴已经被打服了,是在战胜的基础上送过去的,这是关键。
“舅舅”狂殴“外甥”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穿铜钱的绳都烂了,铜钱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自天子不能具醇驷① ,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应该是醇驷,四匹白马拉着多漂亮,结果当初皇上的那个马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将相没有马,坐牛车上朝,32万步兵就是这么来的。
相比之下汉武帝的资源富庶得多,能对匈奴展开反攻。汉武帝任用自己的舅子大将军卫青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攻打匈奴。霍去病17岁率800名勇士横越大漠,深入大漠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多人,把匈奴单于的叔爷爷都杀了。现在把体育比赛第一名给翻译成冠军,出处就是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
于是他20多岁就成了骠骑将军,和舅舅兵分两路进攻匈奴,又是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在外蒙古击败了匈奴。匈奴被迫远徙漠北,对汉朝的威胁就减轻了。霍去病起的名比较妨他,他叫去病,结果24岁就病死了,要叫个霍感冒可能没事。他主要是经营河西走廊,常年驻军在外。皇帝赐以美酒,霍去病不敢独饮,把酒倒在泉水中,让将士们拿头盔舀着喝,此地得名酒泉。今天的卫星发射中心,就是霍去病当年驻守之地。他死后陪葬汉武帝的茂陵,跟皇上埋在一起是无上光荣,他的坟墓修建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水草丰美,这地儿被夺回来之后,汉朝才有可能通西域。匈奴失去河西走廊,只好远徙漠北,导致后来内部混战。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归汉,才有昭君出塞之事。
西迁匈奴太彪悍
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跟今天版图的概念大不一样,疆域按今天的话讲就是势力范围。盛唐时期1600万平方公里,没错,也就三年。汉朝极盛的时候1400万平方公里,没错,也就汉武帝时期是1400万。新皇帝一继位就少了,他觉得我爸我爷爷要那么大地盘干什么,往回撤,不要了。他有他的理由,先皇好大喜功连年战争,军队一下深入新疆那么老远,建一城堡,表示这个地归我,但归我的地种不了粮食,粮食还得中原年年往那儿运,还没运到就被路上的运粮人吃得差不多了。这事不划算,这地就不要了,撤回来。
当时基本是这种格局,疆域有大有小,实际上就是势力范围的消长。不像今天我在这儿立界碑,这地永远是我的。匈奴是游牧民族,就更谈不上有什么领土了。
昭君当国,汉匈40多年和睦相处。直到东汉,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咱们不定谁就是匈奴人的后代,完全有可能。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除了明朝,辽金元清全是少数民族,所以北京这个地方自古胡汉杂居,胡人统治的时间可能比汉人还要长。你说我是最正宗的华夏民族,不可能。孔子说的都可能是闽南话,因为北京话是满语、蒙语跟北方方言的混合种,是胡音。1928年国民政府定国语的时候,北京话以一票的优势战胜广州话,广州话差点儿成了国语,据说那才是古汉语。
南匈奴跟汉人融合后,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东汉初,窦固、窦宪伯侄俩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在中国史籍上的最后一次露面见于记载是公元119年,此后便踪迹不见。两个世纪以后在欧洲出现,其间两百年他们在哪儿待着,不知道。他们出土文物很少,因为匈奴没有文字,所以出土了也不... -->>
真悲摧,就是打不过
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状况是,北方有匈奴、乌桓和鲜卑,东北有夫余。今天的朝鲜半岛也有夫余的后代。南方则是越族和西南夷,另外就是西域各族。除了中原王朝之外,还有这么多民族在跟中原王朝有交往。
在中国古代,对中原王朝构成最大威胁的民族来自于北方蒙古高原。北方的民族是两大系统,匈奴是一个系统,东胡是一个系统。匈奴和以后的突厥都属于匈奴系统;契丹、女真和蒙古应该属于东胡系统。
匈奴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中原的史书非常得意地评价说,我们中原王朝先进,匈奴落后。为什么落后?他们“逐水草,习射猎,忘君臣,略婚宦,驰突无垣”。逐水草,习射猎,这都能明白。忘君臣,他们没有中原这么严格的君臣关系,也没有像中原王朝这么严格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单于一死,大家就抢,谁抢到是谁的。略婚宦,侄子娶姑妈,舅舅娶外甥女,这种事非常多,爹一死,除了亲妈,所有的妈都能娶。弟弟娶嫂子这种收继婚制太原始了。驰突无垣,垣就是城,骑着马随便跑,太落后了。哪儿像我们中原有田土可耕,城郭可守。你别看这个民族原始,但打仗很厉害。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内套、外套都给占了。
当年冒顿单于他爸爸头曼单于不待见他,想把他干掉,他爸爸的办法是送他到月氏国做人质,刚把他送到月氏国,他爸就出兵攻打月氏,等于逼着月氏王杀掉冒顿。月氏王比较厚道,没有杀他,放冒顿回去了。他爸爸就给冒顿一块不怎么样的封地,因为他宠幸小儿子,想让小儿子继位。
冒顿心里有谱,开始训练自己手下的一帮死士,跟他们一块儿射箭。他特制的箭头是空的,射出来会响,叫鸣镝。他说我的鸣镝射到哪儿,你们的箭就射到哪儿,于是这帮人跟他射飞禽射走兽。然后冒顿拿鸣镝射自己的爱马,对匈奴人来说,马就是老婆,这帮人有几个不敢射了,凡是不射的一律杀死。剩下的人就知道了,大哥射哪儿我们射哪儿。接着他射自己的爱妾,又有不敢射的,又杀死。此后再也没有不敢射的了。最后他射自己的老爹,那帮人毫不犹豫都跟着射,鸣镝弑父,把老爹杀了。
你看这人多狠,为了权力,马、老婆、爹全干掉。所以他是草原上第一位圣主、雄主,统一北方占领河套。冒顿单于赶的日子也好,因为当时正好是秦末农民战争,然后四年楚汉之争,中原王朝忙于内战,没顾上,所以他占了地盘。
中原王朝跟少数民族打仗,为什么总打不过人家?第一个原因就是少数民族是全民皆兵,他的生产跟战斗是一回事儿。三岁能开弓,五岁能上马,打仗不就是开弓和上马这两件事吗?小孩儿都能弯弓射大雕。天上的雕一箭就下来,地下的人能射不中?四条腿的鹿一箭就放倒,两条腿的人就不算个事了!匈奴人口最多的时候150万,兵力最少的时候,“控弦之士三十万”,能拉弓的人有30万,算吧,5个人里1个兵。汉朝最多的时候六千万人口,军队最多的是60万,100个人里1个兵。中原王朝老百姓的手是拿锄头的,木头棒子上装个铁片而已。要把种地的训练成拿刀枪的,这需要时间。少数民族本来就是拿弓箭的,所以他们全民皆兵,你打不过他。就像现在的人写书法写不过古人,因为古人一写字拿的就是毛笔,你一半时间是在敲键盘。
第二个原因是骑兵打步兵,那不就跟德国队踢中国队似的,我想进几个球就进几个球。我比球跑得快,你比裁判都跑得慢,你能跟我踢吗?少数民族骑兵来去如风,快如闪电,你攻不上去也跑不了。
第三个原因是匈奴这些北方民族打仗不需要后勤,每个战士三匹马,一匹战马,一匹走马,一匹驮马。平时行军的时候骑走马,驮马是驮物资的,战马只有冲锋的时候才能骑,平时舍不得骑。这些马大多是母马,渴了可以接奶喝,饿了天上飞过去什么,地下跑过去什么,一箭放倒就吃,完全不需要后勤。人家一出兵20万,是20万骑士,咱们一出兵20万需要5万押粮的,粮草一断就没法打了。
打仗要轻装上阵,蒙古铁骑在俄罗斯平原上一天80公里,跟二战装甲部队的速度一样快,机动性多强,声东击西。你修个长城有什么用,你的长城万里长,万里布兵,他几十万军队集中到一块儿,随便找一个口子就冲进来了。
再者从气候原因上讲,他从北往南打,越打越暖和,那怕什么,爽,光着膀子打;咱从南往北打,越打越冷,冻得弓都拉不开,枪都握不住了。
另外,中原王朝对不能耕种的土地不感兴趣,你占他的地干吗?游牧民族跟中原打仗准有收获,银子、绸子、瓶子,总能鼓捣回家点儿;中原王朝跟他们打仗只花钱,没有任何收获,缴获了牛肉干咬不动,没人家那么好的牙口,捡着一壶酸奶还不是草莓味儿的。所以从动机上说也没必要打,他跑西伯利亚去了,咱守着,不招他。但他得招你,不招你怎么活,他的生产比较落后,所以老招你。
“外甥”挑衅“舅舅”
西汉初期国力有限,所以被迫跟匈奴和亲,原因是这样的:公元前200年冒顿单于率40万骑兵南下,高祖刘邦率32万步兵迎战,这不是作吗?人家40万铁骑,你32万步兵,结果被匈奴困在了平城的白登山,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汉军也没带帐篷,天降大雪,人马冻死者甚众。将士握不住枪也拉不开弓,被围在白登山上。高祖刘邦以前是秦朝的亭长,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街道居委会治保主任,有点儿二杆子精神,最后流氓本性发作,把帽子往地上一扔,老子跟他们拼了。如果拼的话,这个朝代三年就完了,皇帝就一个,倒也好记。
拼之前要焚毁珍宝,把随身带来的珍宝焚毁。谋士陈平赶紧说别呀,您别给焚毁了,你给我,我救你。陈平带着这些去见匈奴的阏氏,就是王后,把财宝献上,说我们皇上知道错了,把这些财宝献给大单于,请单于退兵。你们如果不退兵的话,抖开一幅画卷,上面画了一个绝色美女,说我们皇上准备把这个美人献给单于。阏氏一看说,我肯定让单于退兵,这美人你别送了。于是单于退兵了,单于不知道送美人的事,要知道这事儿绝对不退兵,那美人我估计也是PS的,哪儿找这么漂亮的人去?
匈奴退兵,刘邦喘了一口气,等于是走夫人路线这才退了兵。这帮人太厉害了,不能惹,怎么办?和亲吧。宗室女,甚至是宫女冒充公主嫁到匈奴,两国结为甥舅之国。光嫁公主过去是不行的,得陪送东西:粮食、物品、丝帛金银。我女儿嫁给你,你就是我的女婿,然后你的孩子就是我的外孙子,我死之后,我儿继位,你的孩子就是我儿的外甥,所以匈奴跟汉是甥舅之国,那你还能打我吗?你忘了人家忘君臣、略婚宦,所以东西收了,公主娶了,打的就是舅舅,谁让舅舅呢。看来和亲解决不了问题,暴力是他们唯一听得懂的语言。
一个王昭君,息战五十年
王昭君14岁入宫做宫女,据说她天生丽质,结果因为不肯行贿画师,画师就用印象派手法把她画成丑女,害得她在宫里一直待到25岁。汉朝人平均寿命也就25岁,唐朝人是29岁,所以当时25岁就算老太太了,还没见着皇帝。正好皇上贴出一个告示征募志愿者去匈奴和亲,王昭君想到那儿当第一夫人也一样,于是她就志愿去了。送行宴上,皇上一看王昭君眼珠子都掉地下了,惊为天人,宫里怎么有这样的人?气得皇上把画师毛延寿宰了,跟呼韩邪说,咱换一个成吗?你以为呼韩邪傻呀,不退不换,就是她。
王昭君出塞才25岁,呼韩邪奔70岁的人可以当她爷爷。王昭君过去没几年,呼韩邪就死了。匈奴是收继婚,呼韩邪一死,他儿子就要娶王昭君。王昭君就上书朝廷,表示任务已经完成,申请回国。皇上说,你以两国友好大局为重,再干一任吧,王昭君就又干了一任。等呼韩邪的儿子死了,论辈分她就是太皇太后了。她跟第二个单于的儿子是匈奴的右贤王,将来能继承单于位的,她的女婿是右大将,相当于匈奴的总司令,她也就不想回国了。
王昭君在匈奴一直待了40多年,朝廷封她为宁胡阏氏。她是汉朝宫女远嫁匈奴,执行的政策自然对两族的友好非常有利。特别到第三代单于的时候,她等于是奶奶辈的人了。我当初跟你爷爷、跟你爸的事都这么定的,你小崽子还想怎样?特别是我儿子有权,我女婿有兵,你还来什么劲呢?所以昭君出塞的作用是,密切汉匈关系,互市兴旺,文化往来增多,双方和睦相处。匈奴跟汉朝打仗不就为了抢东西嘛,不用抢,你要铁器、丝绸,我要马匹、毛皮,咱们换不就完了嘛,这个对双方都有好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称赞王昭君说:“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古代打仗打不起,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一打就没了。汉武帝打了这么多年仗,到晚年一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70多年的积累都让他打光了,导致汉朝由盛转衰。烽烟四起,还不如昭君出塞一曲琵琶好,五十年不打仗。当然,王昭君琵琶管用也是有前提的,以前没少给人送宫女,就是不管用,偏偏这时候管用,因为匈奴已经被打服了,是在战胜的基础上送过去的,这是关键。
“舅舅”狂殴“外甥”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了,“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粮食多得从粮仓漏出来,都烂了。打开国库一看,穿铜钱的绳都烂了,铜钱撒了满地没法数,太有钱了。关键是马,汉武帝的时候军马60万匹。高祖刘邦的时候才3000匹,“自天子不能具醇驷① ,而将相或乘牛车”。皇帝的马应该是醇驷,四匹白马拉着多漂亮,结果当初皇上的那个马白的、黑的、花的都有,将相没有马,坐牛车上朝,32万步兵就是这么来的。
相比之下汉武帝的资源富庶得多,能对匈奴展开反攻。汉武帝任用自己的舅子大将军卫青和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攻打匈奴。霍去病17岁率800名勇士横越大漠,深入大漠一千余里,斩杀匈奴两千多人,把匈奴单于的叔爷爷都杀了。现在把体育比赛第一名给翻译成冠军,出处就是霍去病17岁封冠军侯。
于是他20多岁就成了骠骑将军,和舅舅兵分两路进攻匈奴,又是深入大漠两千余里,在外蒙古击败了匈奴。匈奴被迫远徙漠北,对汉朝的威胁就减轻了。霍去病起的名比较妨他,他叫去病,结果24岁就病死了,要叫个霍感冒可能没事。他主要是经营河西走廊,常年驻军在外。皇帝赐以美酒,霍去病不敢独饮,把酒倒在泉水中,让将士们拿头盔舀着喝,此地得名酒泉。今天的卫星发射中心,就是霍去病当年驻守之地。他死后陪葬汉武帝的茂陵,跟皇上埋在一起是无上光荣,他的坟墓修建成了祁连山的形状。
河西走廊在祁连山下,水草丰美,这地儿被夺回来之后,汉朝才有可能通西域。匈奴失去河西走廊,只好远徙漠北,导致后来内部混战。到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归汉,才有昭君出塞之事。
西迁匈奴太彪悍
中国古代王朝的疆域跟今天版图的概念大不一样,疆域按今天的话讲就是势力范围。盛唐时期1600万平方公里,没错,也就三年。汉朝极盛的时候1400万平方公里,没错,也就汉武帝时期是1400万。新皇帝一继位就少了,他觉得我爸我爷爷要那么大地盘干什么,往回撤,不要了。他有他的理由,先皇好大喜功连年战争,军队一下深入新疆那么老远,建一城堡,表示这个地归我,但归我的地种不了粮食,粮食还得中原年年往那儿运,还没运到就被路上的运粮人吃得差不多了。这事不划算,这地就不要了,撤回来。
当时基本是这种格局,疆域有大有小,实际上就是势力范围的消长。不像今天我在这儿立界碑,这地永远是我的。匈奴是游牧民族,就更谈不上有什么领土了。
昭君当国,汉匈40多年和睦相处。直到东汉,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与汉人杂居,咱们不定谁就是匈奴人的后代,完全有可能。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故都,除了明朝,辽金元清全是少数民族,所以北京这个地方自古胡汉杂居,胡人统治的时间可能比汉人还要长。你说我是最正宗的华夏民族,不可能。孔子说的都可能是闽南话,因为北京话是满语、蒙语跟北方方言的混合种,是胡音。1928年国民政府定国语的时候,北京话以一票的优势战胜广州话,广州话差点儿成了国语,据说那才是古汉语。
南匈奴跟汉人融合后,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东汉初,窦固、窦宪伯侄俩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他们在中国史籍上的最后一次露面见于记载是公元119年,此后便踪迹不见。两个世纪以后在欧洲出现,其间两百年他们在哪儿待着,不知道。他们出土文物很少,因为匈奴没有文字,所以出土了也不...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