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thzw.net,工业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0月的北京城已入初冬,肃杀的西北风吹来,来往的路人都夹紧身上的袄子紧走几步,虽然《福建新报》上清流干将们关于缅甸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不过在京城里,这问题的争执显然已经渐渐的平息了。
礼亲王世铎对于自己处置这起复杂藩属国纠纷上的策略自然是十分满意,整件事情的处置,他都跟醇亲王仔细报告过了,而醇亲王对于让云贵总督岑毓英出兵缅甸边境之事,还是进行了小小的微调。
这也是唯一让世铎感到有些奇怪的地方,侍郎宝廷和几个兵部官员竟然十分凑巧的在这时刻上奏,请从云南出兵缅甸,扶持缅甸王西保,至少为藩属国保住一片领土,在后续与英国人的谈判中也好留有余地。
对此,宫里面刚开始似乎略有不喜,不过经过醇亲王奕譞和礼亲王世铎解释后,这只是象征性的驻兵,并不谋求与英国人交战,英国人那边有李中堂大人正在谈判解决,这件事情倒也就波澜不惊的推了下去。
麻烦推给了云贵总督岑毓英,为此,世铎还专门拍发了电报,请这位在西南权势滔天的大佬尽早出兵,甚至允了来年云贵的饷银尽早派发这等上好条件,就是这样,世铎还是担心这岑毓英借故拖延,到时候英国人真的打倒边境上了,那自己要做的文章可就难了!
不料,岑毓英那边接到军机处的电报后倒是很快复电了,岑毓英称病卧在榻,所以让他弟弟岑毓宝领兵镇守缅中边境,另外派出腾跃杜斯李文秀入缅甸探查情况,准备发兵南堪、孟休二城,原本这就是云南边兵曾今驻扎过的地方,重新入驻十分容易。
世铎见事情办的顺利,倒也是大喜,不过又恐岑家军在缅甸惹出乱子来。忙以醇亲王的名义急电岑毓英,电文罗里啰嗦一大通道理,只是这要说的内容只有八个大字——“谨守边防,勿动刀兵!”
在他看来,和英国人在缅甸的纠纷,一切都可以以谈判来解决,只要许以一些小利,英国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就把这缅甸给吞了。毕竟中法为了越南之事的大战,可就是眼前才几年的事情,一切似乎都在他运筹帷幄之中。
10月25日是翁同龢小寿诞,贵为帝师的他自然不放过这次彰显圣眷的机会,虽然现在这个小皇帝还只是宫内那个女人的傀儡而已,不过,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马上就要亲政的 皇帝,日后会是一个傀儡!
虽然太后还要训政一些时日,但是按照大清祖制。这太后训政原本也就是多余的,这也就是给宫里那个老太太一些必要的礼遇而已。何况这还是小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主动提出来的建议,这面子,满朝上下谁又能不给。
所以,几年的翁府寿诞显得格外隆重,毕竟平日里能够上这位清流大佬的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机会套套近乎,留个印象。日后有帝师提点一二,那可都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好处。
翁同龢倒也并非是有意如此炫耀,不过这寿宴摆下后。却意外的有些收不住手,前来拜会的官员、门生络绎不绝,而在寿宴上,一些下面人溜须拍马之言多少有些过头了,而作为寿宴必须的环节,今年贺寿的辞赋未免就显得太多了点。
对此,按照惯例是由主家悬挂于寿宴厅内供众人观瞻的,不过等下午时分翁同龢自己到宴厅走了一圈时,却被其中十几幅辞赋吓了一跳,也不知道是那个门生写的,竟然在文章中将小皇帝睿智**都刻意写成是因为有自己这个严师所致……这自然是赤果果的马屁,不过现在却有些不合时宜。
大清的皇帝陛下,怎么说那也是太后一手培养的,就是自己这个帝师,那也是太后为皇帝陛下亲自选定的……
翁同龢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题跋,似乎是几个并不太熟悉的门生子弟,看看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贺客,这让他皱了皱眉头,立刻吩咐仆人取下这些辞赋,等进屋后,他还是觉得不放心,又让管家把宴厅内的所有贺词都撤了。
这原本就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不过却在一个极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呈送到了慈禧的面前,正在为自己毫无新意的圣寿节发愁的老女人,忽然又听到下面人竟然因为小皇帝快要亲政,都跑去巴结那位帝师……
结果,小皇帝和翁同龢以及几位教授皇帝科目的老师都被叫去慈宁宫请安,而慈禧却意外的多休息了半个时辰才出来,当着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小皇帝,慈禧更是指桑骂槐、劈头盖脸给了翁同龢一通臭骂,随后也不听什么解释,直接拂袖而去。
小皇帝不明就里,不过他为人可不笨,回到御书房便找他老师翁同龢商议这事,翁同龢自然不便隐瞒,他也大致猜到了应该是自己寿宴上出了的那点纰漏,不过小皇帝听了之后,却是脸色阴晴不定。
他的前任,太后的亲子同治帝当年事情,宫里面可不是什么秘闻,太后一手把持的朝政,同治帝可是做了一辈子的木偶……这个和自己有着血亲关系到姨母,小皇帝载湉可清楚的很,那绝对不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翁同龢退下后,光绪皇帝左思右想,自然心中颇多惊惧,毕竟他这十几年的皇帝可都是在慈禧垂帘听政下做的傀儡,虽然依据祖制,过了年之后,很快就会安排亲政仪式,但是同治皇帝的经历却在让他看到一些危机。
而随着皇帝亲政的倒计时,除了翁同龢向光绪推荐了几位清流干将外,现任的广州将军志锐也推荐了翰林编修文廷式,而这位文大学士现在已经成为了除翁同龢外、帝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当日,文廷式正在醇亲王府中赴宴,结果接到光绪召见的消息,匆匆离开醇亲王府,入宫后,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出来。
原本... -->>
10月的北京城已入初冬,肃杀的西北风吹来,来往的路人都夹紧身上的袄子紧走几步,虽然《福建新报》上清流干将们关于缅甸问题的讨论还在继续,不过在京城里,这问题的争执显然已经渐渐的平息了。
礼亲王世铎对于自己处置这起复杂藩属国纠纷上的策略自然是十分满意,整件事情的处置,他都跟醇亲王仔细报告过了,而醇亲王对于让云贵总督岑毓英出兵缅甸边境之事,还是进行了小小的微调。
这也是唯一让世铎感到有些奇怪的地方,侍郎宝廷和几个兵部官员竟然十分凑巧的在这时刻上奏,请从云南出兵缅甸,扶持缅甸王西保,至少为藩属国保住一片领土,在后续与英国人的谈判中也好留有余地。
对此,宫里面刚开始似乎略有不喜,不过经过醇亲王奕譞和礼亲王世铎解释后,这只是象征性的驻兵,并不谋求与英国人交战,英国人那边有李中堂大人正在谈判解决,这件事情倒也就波澜不惊的推了下去。
麻烦推给了云贵总督岑毓英,为此,世铎还专门拍发了电报,请这位在西南权势滔天的大佬尽早出兵,甚至允了来年云贵的饷银尽早派发这等上好条件,就是这样,世铎还是担心这岑毓英借故拖延,到时候英国人真的打倒边境上了,那自己要做的文章可就难了!
不料,岑毓英那边接到军机处的电报后倒是很快复电了,岑毓英称病卧在榻,所以让他弟弟岑毓宝领兵镇守缅中边境,另外派出腾跃杜斯李文秀入缅甸探查情况,准备发兵南堪、孟休二城,原本这就是云南边兵曾今驻扎过的地方,重新入驻十分容易。
世铎见事情办的顺利,倒也是大喜,不过又恐岑家军在缅甸惹出乱子来。忙以醇亲王的名义急电岑毓英,电文罗里啰嗦一大通道理,只是这要说的内容只有八个大字——“谨守边防,勿动刀兵!”
在他看来,和英国人在缅甸的纠纷,一切都可以以谈判来解决,只要许以一些小利,英国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就把这缅甸给吞了。毕竟中法为了越南之事的大战,可就是眼前才几年的事情,一切似乎都在他运筹帷幄之中。
10月25日是翁同龢小寿诞,贵为帝师的他自然不放过这次彰显圣眷的机会,虽然现在这个小皇帝还只是宫内那个女人的傀儡而已,不过,没有一个人会认为,马上就要亲政的 皇帝,日后会是一个傀儡!
虽然太后还要训政一些时日,但是按照大清祖制。这太后训政原本也就是多余的,这也就是给宫里那个老太太一些必要的礼遇而已。何况这还是小皇帝的生父、醇亲王奕譞主动提出来的建议,这面子,满朝上下谁又能不给。
所以,几年的翁府寿诞显得格外隆重,毕竟平日里能够上这位清流大佬的门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现在有机会套套近乎,留个印象。日后有帝师提点一二,那可都是一辈子受用不尽的好处。
翁同龢倒也并非是有意如此炫耀,不过这寿宴摆下后。却意外的有些收不住手,前来拜会的官员、门生络绎不绝,而在寿宴上,一些下面人溜须拍马之言多少有些过头了,而作为寿宴必须的环节,今年贺寿的辞赋未免就显得太多了点。
对此,按照惯例是由主家悬挂于寿宴厅内供众人观瞻的,不过等下午时分翁同龢自己到宴厅走了一圈时,却被其中十几幅辞赋吓了一跳,也不知道是那个门生写的,竟然在文章中将小皇帝睿智**都刻意写成是因为有自己这个严师所致……这自然是赤果果的马屁,不过现在却有些不合时宜。
大清的皇帝陛下,怎么说那也是太后一手培养的,就是自己这个帝师,那也是太后为皇帝陛下亲自选定的……
翁同龢皱着眉头仔细看了看题跋,似乎是几个并不太熟悉的门生子弟,看看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贺客,这让他皱了皱眉头,立刻吩咐仆人取下这些辞赋,等进屋后,他还是觉得不放心,又让管家把宴厅内的所有贺词都撤了。
这原本就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不过却在一个极不合时宜的情况下呈送到了慈禧的面前,正在为自己毫无新意的圣寿节发愁的老女人,忽然又听到下面人竟然因为小皇帝快要亲政,都跑去巴结那位帝师……
结果,小皇帝和翁同龢以及几位教授皇帝科目的老师都被叫去慈宁宫请安,而慈禧却意外的多休息了半个时辰才出来,当着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小皇帝,慈禧更是指桑骂槐、劈头盖脸给了翁同龢一通臭骂,随后也不听什么解释,直接拂袖而去。
小皇帝不明就里,不过他为人可不笨,回到御书房便找他老师翁同龢商议这事,翁同龢自然不便隐瞒,他也大致猜到了应该是自己寿宴上出了的那点纰漏,不过小皇帝听了之后,却是脸色阴晴不定。
他的前任,太后的亲子同治帝当年事情,宫里面可不是什么秘闻,太后一手把持的朝政,同治帝可是做了一辈子的木偶……这个和自己有着血亲关系到姨母,小皇帝载湉可清楚的很,那绝对不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
翁同龢退下后,光绪皇帝左思右想,自然心中颇多惊惧,毕竟他这十几年的皇帝可都是在慈禧垂帘听政下做的傀儡,虽然依据祖制,过了年之后,很快就会安排亲政仪式,但是同治皇帝的经历却在让他看到一些危机。
而随着皇帝亲政的倒计时,除了翁同龢向光绪推荐了几位清流干将外,现任的广州将军志锐也推荐了翰林编修文廷式,而这位文大学士现在已经成为了除翁同龢外、帝党的一位重要人物,当日,文廷式正在醇亲王府中赴宴,结果接到光绪召见的消息,匆匆离开醇亲王府,入宫后,一直到傍晚时分才出来。
原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