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中文网 www.thzw.net,在醒来的土地上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要是不当知青积代会的代表,要是不去开这么个会,该多么好!
那么,以后发生的一切烦恼、忧心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那么,她和严欣,就能像好些在山寨上恋爱起来的男女一样,争取到一种和谐、安宁、愉快的生活。不是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郑璇才这么想。在省革委会第三招待所的高级客房里,拿着要她改写的材料,呆坐在沙发椅子里,她就这么想过。
从沙坪寨的砖瓦房,乍来到省革委会七层高楼的招待所,郑璇真有些乡巴佬进城似的惊讶。宽敞的楼梯,光滑的磨沙石地,抽水马桶,席梦思的单人床,坐下去要陷进半个身子的沙发,这些和沙坪寨上的茅屋、板凳,弯弯拐拐的寨路,稀脏的猪圈牛栏,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来开会的知识青年们,哪一个不是欢欢喜喜,神情振奋的呀。每天晚上,领了票子去看电影、看话剧、看京剧,看民族歌舞。除了开会、座谈,就是一日三餐。天天上午七点、午十二点、傍晚六点钟的时候,代表们三五成群地等在餐厅前面的大厅里,等着餐厅开门。走进去,铺着白塑料布的大圆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六菜一汤,有白米饭,有馒头,还特地设有不食猪肉的清真桌。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生活,青年们是最容易适应的了。休息时间,走廊里、楼梯上、四楼和六楼横生出去的阳台上,到处都有人在闲聊、交谈、交换地址,不时还能听到轻快的歌声。
唯独郑璇,一点也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开会也好、座谈也好,她觉得烦闷。拿一句沙坪寨老乡的话来说,这是"磨嘴皮子"。而磨嘴皮子,却能吃得这么好,住得这么高级。听服务员姑娘说,一个铺位,最便宜也要两块钱呢。很奇怪,郑璇端起饭碗的时候,总想到沙坪寨社员家里吃的洋芋包谷饭,清水的菜蘸辣椒水;郑璇躺在席梦思床上的时候,也总想到沙坪寨社员家里垫在竹笆床上的谷草。
所有这些,她虽然不习惯,虽然愉快不起来,她总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要她修改发言材料。
记得,刚到县里集中的时候,郭仁秀看了郑璇写的材料,就连连摇头:
"不行,璇璇,你这份材料太简单了,你要重新写过。"
"为什么,我插队生活中就这点事儿。"
"我和你讲的是材料,不是生活流水账。形成文字的材料,总该有详有略,有个中心,有主题吧。"郭仁秀用手拍着郑璇的两三张信纸说:"看你写的这东西,中心不突出,像给团支部书记交思想小结。而你要去参加的,是全省的知青积代会!懂么?依我看,你得完全推倒,重新来过。我记得,在中学里,你的作文成绩还不错嘛。"
郑璇不解了,诧异地眨巴着眼睛说:"仁秀,为什么要重新写?"
"这是上头的规定,每个代表都要准备一份发言材料。"郭仁秀淡淡地说:"而且,准备好了,对你也有好处,小组讨论时,你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
郑璇从郭仁秀手里拿过材料,卷起来说:"反正是小组讨论,随便发言,我能讲上这么多已经是破天荒的事了!"
郭仁秀瞪起双眼,瞅了郑璇两眼,叹了一口气说:"唉,有人想攀攀不上,你有了机会,还不顺梯上?真叫人难以理解。好吧,既是你要坚持自己的见解,你就照着自己写的发言吧。不过,你要听我一句话,无论你说得多么简单,有两句话你一定要说。"
"哪两句?"
"一句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句是在广阔天地里,青年们大有作为。记得住吗?"
看到郭仁秀一本正经的样子,郑璇忍俊不禁地笑了:"我当是什么重要话呢。这两句话,报纸上不是天天有,人家嘴头上不是天天在说吗?"
"你别管人家,能管好自己的发言就不错了。"郭仁秀既像教训又似叮嘱般道:"不过误不了事,我这次作为知青办的工作人员,也要列席这个会议。即使你忘了,我也会提醒你,即使我没提醒你,你听听人家的发言,也会受到启发的。"
郭仁秀倒是没胡说,和其他代表的发言比较起来,郑璇准备的材料实在是太平淡、太平淡了。听听,那位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是怎么说的。她讲到自己学挑担的时候,只能挑起三十多斤,现在已经能挑一百二十来斤的担子了。事情是极小的一桩,每一个下乡知青都会碰到的,可在她嘴里讲出来,就与众不同。她讲到恼恨自己受了修正主义的教育,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她讲到在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决心肃流毒,以实际行动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每天坚持学挑担,每天增加二三斤分量,最后,终于闯过了这一关,被山寨上的社员称为铁姑娘。发言到此还没尽兴,她又接着补充道,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是为她后来跳进粪池抢救集体的猪崽扫平了思想障碍,要没有平时不怕苦不怕脏的锻炼,关键时刻决不会跳进粪池去。再听听,那位大高个子的壮小伙是怎么说的。他说到初初下乡,他是如何不爱护集体的财产,劳动歇气时,还要摇晃着风车玩。后来,贫下中农和他一起读红宝书,跟他进行回忆对比,尤其是一到下雨天,贫下中农就忙着把风车抬到集体仓里去的实际行动感染了他,使他提高了觉悟。在一次集体的潜水泵陷在污泥中以后,这一切是如何在他眼前一幕幕闪过,他是怎么想起了堵枪眼的黄继光,不怕火烧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时候,天上下的大雨变成了激励他跳下污泥塘的战鼓,峡口那边刮过来的狂风变成了洪亮力的鼓动口号。他终于奋不顾身跳下了污泥塘,抢出了价值几百元的潜水泵。天旱时,这潜水泵还为抗旱出了力。还有一位赤脚医生知青,讲了他如何把阶级的情谊付诸行动,抢救贫下中农小孩的事迹。一位当耕读小学教师的知青,讲了他怎样帮助偏僻村寨上的孩子们读书的事迹。一位当记工员的知青,讲了他怎样坚持业余时间记工,不怕讽刺打击,不受引诱贿赂,当好记工员的事迹总而言之,人家的发言,既有生动的例子,又有形象的比喻,有头有尾,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听了这些发言,郑璇就觉得自己准备得太不充分了。她照着自己的材料讲了一下,没讲几句话,小组里就响起了"嗡嗡嗡"的低语声,有人在交头接耳,有人在"哗啦哗啦"翻书,而那个担任记录的省知青办工作人员,干脆停了笔,和身旁一位姑娘咬起耳朵来,还发出"嘿嘿嘿"的轻笑声。郑璇用郭仁秀叮嘱她非说不可的两句话结尾,草草地收了场。这时候,只有到了这时候,她才懊悔没听郭仁秀的话,没把材料准备得充分一些,以致受到人家的轻视。
不过,小组讨论一结束,郑璇也把这种不快忘记了。相反,她还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这一关过了。想起各位代表的发言,她虽然佩服这些人有口才,善讲话,能把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但她心底深处,总怀疑这些是不是全都真实,是不是经过了加工,说了假话。无论是本省的知青代表,还是上海知青代表,新结识的男女青年,郑璇对他们都有股生疏感。她觉得,他们虽然都是知青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可都与严欣不同。只有严欣对她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是她可以信赖和寄予深切的爱情的人。她想严欣了,他在干什么?是在看书?还是呆坐在寨外的山石上胡思乱想?或是、或是在想我?郑璇的脸微微有些臊红了,趁人们都去看歌舞演出的机会,她铺开信纸,给严欣写信。
信纸的头一行她空着,没写称呼。一来是头回写信,不知怎么称呼才妥当。称严欣嘛太干巴,称亲爱的嘛太肉麻,她还拿不定主意。二来是怕人家闯进来,一眼瞥见她在给男的写信,影响不好。提起笔来,她写道:你好吗?队里是不是天天出工?谷子该打完了,包谷该扳净了,对吗?告诉你,离开沙坪寨才几天,我可想呢!不是想你,是想寨子。
我们的会开一半了,像你说的,住好旅馆,吃好饭菜。还天天看好戏、好电影呢!这点你没讲到。会上,除了听报告,听首长讲话,就是讨论,人人都发言,我也讲了,是最差最差的一个,这一点,你也没想到吧。你要什么东西吗?省城的百货公司比不了上海,可比连坪大队的销售社强多了!要什么,尽管来信。不要你付钱,算我送你的。
我还算好,就是比在乡下时瘦了,你说怪不怪?看样子,我的命就该是做个乡巴佬,在你身旁生活。好在,没几天会就结束了,我也该回来了。告诉你,回到沙坪寨来的,会是一个原来白净的姑娘,你喜欢吗?
信写到这儿,有人在敲门,郑璇无法往下写,无法考虑用个什么称呼了,她慌忙地把写到一半的信纸折起揣进上衣口袋,跑去开门。
门口站着郭仁秀和黄三乐。
这个黄三乐,是郑璇早就风闻,但直到来开会前才见到的人物。他一身兼任好几个职务,记得郭仁秀给她介绍时,就炫耀地扳着手指,一口气报了一串,他是巴佬公社的主任,是县知识青年办公室的主任,又是县革委会副主任。在本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谁都知道,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黄三乐手中,因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三级领导的意思。他一点头,这个知青就算送出去了;他要摇摇头,那么这个知青就别想离开农村。
省知青积代会,通知每个县都要有一名分管知青工作的县革委会副主任参加,每个县的知青办主任都必须到会,所以他也来了。还顺便把他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郭仁秀带在身旁,一来可以替他起草发言稿什么的,二来需要了解知青情况时,她随时都可以提供一些。黄三乐是连坪大队人,和大队主任黄文发算是堂兄弟,不是嫡堂兄弟,是那种拐一个弯的堂兄弟。郑璇自小生活在上海,也分不清究竟是什么关系,反正是沾点亲的。她知道,黄文发当大队任,就是黄三乐提的名。她又听说,黄三乐名义上是巴佬公社主任,但他从来不管日常工作,日常工作都由"形势大好"赵实如管。可逢有重大的事情,他都要过问。虽说人不在公社,他在公社里的影响大着呢!这人年纪不大,只不过三十六七的样子,相貌长得也白净秀气,像个书生。穿着呢,和一般公社干部更不同了,完全像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
走进郑璇住的客房,他笑呵呵地在靠墙的沙发上坐下,开门见山地道:
"郑璇同志,听说你在沙坪寨表现很好,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发言的时候,为什么不说呀?是不是谦虚?没有那个必要嘛,咹!让你到省里来开会,就是让先进知青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嘛,对不对?"
郑璇有些愕然,这是怎么搞的,她在沙坪寨上,每天过得很平常,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她没去和洪水搏斗过,也没抢救过一个贫下中农的子女,更没有和阶级敌人交过锋,连跳进污泥里捞出潜水泵这一类事,她也没干过,怎么说是有很多动人事迹呢?她把疑讶不解的目光转向郭仁秀,郭仁秀坐在床沿上,根本没朝着她,只是浮着笑,倾听黄三乐的讲话。
黄三乐的脸上仍挂着亲切的微笑,接着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攻击。要不要坚持上山下乡的大方向,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你是一个先进知青,在这样重大的路线斗争中,应该站出来亮相嘛,以己插队落户干革命的实际例子,驳斥一小撮人的反革命言行。小郭给你整理的典型事迹材料,我看了,那就很好。就以这个为基础,你重新写个发言材料,准备在大会上发言。"
"我"这一番话把郑璇说得更糊涂了,她急得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怎么能上台发言我"
&nb... -->>
要是不当知青积代会的代表,要是不去开这么个会,该多么好!
那么,以后发生的一切烦恼、忧心事件,也就不会发生了。那么,她和严欣,就能像好些在山寨上恋爱起来的男女一样,争取到一种和谐、安宁、愉快的生活。不是落到今天这个地步,郑璇才这么想。在省革委会第三招待所的高级客房里,拿着要她改写的材料,呆坐在沙发椅子里,她就这么想过。
从沙坪寨的砖瓦房,乍来到省革委会七层高楼的招待所,郑璇真有些乡巴佬进城似的惊讶。宽敞的楼梯,光滑的磨沙石地,抽水马桶,席梦思的单人床,坐下去要陷进半个身子的沙发,这些和沙坪寨上的茅屋、板凳,弯弯拐拐的寨路,稀脏的猪圈牛栏,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啊!来开会的知识青年们,哪一个不是欢欢喜喜,神情振奋的呀。每天晚上,领了票子去看电影、看话剧、看京剧,看民族歌舞。除了开会、座谈,就是一日三餐。天天上午七点、午十二点、傍晚六点钟的时候,代表们三五成群地等在餐厅前面的大厅里,等着餐厅开门。走进去,铺着白塑料布的大圆桌上,放着热气腾腾的六菜一汤,有白米饭,有馒头,还特地设有不食猪肉的清真桌。这样的条件,这样的生活,青年们是最容易适应的了。休息时间,走廊里、楼梯上、四楼和六楼横生出去的阳台上,到处都有人在闲聊、交谈、交换地址,不时还能听到轻快的歌声。
唯独郑璇,一点也适应不了这样的生活。开会也好、座谈也好,她觉得烦闷。拿一句沙坪寨老乡的话来说,这是"磨嘴皮子"。而磨嘴皮子,却能吃得这么好,住得这么高级。听服务员姑娘说,一个铺位,最便宜也要两块钱呢。很奇怪,郑璇端起饭碗的时候,总想到沙坪寨社员家里吃的洋芋包谷饭,清水的菜蘸辣椒水;郑璇躺在席梦思床上的时候,也总想到沙坪寨社员家里垫在竹笆床上的谷草。
所有这些,她虽然不习惯,虽然愉快不起来,她总还能忍受。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要她修改发言材料。
记得,刚到县里集中的时候,郭仁秀看了郑璇写的材料,就连连摇头:
"不行,璇璇,你这份材料太简单了,你要重新写过。"
"为什么,我插队生活中就这点事儿。"
"我和你讲的是材料,不是生活流水账。形成文字的材料,总该有详有略,有个中心,有主题吧。"郭仁秀用手拍着郑璇的两三张信纸说:"看你写的这东西,中心不突出,像给团支部书记交思想小结。而你要去参加的,是全省的知青积代会!懂么?依我看,你得完全推倒,重新来过。我记得,在中学里,你的作文成绩还不错嘛。"
郑璇不解了,诧异地眨巴着眼睛说:"仁秀,为什么要重新写?"
"这是上头的规定,每个代表都要准备一份发言材料。"郭仁秀淡淡地说:"而且,准备好了,对你也有好处,小组讨论时,你就不会临时抱佛脚了。"
郑璇从郭仁秀手里拿过材料,卷起来说:"反正是小组讨论,随便发言,我能讲上这么多已经是破天荒的事了!"
郭仁秀瞪起双眼,瞅了郑璇两眼,叹了一口气说:"唉,有人想攀攀不上,你有了机会,还不顺梯上?真叫人难以理解。好吧,既是你要坚持自己的见解,你就照着自己写的发言吧。不过,你要听我一句话,无论你说得多么简单,有两句话你一定要说。"
"哪两句?"
"一句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一句是在广阔天地里,青年们大有作为。记得住吗?"
看到郭仁秀一本正经的样子,郑璇忍俊不禁地笑了:"我当是什么重要话呢。这两句话,报纸上不是天天有,人家嘴头上不是天天在说吗?"
"你别管人家,能管好自己的发言就不错了。"郭仁秀既像教训又似叮嘱般道:"不过误不了事,我这次作为知青办的工作人员,也要列席这个会议。即使你忘了,我也会提醒你,即使我没提醒你,你听听人家的发言,也会受到启发的。"
郭仁秀倒是没胡说,和其他代表的发言比较起来,郑璇准备的材料实在是太平淡、太平淡了。听听,那位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姑娘是怎么说的。她讲到自己学挑担的时候,只能挑起三十多斤,现在已经能挑一百二十来斤的担子了。事情是极小的一桩,每一个下乡知青都会碰到的,可在她嘴里讲出来,就与众不同。她讲到恼恨自己受了修正主义的教育,五谷不分,四体不勤,手无缚鸡之力;她讲到在灯下学习毛主席著作,决心肃流毒,以实际行动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每天坚持学挑担,每天增加二三斤分量,最后,终于闯过了这一关,被山寨上的社员称为铁姑娘。发言到此还没尽兴,她又接着补充道,这是她迈出的第一步,是为她后来跳进粪池抢救集体的猪崽扫平了思想障碍,要没有平时不怕苦不怕脏的锻炼,关键时刻决不会跳进粪池去。再听听,那位大高个子的壮小伙是怎么说的。他说到初初下乡,他是如何不爱护集体的财产,劳动歇气时,还要摇晃着风车玩。后来,贫下中农和他一起读红宝书,跟他进行回忆对比,尤其是一到下雨天,贫下中农就忙着把风车抬到集体仓里去的实际行动感染了他,使他提高了觉悟。在一次集体的潜水泵陷在污泥中以后,这一切是如何在他眼前一幕幕闪过,他是怎么想起了堵枪眼的黄继光,不怕火烧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这时候,天上下的大雨变成了激励他跳下污泥塘的战鼓,峡口那边刮过来的狂风变成了洪亮力的鼓动口号。他终于奋不顾身跳下了污泥塘,抢出了价值几百元的潜水泵。天旱时,这潜水泵还为抗旱出了力。还有一位赤脚医生知青,讲了他如何把阶级的情谊付诸行动,抢救贫下中农小孩的事迹。一位当耕读小学教师的知青,讲了他怎样帮助偏僻村寨上的孩子们读书的事迹。一位当记工员的知青,讲了他怎样坚持业余时间记工,不怕讽刺打击,不受引诱贿赂,当好记工员的事迹总而言之,人家的发言,既有生动的例子,又有形象的比喻,有头有尾,条理分明,中心突出。听了这些发言,郑璇就觉得自己准备得太不充分了。她照着自己的材料讲了一下,没讲几句话,小组里就响起了"嗡嗡嗡"的低语声,有人在交头接耳,有人在"哗啦哗啦"翻书,而那个担任记录的省知青办工作人员,干脆停了笔,和身旁一位姑娘咬起耳朵来,还发出"嘿嘿嘿"的轻笑声。郑璇用郭仁秀叮嘱她非说不可的两句话结尾,草草地收了场。这时候,只有到了这时候,她才懊悔没听郭仁秀的话,没把材料准备得充分一些,以致受到人家的轻视。
不过,小组讨论一结束,郑璇也把这种不快忘记了。相反,她还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这一关过了。想起各位代表的发言,她虽然佩服这些人有口才,善讲话,能把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讲得有声有色、活灵活现。但她心底深处,总怀疑这些是不是全都真实,是不是经过了加工,说了假话。无论是本省的知青代表,还是上海知青代表,新结识的男女青年,郑璇对他们都有股生疏感。她觉得,他们虽然都是知青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可都与严欣不同。只有严欣对她是真实的、活生生的,是她可以信赖和寄予深切的爱情的人。她想严欣了,他在干什么?是在看书?还是呆坐在寨外的山石上胡思乱想?或是、或是在想我?郑璇的脸微微有些臊红了,趁人们都去看歌舞演出的机会,她铺开信纸,给严欣写信。
信纸的头一行她空着,没写称呼。一来是头回写信,不知怎么称呼才妥当。称严欣嘛太干巴,称亲爱的嘛太肉麻,她还拿不定主意。二来是怕人家闯进来,一眼瞥见她在给男的写信,影响不好。提起笔来,她写道:你好吗?队里是不是天天出工?谷子该打完了,包谷该扳净了,对吗?告诉你,离开沙坪寨才几天,我可想呢!不是想你,是想寨子。
我们的会开一半了,像你说的,住好旅馆,吃好饭菜。还天天看好戏、好电影呢!这点你没讲到。会上,除了听报告,听首长讲话,就是讨论,人人都发言,我也讲了,是最差最差的一个,这一点,你也没想到吧。你要什么东西吗?省城的百货公司比不了上海,可比连坪大队的销售社强多了!要什么,尽管来信。不要你付钱,算我送你的。
我还算好,就是比在乡下时瘦了,你说怪不怪?看样子,我的命就该是做个乡巴佬,在你身旁生活。好在,没几天会就结束了,我也该回来了。告诉你,回到沙坪寨来的,会是一个原来白净的姑娘,你喜欢吗?
信写到这儿,有人在敲门,郑璇无法往下写,无法考虑用个什么称呼了,她慌忙地把写到一半的信纸折起揣进上衣口袋,跑去开门。
门口站着郭仁秀和黄三乐。
这个黄三乐,是郑璇早就风闻,但直到来开会前才见到的人物。他一身兼任好几个职务,记得郭仁秀给她介绍时,就炫耀地扳着手指,一口气报了一串,他是巴佬公社的主任,是县知识青年办公室的主任,又是县革委会副主任。在本县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谁都知道,他们的命运都掌握在黄三乐手中,因为他一个人就能代表三级领导的意思。他一点头,这个知青就算送出去了;他要摇摇头,那么这个知青就别想离开农村。
省知青积代会,通知每个县都要有一名分管知青工作的县革委会副主任参加,每个县的知青办主任都必须到会,所以他也来了。还顺便把他一手提拔培养起来的郭仁秀带在身旁,一来可以替他起草发言稿什么的,二来需要了解知青情况时,她随时都可以提供一些。黄三乐是连坪大队人,和大队主任黄文发算是堂兄弟,不是嫡堂兄弟,是那种拐一个弯的堂兄弟。郑璇自小生活在上海,也分不清究竟是什么关系,反正是沾点亲的。她知道,黄文发当大队任,就是黄三乐提的名。她又听说,黄三乐名义上是巴佬公社主任,但他从来不管日常工作,日常工作都由"形势大好"赵实如管。可逢有重大的事情,他都要过问。虽说人不在公社,他在公社里的影响大着呢!这人年纪不大,只不过三十六七的样子,相貌长得也白净秀气,像个书生。穿着呢,和一般公社干部更不同了,完全像城里坐办公室的干部。
走进郑璇住的客房,他笑呵呵地在靠墙的沙发上坐下,开门见山地道:
"郑璇同志,听说你在沙坪寨表现很好,有很多动人的事迹,发言的时候,为什么不说呀?是不是谦虚?没有那个必要嘛,咹!让你到省里来开会,就是让先进知青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嘛,对不对?"
郑璇有些愕然,这是怎么搞的,她在沙坪寨上,每天过得很平常,做的都是理所当然的事。她没去和洪水搏斗过,也没抢救过一个贫下中农的子女,更没有和阶级敌人交过锋,连跳进污泥里捞出潜水泵这一类事,她也没干过,怎么说是有很多动人事迹呢?她把疑讶不解的目光转向郭仁秀,郭仁秀坐在床沿上,根本没朝着她,只是浮着笑,倾听黄三乐的讲话。
黄三乐的脸上仍挂着亲切的微笑,接着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受到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攻击。要不要坚持上山下乡的大方向,这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你是一个先进知青,在这样重大的路线斗争中,应该站出来亮相嘛,以己插队落户干革命的实际例子,驳斥一小撮人的反革命言行。小郭给你整理的典型事迹材料,我看了,那就很好。就以这个为基础,你重新写个发言材料,准备在大会上发言。"
"我"这一番话把郑璇说得更糊涂了,她急得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我我怎么能上台发言我"
&nb...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